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路走来(西安北大斯坦福)/教育体验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健康孩子成长的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位可以与专业教育家媲美的母亲。从书中的主人公的外祖父母及其父母对待孩子的自然方法与平常心上,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生活在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推荐

一个城市孩子健康、快乐、丰富的成长历程;一个母亲二十多年有意却不刻意的教育之路。

目录

第一章 斯坦福面试之旅

引子

斯坦福印象

面试初体验

感受校园文化

玩的就是心跳!

小结

第二章 家庭生活——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蜜罐里的童年

射雕英雄传

迷路的心情

逝去的记忆

献给老妈的生日惊喜

第三章 业余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游泳记

强扭的瓜不甜——失意小提琴

歌唱家之梦

第四章 学习生涯——一条上升的曲线

率性的“假小子”

天平倾斜——重理轻文

地理课的噩梦

老妈的大侠风范

(对女儿小学教育的感悟)

初中——渐有起色

体验新的成长

第一次考试——自信的建立

“肃清”——屡教不改

自以为是——走上下坡路

漫画——嘘秘密!

高中——人生转折

理想的觉醒

红门立誓

失利的泪水

飞跃——我真的做到了!

傻子都能学好英语

毕业班——题海茫茫,谁主沉浮

“水手”的祝福

等待的心情

亲历高考

抉择的关头

大学——新的起点

初期的适应过程

寒假感悟

走出成长的迷茫

校园生活的另一面——在绿协的时光

目标高远,志在四方

在NIBS实习——珍贵的科研经历

最后的冲刺——体验申请

第五章 异国之旅

日本之旅

入选乐队

初到异国

首战告捷

旅日感悟

离别时分

美国的面试之旅

一封来自斯坦福的邀请信

意外之喜

独闯金门

芝加哥大学——古典与现代之美

浅尝芝加哥

纽约的冬日

开放日(Open House)

曼哈顿掠影

达拉斯的阳光

结语

第六章 杂记

小四眼

忘恩负义的闹闹

“恋爱”的滋味

后记

试读章节

Interview Weekend的最后一天。早上,所有学生和老师一起用Brunch(早午饭)。所谓的Brunch,是Breakfast(早饭)和Lunch(午饭)的合体。周末,大家一般都起得比较晚,等吃早饭的时候也差不多到中午了,所以就早、午饭合吃,谓之Brunch。学校也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大做宣传。系主任、秘书、学生代表轮番上台讲话,传达Stanford的精神。每桌也都搭配着坐几个教授,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正体现出双向选择的精神:学校面试学生,同时也要尽力说服学生选择学校。Brunch结束后,我们便参加研究生组织的集体活动,或是去爬山,或是去旧金山市区观光。我当然是选择爬山。这就是Stanford:虽身处市区,但距世外桃源不过几小时车程。你可以上午去雪山滑雪,下午到海滩冲浪,晚上再回到Palo Alto泡吧。据说,曾有Stanfond人向一个英国的访问学者夸耀这种生活方式,这位教授以英国人特有的幽默口吻评论道:“听起来也蛮累的。”

越野车在蜿蜒的盘山路上颠簸,向着目的地——红杉森林公园驶去。仅仅一个小时,我们便身处一片原始森林之中。薄雾矮矮地浮在红土上方,阳光从树间穿过,一股山林特有的芬芳让人陶醉。在林中行走着,身边的红衫树高耸入云,似乎通向另一个世界。我很喜欢这种融入自然的感觉,紧张了好几天,终于能放松一下了。途中路过一个小型瀑布,算是这个线路中的一个景点。George问我觉得怎么样。

我撇了撇嘴:“还成吧。”

他似乎不满意我的反应:“怎么,你在中国见过更好的?”P10

“那当然!”

“哪儿?”

“到处都有!”

看着他惊讶的表情,我暗自得意。可别把中国看扁了——论自然资源,我们绝不输于任何国家。民族虚荣心虽然得到了满足,我还是有点心虚:目前国内大部分旅游景点都存在管理混乱、过度开发等问题。这也许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吧,有不足,也有改善。希望改善的进程越快越好。

行程的最后一段是在山谷中穿行。小径旁一直有小溪相伴,不时可见倒下的红衫树横跨到对岸。Andrew偷偷告诉我,他很想沿着这些独木走到对岸去。我说你就去试试呗。他犹豫了半天,还是退回来了,说还是等以后没别人在场时再说吧。我瞟了他一眼,一步踏上去,冲到对岸,又小心退回来。周围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一个劲儿称我是the coolest of the day(酷毙了)。Andrew羡慕极了,不过最后依然没胆子上去。说实话,那树干还是挺滑的,站在上面的时候,真有些后悔不该逞强。不过我知道如果有下次,我还是会干同样的事。谁让我生来就这个假小子脾气,没救了。P11

序言

郭聪是我“大学教育与个人及社会发展”通识选修课上的学生,那时她还处在大学低年级学习阶段,记得她也曾经到过我家小坐,后来就没有来往了。大学被人称为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学校都要告别熟悉的脸庞、迎接无数新的面孔,而通识课程老师也因为循环往复地在制度化的课堂上接触来自不同院系和年级的学生,而无暇顾及昔日学生。直到这个暑假,偶然接到郭聪的电话,我才得知她要赴美读书和请我为她的书写序的事。我是十分愿意为学生服务和帮助学生成长的老师,也是心中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兴趣的人,所以,没有犹豫就让她把书稿发来。

从一个学生的成长传记,我认识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了解了一个健康孩子成长的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讲,这本书堪称为孩子教育与成长的典范,是值得今天的教育界专家好好研究的成功家庭教育的案例。从郭聪外祖父母到父母对待孩子的自然方法与平常心上,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生活在教育中的作用,它体现了法国哲学家卢梭自然教育法和美国教育家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精髓,也体现了从孩子天性出发进行本色教育过程中所自然体现出来的现代教育精神。在今天只重成绩与排名的时代,郭聪的成长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和平衡发展的不仅可能而且必要的榜样。阅读这部书稿,不仅使我深入认识了这位往日学生的成长历程,更使我发现了一位可以与专业教育家媲美的母亲。阅读郭聪母亲的话,的确发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真知灼见,如果可能,也期待她能升华自己养育孩子的经验,写出关于孩子教育的专著,在许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深感迷茫的社会,我相信这样的专著一定会获得很多家长的青睐,这也是对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份贡献。

本书记录了郭聪从童年到成人的历程。其中有学习生活的记述,有旅游感悟,还有她对人生的思索。对于同一个阶段的人生,在不同时期,可以用不同的眼光和从不同的层次或深度来重新进行审视。例如,文中郭聪描述了至亲去世所带来的对死亡的思考、对重理轻文现象的认识、性别意识引发的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中国人代际之间纽带的双重性,等等。这些,在日后随着郭聪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的提高与丰富,都可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对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对比研究中获得重新的认识。到那时候,无论是郭聪个人,还是广大的读者,都可以从一人的经历中透视社会、人类,乃至宇宙。正所谓“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这种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升华人生,使我们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不仅把握短暂有限的辉煌,更能进入永恒的无限人生。

而且,就北大而言,每年本科生毕业出国留学的比例大约有三分之一,但多数人都是教育留学,很少有人有文化留学的意识,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我只遇到过一位心理系的学生谈过这方面的想法。这两种留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局限在自己所学的科目上,留学是因为别国在这个学科上是先进于我们的,但是没有思考他们为什么先进。后者则从文化差异的视角,抱着学习别国先进原因的想法去留学。郭聪是否思考过这种不同?是否有过文化留学的意识?是否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去探索留学国家的文化,探索他们发达的原因?是否能够为自己的科学探索找到文化的根源与扎根的文化土壤?是否会把自己在一个中国家庭与教育制度中成长的阅历和别国类似家庭与学校中孩子的成长进行对比?是否有把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行跨文化比较的愿望?这些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这样的思考一定会对她今后的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提供崭新与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支撑。毕竟,科学无国界,而且人类一切的文明遗产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财富。

浩瀚宇宙,奇妙生命,郭聪还在成长过程中,她在自己的书中也留下许多她这个年龄还没有答案的思考与困惑。我想说,正是充满未知,才能激发我们的好奇,激励我们的探索。我们所不知道的,绝不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重要的。阅读郭聪的成长历程,“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的志气飞扬的形象跃然纸上。然而,“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过程重要,结果并非不重要,路还长,盼望郭聪放尽眼量,能在文明的长河中、在科学的星空里确定自己的坐标,找到自己的位置,留下自己的痕迹。也盼望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她的经历中能有所感悟,能有所收获,在以后的日子中,也能留下自己的痕迹。

田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与人类发展系副教授

2005.8于北大

后记

写下最后一个字,合上笔记本,大脑还依然停留在书中的情景中,为曾经的遗憾和感动而心潮起伏。掐指一算,动笔至今已两个月有余了。感觉好像把过去22年的路又走了一遍,不仅挖掘出了脑海深处的记忆,也收获了不少新的体会。我经常写着写着,便不自觉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和当初那个小女孩一起,跌跌撞撞地向前摸索。

通过这本书的写作,还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家人交流的机会,特别是老妈。我们经常在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光,或就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我突然发现,她身上还有这么多我所不了解的地方。以前,我总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偶然性很大的事,自己也只不过是父母无心插柳的结果。现在才发现自己今天的许多品质,都源于他们当初埋下的种子。只不过,他们有意却不刻意,而是在若有若无的教育中,让我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于是,我小心收拾起一路的点点滴滴,汇成这一本成长的心情记录,在此坦诚地交给读者。有一些欣慰,也有些许忐忑。不管怎样,这就是真实的我,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你们能够从我的经历中有所收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路走来(西安北大斯坦福)/教育体验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聪//王鲜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013799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