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湖外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只有金庸,没有古龙,汉语世界将如此寂寞;如果只有萧峰,没有李寻欢,江湖将黯然失色。武侠,成年人的童话,令多少人神往,多少人动容。穿行其间,刀剑翻飞,心醉神迷,山河壮丽,风情万种,……痛过,醉过,痴过,笑过,醒来后,就有此《江湖外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武侠的书,也是一部关于80年代北大“青春记忆”的书。有论者认为它是网上评论金庸古龙最精妙、最富于才情的文字,而作者本人则认为,本质上,这是一部关于道路问题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才华横溢的借金庸、古龙小说中的人物说事的书,也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北大“青春记忆”的书,更是一部探讨生活道路问题的书。作者把金庸、古龙、博尔赫斯、海子、亦舒、塞林格、本雅明等放在一个平面上探讨,把萧峰、李寻欢、虚竹、无花、令狐冲、叶孤城、林仙儿等放在一个终极问题上来称量,显示出惊人的纵横捭阖能力,妙趣亦由此横生。有网友称,本书是网上评论金庸古龙最精妙、最富于才情的文字。“这样他造就了一种奇怪的文本,一边解读古龙金庸,一边则回忆青春岁月。不拘一格的写作者往往混淆文体,却能随手出神品。”当作者把金庸、古龙和博尔赫斯、海子等人放在一起谈论的时候,其实已经意味着把素来不大被正统文化圈接纳的武侠小说大家经典化了。

武侠文化一直是中国大众生活中的热点,2006年更可谓“武侠之年”。萧鼎、凤歌、沧月、小椴等新武侠方兴未艾,金庸携修订版再出江湖,《百家讲坛》上北大醉侠孔庆东《笑书神侠》,《七剑下天山》和《神雕侠侣》火热荧屏,搞笑武侠剧《武林外传》更成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目录

自序:一本书的序言应该怎么写?

上编 古金兵器谱

引子:我的江湖

风尘外物

走过大地不留痕迹

活着

艺术家生涯

江湖情色

献给小昭的诗

远方一无所有

江山如此多娇

世事如棋

人心惟危

蠢男子之歌

如此啊,好兄弟

快意恩仇

人淡如菊

谁能快乐而自由

爱人同志

浮一若梦

为欢几何

怀着爱和凄楚

集体生活

因父之名

红字

永不悲伤永不害怕

千金散尽

尘土荣华昔晦今明

结语:相忘于江湖

下编 怜花宝鉴之人物志

才高于志土木形骸

引而不发的爱情生活

用减法生活的人

献身能感动一个人吗

叮叮当当

久病成医

立地成佛

双重生活

老板和老板娘

春天在她的眼睛里

传统与个人才能[上]

传统与个人才能[下]

江湖也是要花钱的

致命的自负[上]

致命的自负[下]

33岁的女人[上]

33岁的女人[下]

金刚不坏[上]

金刚不坏[下]

附录

因为萨冈,怀念萨冈

捕快旧事

那些北大的才子们

2004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

那些酒,那时的侠客与与诗歌

试读章节

风尘外物

我真想谦卑下跪,可是让我跪在谁的面前呢?

——克利

我初上万科周刊BBS玩的时候,注册的名字用的是“无花”,几天后,改用“王怜花”。几个月后,我发现,已经在坛子上——主要是在《经济人俱乐部》——很有名气的“面朝大海”改用“无花”作马甲。我想说的是,至少有一个人和我一样,喜欢“无花”这个ID。

在《楚留香传奇》系列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楚留香的陪衬人,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妙僧无花。在《血海飘香》中,无花是真正的主角。无花的绝技是“迎风一刀斩”,古龙写无花,用的也是迎风一刀斩:惜墨如金,于惊鸿一瞥中绝才惊艳。《血海飘香》共二十七章240页【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只有六章写到无花。第一次写到无花,是在第三章第二十页,无花并未出场,而是通过楚留香和宋甜儿、李红袖、苏蓉蓉三女的对白先声夺人:

他笑着道:“你最想见的人是谁?当今天下,谁的琴弹得最好?谁的画画得最好?谁的诗作得令人销魂?谁的菜烧得妙绝天下?”

他话未说完,李红袖已拍手道:“我知道了,你说的是那妙僧无花。”

苏蓉蓉温柔笑道:“我听说此入乃是佛门中的名士,不但诗词画书,样样妙绝,而且武功也算是高手。”

楚留香道:“岂止是高手,简直可说是少林弟子中的第一高才,只可惜他……他实在太聪明了,精通的实在太多,名也实在太大,是以少林天湖大师册立未来掌门时,竟选了个什么都比不上他的无相。”

李红袖道:“像他这样的人,对这种事想来是不会在意的。”

楚留香拊掌道:“不想李红袖竟是无花的红颜知己。”

主角先不现身,而是通过别的人物的转述来诱发读者的想像,这是叙事学上的惯用招数。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这段对白,是因为这段话非常重要,是在无花还没出场的情境中已写出了无花的风姿和命运,尤其是命运。以无花之才具,天湖大师不立他而立无相,已隐隐可见无花身上必有另一种令人不安的东西。而对此无花本应像李红袖说的那样“不会在意”,可是身世和野心令他对此是“很在意的”。不过,这种在意却不是左冷禅式或者岳不群式的,而是无花式的——这样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第八章,无花本人才出场,出场前还先铺垫他的琴音。此时楚留香正和中原一点红激战西湖:

烟水迷蒙中,湖上竟泛着一叶孤舟。

孤舟上端坐着个身穿月白色僧衣的少年僧人,正在抚琴。星月相映下,只见他目如朗星,唇红齿白,面目姣好如少女,而神情之温文,风采之潇洒,却又非世上任何女子所能比拟。

他全身上下,看来一尘不染,竟似方自九天之上垂云而下。

P7-9

序言

一本书的序言应该怎么写?

《江湖外史》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本名叫《江湖外史》的书,和一个叫胡少的人密切相关。书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王怜花写于2001—2002年的《古金兵器谱》、写于2003年的《怜花宝鉴之人物志》,还有一个附录,是与《古金兵器谱》有关的几个帖子。附录里的这几个帖子及其作者的分量,倒比王怜花及其文字要重要得多。写《捕快旧事》的若平扬,这个曾经在北京大学和约克大学攻读政治学的人,是一个汉语写作的天才,一条卧龙,他日成就,不可限量;写《那些北大的才子们》的李方,是混乱而糊涂的传媒业界中屈指可数的清醒、理性、勇敢的批评家,他和他的同仁卢跃刚、李大同、贺延光、解海龙等一起,为汉语传媒保留了底线的尊严;写《2004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的何帆,一个被业界同仁预期为最有可能为汉语经济学做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人,一个才华横溢的经济学家,写出了——“算了,我再不会为这些故纸浪费自己本来可以寻欢作乐的时间了”——这样了不起的句子;写《那些酒、那时的侠客与诗歌》的苗炜,以一入之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汉语文体,成就了一本名扬四海、给许多人带来快乐的汉语周刊,他在汉语写作史上的地位是原创性的、不可替代的,在王怜花正在撰写的《汉语江湖》——一本讨论汉语写作的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但是这一切和胡少有什么关系呢?话说2004年,王怜花决定离开已经偏安N年的福州,到北京的一家公司供职。检点偏安福州N年的往事,王怜花发现自己有这么几件事可堪自慰:娶了一个后来成为哥儿们的老婆赵宇红、生了一个生来就酷爱享乐主义的女儿蔡花花;交了一群可以相濡以沫、也可以相忘于江湖的朋友;做了两个开创性的项目:一个是参与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条24小时播出新闻资讯的电视专业新闻频道,时为1 999年,该频道后来几年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当年的商业计划,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可谓日进斗金,另一个是开办、运营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有线数字电视项目,时为2002年,这个项目听说后来灰飞烟灭了,很可惜,本来它应该也是一个日进斗金的项目;还有就是写了一部(《古金兵器谱》。2004年春夏之交,王怜花到北京工作,出于长期养成的、一定要选一张报纸看的读报习惯,自然而然地选定了《新京报》。这个习惯的形成,和王怜花上学时读到的加缪的一句话有关,加缪说:“读报和通奸是现代人的特征。”某一日,王怜花在《新京报》上看到关于弗朗索瓦兹·萨冈去世的报道,心有所感,写了一个帖子《因为萨冈,怀念萨冈》,贴在网上。随后出差了几天,出差回来,在办公室翻看((新京报》,赫然发现这个帖子已全文刊发在《新京报》上。正纳闷间,打开邮箱,看到一个署名胡少的人发来的邮件,说是《新京报》的编辑,用了那个帖子。出于对汉语名字的敏感,“胡少”这个名字给曾经自诩为“汉语手工艺人”的王怜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再无联系,直到2006年初,王怜花突然接到胡少的电话,说想再版《古金兵器谱》。原来胡少已改行做了书商,正在运作“胡杨文化”。随后胡、王二入约在西坝河畔的太和茶馆做一番详谈,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这一见,有分教,才发现二人原来竟是同门师兄弟,同出曹文轩教授门下——世界确实很小,呵呵。

于是就有了这本《江湖外史》。

王怜花是个什么样的人?

《古金兵器谱》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这使王怜花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慢慢地,江湖上都以为《古金兵器谱》的作者应该是关于古龙和金庸的专家,其实,王怜花不过是在借古金说事而已,所谓“借古金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本质上,《古金兵器谱》是一部关于道路问题的书(这一点何帆博士说得准确而锐利)。关于古龙和金庸,王怜花的看法是:古龙和金庸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研究的;肯定会有“古迷”和“金迷”,但最好不要有“古学”和“金学”。这个逻辑有点像王朔在别人将他和高尔基一块相提并论时说的那样:“别把我和人家比,否则,把人家比庸俗了,也把我比庸俗了。”不过,总是不断有人问王怜花到底更喜欢谁,古龙还是金庸?王怜花的回答是:“最早只读金庸,不读古龙;后来也读古龙了;后来金庸和古龙轮流读;后来读古龙的时候更多了;现在,古龙和金庸轮流读。”

因为《古金兵器谱》,王怜花认识了很多朋友,遭遇了一些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比较有意思。第一个故事是王怜花的朋友华年说的,华年说她的一个朋友,是一个做到很高职位的、做市场的职业经理人,有一天读到了《古金兵器谱》的最后一章《尘土荣华昔晦今明》中的这段话:

最后,当韦小宝身处不可调和的两难境地时,他想通了一个唯一的破解之道:“老子不干了。”不瞒诸位,这些年兄弟混迹江湖,每当碰上种种难题,就会想起韦小宝,并且学着用韦小宝的方式和态度来对付,结果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该低头时就低头,没有什么屈辱、压抑和郁闷,最多老子不干了。

据华年说,她的朋友读到这段话时突然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跟着就辞职不干、退隐江湖了,不久后,到一家刚刚开业的很有个性的小书店做义工帮忙打杂。呵呵。

第二个故事是王怜花自己说的,有一天,王怜花收到一个叫“烟花三月”的ID发来的MAIL,说他喜欢文学,想系统地学文学,请王怜花帮忙开些书目。开书目的事是张之洞和胡适之这样的人干的,王怜花绝不敢干这样的事,于是拖着没给回复。过了一阵,收到“烟花三月”的第二封MAIL,说自己是北师大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因为喜欢文学,想转到中文系。王怜花觉得这个MAIL必须回了,就回复说其实学经济学是很不错的,说北师大的钟伟教授经济学造诣高深,应该跟着好好学,可以帮忙介绍。很快王怜花就收到“烟花三月”的第三封MAIL,说还是喜欢文学,想改学文学。王怜花想了想,回了如下三句话: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赚钱养活自己的职业;把爱好当职业很容易把爱好也给毁了;文学本质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很隐秘的、自我的精神享受。过了几天,王怜花收到“烟花三月”的第四封MAIL,只有一句话:“文学本质上是一种享受。我明白了。谢谢。”

照王怜花看来,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道路问题的故事,至少都和道路问题有关。关于王怜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网上一个叫“河马”的ID有一个很简明的答案:写《古金兵器谱》的男人,(《谁会感到不安》的写者,写(《美好十四行》的诗人。如果不嫌哕嗦,还可以列举如下:汉语手工艺人;自由主义者;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一个倡导自己和员工“努力工作、及时行乐”的人,“努力工作”是因为不得不工作、不得不努力工作,否则就会饥寒交迫,“及时行乐”是努力工作的目的所在——呵呵,应该还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书评(媒体评论)

怀念怜花,我们的相识从怀念开始,在你给蔡花花洗尿布的同时,名动江湖的“古金兵器谱”一篇篇在论坛中贴出来。你的文字我阅读了大约有数百次,如同你靠古金和几瓶劣质红酒度过了一生中最失落的冬天一样,何帆博士曾经靠这本书支撑着人生的低潮。

——经济学者 钟伟

从昨天下午到晚上,当我一边读小蔡的书,一边感到灵魂慢慢泡软的时候,我觉得内心又有什么东西重新生长起来了。青春是那样旁若无人。当我们回忆青春的时候,我们重新获得了勇气。就像一块蒙尘的玉,当指尖拂去上面的浮尘,它又泛出淡淡的光华。

——媒体人、作家 李方

书中的很多名言我已经熟读成诵。比如“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又让我认识到那没什么意义”,我也会记住: “世上的万物,世上的人们以及人们的心灵,都要消失,因为它们的美有一部分本来就由这不幸所形成。”

——经济学者 何帆

文字唯美,评点准确,为评论金庸、古龙小说人物作品中最好的。

——网友 一泓秋水

拿罗丹的话说:“艺术就是情感。”王怜花这本书之所以比其他那些借古龙金庸说事的文字强,就在于他的情感。

——《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 苗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湖外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怜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0403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