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受清华/名校视界书库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名校视界书库丛书之一,一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励志经典!清华学子的真实感受,在清华生活里体会的最宝贵的东西,把清华人丰富、立体的生活,把清华人的喜怒哀乐和对未来的思考,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大家,带你感受原汁原味的清华!

内容推荐

清华是全国教育的缩影,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浓缩了校园中最值得回味的东西。相信我在清华园七年里经历的点点滴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感兴趣的。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与校园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身边全国最优秀的同学,把在清华里体会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把清华人丰富、立体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思考,原原本本的展示给大家,把关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精华部分,系统地总结出来,带给同学更多的思考。一条把信息从大学传给中学、从清华传给所有学生的网线。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清华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的未来之路。

目录

第一篇:清华写真

第1章:认识清华人

忙碌的清华人

拼命地自习

“锐角三角形”饼

“雇两个清华的不就行了

别把清华男生比民工

矛盾的清华人

第2章:漫步清华园

我们的校园

世界上最好的生源

两极分化

本硕连读

人望高处走

“现在的学生究竟如何?”

清华园里的烦恼

第3章:生活点滴

见到“神仙”

男女比例5:1

将压力释放

不堪回首的老宿舍

学生节

非典时光

大学生活作息表

大学曲线

第4章:情感小屋

大器晚成

模范情侣

网恋

我的同学结婚了

爸爸妈妈,我想你

珍惜大学的友谊

第5章:网络世界

水木清华

水木风波

“你们是清华的吧?”

代理之风

出水芙蓉,【贴图】版的明星

在意念中进行比赛

黄金联赛

“黄色之源”

老师说:“我们要上你们的BBS”

第6章:课堂反思

教学方式再先进,也要先适应中国国情

考试成绩要合“情理”才行

老师,请换换考题

和老师套磁

副科的命运

数学很重要,不学好,后果很严重

说唱式演讲得了第一名

言传身教

第7章:做一次老师

学习工作双肩挑

大一新生禁止买电脑

清华里的困难生

一叠家长信

创造吉尼斯记录的老辅导员

第二篇:重新看待学习

第1章:十年寒窗

清华课表一张

从高中生到研究生

第2章:我和好学生的差距在哪里

什么是好学生

差距究竟在哪里

我曾“站在‘大牛’的肩膀上”

给自己合适的定位

选择一只在你前面的船

远近高低各不同——重新计算模拟考试

第3章:心态很重要

努力弥补天赋

努力弥补过去

做人要低调

兴趣最重要

兴趣需要培养

第4章:学拿学习

跳出题海

80%>100%

学以致用

先想后做

第5章:可怕的应试

自扫门前雪

做实验还是考试

同样都是40%

师兄在美国

万一考上了,怎么办

第6章:人才是“智商”加“情商”的综合体

孤僻的学生

心理年龄太小

为异性“折腰”

不玩游戏会死吗

一个年级已经退学8个了

“重返”清华

状元卖快餐

学会交流

不会说“谢谢”

不懂诚信

排队洗衣服

状元偷东西

匪夷所思的小偷

完人还是太少了

第三篇:人生的十字路口

第1章:读研

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

“土著”失宠

交叉科学窖易吗

剩下的同学怎么办

硕士or博士

选择适合自己的归宿

读研每天做什么

你的“老板”

功利的科研

“中庸”的研究思想

哇噻,700万

第2章:出国

一起申请一次美国

单词就是命根子

托您的福

别怪师兄过河拆桥

烧香拜佛

愿赌服输一一签证

美国大学里看重我们什么

选择出国的时机

同学们还会回来吗

美国一周

出国的目标能如愿以偿吗

20万等于“海归”

香港一族

第3章:工作

清华北大的我们不要

清华北大的挤破头

找工作就像找女朋友

还不如早点毕业

大公司VS小公司

能力决定位置

English,English and English

我要转行

我的同学给我颁奖

国企不要“我”

“卖了”之后的感觉

附录

清华大学院系介绍

试读章节

理想庸俗化

如果认为人生是有理想的(或者说理想是存在的),那么通常的逻辑是:理想是人生的指引,而信仰则高悬在理想之上。我们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以及共和国未来的缔造者,勿庸置疑应该是有理想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自身能力,最大化其社会价值。进一步,这些有理想的人中更进步的人,是有信仰的。于是信仰产生了前进的目标——理想,而理想创造出人生前行的行为。

现在的情况是,信仰已经被悬置了。如果同学在宿舍中聊天时,有人很认真的谈到“信仰(共产主义的)”,那么大多会被视为异类;党员同学更多能够做到的,是让同学们信服他是个“好人”,至于信仰的传播,则多半很微弱。较低一级的理想层次,虽然没有悬置和虚妄掉,却普遍上庸俗化了。这种理想大多是个人能过上有钱人的日子。同学普遍把个人价值、成就和个人所得等同起来,而不关心社会价值,或者把社会价值作为“有了个人成绩和个人做得之后顺理成章也就做到了的”这样一种从属性的地位上;普遍将个人成绩和个人所得简单的用金钱衡量;最后的事情就是普遍每个人心理上,都有一根收入金额的线,只不过彼此划线高低不同罢了。在这个时候,社会价值、贡献等全部丢掉。

见闻广泛,群体盲动

现代信息工具和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他们虽然没有走出校园,却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洞悉世界。他们拥有非常广泛的交际和交流,譬如和台湾、外国朋友。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非常广博的见闻,使同学拥有了比以前学生更高的素质,这一点勿庸置疑。

在见闻广泛的同时,观点上则产生了群体盲动。

P25

序言

不知不觉已经在清华生活了2500天,每天都感受着进行“四年苦读”、“八年抗战”,甚至是又一个“十年寒窗”的清华人。本科、硕士、博士,多少中国的高材生们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把青春抒写在了清华园里。

自己活了25年,上学就上了19年,手指脚趾加起来都快不够用了。到了就要离开校园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应该留下点什么的感触。清华是全国教育的缩影,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浓缩了校园中最值得回味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把这些写出来。这里是中国教育的金字塔尖,相信我在清华园七年里经历的点点滴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感兴趣的。

作为一位同学们的大师兄,我将把在清华里体会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把清华人丰富、立体的生活,把清华人的喜怒哀乐和对未来的思考,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大家。

不用去多看那些《状元集》之类的书,那些理科状元大多都在我的身边,而且我已经经历了七届状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后来什么样子,我都看在眼里。包括状元、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们,这些来到清华的尖子生们、“牛人”们,他们后来谁在清华脱颖而出,谁在这里变得默默无闻,谁又在这里滑落,我都会在这本书里仔细地讲给大家。

本书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与校园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身边全国最优秀的同学,本书把关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精华部分,系统地总结出来,带给同学更多的思考。

同时,我也非常遗憾地看到,如今大学生的文学作品过多的只是停留在消极和颓废的层次上,难道大学四年的生活真的就只留给他们这些负面的东西吗?我很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学生活当中优秀的、有益的东西展现给大家。

书中写到了很多数据和事例,为了给当事人保密,我都做了匿名处理。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一些数据和现象会有变化。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实用性,正如林语堂的《中国人》一书,描写抗日时期的中国人性格和特征,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还是基本符合当今中国人特点的。中国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观念,在短时间内也同样不会有太大变化,本书写到的内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都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于高中生和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们。我是学计算机的,研究生阶段的课题又是围绕如何把人们需要的信息及时提供给需要的人。因此,我做的事情就像计算机的网络一样,自己写这本书就是拉了一根网线,把信息从大学传给中学、从清华传向所有学生,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清华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的未来之路。

写作过程中,非常感谢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杨士强老师、党委副书记许斌、徐明星老师,学生科的赵美琴、苏凤娥和张小平、郭松柳老师,以及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们,正是他们对我写作的支持和指导,才使我把这本关于大学生活和学习方法的书写好。

后记

本书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由于我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因此投入到此书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请大家谅解。不过我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在清华七年来的经历、体会和想法完整地讲给了大家。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

再次感谢在写作过程中支持我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辅导员和同学们,也感谢我的女朋友在我近一年的艰苦写作过程中,对我莫大的关心和鼓励。从我写第一笔开始,就希望把同学们最希望了解的、最需要认识到的内容都能写出来,算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吧。写的不合适的地方还请见谅。

最后以一篇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的毕业总结作为本书的结束,希望大家今后学习顺利、心情愉快。

“大学生活,顾名思义,学习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很大的精力也是花在学业上面,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对自己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我主要就学业方面做一些总结:

1.目标:

要奋斗,必须首先有目标。有了目标,才有了前进的方向,才有了奋斗的动力。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确立目标,一是要有层次,二是要适当超前。所谓层次,就是要长期、中期、短期目标相结合,既有长远的奋斗目标,又有近期的工作方向;所谓超前,就是说订立目标的时候,要首先估计自己的能力,在计划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工作,然后订立一个适当超过这个水平的目标。

我进入大学之后,确立的目标主要是较好地完成学业,在本科毕业后出国。其他短期目标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个目标来制定:基本上是大一、大二打好基础,大二暑假考G,大三进一步提高成绩,参与科研工作等。

2.勤奋:

God helpS who helps himSelf.我一直相信只有自己勤奋用功,才能取得好成绩。刚进入大学时,我第一次考试的成绩也不是很突出,但是,三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坚持努力,每一学期、每一年名次都有提高,最终在大三结束的时候获得年级第一,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所有这一切,都是和平时的勤奋努力分不开的:大一的时候,我每天自习到晚上11点之后,节假日也几乎从不休息;大三的时候,我每天都在教室编程;大三暑假,我两个月时间只回家了两星期,其他时间从早到晚都泡在实验室;甚至是大四第一学期期末,在出国、课程、实验、竞赛的多重压力下,我几乎每天都用笔记本编程到深夜2点以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这几年,是我从小到大最用功的一段时间。

3.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所以一定要学会取合。这是我在大学生活中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在上大学以前,我更多地是要求自己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每一项都争取超过其他人;而进人大学以后,我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各有所长,必须扬长避短。另外,就算几件事情单独做都有能力做好,受精力所限,也只能选择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完成,比如学业、科研、竞赛等等,很多时候必须放弃一项或者几项。

这方面我其实做得并不很好,有时作出的选择也不是很正确。

4.调整心态,不强求:

虽然说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受各方面条件所限,或者由于不可避免的运气因素,很多时候是不能尽如人意的。我大四之前在参加ACM竞赛、数模竞赛的时候也一直很不顺利,特别是当自己付出了很大努力,最后却没有得到期望的成绩的时候,确实会非常沮丧。这种时候,最主要的还是要尽快调整心态,把精力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就要离开清华了。这四年来,我收获了很多,结识了很多非常好的老师和同学,我会永远怀念这一段时光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受清华/名校视界书库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尚尔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53408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2
出版地 内蒙古
219
15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