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渔说闲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文士,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用空灵简洁的文字,纪录过生活中的一幕幕曼妙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的心情和感想。李渔的《闲情偶集》,便是这样的一些闲散文字,一本将“闲情”的书。本书节选了《闲情偶寄》部分篇章,并加以注释。……

内容推荐

在本书里,我们阅读、品评李渔《闲情偶寄》中的一些精彩篇章,窥探“闲”这门生命学问的某些门径,感受“闲”的真意,最终获得一份恬淡、闲逸的好心情。

目录

缘起

声容:云想衣裳花想容

眉:漠漠远山眉黛秀

眼:迢迢秋水波光盈

态度:回眸一笑百媚生

郑重以养态,徜徉而生态

熏陶:天香国色

点染:脂粉助妆

首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簪花坐赏镜中人

一簪一珥平生意

衣衫:相体裁衣

素以为绚

文艺:腹有诗书气自华

锦帐春·画眉

眼儿媚·懒妆

荆州亭·闺情

清平乐·美人影

居室器玩:结庐在人境

房舍:安稳自适

藏污:洁净自好

窗栏:窗中有天

墙壁:环堵有意

格局:错落参差别有致

床帐:暗香入梦魂

古董:尚友古之人

笺简:欲将心事付红笺

茶具:紫砂香茗

酒具:薄瓷清光

碗碟:惜食惜福

治圃

制花栏

寓中即事

踏影廊

饮馔:蔬食谷饭滋味长

笋:医俗亦医瘦

蕈·莼:清虚妙物

莱:人间有味是清欢

葱·蒜·韭·芥:调味佳品

饭·粥:稻米有清香

汤:不可饭无汤

面:五香与八珍

鱼:鲜香肥美

虾:小鲜至味

蟹:多肉应怜卿八足

野味:爱兽惜禽

果食茶酒:茗客酒人

食松菌

忆蟹

酿酒

杨梅

颐养:珍重度此生

贵人行乐:知足知止

富人行乐:多分少敛

贫贱行乐:退一步想

家庭行乐:品味天伦

道途行乐:远游无处不消魂

四季行乐:良辰美景莫虚度

睡:不觅仙方觅睡方

饮:十觞亦不醉,饮中乐自长

谈:与君一夕语,胜读十年书

花鸟禽鱼:红尘自有痴情者

止忧:居安思危,以静待动

疗病:笠翁新本草

清平乐·爱瘦

恋绣衾·物外

浪陶沙·午坐

满庭芳·睡起

试读章节

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绮罗文绣之服,被垢蒙尘,反不若布服之鲜美,所谓贵洁不贵精也。红紫深艳之色,违时失尚,反不若浅淡之合宜,所谓贵雅不贵丽也。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

然人有生成之面,面有相配之衣,衣有相配之色,皆一定而不可移者。……

——《声容部·治服第三·衣衫》

女子的衣装,最重要的是洁净、雅致,并且适合自己。绫罗绸缎,如果沾染尘垢,反不如家常布衣鲜亮,这就叫做“贵洁不贵精”;花团锦簇、大红大紫,如果与个人气质、穿着场合不谐调,就会让人觉得别扭,反不如素淡的颜色得体,这就叫做“贵雅不贵丽”。

穿衣服贵在“与貌相宜”,而不是“与家相称”。一般人都认为,富贵人家的女子应该穿华贵之服,普通人家的女子应当着朴素之衣,这样才是量力而行,与各人的身份地位相称。但是,人的面貌、肤色、性情既各自不同,适合各人的衣服之颜色、衣料也便有异。一袭漂亮的衣衫,有些人穿着很好看,有些人穿着不好看,便是这个道理。只有面色极嫩极白、身段又极苗条轻盈的人,才是“无往而不宜”,浅色的衣服显其白皙,深色的衣服更能显其白皙;精细的衣料衬托其娇美,粗糙的衣料更能衬托其娇美。但是这样的人,不是西子,便是昭君,普天之下,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有“相体裁衣”,才能穿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大体说来,精细的衣料不一定非得是绫罗绸缎。纱线紧密、漂染精工的麻、布,也可以称做精细。同样,表面不光滑、花纹凸起的绸缎,也可以称做粗糙。这样,无论是贫是富,都可以按这个道理来选择适宜自己的衣服。

李渔还特别强调,女子的衣装中,披肩、腰带、裙子是非常重要的。披肩可以显出女子身材的瘦削,腰带可以显出女子腰肢的纤细,而裙子则最能显出女子的娇俏动人。裙子以素淡为佳,这样方含蓄有韵致;裙子的褶纹以多为善,“裙拖八幅湘江水”,飘摇的裙裾,才能衬托出女子行步时如风扶柳般的曼妙姿态。

古人形容美丽的女子,有“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之句。李贺写苏小小是“风为裳,水为佩”。还有“霓裳羽衣”,是月宫仙子的装束。现代女子的衣装,比起古人,则要丰富潇洒得多。时代变了,女子的心态、社会地位也变了。正装显示女子的干练,休闲装则体现女子的娇艳风情。她们穿衣服已不再是为了“悦人”,更多的是要“悦己”——穿出自己的性格特点,也穿出自己的信心满怀。这一种穿衣的态度和标准,也可以说是暗合了李渔“相体裁衣”的理论吧。

P25-27

序言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为生存奋斗,为衣食奔波,先人的“闲情”之于我们,已是一种陌生和奢侈。重提李渔,正是为了唤起我们关于“闲”的记忆:“闲”,不是恣意的欢虐,而是宁静悠远的心境;也不是富贵者的特权,而是每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思考的人都应该享有的心灵的自由与舒展。它并非遥不可及,而就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

许多年以前,在富庶的江南,中国的一部分文人,曾拥有过一种非常精致的生活。他们建造别致的庭园,园中堆山叠水,亭台错落,廊檐深深;他们在月下饮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伫立,在风中凝眸夕阳;他们与老僧谈禅,与名妓联诗,吟诵清丽的辞句,谈论古往今来的高士逸人。他们悠闲,但不空洞;细致,但不颓废。隔着岁月的河流,远远望去,他们的这份闲雅,好似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图。虽已不那么真切,但仍散发着摇漾人心的光芒,照耀着过去与现在的文明历史。

作为文士,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用空灵简洁的文字,记录过生活中的一幕幕曼妙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的心情与感想。李渔的((闲情偶寄》,便是这样的一些闲散文字,一本讲“闲情”的书。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有着多种多样的身份界定。

他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家,写过《笠翁十种曲》、《十二楼》等好看的剧本和小说。他在其中讲述坚贞不渝的爱情,两个人总要经历重重的艰难险阻。最终的结局,又总是天遂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让每一个读它的人,都感到心满意足。他颂扬善良、诚实和义气,表彰那些潇洒通脱的人,随顺自然、宁静安乐的人。这些文章,流畅而亲切,不甚深刻,却是实实在在,沁人心脾。

他又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导演与戏曲理论家。他曾创建了一个家庭戏班,由天资聪颖、眉目俏丽的乔、王二姬主演旦、生角。他自己编剧,自己导演,丝竹声中,“红弦翠袖,烛影参差,望者疑为神仙中人”。这一家庭戏班,当年曾频繁出入王侯贵胄之门,声震大江南北。他还总结自己编剧导剧的经验,撰成《闲情偶寄·词曲部》与《闲情偶寄·演习部》,详细论述了戏曲的结构、词采、音律、念白、科诨、改编、排演等问题。这些论述,至今仍为戏剧工作者所重视,并在大学中文系的讲堂上、在艺术史研究人员的著作里被不断提起。

他还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商人”。在金陵,他开了一爿名为“芥子园”的书铺,刻卖自己的书,也策划出版畅销书,比如《芥子园画谱》。还有各种文化用品,比如自己设计的“韵事笺”与“织锦笺”。他有满腹的诗书,又有活泼的才情,懂得怎样把典雅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物事里去,让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得到提升。

他早年科举失利,入清后再没应过考,一辈子不曾做官。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文人,或日“文化人”。

他依靠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智慧来获得自身的生存,“著书都为稻梁谋”的同时,又力图自抒胸臆,力图教正人心,努力在“通俗”与“高尚”之间,寻找一种汇通,一种平衡。

有人批评他没有坚持“清贫自守”的节操,也有人赞扬他“觅应得之利,谋有道之生”的“人间大隐”的生活方式。至于他自己,却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做辩护,坦率地承认“山水有灵应笑我,老来颜面厚于初”。

历史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传统的“文人”概念正在发生着某些细微而重要的变化。李渔和他的同道者,并没有忘记读书人所应持守的道德底线,但又希望充实自己的生活,创造艺术化的美丽人生。因此,他们的安逸、闲适,具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闲情”,并不是转瞬即逝的时尚,而是可以让人细细体味的、生命的动人韵致。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阅读、品评李渔《闲情偶寄》中的一些精彩篇章,窥探“闲”这门生命大学问的某些门径,感受“闲”的真意,最终获得一份恬淡、闲逸的好心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渔说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萱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2783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9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