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小山,用她充满诗性的文笔,和她思想的富藏,给了我们栩栩如生的十七个圣经人物的描摹与刻画。这是一本十分独特的散文集,又是一本有着丰富的精神贮藏的书。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关于圣经中的十七位女性的命运,关于忠诚与悖逆,关于美善与邪恶,关于真挚与迷失……十七位女性个性独具: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作家不仅仅是把圣经人物平面地表述出来,而是思辨性地阐释了一个女性何者为美,何者为丑,智慧与愚昧怎样交织,品行与天性怎样抵牾。本书中呈现的这十七位女性,使我们看到了人类似曾相识的影子,阅读吧,当你读完这本书,也许你会自觉,你本应是大地上美的象征啊。

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小山,用她充满诗性的文笔,和她思想的富藏,给了我们栩栩如生的十七个圣经人物的描摹与刻画。读者不仅可以领略作者提供的真善美的享受,也可以对圣经文化管中窥豹,有意外的收获。

目录

序言

上卷

 转折/夏娃篇

 幸福的利百加/利百加篇

 底波拉颂/底波拉篇

 反向的终结/大利拉篇

 人与神/耶弗他的女儿篇

 拾穗/路得篇

 妻子/米甲、亚比该、拔示巴篇

 星光应辉映人间/以斯帖篇

 盐柱告诉我们/罗得的妻子篇

 歌中的雅歌/雅歌新妇篇

下卷

 午夜的沦陷/莎乐美篇

 先驱者的母亲/以利沙伯篇

 荒漠与甘泉/撒玛利亚妇女篇

 跟随耶稣/抹大拉的马利亚篇

 光明的玫瑰/马利亚篇

后记

试读章节

今天阅读这个故事,似乎隔膜得太遥远了。

世代流转,我们在每一块大陆的版图上,都找不到类似那个园子的幸福,所以压根儿怀疑伊甸园的真实存在。我们这些男男女女,各种各样的男欢女爱,为衣食劳碌,同时也为发展的时代所推动,不乏奢侈享受,对看不见的东西已经极为缺少耐心。关于伊甸园的位置,关于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早就习惯于未置可否的态度。

当然,关于男男女女种种失和的不愉快也五花八门了。其中非常显著的一项变化,是无数的夏娃为所谓争得自己的权利,有相当多的理由和手段与男人抗衡。娜拉出走,已经不是出于对玩偶身份的反驳,而是自己满足要求更多的欲望,从而闯入社会,一试身手。把附属当作压迫加以反抗,走向另一极,阴盛阳衰成为时髦的标准,女性翻身大有位置颠倒的趋势。我所在的南方城市,男人下厨房毫不新鲜,女人洗衣服都害怕肥皂伤害手的皮肤了,现代化无比方便的电器功能,完全可以取消女性的家务之累,剩下的时间可以潇洒、可以娱乐,享受,使女性变着花样打扮自己。不排除女性的智能一点儿不输于男性。在许多领域,领风骚占鳌头,巾帼英雄已经不是个极小的数字。在宽敞的大街上,美女如云,云霞般飘来飘去,是新新人类的独特风采。须眉男儿是折服还是忍让、是愤怒还是嫉妒,似乎时刻要他们的人性接受考验,并终于得说服自己:时代变了。

婚姻变得脆弱,离婚率的直线上升,让我们可以看到婚姻的存在比霜花还容易融化。结婚的愿望令人恐惧,毋宁单身或者以别的方式代替男女组合的需要,离散都可以免得纠缠不清。可是,简单也意味着毫无保障,不必负责也意味着不被负责,所以,男男女女形单影只,也是难以避免的命运。孤独,已经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高贵表现,实实在在的肉体寒冷,威胁着渴望爱情的心灵,爱情却比任何时期都遭到不信任。

婚姻里的纷争,作祟的也大多不是为爱情一战,庸俗化的矛盾让人难以启齿,影响甜美相融的恰恰是利益的抵牾。现在已发展到财产公证、结婚却各自私藏储蓄、两人互相隐瞒互相防备的程度。婚姻的实质经不起推敲,否则利益关系原形毕露!

谁还敢谈爱情?爱情在金钱的膀大腰圆面前,仿佛只能发抖或面露愧色……又有哪些勇者给金钱一顿老拳,告诉金钱你不过是虚胖的垃圾,把金钱踢到堆放垃圾的角落。多少美女沦为交易中的可怜儿?多少好男儿,无奈女人向物欲投降,自己的节操与清癯成为反讽?堂而皇之的权钱老大,可以让青春变色,让才华流失,让坚守显得可笑。如果爱睛再也不是洁身自好的理由,那么谁能阻拦自甘堕落换得假装富贵,尚能自鸣得意地满街招摇?

是无需谈论亚当与夏娃的凄凉一刻了。现代人没有找到伊甸园究竟在何处,但找到狂欢的任意,足可以代替清规戒律的寂寞,就像摩西去西奈山时,山下的人群把出埃及的艰难扔到一边,肆无忌惮地供奉金牛……

我们还是回顾一下创世记的美丽时光吧。

“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先用土造成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园子里树木高大,花草繁盛,鸟和兽都可以自由自在走动,并且繁衍。亚当给所有的生命命名,为了往来的生命都顺理成章有个体的印记。然后亚当感到自己需要个同类伴随,上帝爱他,“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

这根肋骨,就是最初的女人。

亚当自己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伟大的英国诗人弥尔顿在他的史诗《失乐园》中,写到这段男女相爱的日子,“他们这样手牵手地行走,自从他们相遇作爱的拥抱以后,便是最可爱的一对:那亚当,他的子孙中没有比他更善良的,那夏娃,比后代一切女人都美。他们在青草地上,丛林荫下,一道清澈的泉水旁边坐下来,那丛林挺立着,温柔地私语。在他们不很辛苦的,甜美的园艺工作之后,正好可以欣赏凉飕吹拂,田畴远风,通体舒坦,而且促进饥渴,更觉晚餐的甜美。他们并坐,斜倚在花团锦簇的柔软的堤上,顺手采摘枝头鲜果。他们先嚼果肉,如果口渴,就用果壳向盈盈的流泉中舀水,少不了温柔的情话,爱的微笑,青年人的戏谑和夫妇的柔情缱绻。因为除他们二人外,别无他人。”

那时的夏娃懂得赞美和感激,“啊,我是你的肉中之肉,为你,并从你而造,没有你,就没有目的,你是我的导引,我的头;你说的都正确;我们对他,确实只有赞美,感谢!特别是我,分享更多的福分,享受你的卓越人品……”是的,由于饱足的爱情来自上帝,夏娃对上帝的赞美及感谢也是特别真实的。

伊甸园的生活因为恰当的顺服,彼此达到浓情蜜意。男人爱女人,是由于觉得她与自己一体,应呵护她;女人爱男人,在于明白自己的幸福本来由于爱他,更珍贵他。什么时候这种合理的秩序存在,夫妻的烦恼自然就会大化小、小化了,又有什么能把这种情感的蜜爱拆开?这种爱,也是经得起外来变故和考验的,无论什么情况下,他们的感情即使出现波折,并不会改变本质的相爱,痛苦也不会使两个人在心灵上分离。写到这,我想起中世纪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十二世纪的法兰西,极富声望的哲学家、神学家阿贝拉尔,在他三十八岁那年与还不满二十岁的富家女海萝丽丝发生烈火般的爱情。由于他的身份无法顺理成章婚娶,便秘密结婚,但仍然给他带来毁灭性的伤害——阿贝拉尔被海萝丽丝的亲族用私刑阉割了。感情的走向虽然转折,一对情侣不得不分别进入修道院了此一生,但是他们的爱并没有被残忍地割裂。两个人身体不能在一起了,而且连面都见不到,但是十几年后命运隐秘的纽带再一次联结他们,好像时空距离从来就不存在,他们又彼此对话,爱的热浪毫无减弱!夫妻的书信来往,每一行字足可以让那些无爱的人自惭形秽。他们爱着,从相爱的那一天起,这种灵与肉的缔结,就伴随生死了。而且他们因为相爱,他们对上帝奉献自己也有着完美的意义,阿贝拉尔引导着海萝丽丝共同在通向上帝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他们一起为修道院的事业努力着后半生。年长的阿贝拉尔先逝,安葬于圣马塞修道院的圣灵堂里,22年后,海萝丽丝也安息在此处,爱情与命运的奥秘为我们留下惊鸿一瞥,却余音绕梁回味百代。

配偶的含义,就是二人一体的互相属于,名日爱情这事物的真实价值,确然在于相爱者的永不分离。6-12

序言

她站在麦田里/麦秆齐胸口/金色的晨光拥抱她全身/她像是被太阳迷恋的女郎/赢得了多少炽烈的亲吻。

在她的颊上/秋的红晕/熟透了/一朵羞赧怯怯地/在她晒黑的脸上开放/仿佛红玫瑰长在麦田里。

鬈发垂挂在眼睛的周边/那发丝/乌黑得没法形容/长长的睫毛掩映着明眸/眸子里一片亮光在涌动。

那草帽/带着遮阳的帽檐/给发下前额投一层阴翳/多么甜美的女子呵/她站在/麦堆中间/赞美着上帝:

“若说/我可以收割/你只黼穗/这不是上天的意思/把麦穗放下/过来吧/分享我的收获和我的家室。”

这是英国十九世纪诗人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1799—1845)的一首诗,题目叫《路得》,我刚把它译出来。诗中的主人公路得,是《圣经》中的人物,她为养活丧子的婆母,在波阿斯的麦田里拾穗。波阿斯出于同情和义务,娶路得为妻。路得是善良和孝顺的典范。胡德的这首诗赞扬了她的纯洁美丽。最后一节诗的第一人称是波阿斯,他正在对路得说话,这样写出他的好意和美德。这首诗单纯而凝练,揭示了路得和波阿斯两个人物的美好本性。

小山有一篇散文《拾穗》,描述了路得生命历程中的坎坷和幸福,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和波阿斯身体力行的爱的精神。小山写道:“这位单纯的女子,行走的每一步,都让自己的柔弱服从至高的利益,而自己处于舍己的温顺。”这平凡的语言,含有深意。小山写道:“面对贫穷,路得是坚强的;面对困境,路得是勤劳的;面对富贵,路得是自尊的。”这是对路得品行的概括,语言精辟,颇似格言。这篇散文的思路延展开去,由路得而联系到米勒的画、哈代的小说,直到作者个人的经历,浮想联翩,纵横开阖,抒写着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比之于胡德的那首小诗,小山的这篇散文内涵更深广,韵味更厚实,能引起读者更多的沉思。

基督教经典《圣经》是西方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来源和思想凭借之一。以《圣经》人物为描写对象的西方文学(以及绘画、雕塑、音乐、戏剧)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上述胡德的诗,只是沧海一粟。中国作家写的涉及《圣经》的作品,我孤陋寡闻,所知甚少。诗人绿原的诗《重读(圣经)》,对出现在二十世纪中国之中世纪式黑暗的批判,其力度之强,使我震撼!而小山的这部著作,从《圣经》所涉及的众多女性中选出十七位作对象,写出十五篇散文,形成系列,结集出版。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上面提到的《拾穗》,正是其中的一篇。

小山在这部书中,倾注了她的丰富的想象。《圣经》里的人物,有详有略,但大体只是呈现轮廓。小山在原有的人物框架上,驰骋想象,使人物生动而丰满。细节不是硬贴上去的,而是恨据生活的逻辑,认真用笔,使人物有骨有血地活起来。耶弗他的女儿,在《圣经》中连名字都没有,文字很少。在小山笔下,她因父亲对神的许愿而成为燔祭的牺牲——其过程,有了精细的刻画。她第一个从家中奔出,穿着盛装,拿着铃鼓,跳着舞,欢迎凯旋的父亲。就在这一刻,这个美丽的姑娘的厄运注定了!女儿、父亲,事态的经过,人物的心理变化,一一在笔端流出,悲剧和历史使命感同时突现。小山描述的利百加,她给远道而来的亚伯拉罕家的老仆人喝水、给骆驼喝水,一两个细节就突出了人物的善良温和的本性。她成为以撒的妻,获得幸福,是她的天性使然,这一点被写得很充分。小山笔下的马利亚,开始是一个可亲可爱可尊敬的村姑,后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母亲。关于怀孕和分娩,只有曾经有过如此经历的母亲,才能有此体会,才能写得如此真切。在马厩里产下耶稣的描写,每个细节的真实性,使读者仿佛亲临于两千年前的伯利恒!耶稣幼时常跟在父亲木匠约瑟的身前身后,竞闻惯了木料和墨线的气味,喜欢看刨花的飞舞……如此逼真的细节刻画,没有现实生活的推断是写不出来的,而这种推断源于丰富的想象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夏娃,是古今糅合的形象,正如鲁迅所指出的:“叙述里夹着讥评,形成那时的美国姑娘,而作者以为是一切女性的肖像”(鲁迅为李兰译《夏娃日记》写的小引),这是马克·吐温施展幽默的“纯熟的手腕”所致,与鲁迅的《故事新编》异曲而同工。相比之下,那种基于现实的想象,更显出小山笔致的特色。

小山在这部书中,发挥了她的道德批判。对各个人物,并不仅仅是叙说故事。几乎每篇散文都是夹叙夹议,在议论中阐述了作者的价值观、幸福观、生死观。这里的议论不是理念的堆砌,不是面目可憎的说教,而是诗的语言的流泻。善与恶,泾渭分明。圣母马利亚是“光明的玫瑰”,索取施洗约翰的头颅的莎乐关是“花朵的骷髅”。这里的评判充满辩证法。比如,对于用阴谋手段出卖力士参孙的大利拉,小山说她“既是参孙士师命运的克星,又是把英雄推到悲剧的巅峰,使其英雄的使命很快变得极有价值的女人。”在描述利百加的幸福时,小山从反面来证明正面:“假如不是因为自己而带来战争、暴力、灾难,我就感到幸福。”“假如自己遭逢不幸,但我的痛苦不使别人也痛苦,我就感到幸福。”在叙述到以斯帖揭露哈曼的阴谋并诛杀听命于哈曼的亚押人时,小山既肯定以斯帖行为的正义性,又指出过分使用暴力的危害性:“杀人色变!那些妇女,那些孩子,那些老人……血流成河!”“千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觉悟到暴力之恶。”小山从她的辩证思维中透出宽广的悲悯情怀,这种情怀在这部书中贯彻始终。

小山在这部书中,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分布在各篇中的评析和论断,总是带着个人抒情的诗意的光彩。在写路得的那篇结尾处,作者写到自己受命运的打击,疲惫不堪,回到故乡,看到寒风中辽阔的土地,她忽然发现,“荒凉的大地上,并非一无所有,……泥土本身在散发一种微光”,“泥土并没有被冻死,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它那深沉的呼吸!”于是她呼吁心灵:“对匍匐在大地上的生灵致以敬意吧。”这里体现了作者心智的顿悟,灵魂的净化。小山所写的《歌中的雅歌》,充盈着人的生命的体验。这是一篇评价爱情、论析爱情、歌赞爱情的阿佛洛狄忒颂。其中每一句都踏在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上。“相爱的道路,没有一路平坦的,不仅有考验,即使是爱情本身,也常常三回九转,有荆棘和悬崖。”“渴盼爱情,一个人会前所未有地激动起来,她的眼光像教堂的彩色玻璃,反射事物那么七彩斑斓,她前所未有地敏感,仿佛一切天籁都在启示。”引得多了,但我忍不住再引几句:“让自己的生命接受爱情的洗浴吧,不论你怎样蒙尘疲惫,爱情会真正使你变得光洁,如同重生,你的心从而一下子崭新!”这样的语句,太美丽了,也太精彩了!全都汩汩地从作者心底流出来。

小山在这部书中,充分展示了女性的人性美。《圣经》中的女子,她们的身份、教养、性格、品质、所属的民族,各不相同。在有些女子身上,神性和人性契合在一起。小山总是能够挖掘出她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人性的内蕴,加以显扬。例如,在《幸福的利百加》里,她把利百加的本色归结为三点:善良,温柔,聪明。她认为利百加的这些本色是从母胎里带来的,“一切都发乎自然而然”。她把利百加的美说成是从眼睛、嘴角、额头透露出的“心灵之光”,这种美不决定于五官身段,而是“无形之形,形同微风之于树木,波光之于溪水”。这种美在女性身上的人格体现即是妻性和妻性的自然延伸与升华:母性。在《跟随耶稣》里,小山舍弃了《圣经》中耶稣从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驱除了七个恶鬼、治好了她的疾病的情节,强调了她对耶稣的信仰,写她“由感恩而及挚爱”的过程。她跟随耶稣,朝夕相处,从而掀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感情。小山指出“耶稣是上帝之子,但在人间,他也是一个伟男子,可以唤起她对他的一往情深。”“她的爱,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力量,这力量是极大的尊敬,也是前所未有的爱情。”由信仰而及爱情,从这里,人性之光灿烂地喷涌而出。  在《光明的玫瑰》中,小山没有回避神性和人性在马利亚身上的冲突,特别是在对待既是她的儿子又是上帝之子耶稣的态度上,如何处理好母子关系和人神关系,马利亚有时会处于困惑中。小山的笔触所强调的是马利亚的母性,是她灵魂深处的人性的一面。耶稣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些莫名其妙的话,仿佛否定他是马利亚的儿子。而马利亚总是像世上的所有母亲那样去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去支持儿子完成他特殊的使命。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即将受刑而死时,马利亚始终跟随在旁边,小山写道,这时候“马利亚渴盼时间凝住,哪怕像个巨大的琥珀,把儿子留住在固体的时间里,可以让她想看见就能够看见。她怕极了流动的时间一下子把儿子带走,带到她不能去的地方,从此她的生命只能在思念中枯萎。她的心在恳求!”这个把时间变为“琥珀”的意象,是小山的绚丽一笔。这个意象完成了马利亚的人性——母性的营造。

小山写《圣经》中的女子,对她们的各种属性进行描述,从取材到构思,无不做了选择、扬弃、伸展。她舍弃了所有负面的东西。通过这些女子的图像,小山同时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用诗语做了反思。不少篇里都有她自己的影子。

这是一本十分独特的散文集。又是一本有着丰富的精神贮藏的书。

2006年9月30日写干北京

后记

这部书终于出版了。

作者和她的这部书,一同走上人生的新的里程。

从二○○五年深冬我手术住院出院,到二○○六年夏末,一种崭新的精神支撑着我初愈的身体。诗人李琦十多年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几乎成了我的座右铭:爱是一种能力。

耶稣的全部精神,汇聚到一个焦点上,那就是爱。爱世人,爱人间,爱人如己。

圣经中的女人,不止数十位,我选取了其中的十七位。她们当中的无论哪位,都可以做我的“镜子”,照出我的良劣,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的欣慰。我相信圣经的力量。我也相信圣经中的女人,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仍有指导、参照的意义。

我对圣经至善至美的领悟尚处于肤浅阶段。对圣经史料典籍的把握也不尽到位。所以写作这一主题时,肯定遇到过不少困难。我常常依靠对耶稣的感情加添自己的写作信心。

对这些女性的记述和解读,我难以使用相同的笔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以不同色彩的文字率性切入,生成情调各异的篇章段落。请读者阅读不便时体谅我的一片苦心。

远在美国加州的刘欣女士,从头至尾给我的写作以无私的提示和帮助;沈阳的瑞廷修女、鞍山的沈天华信友提供我有关资料,并不断地用信仰的力量鼓舞我。我尤其感念翻译家、诗人屠岸先生和评论家、散文家阎纲先生,两位可敬的老人一次次激励我,并在行文意蕴诸方面精心地给予指点,这使我在任何气馁和怠惰出现时,必重振勇气。屠岸先生以八十三岁高龄欣然为这本书提笔写序,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

全书一定存在一些见解的偏颇或不足。然而,堪可告慰各位阅读该书的人,我爱上帝,从首篇直到最后一篇,每一行字倾入了自己忠诚的感情,一颗面对圣经的心满怀虔诚与炽热!

这样的一本书不属于作者本人。我有幸和普天下的同性姐妹们一起分享圣经文化中涉及的女性所给予的教益,应该说,这本书是我献给女性读者(亦包括兄弟读者)一份纯情的薄礼。

我本人对女性话题、女性问题的关注,渐渐形成了习惯。我很想在这里表达我最想表达的一句话:美丽的女人,我爱你们。

我们都沐浴在圣爱之中。

小山

二○○七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2649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9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