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绝地生灵
内容
编辑推荐

鲍鹏山“思想的历史”系列共写了中国三个时代,每个时代辑为一卷,分别为:写先秦诸子的《天纵圣贤》,写秦汉人物的《彀中英雄》,写中古文人的《绝地生灵》。描述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人格、命运及其与庞大体制之间的关系,是贯穿其整个写作的主脉。目的在于,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及其所构成的重大成就环境。本书是其中的中古文人篇。

内容推荐

鲍鹏山,朋友们戏称“鲍子”。鲍子纵笔不羁,见血性,多幽默,更温婉多情。上个世纪90年代,在贾平凹《美文》上开“再读圣贤”专栏,持续三个年头,声誉鹊起。作品曾被收人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鲍子的学术散文,可以说是继季羡林、余秋雨之后新一代学人散文的翘楚,表现出的是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趣味以及批判精神。他的文章写得真好看啊,如今这样好看的文章太少了——现在,我们把鲍子的历年作品辑成三卷,以“思恕的历史”系列贯之,奉献给广大读者。

目录

自序

汉末党锢:西风残照

李固:头颅掷处血斑斑/04

梁冀:过把瘾就死/17

宦官:道德的唾液/24

桓帝与灵帝:笑骂由你/30

党锢群英(一):道德清洁工/39

党锢群英(二):蚌直与残忍/52

《古诗十九首》:多余人的死与爱/59

魏晋风度:向死而生

序:向死而生/74

建安烈士:不朽的大纛/84

诸葛亮:历史的雕塑/103

孔融与祢衡:文化的垢甲/124

曹丕:缺德的禅让/151

阮籍与嵇康:谁的去处好/171

元康之英末日狂欢/183

陶渊明:南山种豆/196

谢灵运:生活在别处/218

跋:政治怪圈/228

跋:鲍子·鲍鹏山(朱鸿召)/232

试读章节

这时,与梁冀成为恶势力的总后台一样,李吲已成为天下清流名士正直官僚的旗帜。八使案察天下的结果,是报上来一大堆贪官的名单,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宦官的亲属。宦官们向顺帝求情,顺帝自打嘴巴,不惜失信于天下,赦免了这些贪官。李固与廷尉吴雄觉得顺帝如此出尔反尔,前后乖谬,实在不像样子,便奏称八使所案报的贪官,易急行诛罚,重新选拔官吏到任。顺帝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只能照准。李吲此举,为国家清污除垢,除残去秽,为百姓除暴去奸,但他本人,却又与宦官集团,结下了仇恨。

顺帝死,两岁的儿子刘炳即位,是谓冲帝。梁皇后变成了梁太后,临朝,大权在握。好在这位梁太后也知道自己兄长是什么货色,不敢过分放纵了他。而对李固、杜乔给子了足够的信任,任命李固为太尉,参录尚书事。这样,李固与梁冀就天天见面,日日商榷,冲突也就更直接更激烈了。

冲帝即位一年,死。朝廷征召清河王刘蒜和勃海王刘鸿的儿子刘缵同至京师,好像是把他两人作为新皇帝的候选人。就个人条件而言,两者相比,刘蒜占有绝对优势:他已成人,且为人庄重,举止有法度,在朝廷公卿中颇有人望,公卿实际上都在心中投了他一票。丽刘缵只是一个八岁的孩了。李固对大将军梁冀说:“现在要拥立新帝,应当选择成年的,高明有德并能亲自丰持政事的。”但粱冀在他那滞浊的白眼仁背后,有他自己的打算:立了能亲自主持政事的,我粱冀还能干什么?于是他坚持立了八岁的刘缵,这就是质帝。

这时李固有太后的信任,觉得在现有状态下自己还能有所作为,也不再坚

P10持。他在太后支持下,干了两件事,一是奏请太后把黄门宦官全部斥退,不让他们干预朝政;一是奏请太后把顺帝时不按常规升迁的不称职官员全部免去。一下子免了一百多人。这些被免官的人当然对李固恨之入骨。他们配合梁冀的意图,写了一封诬告李固的匿名信。这封匿名信的文风实在可以拿出来做一分析,其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手段是中国几千年攻讦文章的缩影。限于篇幅,我只好略过了。

这封匿名信本是梁冀暗中操纵而炮制出来的。此时拿着匿名信的梁冀如同拿着李固的生死牌,他马上把它送给了太后,要求太后把李固收狱审讯。梁太后没有听从。李固在太后的保护下,又躲过了一次暗算。

梁冀近来也颇有烦心的事。先是名正言顺立两岁的刘炳,他自以为可以控制小皇帝而独揽大权,长享富贵;没想到天不作美,小皇帝不到一年即死去。后是名不正言不顺强行立八岁的刘缵,他自以为仍可以控制天下而穷奢极欲,又不料这个八岁的小皇帝偏非常聪明有主见。有一次在朝廷上,八岁的质帝指着骄横不可一世的梁冀对众大臣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跋扈将军”的绰号即由此而来。梁冀回去一琢磨,心里就犯了难:这么小就这么明白,对我不满,等你长大,还有我的好果子吃?梁冀本来就是二杆子,什么事都干得出。干脆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弄死他再说。他就让手下人在质帝吃的面条中下毒,质帝食后,痛苦不堪,派人急召李固,李固一进来,便问:“陛下怎么得了这种病?”质帝此时还能说话,对李固说:“吃了一碗面条,现在腹中憋闷,给我水喝还能活。”梁冀站在旁边,心怀鬼胎,赶紧制止:“不能喝水,喝水要吐出来的。”这个恶棍,一句话便泄露了天机,他怕的就是质帝把毒药吐出来,这实在是做贼心虚一时紧张所致。弗洛伊德曾从心理分析角度研究人的口误,认为口误往往正是内心中的真想法。梁冀一紧张,就把他的真想法泄漏出来了。可他话音刚落,质帝就长嘘一口气,气绝身亡。李固伏尸痛哭,嚷着要验尸,要追查。梁冀更恨死了李固。

P12

序言

重读历史是每个时代的义务。每个时代,只有在重读历史时,才能读懂自己,并且在重读历史时,站到新的台阶上。

正是在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中,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才得以显现;一个时代的道德座标才得以确立;一个时代的良心与正义才能得到检验;一个时代的认知水平与实践层次才能得到证明。同样,一个时代的渺小与卑微、简陋与浅薄也会如影现形;而一个时代的伟大与光荣也才能得到弘扬——

假如这个时代有伟大与光荣的话。

因此,还是不能不提那句老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想接着说一句的是,所有历史人物都会幽灵般飘然而至,在当代的论坛边重新入座,并高深莫测地冷笑,随时准备揶揄当代的智力与德性。

这是真实的魔法。

在这套丛书中,我把我有能力请到的人物都请来了。我可能在与他们对话时肆无忌惮,过于刻薄;或者愚昧无知,轻薄随意,但这都没有关系。我上面说的“一个时代的渺小与卑微、简陋与浅薄”就是自我写照。但这仍然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时代还有你,还有他: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才是真正的魔法师。

在你们的阅读与批评中,将有时代的光荣与伟大。

不仅有认知的伟大,还将有实践的伟大。

我们明天的福祉与希望全在此。

后记

若干年前的夏天,我从东海之滨乘了几天几夜夜的火车,爬上青藏高原,为着看一眼鲍鹏山,为着一个许下了十二年的诺言。

走出西宁火车站,迎面一带远山,慈眉善目;回头一列群山,巍峨耸立,金刚怒目。跨过浩浩的湟水,半天泣血的残阳挡住了西行的道路。街市喧哗中,我心寂然,我心震撼!我仿佛从心底里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鲍鹏山十几年来一直厮守着这方土地。

鲍鹏山本来不属于这方土地。他是大别山的儿子,是中原西壁的大别山赋予了他生命血性,是长江之滨的赭山校园唤醒了他多情善感的心。1984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他在江边中山塔下,烧掉了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招考的准考证。半年后,他和另外十几位同学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决然志愿到西北工作。

从此,青海湖上多了几只飘零的孤雁。

鲍鹏山和其他三位同学在一个单位工作。四条汉子,用共同的乡音维持着乡情,任凭豪情血性在一起过着买酒卖泪、相濡以沫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越紧凑,与周围的环境便越隔膜。待到单立户籍,分灶吃饭的时候,汉子们已由当初的一腔豪情,满怀抱负,偶然的乡土出生和同样偶然的西行相伴,长成了曲干虬枝、疤痂累累的四棵大树。唯有鲍子驷马难追,刻骨铭心地迷恋着江南,痴恋着南方。多少个漫漫长夜,他对酒当歌,对月长吟;多少次他走出校园,爬上海拔几千米的南山,望断山那边还是山,只有星星一丝无邪的冷笑给予他心灵的感恬;多少回他踽踽独行,沿着川流不息的湟水,寻觅着逝者如斯的人生情缘。好在天地不欺,万物可亲。爱山山有情,恋水水益智。《山》《水》篇等近百篇散文诗,留下了这段在心灵尽头的天国里盛开着雪莲的日子。

痴迷使人不群,思恋让人孤独。孤独中鲍鹇山成为一往情深的歌者。歌之不足,更行之。那最初的四五年时间,他每年都探望曾经相思并永远相恋的江南校园。但黄鹤已去,梧桐凋落,只留下漫长旅途中临窗桔坐的身影。他存心太善,用心良苦。一场风暴过后,需要有人去收拾狼藉。推拉搡挤中,他被请-君入瓮。四顾苍茫,生死迥惶,他与谁作理沦?去商量?只有古人,那些沉睡在千年方块字里的圣贤英灵们!如果说鲍鹏山此前的文章是对爱与恋的歌吟,那么,此后的文章则是对生与死的啸哦。

早在中小学的时候,唐诗宋词就濡染了他的少年意气和浪漫情怀。大学时代,他由盛唐雅宋上溯到三至四世纪魏晋南北朝的诗文,识得忧患与狷狂。人生三十始信命。十几年的西北生涯,书生意气的他历经磨难,由此感受到了冥冥之中“命运”这个劳什子,开始读懂了先秦诸子的智慧文章。恰好此间他作为访问学者,到复旦大学续补上明清文学和中西方文化比较,亲炙章培恒等诸多名师指点,更是打开了天眼。他读出了圣贤的微笑与叹息,触摸到了经典史籍背后的精神与血脉。他由叩问生死,应对英灵,到审度人生命运,清理民族文化,鞭挞时代社会,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归宿。

他逐渐地变得宽容大度,心灵丰厚。他笔下的老子,“满头风霜,一脸慈悲”,是多么和蔼可亲,千古不灭的智慧中包裹着被颠倒与被扭曲的灵魂,一层层地打开给你看。有鲁迅笔法,尖锐犀利,一针见血,也能见出闻一多的套路,字里行间充盈着诗情与人性,化合古今,文彩斐然。在行文章法上,又明显地运用概念演绎、逻辑推理的力量,构筑文章内里结构。充沛才情与鲜活的之气,更是鲍鹏山文章的最大特点。

他写庄子:

我们看到他对这个世界像对待一个已失去昔日风采的恋人,那种既恼又怜且遮掩的丰富神情,简直使我无所适从。

这是写庄子吗?这是写他自己。他将自己的生命情怀,融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日渐月进,甘美醇厚,秀口一吹,文光四射,才情丰沛。

他写墨子:  孔子后,孟子前,面目黎黑的墨子及他的一帮刑徒一般蓬头垢面的门徒们,在诸侯之间穿梭来往,以完全不同于孔门的学术及为人风格,开始影响天下。

这是将圣贤的精神与历史的往事演化成心灵的戏剧,字里行间播演着的都是他鲍子的情怀世界和生命境界。

充沛的才情,是文学创作的血性生命。秉此才情血性,鲍鹏山文章才有血脉肌理,光彩文气;才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文,而是九十年代以来新一代学人散文中的翘楚之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趣味,批判精神,胸怀境界,以及由此而透视出的这个时代社会的精神想象力与生命创造力。

鲍鹏山写给我的信上说,这些文章“写得很苦,因为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我知道他自来便是一个处事认真、为人不苟的人。为人为文,其道一矣。当初他为相思爱恋而痛哭长夜,尔后又为生死去留而枯坐旅途,如今是为天下文章而升天入地,长歌当哭。鲍子呀,鲍子,今生今世,没有哭过漫漫长夜的人,何以知人生?没有哭过漫漫长夜的人,又何以为天下文章?!

千年遗梦青海湖。见过鲍子,我相信海可枯,石可烂,生命的梦和梦里的花是不败的。

五年前,鲍鹏山从青海湖畔来到黄浦江边,又陆陆续续写下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分子人生,依然字字珠玑,满篇光彩。侧身先秦,与“天纵圣贤”们激烈辩论,与秦汉时代的“彀中英雄”们愤怒争吵,与魏晋南北朝的“绝地生灵”们促膝倾谈,个人与体制、道统与政统、人性与兽行……在岁月碎影与学问纠葛中,生命的万千感知兑换出入生历史的智慧,鲍鹏山终于修炼成了鲍子。他感叹春秋战国太混乱,秦汉王朝太残酷,魏晋时代过于黑暗,两宋以后太狭窄,也太肮脏。差强人意,他宁愿选择生活在唐朝,大约是公元七至八世纪的中国。物质生活丰富固然是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可以放声歌哭。有了表达的自由,苦痛就可以舒缓,歌哭就升华为一个时代的浪漫。

三千年历史就是三千年歌哭。我在东北林地里遇到深谙天高地厚的狩猎者,他们用无数次惊险的经历换来睿智的经验:这疙瘩林地里,最厉害的不是狮子老虎,而是温饱过后撕咬松树,浑身蹭满松油,再往砂地里打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刀枪不入,力大无比,嗅觉灵敏的成年野猪。

上海是个正在成长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钢筋水泥构筑的广袤林地里,什么鸟什么兽都有。我时时地鼓捣着鲍鹏山,哥们儿站直了,长成一棵树,皮厚肉糙都是光荣的历史。好狗护三村,大树参天是风景。任野猪们放归林地,作为强大的他者茁壮成长。

2006年5月 诸侯大地工作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绝地生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鲍鹏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6431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34.0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