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本书介绍了他的一生。
图书 | 遗民史家(谈迁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本书介绍了他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刻苦读书早成秀才 明末大势 晚明浙西 谈氏家族 读书应试 谈迁家庭 第二章 不满《通纪》始著《国榷》 明朝的当代史编纂 晚明《通纪》续补风 《国榷》第一稿 第三章 关注地方撰写《外志》 独撰《海昌外志》 辅修《宁志备考》 第四章 南京入幕编纂《杂俎》 乡居生活 入张、高幕下 成《枣林杂俎》 仆仆车航间 黯然回乡 第五章 《国榷》失窃发愤重写 史稿失窃 重写《国榷》 谈迁精神 海宁交游 第六章 不顾年迈游历北方 人朱之锡幕 出游北方 第七章 广结学人修订《国榷》 关注民生 订补史稿 访问明朝故迹 成《枣林外索》 北京的生活 北游南归 第八章 编定著作复出西游 编定《枣林集》、《枣林诗集》 《北游录》成稿 西游平阳 客死他乡 未了的国史梦 第九章 抄本流传终见天日 隐藏民间300年 张宗祥整理《国榷》 吴晗重推谈迁 江泽民关注谈迁 第十章 历史思想与史学思想 对明代历史的评价 对明朝历史人物的评价 谈迁的史学思想 第十一章 首尾完整求实考信 《国榷》的编纂特点 《国榷》与《明实录》的异同 第十二章 文学思想及创作成就 谈迁的诗歌创作 谈迁的古文创作及思想 结语谈迁总评 谈迁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遗民史家(谈迁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万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3250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2000 |
出版时间 | 2006-04-01 |
首版时间 | 2006-04-01 |
印刷时间 | 2006-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81 |
丛书名 | |
印张 | 9.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