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人天生是尤物/疯狂红颜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疯狂红颜系列,以女性论述为主题,分别是关于女性审美、女性的情感和女性的心理。柏杨对女性的论述相当丰富,观点犀利鲜明,都是生活中所闻所见,有感而发,写起来得心应手。当然,柏杨秉持他一贯的作风,以批判为主,阐发为辅,其中不乏对女性讥讽和针贬的文章……女性朋友,翻了之后,别上火噢!

内容推荐

他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女性的婚姻情爱,女性的独特心理等等有着诸多评论。他的此类杂文并没有因为内容是评述女人而变得委婉柔顺,还是读者所熟知的柏杨似的锋利畅快,尽数女人这比上帝还难懂的天生尤物。虽说是对女人的评头论足,却嬉笑怒骂男人因着女人而生的种种丑态,笑叹男人也薄命。犀利的文字撕开男人,女人伪装自己而披于外表的华丽袍子,笔锋直指人这种情爱动物或卑微或伟大或猥亵或美丽的隐秘内心。

目录

抢先阅读/1

柏杨小传/l

序:晓明/1

天生尤物/l

俏伶伶抖着/6

西洋文明/12

吃死孩子/17

颤巍巍耸着/22

无声胜有声 /27

明眸皓齿/33

倒悬葫芦/38

耳朵的灾难/43

胫链之用/48

袜缝哲学/54

握之摸之吻之/59

美貌是第一/64

有红有白/69

女人经/75

补遗/81

最后几事/84

再补充三点/90

闺房之私/95

宁可牺牲耳朵/100

刎颈之交/105

提袜故伸大腿/110

牙必其白/115

苗条万岁/120

人大病大·人小病小 /123

肥/126

牙和胖/129

争执最多/132

绝世美人/136

勾人魂魄/140

爱慕之情/144

人生三大目标之一/147

她·夏绿蒂 /150

三大不幸/153

丑的定义/156

面貌并不严重/159

鸡头肉·大小腿/162

努力培养自己的美/167

只有我们的老/170

爱情如作战/173

奋斗的目标/178

座右之镜/183

月白风清之夜 /191

庸俗是致命伤/196

危险信号/199

消毒作用/206

爱情是相对的 /214

自由恋爱/222

老妻少夫/230

傻子乎?疯子乎?/238

老夫少妻/243

不被欣赏/248

"有限"的付出 /252

离婚官司/259

一朵鲜花乱插/262

有其必要/265

要"配"才行 /268

缠和割/272

选美/277

不是科学定律/282

闺房幽怨/285

男人薄命/288

千千万万/292

试读章节

俏伶伶抖着

除了脚上的高跟鞋,女人身上变化最最多端之处,恐怕要数到头发矣,俗语云:"大丈夫当顶天立地",高跟鞋立地,各式各样的发型则顶天焉。一个女人,如果有一双使玉腿俏伶伶抖着的高跟鞋,又有一头乌黑光亮,日新月异的头发,虽不教男人发疯,不可得也。

吃死孩子

呜呼,第一吻最难,过此则一泻千里,无往不利,不知道是哪一个大诗人说的:"当她希望你吻,你不去吻,其罪过比她不希望你吻,而你硬去吻更大。"男人为了避免罪过"更大"起见,勇气也应该特多,但如何能准确无讹地判断出对方心中的想法,则不简单。

苗条万岁

我们讨论的重点在于强调人是自己可以克制自己的,一个人克制自己的功夫越强,他就越有机会出人头地。克制自己的功夫越弱,他就只好在低层爬。

她·夏绿蒂

正常的美女,一旦失去美色,还悲痛不已。等而下之者流,除了美之外别的啥都没有,则色衰爱弛,通行证过期作废,自信心遂不得不全部崩溃。而自信和自尊是相连的,没有了自信,也就没有了自尊,其下场不可问矣。

不被欣赏

不被欣赏是一种被剥了皮而又不准流血的凄凉悲剧。妻子不被欣赏,谓之红颜命薄,谓之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丈夫不被欣赏,谓之窝窝囊囊,谓之一堆狗屎倾到山珍海味上。

男人薄命

比较起来,男人比女人更要薄命。但这还不算惨,最惨的是,当女人薄命时,她的朋友会越多;而当男人薄命时,他的朋友不但不会越多,反而会越少。一旦薄命到极端,简直一个朋友都没有矣。P1-2

序言

柏杨杂文的世俗批判意义(序)

陈晓明

柏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与八十年代的传统批判思潮联系在一起,他即被这股思潮推在浪尖上,成为反传统思想中最敏锐的观点和论据。八十年代在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界,柏杨的名声如雷贯耳,被认为是台湾活着的鲁迅。八十年代后期,在中国一些书店可以偶尔看到柏杨的著作,不用说,那都是一些印刷质量欠佳的盗版图书。现在,可以读到印制精美的正版柏杨著作,这就是一种享受。

柏杨显然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历经过中国现代动荡不宁的社会变迁。早年的柏杨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一度崇拜蒋中正。“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参加三民主义团,在青干班受训,并且宣过誓“愿为领袖活,愿为领袖死”。到台湾后,有过挫败的经历,但也曾担任蒋经国文艺部队“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这些政治经历无疑是表明柏杨具有相当强的政治情结。后来,柏杨被国民党当局投入监狱,理由是在((中华日报》家庭版的“大力水手”发表漫画内容“侮辱元首”。释放后又再次被捕,这次则罗织了大量政治罪名:“假事自诬”,“思想左倾”,“为匪作文化统战工作”,“有明显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于1968年6月27日判处12年徒刑(实际关押九年多)。如果根据国民党当年的定罪来判定的话,柏杨杂文明显具有政治指向。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柏杨的批判根本着眼于文化批判。在他看来,任何政治都是值得怀疑的,如果文化的根基不加以修正改良的话。

而柏杨的文化批判也就是世俗批判,没有人像柏杨那样深入细致地观察世俗社会,他本人就是一个世俗化的知识分子,甚至更像传统中国文人,生活于民间,既不在大学任教,也不供职于政府公务系统。他是一个自由写作者,一个卖文为生的人。这种人实际上在中国三四十年代相当多,大陆在1949年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有这种知识分子或文人存在了。沈从文当年因为没有被邀参加第一届文代会几乎精神失常。不被体制化,在五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那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末日,直到九十年代大陆才以王朔和王小波等人为首出现一批自由撰稿人。柏杨也是自由撰稿人,他的立场可说是民间的立场,是自由文人的风格。他的言说方式,显然与我们被长期体制化所规范的知识分子话语很不相同。在今天中国大陆,非职业和非体制的写作者越来越多的时期,读读柏杨这个“活化石”级的中国自由撰稿人的文字无疑是有一种亲切的感受。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柏杨其实是一个十分另类的知识分子,他就是一个“非贵族的”文人,以我的观点来看,他就是一个世俗社会的代言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柏杨始终是站立在世俗社会的立场上来发言,他不是要驯化世俗社会,而是试图建构一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而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应该是这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的合理延伸。再强调一下,柏杨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不是把世俗社会提升到精英社会的水准,他首先是要建构本真性的世俗社会,其次是要把精英社会拉到这个世俗社会的水准上。

柏杨对世俗文化展开最有力的批判在于,他用“酱缸”这一象征意象去概括中国文化的内涵本性。这个比喻十分奇特,也具有民间文化的特色。柏杨一方面指出中国文化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它在日常生活本性这点上就出了问题,由此上升而成的政治文化更是离谱。柏杨要展开的批判就在于中国传统至今的日常性文化,这就是世俗生活本身的文化。柏杨并非没有直接批判政治文化,但他的深刻之处也许正在于,他是立足于世俗的立场来看待政治文化的弊端,只有他如此看重世俗文化,看重日常性文化。从这个日常性文化生长出来的,并且力图超越于日常性文化的政治文化,就不可能具有健全的本性。但这只是后话,只是根据这个批判的前提做出的推论。对于柏杨来说,“酱缸”就是根本,就是所有。他撞击“酱缸”,就是要还世俗文化以更清明纯净的本性。

柏杨对自己的文化立场定位十分清醒,他时常有意使自己的写作平常化,也就是平民化。他从来不把他的写作描述为要承担民族国家走向现代之重任,而是有意强调自己的世俗民间的平民立场。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柏杨先生的杂文所以能够出版问世,完全受读者先生的爱护和支持,否则,谁肯冒本利皆消,全军覆没的危险,去E呒名老汉的作品也。当初猛写时,和现在的心情一样,不过为了糊口,毫无雄心大志。后来写得久啦,偶有来信鼓励者,心中稍喜。后来鼓励日多,才正式觉得有点不同凡品。”当然,这是明显的谦词,但也由此可见柏杨自觉平民化的态度。这使他的写作,始终是在世俗社会的言论空间内,面对平民的言说。

柏杨的杂文始终流宕着一股为底层平民伸张正义的激情,对社会任何不平等的现象,柏杨都给予关注,并毫不留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柏杨的杂文极富号召力所在,他为所有受损害的弱者叫屈,为底层被蹂躏者鸣冤,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平民百姓最好的精神抚慰。在柏杨的杂文叙述中,“柏杨”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底层平民的角色来处理,这种处理绝无任何矫情的成分,而是显得亲切朴实,平易近人。对平等正义的呼唤,这与柏杨的身世经历也密切相关。柏杨在他的回忆录与诸多杂文中也不时地提到他年幼时的孤儿处境,他一生的艰难坎坷,这使他始终对下层民众的生存艰辛有着切身的体会,每当他看到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时,他就抑制不住他的悲愤之情。柏杨讲的平等正义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不是学院派式的法理争辩,也不是革命家的起义造反,只是世俗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新闻媒体每日翻新的奇闻轶事。柏杨谈论社会之平等正义,绝没有赤化革命的意思,他没有那些高深的革命真理与伟大的革命目标,他只是作为一个平民,作为一个人所要获得的基本生存权利,理应要得到的尊重与尊严。在柏杨后来结集出版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收录了他历经沧桑后的一些篇章,岁月的磨洗,老先生一如既往,抨击丑陋,倡导平等尊严。可以说,柏杨后来的政论色彩更重些,但也没有失去他所具有的平民本色。

本丛书《柏杨杂文精选集》就柏杨的主要杂文按专题划分为三个系列,这里出的是第一个系列——疯狂红颜系列,以女性论述为主题,其他两个系列随后即出。柏杨的女性论述相当丰富,观点犀利鲜明,都是生活中所闻所见,有感而发,写起来得心应手。当然,柏杨秉持他一贯的作风,以批判为主,阐发为辅。其中不乏对女性讥讽和针贬的文章,现在看来,可能会惹翻女权主义者。但这是几十年前,看看那时的女性,看看世俗社会中女性如何走过解放的历程,也不失为一个历史参照。事实上,柏杨批判的那些女性的行为作风的弊病,性别身份所隐含的困扰,以及由此引出的社会问题,直到今天都依然存在,有些更加严重,有些则变得更加复杂。

这里编辑的疯狂红颜系列分为三本,分别是关于女性审美、女性的情感和女性的心理,即《女人,天生是尤物》:《女人,危险的投资》、(《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难》。仔细分辨,这三方面实则难以完全区分,只是为了阅读和趣味方面的区别而加以划分。关于女性审美,柏杨的论述常常出人意料,很难设想他一个历经风雨的人会对女性审美有如此见地,其中谈到女性的装束、女性的美容、女性的身体乃至于肌肤,更细致地谈到女性旗袍开叉,高跟鞋的误区,使用文胸的效果,肤如凝脂的种种谬说等等,这些读来无不令人忍俊不禁。柏杨的谈论当然不是描述性,他更侧重于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特别是男女构成的矛盾有关系。关于女性的情感,柏杨着重在探究女性的爱恋婚姻所表现出的种种现象,这部分可以说相当吸引人,它不是泛泛之论,几乎都是由精彩的小故事构成,对人和事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从中引申出对传统价值观和流行的社会风气进行分析评判,柏杨往往能够一针见血点到要害。他尤为注重揭示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经常促使女}生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读起来像是一组黑色幽默小说。对女性心理分析其实涵盖了女性生活的多方面内容,这些心理多半是成问题的,于是成为柏杨笔下揶揄的对象。例如,关于处女心理,这是中国文化长期形成的一种奇怪心理,但西方也同样有些奇怪的心理情结,看来是男权占据统治地位的人类社会中设想出来对妇女的压迫与歧视招数,但偏偏妇女就与男性合作来加强这种偏见。对某些奇特的女性心理,例如,老夫少妻,这在中国古代不算什么新鲜事,柏杨关注的是在现代文明发达的当今社会,年轻女性为何喜欢成熟乃年长的男性,柏杨居然分析出七点理由,这些理由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条条是道,令人拍案叫绝。柏杨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历史修养,他的渊博是公认的。在他论述女性的这些文章中,不少就信手拈来的典故传奇,说起古代的女子、古代的那些婚恋奇事,柏杨说得照样趣味盎然,既针贬旧弊,又发人深省。

仔细阅读柏杨的文章,不难发现,柏杨也不是一味嘲笑讥讽女性,在他的言说中始终贯穿着平等、尊严的思想,而男女平等是他女性批判中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寻。他集中火力攻击的主要是男尊女卑的思想,这就切中了存在于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中的顽固病症。就是到了20世纪中后期,也依然存在种种性别歧视。柏杨对这类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对大男权主义的批判,令人惊异地与女权主义者如出一辙。在女权主义者看来,男权主义就是集权主义的根基;在柏杨的批判中,集权主义就是男权主义的延伸。女权主义者是把性别政治化;而柏杨则是把政治世俗化。集权主义的本质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本性中,日常生活中就压迫处在弱势的女人;在社会统治中,当然也就是压迫弱势的平民百姓。正是在日常伦理中存在的异化,构成了专制集权的最牢固的根基。柏杨没有从理论上和逻辑上揭示它们内在的关系,他总是在批驳这些男女性别压迫中,例如,封建帝王在后宫的荒淫与专制,来批判封建社会的专制,由此也自然隐喻式地批判了现代和当代的专制集权。对于柏杨来说,专制集权不只是政治问题,更重要的是文化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古老的文化来说尤其如此。

柏杨的杂文的内容极其丰富,既不是这则短文所能概括,也不是理论表述所能涵盖的。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概括出柏杨杂文不同的内涵品质,这里仅就最主要的内容加以阐述,表明柏杨的杂文主要是放置在世俗文化批判的框架内来展开的,他要改变的是国民性,而不是政治信仰;他要革除的是文化陋习,而不是社会制度;他要强化的是民众的道德操守,而不是条条框框的法制观念。但这并不等于柏杨反对所有后者的建设,而是所有政治信仰、社会制度与法制观念的改革建设,都必须以前者为基础,为先导。如果没有前者,后者就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正是柏杨作为一个现代性文化批判者所独具的思路,也是我们在今天看来,他持续这么多年的批判尤为显得难能可贵之处。

作为一个激烈的世俗社会的批判者,柏杨恰恰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怀抱着深远的理想,怀抱着提升中国文明的最真诚的愿望,愤世嫉俗,嫉恶如仇,从不姑息,决不手软。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坦诚与彻底。“中国人有这么多丑陋面,只有中国人才能改造中国人。……中国人的苦难是多方面的,必须每一个人都要觉醒。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好的鉴赏家,我们就能鉴赏自己,鉴赏朋友,鉴赏国家领导人物。这是中国人目前应该走的一条路,也是惟一的一条路。”在《丑陋的中国人》结尾,柏杨如是说。今日听来,依然振聋发聩。自从1960年5月在《自立晚报》上写专栏起,迄今已近半个世纪,看看历史的巨大变化,柏杨所指陈的那些文化病症,并未销声匿迹,有些依然顽固,有些变本加厉,柏杨的意义无限深远矣!

本人承蒙柏杨先生和张香华女士谬荐担当杂文丛书主编,深感学浅才疏,不能胜任。然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勉为其难,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是以为序。  2005—9—1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人天生是尤物/疯狂红颜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柏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27942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25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