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代名臣大传/话说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让大家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臣都能有所了解,本书精选了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到晚清之间的18位大臣,他们并不能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是却足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群臣中最积极的因素,了解中国历史是怎样被打造出来的。

这本书所选择的所有人物都可以称得上是名臣良将。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民族的大义,这些人不懈的抗争,不懈的努力。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中“民重君轻”的民本思想和政治智慧。你可以从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感悟出一点什么,你也可以什么都不感悟,只是又熟悉了一下尘封的历史,可是无论如何,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的时间不会虚度。

内容推荐

在中国封建社会,“臣”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和被统治者百姓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臣对君来说,是”事君之吏”,是为皇帝分忧,在中国各个朝代的发展史上,无数名臣良将都留下了自己的英名,这些历史英魂的精神无疑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

本书记载了变法图强的管仲;有勇有谋的蔺相如;食粟之鼠的李斯;运筹帷幄的张良;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东山再起的谢安;直言敢谏的魏征;安邦治国的赵普;铁面无私的包拯;雄心难展的王安石;精忠报国的岳飞;深谋远虑的刘伯温;厉行改革的张居正;戎马一生的戚继光;刚正不阿的海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力挽狂澜的曾国藩。

目录

1 管仲:变法图强 富国强兵

管鲍之交,各护其主

投身明主,献策治国

施行改革,富国强兵

助危扶困,雄霸天下

2 蔺相如:临危受命 有勇有谋

以城易玉,临危受命

秦廷智斗,完璧归赵

渑池会盟,将相言和

3 李斯:食栗之鼠 千古一叹

目光高远,弃楚事秦

屡献奇谋,忠心耿耿

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物忌太盛,悲惨结局

4 张良:运筹帷幄 安稳天下

举义灭秦,扶助刘邦

追随汉王,谋断有道

临危献策,扭转乾坤

安稳天下,流芳后世

5 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隆中应对

联吴抗曹,说服孙权

治理西川,法纪严明

七擒孟获,攻心为上

出兵北伐,鞠躬尽瘁

6 谢安:东山再起 应变不惊

儒士风流,声名不凡

出山从仕,应变不惊

运筹帷幄,淝水大捷

均衡势力,知雄守雌

7 魏征:直言感谏 辅君理政

效力义军,归唐建功

取信唐主,刚正直言

以史为鉴,编纂修书

直言敢谏,辅君理政

8 赵普:安邦定国 有功有过

滁州识主,献策献计

雪夜定策,安邦治国

三度为相,有功有过

9 包拯:铁面无私 惩恶除奸

廉洁奉公,宽民利国

不畏权贵,铁面无私

坐镇开封,惩恶除奸

10 岳飞:精忠报国 壮怀激烈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誓死抗金,收复失地

被冤身死,留名千古

11 王安石:雄心难展 往事如烟

为民请命,宦海沉浮

忧国忧民,推行新法

实施变法,几多波折

恩宠不断,往事如烟

12 刘伯温:深谋远虑 安邦定国

痛恨元政,投身义军

南征北战,出谋划策

明哲保身,急流勇退

遭主猜忌,奇才之死

13 张居正:位极首辅 厉行改革

走上仕途,位极首辅

整顿吏治,厉行改革

声名渐坠,改革失败

14 戚继光:戎马一生 抗倭名将

袭承父职,从军卫国

练兵抗倭,台州大捷

两度人闽,消除倭患

镇守北疆,防御有方

15 海瑞:刚正不阿 冒死直谏

苦读从仕,明断疑案

智惩恶少,冒死直谏

肃贪倡廉,刚直不阿

16 郑成功:收复台湾 名垂青史

弃笔从戎,反清复明

假意受降,借机备战

攻取台湾,自立为主

17 林则徐:虎门销烟 仕途坎坷

兴利除弊,苏州禁烟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军民联合,抵抗外敌

兴垦开荒,造福南疆

18 曾国藩:力挽狂澜 中兴之臣

巧过御试,青云直上

创办湘军,屡败屡战

居功不傲,知荣守辱

试读章节

秦廷智斗,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昭王在章台,也就是他的偏殿中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样子很是恭敬,秦王的侍从把璧接过来,交到秦王手里,秦王很小心地接过和氏璧。把外面的布锦打开,里面包着的果然是一块纯白无瑕的宝玉,只见这块宝玉光华闪烁,经过天衣无缝的精雕细琢,的确是块稀世之宝,秦王赞叹不已,他正在欣赏,这时他的那些妃嫔闻讯赶来,都说要看这块玉,秦王很高兴的就把玉递了过去,由她们依次进行赏玩,接下来,秦王又把玉让他的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看了玉的人无不啧啧称赞,称大王得此宝玉乃是上天所赐,纷纷向秦王表示祝贺。君臣们只知道议论和氏璧的事,似乎倒把蔺相如给忘记了。过了好长的时间,秦王都未提及以城换璧的事。

一直站在殿上的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已料到秦王绝对不会是以城换璧,可是如今璧在秦王手里,该如何把它要回来呢?他灵机一动,便有了主意,他对秦王说:“这块宝玉看上去确实很好,可是还是难免有点小毛病。”秦王一听,不由问道:“是吗?本王倒是没有看出来,那你指给我看。”说着,他就叫人就把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把璧接过来,猛然间向后疾速地退了几步,让自己的身子靠到柱子。这时候,蔺相如就面现愤怒之色,连头发都快竖起来了。他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地说道:“大王为了想得到这块美玉,写信给我家赵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玉,当时朝中的文武大臣都说秦国国君贪得无厌,依仗着自己的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来骗取赵国的宝玉。所以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来。可是我却是这样认为的,平常老百姓交朋友都喜欢相互之间注重信誉,从不欺骗,更何况秦国是一个堂堂的大国呢?不至于因为一块璧而伤了两国的和气。因此赵王就采纳了我的意见,为此他还斋戒了五天,写下了国书,然后派我为使臣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赵王的态度是如此恭敬。可是大王却在偏殿接见我,而且大王的态度又是如此地傲慢。把这样贵重的宝玉随便交由下人们观看,这不是明摆着在戏弄我吗?同时也是对赵国的不尊敬,所以我认为大王并不是诚心诚意用城来换璧,因此我就把它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那我宁愿自己撞死在这柱子上,也要把这块宝玉撞个粉碎。”说完,蔺相如双手举起和氏璧,眼瞅着柱子,作出要向柱子砸去的样子。

秦王见状,不由担心起来,他害怕和氏璧受到损伤,于是立即叫住蔺相如,让他不要这样做,然后赶忙向蔺相如赔礼道歉,说:“先生不要误会,我怎能不讲信用呢?”同时又把掌管地图的官员叫了过来,秦王当着蔺相如的面把地图摊开,指着地图上的地方对蔺相如说,自己想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给赵国。此时,蔺相如却很冷静,他想,秦王这样无非是装装样子而已,绝对不会真的就把城池给赵国,为了给自己赢得时间,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世上罕有的宝贝,赵王对这块玉极是喜欢,可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所以不得不献给秦王,因此赵王在送走这块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大殿上举行了十分隆重的仪式。如今大王想要接受这块玉,就应该学赵王的样子,先是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堂大殿上举行九宾之礼,这样一来,我才会放心的把这块宝璧献给大王。”秦王一想,和氏璧在蔺相如的手里,不好采取强取硬夺的办法,于是他就答应了蔺相如所说的条件。准备斋戒五天,随后,他就安排人把蔺相如等人送去休息。出了皇宫之后,蔺相如心里想,尽管秦王答应斋戒五天,可是却不一定会真的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这很可能只是秦王的缓兵之计,他还是准备侍机强取宝玉的,为了以防万一,蔺相如就选了一名办事精干的随从,让他穿上平民的粗布衣服,打扮成了普通老百姓的样子,怀揣着和氏璧,悄悄地溜出咸阳城,自小路连夜赶回了赵国。

再说秦王,他假装自己斋戒了五天,然后就在朝廷大殿上设下了隆重的九宾之礼。两边站着文武大臣,一派庄严气氛。接下来,秦王传下命令,要蔺相如来到殿上向秦王献和氏璧。蔺相如接到消息后,快步走入朝堂大殿,对秦王行礼,完毕。这时候,秦昭襄王对蔺相如说:“我已经斋戒五天了,现在就请你把和氏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已经历经了二十一位国君,可是却没有一个是讲信用的。因此我担心自己受到大王的欺骗从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我就派人暗中把和氏璧带着离开秦国,如今恐怕早已到了赵国了。”秦王一听,当时脸色就沉了下来,不由地大发雷霆。可是蔺相却举止从容,十分镇静地说:“请大王不要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当今天下人都知道秦国是强国,赵国是个弱国。所以赵王自从接到大王的信,说是要以城换璧之后,赵国没有丝毫的违抗,马上就派我前来,把宝玉送来。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的,决不会出现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如果真的想要那块璧的话,就请先把那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然后派使者同我一起到赵国去取璧。只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池,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这一次的确是我欺骗了大王,实是罪该万死,可是我已经作好了不想生还的打算了。现在大王尽可以把我扔进油锅里烹死。这样一来,也让天下的诸侯都知道秦国为了得到一块璧而诛杀了赵国的使者,这样更显大王的威名了。”秦王听蔺相如振振有词,可是他又狡辩不得,对此他只得苦笑了一下,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阴谋被彻底揭穿了,于是他说道:“无非就是一块玉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秦王的那些文武大臣们却都建议秦王把蔺相如给杀掉,秦王对众人说:“杀了蔺相如也没什么好处,不但得不到宝玉,反而损害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也损害了秦国的名声。所以还不如趁机好好对他进行招待,放他回赵国去。”

接下来,秦王仍旧依照九宾之礼隆重地招待了蔺相如,然后又很客气地送他回赵国去了。蔺相如有惊无险地回到了赵国。赵惠文王对他能如此圆满地完成出使任务非常赞赏,在朝堂之上就把他提拔为上大夫。

秦昭襄王本来也不是真心想用十五座城池去换和氏璧,只不过是想借此事件来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实力而已。现在看到赵王身边还有蔺相如这样有勇有谋的人,知道赵国虽然实力没有秦国大,但也不能小视,所以也就不再打赵国的主意了。

P26-30

序言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数千年,是什么在维护封建制度的正常运行?是封建制度下的官僚们。

那么,作为封建统治工具之一,这些古代的大臣们是怎样来承担自己为国为民的责任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为了让大家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臣都能有所了解,我们精选了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到晚清之间的18位大臣,他们并不能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是却足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群臣中最积极的因素,了解中国历史是怎样被打造出来的。

当然,在封建社会中的大臣之中,有奸臣存在,但是同样也有忠臣良将的存在,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本书来了解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的封建官僚群体的众生相。无可否认,就是因为这些忠臣良将的存在,就是因为忠臣良将们的敢于为民请命,敢于向皇帝陈述种种的施政弊端,才建筑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灿烂。可以说,没有这些忠臣良将的存在,很多英明君王就不可能成就那么辉煌的业绩。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秦始皇身边没有了李斯,刘邦身边没有了张良,李世民身边没有了魏征,刘备身边没有了诸葛亮……历史会怎样发展呢?当然历史是不允许我们想像的,因为历史就是历史,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并不是几个帝王所创造的。

在这本书中,我们所选择的所有人物都可以称得上是名臣良将。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民族的大义,这些人不懈的抗争,不懈的努力。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中“民重君轻”的民本思想和政治智慧。我们无意于对这些已是历史人物的故人们再评论什么,也无意于再另立新说,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读者们能够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在空闲的时候再一次亲近他们,感受一下他们生命的温度。他们并不一定都很伟大,但是他们却一定都很可敬。每天在床头灯光的照耀下,得以走进历史的风尘,你会让自己得到片刻的精神解脱,那种思接千载的惬意会让你忘记滚滚红尘中的一切不快。

当然,你可以从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感悟出一点什么,你也可以什么都不感悟,只是又熟悉了一下尘封的历史,可是无论如何,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的时间不会虚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代名臣大传/话说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54400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