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诚信
内容
编辑推荐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资源、一种无形的资产,更是一种绝对命令。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本钱;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然而诚信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最内在、最基础、最本质的力量。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真善美这个体系中,他揭示了认识论中的知识(真理性)认知规律,而在人类道德认知和美感认知方面,“诚信就是力量”更至高无上。

内容推荐

企业诚信、企业信用、企业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都把提升企业诚信、企业信用、企业形象视为扩大企业财富、增值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实践证明:企业信用、企业形象工程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精神文明的有效手段。在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系统中,企业理念是核心部分,而经济伦理又是企业理念的精髓,因此,研究企业形象和开发企业形象力,不能离开经济伦理的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1 诚信——生命的皇冠

 1.1 诚信与契约形式的起源及其意义

 1.2 诚信就是力量

 1.3 企业生命的皇冠

 1.4 责任·道义·绝对命令

 1.5 企业如何做到诚信

2 诚信与企业信誉

 2.1 信誉:丰厚的存款

 2.2 诚信与正直

 2.3 信誉即资本

 2.4 企业信用建设机制

3 诚信:想顾客之所想

 3.1 不让一个顾客失望

 3.2 诚信与商业伦理

 3.3 国家兴盛之宝

4 诚信的力量

 4.1 种瓜得瓜

 4.2 培育企业的“好习惯”

 4.3 诚信企业的四大习惯:守时、守信、坚定、迅捷

5 诚信与财富

 5.1 商界的规则

 5.2 诚实与公平交易

 5.3 诚实与财富的自然法则

6 诚信与经济伦理

 6.1 恪守承诺

 6.2 诚信、恒产、恒心

 6.3 诚信与经济繁荣

7 诚信与全球协议

 7.1 企业全球协议

 7.2 诚信与文明

 7.3 诚信的终极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作为生命体的人和企业是相通的,人的成功和企业的成功出自于相似的成功基因——他们的品格——诚信、坚忍、意志、勤奋、顽强、执著。很多成功的人或成功的企业,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他们都表现出一以贯之的诚信、勤奋和意志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依靠诚实、正直和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来立身于世,这些是构成企业家优秀品质和卓越企业中优秀员工的品质。

1 诚信——生命的皇冠

诚信的品德是生命的皇冠和荣耀。诚信品格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是信誉的不动产;它赋予每个人以尊严,提升人们的品位。

诚信是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由野蛮、蒙昧发展到文明的每个阶段都印证着诚信前进的脚步,它反映了一种社会关系——即以诚信为核心、契约为载体的社会关系。以诚信为基础的这种契约关系,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它反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信用文明。它是生命体——人和企业的精神和灵魂——生命的皇冠。

如果诚信成为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品牌,就会产生强大的软实力,它具有道德上的崇高的感召力。对个人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和诚信的人交往,成为可靠的朋友;对企业来说,它是一种潜在的营销力,每个企业都希望和诚信的企业做生意。

1.1 诚信与契约形式的起源及其意义

为了执行诚信规范,最早出现了契约这种形式,它孕育于人类追求公平、正义、公正的本性,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发展到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来说明社会(或国家)的本质的思想。它主要反映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民主主义思想家卢梭、洛克等的著作中。在现代的社会学、政治学著作中,也常常使用契约一词。

在人们的El常生活中,大多数是把契约作为经济学和法学概念来使用的。经济交往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契约(Contract)主要反映的是人类经济交往的客观要求,它是一种以法律为支柱的社会关系模式。关于“契约”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就已经形成了,但是,作为法学和社会学概念的“契约”,它的出现和形成则比较晚。据一些法学史专家的研究指出,在西方比较早就提出了“契约”的概念,并对它在法学上进行了研究的是古罗马法。比如在古老的《十二铜表法》的第六表第一条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必须有五个证人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马克思说过,罗马法是商品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其中最具有法律基础价值的就是契约思想。

对“契约”一词比较早的权威界说,是《拿破仑法典》(即《法国民法典》)。在其第1101条规定:“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牛津法律大辞典》中指出,契约是指两人或多人之间为在相互间设定合法义务而达成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美国律师学会的《合同法重述》认为:“合同是一个诺言或一系列的诺言,对于违反这种诺言,法律给予救济。”合同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契约,但它是契约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要贯彻契约的首要前提是契约双方或多方的诚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①中写道:“契约的最简单定义,就是可以依法执行的诺言。这种许诺可以是做某些事,也可以是不做某些事。契约的成立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互同意,通常由其中的一人提出一项要约(报价),由另一个人来承诺(接受)。如果一方当事人未守其许诺,另一方就有权对他从法律上加以追究。”这个大辞典对契约的意义还进行了更深入的解释,它认为,从理论上说,契约应当是由基本具有相当的认识程度和讨价还价能力的当事人相互缔结的;从历史的发展上看,契约法是商业文明的产物,一个真正的契约法,即关于履行承诺的法律,这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契约作为一种法律概念,是有严格的意义的。因为法律所规定的有效契约的基本要求是,在缔结契约过程中,各方的当事人必须具有缔约能力,并且要具有缔结该项契约的法律条件;经通过交换要约和承诺的方式,就其交易的主要全部条款达成协议。这种契约必须是在法律上具有强制力的,而不允许是一般社交性的或超出法律规定的协议。签订契约需要一定的手续或证明,否则,契约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即没有法律效力。在自愿签订的契约中,当事人之间必须相互承担一些具体的义务;当然,相互之间也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否则,这样的契约就是没有意义的或是不合法的,等等。契约(合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就其主要内容来看,它是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紧密联系着的;同时,契约也是人类社会法律发展程度的反映,契约意识是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契约(合同)是信用的法律载体,因此,契约(合同)这种法律制度,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特殊文明形式——信用文明。

                      P3-5

序言

去年在中国广州召开的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刘光明博士通过越洋电视、电话热情邀请我到中国来走访中国的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学者,我当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并希望今年成行。刘光明博士在企业文化方面出版了很多著作,为推动中国的企业文化事业以及为中国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创新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认为,企业文化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诚信,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若是失去了诚信,那么,他(它)在这个世界上是很难立足的,而失去诚信后还想获得成功,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人的一生,没有谁会否认别人的信任对自己的重要,寻找奶酪更是如此。社会是公众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人的根本属性就是社会性。处在社会中的人,别人对其信任度的高低,往往会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企业也是如此,一个失去信任的企业,就不会有人和它做生意。

恐怕人人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尽管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说明了信任有多么重要,现实中常有人自觉不自觉损害别人的信任并很不以为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我们已进入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度已成为生存的武器和成功的关键。提高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度越来越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要素。比如你去银行借款,银行首先要审核你的还贷能力和信用。今天,信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越来越重要。美国社会把个人信用视同生命,这已是他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银行或其他机构里有信用记录,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深层领域。中国有句古语“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讲的就是诚信的重要。要提高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度,可以采取的做法有:第一,不知道的事,就坦白承认。有一位加州大学知名教授在授课中,讲到一个以老鼠为对象的实验。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问:“若改用其他动物,实验结果会一样吗?”人们期待教授会有精彩的回答,不料,这位知名的教授坦白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一般的大学教授,恐怕都不会坦率地回答“我不知道”吧!而多以“我想是这种结果吧”等话,轻描淡写地将问题带过。不想暴露出自己的弱点,是人之常情。但是有时候,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在树立形象方面具有极佳的效果。之所以如此说,有两个原因:其中之一是借此也可给人正直、坦率的印象;另一个原因是,既然有勇气坦率地说“不知道”,它就显示出你对其他的事情必然是知道的,这种自信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传达给对方。第二,犯错误后,用行动强调自己的歉意。某公司开会时,在分发给出席者的复印资料中,漏印了某一部分。复印工作由一位新来的女职员负责,虽然她的过错并没有对会议产生严重影响,但事后这位女职员却受到了上司的关注。这位女职员毫不为自己辩解,诚恳地道歉后,提出将资料重新复印,然后将完整的资料送给所有的出席者。她的上司听到这件事后,不禁对这位女职员刮目相看。因为弥补过错的态度,远比单纯的道歉更能使人感受到你强烈的责任感和诚意。第三,谢罪的程度应超乎对方的期待。日本一家以“良心”为名的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的一册被读者指出有一个错误。出版社立即向这位购买全套书籍的读者致歉,并将仅有一个错误的书籍收回,重新排版印刷。这种作风提高了该出版社的声誉。这家出版社只为了一个错误,就重新排版印刷,此种方式远超过一般人的“期待”,从而表现出犯错误者改正错误的诚意。不论是谁,对于他人所犯的过错,都会依照错误的程度,对对方的道歉方式抱有某种期待。精确地说,这种期待对方道歉的方式可称为“期待值”,假若仅期待对方能道歉至五分,对方却道歉至十分,由于出乎意料,反而对对方的诚意留下深刻印象。期待值若是五分,对方却仅做到二分或三分,则会引起对对方的不信任感和怒气。提高信任度的办法有许多,但都离不开“诚信”二字,在人生的追求中,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最高战略和指南。让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保持一颗诚信之心。凡事只要你对人、事、物保持坚定不移的诚信,那么,你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后记

诚信是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由野蛮、蒙昧发展到文明的每个阶段都印证着诚信前进的脚步,它反映了一种社会关系——即以诚信为核心、契约为栽体的社会关系。以诚信为基础的这种契约关系,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它反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信用文明。它是生命体——人和企业的精神和灵魂——生命的皇冠。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的社会环境中,这使我想起了萨特的一句名言:我们正在为确立人的定义而挣扎,我们现在的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的后人将成为人。我们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工作和奋斗吧!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多重信用问题研究》的成果之一,本书也是集体研究的成果,参加本书写作的有:刘光明、李大敏、丁明明、刘静、刘强、阁玉阳、罗曲云等,由刘光明负责统稿。

本书在写作和深入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青岛啤酒、河南栾川钼业集团公司等企业调研的过程中还得到了企业界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是段玉贤、孙龙德、李沛玉、温良、刘万思、黄克陵、华长慧、陈波、刘元兵、田永涛、金蓉、施继兴、王荣华、陈燕宁、王荣章、郭立刚、李如成、喻钟烈、中西元男、李楚亮、庄燕龙、李锦望、方竞成、郑申根、左启华、张建华、谭诺、杜桂福、王米成、章媛、杨亮、鲁冠球、莫晓平、沈志军、宋华明、程捷、付杰、刘河生、吴咏鹏、宋晓东、张辛可、郑小龙、彭嘉陵、何东初、贺懋华、胡崇杏、朱圣伟、梁建军、蒋明明、徐万茂、沈谷、谭跃进、蔡昌龙、樊国强、王家兴、刘文华、鲍冬梅、朱舫、赵元翠、韩铁峰、Tony Fang、Tom Morell、Laurent等。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经济管理出版社勇生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诚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光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75047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1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