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领到白领(2005-2006年新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数百家高校学生指导就业的求职全书,宝洁公司、可口可乐、摩根大通、普华永首资深经理作序,25位中外名企专家撰写点评,新东方徐小平老师大学生职业生涯案例精选,并且新增大学生自撰求职的各种成败案例及多种职业生涯探讨。宝贵经验,与渴望好工作的你一起分享。

内容推荐

高校首次扩招后,涌入职场毕业生数量的激增,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缺乏社会经验和方法指导的在校生渴望能有一本针对求职技巧的指南,同时,各招聘单位也连连抱怨应聘人员在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以及工作当中都表现得不够专业。《无领到白领》一书应市场之需走进高校。书中以大量生动的案例揭示了高校学生在求职中的误区及成功经验。另外,特别邀请了中外著名公司招聘经理撰写点评,现身说法,指导学生提高求职技能。

本书第一版面市以后,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学生的普遍欢迎;继第二版发行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更多共鸣,并在台湾印刷出版。在总结前两版读者的反馈及建议基础上,作者适时地更新和完善了一些求职思路和方法,并对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以使读者在应用本书作为求职工具书时更加得心应手,并精选了若干求职路上、职业途中的成败案例,以贴合广大学子当下的实际需求,希望这本书能让大家在求职当中获益,终成善果。

目录

第三版自事

因书结缘 许国庆

自序 大浪淘沙,谁主沉浮 李国忠

序1 志不求易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许有俊

序2 善言,不只受益于一时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副总裁 孙永红

序3 一美元国民生产总值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吴卫军

序4 从自我发现,到自我超越

可口可乐公司前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 郭明

第一章 占尽先机

  ——万全的求职准备

反正皆可鉴:面试成败案例

 1.成功求职的“秘密武器”

 2.高才生求职的反面教材

智者先行,笨鸟先飞:在校生求职准备的时间与方式

 1.了解市场:认清就业形势

 2.充分利用暑期实习

 3.机会与报酬孰轻孰重

适者为用:几种求职方式详解

 1.“专卖店”:校园招聘

 2.“在线直销”:网上应聘

 3.“传统老字号”:邮寄简历

 4.“面试超市”:招聘

第二章 纸上绣花

  ——中英文简历写作技巧

细说内幕,中英文简历综述

 1.简历样本:普通学生版、专业学生版与普通工作版

 2.简历种类:古今中外四大种类

 3.先买后悔药:透视招聘经理如何筛选简历

 4.大家找茬:简历挑错游戏

字斟句酌:面面俱到的简历包装

 1.天头:姓名与联络信息

 2.默默无闻也可爱:教育背景

 3.挖掘再挖掘:社会经验

 4.别忘了添油加醋:个人信息

 5.补偏救弊:弥补技巧

 6.应聘外企:英文简历写作特点

细在言外:文字之外的简历卖点

 1.纸张与排版:不明不白被淘汰

 2.打印:打好再看一遍

 3.墨迹:粗枝大叶的证据

 4.折页:“夭折”的工作经历

 照单验收:专业简历的“出库质检报告”

附:参考答案

附:谢建力英文简历

第三章 鸿雁敲门

  ——求职信写作技巧

掷地有声:求职信的内容和写法

 1.求职信样本对比

 2.求职信的“求”:我求职vs职求我

 3.求职信三步曲

照猫画虎:求职信和简历内容必须一模一样吗?

中外有别:中英文求职信对比列表

云山雾罩:学生书写求职信六大误区

 附:英文求职信样本

第四章 有备无患

  ——书面准备

证明材料: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1.学位、学历证书:备而不用

 2.证书的选择:宁缺勿滥

 3.证明信:不信才需证明

 4.论文:有论而文

 5.身份证:国内的“护照”

 6.相片:相如其人

 7.一纸空文:只反映学习不反映工作

意在笔先:笔试前的准备

 1.笔试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一点题外话:自负盈亏的笔试

妙笔生花:笔试应战

 1.笔试中的粮草

 2.笔试也是心理战

 3.笔试中常见的错误

第五章 运筹帷幄

  ——面试准备

 未雨绸缪:面试前的心理生理储备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自信心里的自信

3.睡好吃好

 一虚俱全:准备好面试的百宝箱

1.“多此一举”的备用简历

2.面试纸笔的使用时机

3.少而精的证明材料

4.记录地址、电话、联系人的便条

 衣冠得体:最稳妥的面试着装

1.面试着装的六条“金科玉律”

2.优雅的职业女装

3.正式的职业男装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英语口语突击法

1.口语速成训练法

2.切忌偷工减料

 另辟蹊径:搜集各种信息

第六章 别开生面/197

  ——面试艺术

 步步为营:看你能打到哪一关

1.五花八门的面试种类

2.标准的面试程序

 开门见喜:前3分钟定乾坤

 以小见大:别让面试礼仪拖后腿

1.面试,谁可以迟到?

2.以礼服人

3.把握进屋时机

4.握手七律

5.名片与明骗

6.恭敬不如从命

7.面试时的饮水之道

8.无声胜有声的形体语言

9.喷嚏交响曲

 长袖善舞:如何赢得面试官的赏识

1.言简意赅:定性定量谁哆嗦

2.论点论段:中外有别

3.不要过分谦虚

4.问题没答好怎么办

5.工资诚可贵,机会价更高

6.怎么讲政治:话不投机半句多

7.后会有期:会不会约会

8.面试结束:感谢不赶谢

 押题有道: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有关成就/成绩的问题

2.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

3.举例说明你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经历

4.有关职业生涯计划的问题

5.你为什么要来我们公司工作?

6.你对工资的期望

7.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8.你和其他求职者有什么不同?

9.我们和另一个公司都聘用你,你会如何选择?

10.最基础的工作你也愿意干吗? 

11.哪位老师/人物对你影响最大?

12.你认为你适合干什么?

13.你对公司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第七章 功亏一篑

——如何在面试后降低“拒率”

三思而行:感谢信与跟进信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们的真实经历

 1.简历写作篇案例

 2.面试准备篇案例

第八章 何去何从

  ——职业生涯岔路口:求职、考研、出国、创业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清华大学毕业生案例)

2.职业生涯三模式:N股、B股与A股

3.2005年研究生招生统计:录取人数大幅度递增

4.“海规”与“海待”:出国留学有异篇

5.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6.职业生涯案例分享

试读章节

利用电邮主题提高入选机会

由于网上求职的简便,使得许多人连招聘公司背景及岗位需求都没搞清楚就发送了批量简历,而招聘经理一端,面对比邮局寄来的更多简历,常常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很容易把盲目寄来的简历立即“删除”。基于这一特点,求职者应花些时间,对较适合的岗位和公司,通过网页做些调研,然后在前面写几句量身定做的求职语句,表现出你对该行业、企业的了解,对该工作的重视,以及对收件人的尊重。“荒废”邮件“主题”实在可惜,简短地填人一句话,既表明求职岗位,又说明自己的应聘优势,如将主题填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聘网络工程师”,这样被阅读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在线填表也要打草稿

由于网上应聘很容易出错,因此需要格外小心。在线填写报名表格,一定要按照招聘公司设计好的要求填写,要字斟句酌。如果把握不大,最好在线下事先写好,保证填写的准确性。

有针对性地参加网上招聘

有的网上招聘针对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在职求职人员,应届毕业生即使投了简历,也会因为不符合条件,而被用人单位迅速“删除”。但如果要求工作经验年限不长,也不妨一试。

充分利用专业人才用站和门户用站招聘专栏

专业的人才网站大都提供免费刊登简历的平台,尤其是那些与校园招聘有着紧密联系的招聘网站。也可将信息发布在一些点击率较高的门户网站的招聘专栏上,或登录用人单位的网站,捕捉人才招聘网页上随时发布的招聘信息,直接与单位联系。

网上应聘。不要宝干一时

通常网上招聘会持续一段时间,大可不必赶在最初的几小时,那样会让人感到你是整天没有面试机会而趴在网上随便扫射的盲目求职者,“这么快就发来简历,对我们公司了解吗?上我们网站做过调研吗?”给人这样疑惑的求职者来的最早,也“死”的越早。

求职信与筒历“同居”

求职者发送简历的同时,应该发送一封求职信,这是求职者常常忽略的。为了招聘人员阅读方便,避免在电脑上多次翻页,求职信、简历(同时亦在附件中附上格式美观的简历)都应该采用文本格式。求职者应注意求职信的措辞和语气,不要出现错别字,有些地方可用标点符号突出求职重点。更重要的是,求职信一定不能千篇一律,要量身定做,就像求爱信一样,越有针对性就越能吸引眼球。

主动跟进

发出求职资料后,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在网上发出简历几天后若无回信,要主动通过电邮或打电话询问是否收到,既向用人单位表示诚意,也让自己心中有数。还可以利用Outlook的工具选项中“所有发送的信件都要求提供阅读回执”这一功能,了解招聘单位是否收到。

P42-43

序言

根据在美国证券公司及商业银行工作近十年以及多年从事培训及招聘工作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从1998年开始每年到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高校为同学们举办求职技巧讲座。在为一些大型中外企业进行校园招聘过程中,我面试了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发现了一个现象:“在著名院校、热门专业就读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不能与“被著名企业录取”画上等号。许多同学毕业时失望地感到,怎么几年学下来有的同学能找到好工作,而我的成绩及各方面表现并不差,得到的工作不仅自己不满意,家长和老师都为我感到惋惜。这种现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并不普遍,而在中国却比比皆是。其实,除了毕业生、学校及家长感到遗憾之外,许多招聘单位也很失望,每年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并不尽如人意,计划招聘的名额也常出现完不成指标的情况,一方面每年有那么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供给大大多于需求,另一方面招聘单位又常常招不够满意的毕业生。

这8年来到许多高校进行求职技巧讲座中,我和同学们分享了求职过程中的每一步具体方法,很多同学不光认真听、详细记,更重要的是按照这些方法去练习,去操作,如在简历及求职信的写作方面,在面试技巧的实践方面。值得欣慰的是,每年从圣诞节开始,度过元旦、春节乃至五一节,在收到的祝福电邮及短信中,大部分是听过我讲座的应届毕业生,祝福之余则是报告已经得到某某著名企业的聘书,将要加入某某向往多年的机构等让一个准园丁感到颇有成就感的信息。更受到鼓舞的是,在我们为许多机构提供培训的现场,经常会有当年的讲座听众主动走上前来说一声, “许老师,我曾在某年某校听过您的讲座”, “受您的启发我得到了现在这份好工作”, “您的某个建议让我在工作中也能派上用场”。此类电邮、短信和现场鼓励见多了,更增加了我坚持每年到高校义务讲座的动力,也从四所北京、上海高校增加到包括天津、南京、福州等城市的几十所高校。

然而,我们公司的主业是金融培训,我所能去讲座的学校数量是有限的,许多同学及关心大学生就业的热心人士建议把这些讲座内容和案例总结成书,面向更多读者。为此,我和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国忠老师一起,在许多中、外著名企业招聘经理的点评及帮助下,在许多著名院校就业中心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部专门指导高校学生求职工具书的写作工作。令人鼓舞的是,本书第一版面市以后,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学生的普遍欢迎,许多人按照书中的方法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的同学在拿到聘书后发来感谢信,介绍了“在求职的每一步骤中都详细参考了书中的具体建议,同时也尽量改正书中列出的常见错误”的使用方法。

近年来上海交大的毕业生所得到的聘书质量和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本书在该校的几个书店中几度脱销。有些远在外地的高校就业中心老师看到样书后,一次为学生订购几百本。卓越网站、贝塔斯曼网站及当当网站更是多次地成批购入此书,满足不断增长的网上订购需求。本书在高校云集的北京中关村书城中更是多次被列为前10名的畅销书。

本书继第二版发行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更多共鸣,远在海峡彼岸的台湾宝鼎出版社购买了版权,已在台湾印刷出版。因为这本书,我与许多愿意为辅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公益奉献的各方杰出人士结缘,这是出版本书的意外之喜。

在总结前两版读者的反馈及建议基础上,我们适时地更新和完善了一些求职思路和方法,并对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以使读者在应用本书作为求职工具书时更加得心应手,并精选了若干求职路上、职业途中的成败案例,以贴合广大学子当下的实际需求,真心地希望这部第三版的《无领到白领》 (2005~2006年新版)能够与更多的求职人士广结善缘,更希望这本书能让大家在求职当中能够获益,终成善果。

                 诚迅金融培训公司  许国庆

                 2005年9月于北京远洋商务办公室

书评(媒体评论)

《无领到白领》满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及时之需,点亮了大学生职业发展领域的一个盲点,构架了我多年从事青年咨询工作中一个经常提及但无力完成的工作——现代企业求职文化的技术指导。假如你在求职中,或即将进入职业市场,这本书的无数细节——魔鬼或天使——就看你如何驾驭他们,也许会毁灭,也或者会拯救你的前途。

               ——新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 徐小平

我从专业的角度着重强调两个观点,这在《无领到白领》一书中也是着墨较重的内容。第一,求职之前一定要高瞻远瞩,我们鼓励毕业生们把目标定位于找到理想职业,而不仅是一个好工作;第二,商业社会最讲求诚信和道德,《财富》50强企业尤其看重这一点。诚实、正直、公正的美德将使应聘者受益终生。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许有俊

我自己亲身经历过在国有企业和华尔街求职的各种酸甜苦辣,也在高盛和摩根大通银行参加过近10年的国内外校园招聘。从“求”的角度讲,如果我当年能有像《无领到白领》这样一本内容翔实的求职技巧书做辅助,可能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从“供”的角度讲,如果我们的高校能根据中外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思路清晰、能言善辩、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则会大大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副总裁 孙永红

看到许国庆和李国忠先生合著的《无领到白领》,觉得写得很全面,也很实用,对想要提高求职成功率的学生和在职人员都会有帮助。

         ——可口可乐公司前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 郭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领到白领(2005-2006年新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国庆//李国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04756
开本 32开
页数 319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7.38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