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企业的价值和更强的竞争力包含在企业文化、企业信用、企业伦理这些作为最内在的基本品质之中。许多有远见的、有竞争力的公司在实施企业培训时已经把企业文化、企业信用、企业伦理的培训作为提升企业竞争为的核心内容。希望刘光明博士最近出版的《企业文化》第五版能够为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做出新贡献。

内容推荐

《企业文化》一书,从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结构、企业的营销文化、广告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环境文化等多个层面上系统地论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等问题。

目录

上篇 文化概说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文化学与企业文化/3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6

 第三节 学习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论/25

 小结/36

 思考题/36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37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兴起/37

 第二节 行为科学的时代/48

 第三节 组织、管理与文化/56

 第四节 管理丛林阶段的主要代表学派/79

 第五节 企业文化阶段/86

 第六节 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企业文化及其实施/93

 小结/121

 思考题/121

第三章  国际企业文化概述/122

 第一节 企业文化与用人之道/122

 第二节  企业文化与实践经营哲学/126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企业文化/132

 第四节  “企业再造”中衍生的企业文化理论/143

 第五节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152

 小结/164

 思考题/165

第四章 企业文化结构/166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166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行为层/171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178

 第四节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187

 小结/193

 思考题/193

中篇 企业文化的营造和借鉴

第五章 如何营造企业文化/197

 第一节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197

 第二节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204

 第三节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213

 第四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因素/219

 小结/223

 思考题/223 

第六章 企业营销文化/224

 第一节 营销与文化/224

 第二节  品牌战略与营销文化/230

 第三节 以文化促营销/246

 第四节 文化营销的一般与特殊/252

 小结/256

 思考题/256

第七章 企业广告文化/257

 第一节 广告文化的历史和社会作用/257

 第二节 广告文化的特征/264

 第三节 广告文化的传播/267

 第四节 广告策划、实施与广告文化/271

 小结/278

 思考题/279

第八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280

 第一节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理念识别/280

 第二节 企业文化与行为识别/289

 第三节 企业文化与视觉识别/299

 第四节 企业形象与企业竞争力/310

 第五节 企业形象评价系统/316

 小结/327

 思考题/327

下篇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九章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331

 第一节 管理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331

 第二节 企业家机制与企业文化/341

 第三节 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文化氛围/352

 小结/359

 思考题/359

第十章 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360

 第一节 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模式/360

 第二节 人本管理何以风靡全球/372

 第三节 人才开发与人文管理/379

 小结/387

 思考题/388

第十一章  企业文化与华商文化/389

 第一节 华商与传统文化/389

 第二节 华商的商业精神/394

 第三节 华商文化价值观/403

 小结/409

 思考题/409

第十二章 企业文化与环境文化/410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人文精神/410

 第二节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质量/421

 第三节 理念先行/426

 小结/430

 思考题/43l

主要参考文献/432

后记/435

试读章节

三、辩证的方法

科学论断和假设的形成,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无论是对企业中有关人性的假设、人的行为的假设、人际关系的假设、企业道德的假设,都要遵循辩证的原则。

下面以企业道德为例,说明研究企业文化问题时,必须坚持辩证的方法。关于企业道德问题,20世纪,企业道德最紧迫的问题是企业环境伦理,即涉及滥用以致耗尽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问题。企业界人士尽管不应当对这些问题完全负责,但肯定必须承担大部分责任。事实上,既然这些问题如此严重,那么,企业如果拒不采取可行措施,不尽力缓和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问题,就应当受到指责和处罚。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第一。根据这种观点,环境问题不是企业的过错,企业只是始终致力于供给消费者所需要的东西。企业的道德责任与企业的交往关系共始终,因而不能认为企业应对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负责。这种观点还认为,热爱自然的社会改良者和政府的干预必将破坏企业和经济,最终将破坏社会本身。即使没有这些干预,科学和企业也会找到及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企业经营始终是诚心诚意的,雇员、公众和环境所遭受的那些恶果并非企业有意为之或可以预见的。此外,既然恶果已经产生,企业就不应当对这些健康和环境问题承担全部责任。自然团体和政府所提出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代价高昂,企业不应该从利润中支付这笔费用。而且,即使改革确属完全必需,也应让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这些改革。

另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第一。根据这种观点,要反对那种贪婪地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的企业行为。以致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立即停止一切有害于健康和环境的企业经营活动。按照环境保护论者的意见,企业必须对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承担主要责任,因此必须以利润来补偿自己造成的社会损害。此外,企业通过广告助长了消费至上的心理,这也是酿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努力对公众进行再教育,尽管要为此损失一些利润。

企业既然忽略了自己的责任,政府就应立即进行干预,运用罚款、监禁、吊销营业执照乃至关闭企业等手段,迫使企业补偿损害、治理污染。为了抢救环境,政府必须对企业人士和公众进行广泛的再教育。为了在境况恶化到不可逆转之前加以改变,即使企业受到破坏,经济遭到损失,也必须对企业强制实行上述措施。

坚持这一观点的人士认为,生态和环境互为连锁式关系影响到全世界。那种由企业经营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后果只是轻描淡写地或根本不被企业管理学所关心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在企业管理学领域必须展开一场对生态环境负责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讨论,并要把这场讨论深入下去。

P27-28

序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始建于1978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人员的教学基地,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50个,博士生导师232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74个,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其中不少人在本学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还有一批名重一时的专家学者,堪称一代宗师,享誉海内外。这种得天独厚的学术优势,极其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十七年来,我院开设了近400门研究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其他各类选修课,在培养大批高层次的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教材建设。不少导师富于创造性的学术论著就是在研究生院讲课稿的基础上形成的,出版后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是由于主观(教材意识不强)和客观(经费来源不落实)等方面的原因,过去一直没有推出成型成套的研究生教材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搞好我院各学科专业的教学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也充分发挥我院的学术优势,为全国的文科研究生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决定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讲义、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吸收导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即我院建院20周年(1998年)前后,陆续出版一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教材。

这套教材包括公共课(文科博士生和硕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英、日、俄、德、法等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和第二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教材。此外,还将推出一些重要的选修课教材。

研究生教材要求有一定的经典性,能够提供规范化的相对稳定的知识系统,同时又要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要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平。作为教材,它在知识系统的完整性、理论观点的稳妥性、引据资料的准确性、文字表达的规范化和可读性等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要尊重和保留编著者的学术个性。在世纪之交出版的这套教材,我们希望它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工作,多渠道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对研究生教材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成熟的研究生教材,在职人员的学位课程学习和考试就难以规范化地进行,学位授予质量也难以保证。

就我院今后的发展来说,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始终不能放松的中心环节,研究生教材建设是一项亟待抓紧做好的重要工作。我们深知,组织编写和出版一套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教材,殊非易事。但我们也相信,只要院系(所)同心协力,充分调动全院导师和各方面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经过扎实工作和艰苦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合作,欢迎各界人士对这一工作(或某本教材)提出批评或建设性的意见。

方克立

1995年6月15日

后记

自从管理学问世以来,不少学者就指出:管理以文化为基础,文化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国际企业界掀起的企业文化热引发了企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研究企业文化,一方面要植根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另一方面,又要植根于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实践之中。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为我们营造企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各具特色的大中小企业为我们研究企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以创建独特企业文化和良好企业形象为目标的现代企业,都在认真研究中西方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结合企业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他人之长。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总结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理论和实际经验是尤为重要的。本书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以及企业的品质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广告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做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阐释。本书指出:搞好企业管理,创建名牌企业,必须在充分重视技术、设备、规章等“硬件”的同时,不断提高运用企业文化力、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软件”管理的能力。

本书是在完成了《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一书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编写、修改后定稿的,其中有关国外企业文化的章节,得益于在布拉格举行的第十届国际企业伦理与企业形象研讨会,以及在柏林举行的国际企业伦理研讨会。长期从事企业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华裔学者、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喻钟烈先生以及欧洲企业伦理协会(EBEN)的布哈塔女士给了我诸多帮助,使我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西方企业文化的第一手材料,亲身体察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教学、研究情况,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此,向这些外国学者和朋友表示衷心的谢意!

在本书出版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平、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贾春峰、中NA.民大学教授罗国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张大中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问为本书作序,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副所长金碚,企业管理研究室张承耀及韩岫岚研究员的热心帮助。特别是金碚和韩岫岚同志,给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还得到了企业管理研究室的刘春勤、杜莹芬、张金昌、刘湘丽、张小宁,科研处的李维民、丁易,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杂志社的李海舰等同志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深入企业和了解企业文化案例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省揭阳市国税局黄克陵,杭州鸿雁电器公司杜桂福,杭州万向集团公司鲁冠球,杭州东方通信施继兴,荣事达集团公司陈荣珍、李洪峰,浙江卧龙集团公司陈建成、夏钢峰、陈秋强,雅戈尔集团李如成,浙江宁波市公安局陈波,浙江宁波市教委主任华长慧,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刘开云、张建华、付杰、刘河生、张辛可、郑小龙、彭嘉陵、陈燕宁、何东初、胡崇杏、朱圣伟、梁建军、蒋明明、徐万茂、沈谷、谭跃进、蔡昌龙、樊国强、王家兴、刘文华、鲍冬梅、赵元翠、韩铁峰、托尼方、劳伦特,博士研究生程新华、兰仁民,硕士研究生朱忱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的图书,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版,应当感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孟昭宇,经济管理出版社代社长卢小生等出版社同仁,他们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由于本人水平所限,难免有不少错误,望专家和同行给予指正。可以预见,随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这门学科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化。本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材,同时也适合一切从事企业文化研究、教学的同志和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大力支持,他们是:华长慧、黄克陵、张正明、姚燕萍、刘德良、时菱、施继兴、王荣华、王秋菊、陈燕宁、郭立刚、李如成、李楚亮、庄燕龙、杜桂福、王米成、章嫒、杨亮、楼明星、鲁冠球、莫晓平、沈志军、宋华明、程捷、付杰、金莉、钟莉、刘河生、吴咏鹏、任保友、张辛可、郑小龙、彭嘉陵、何东初、贺懋华、蔡昌龙、鲍冬梅、朱舫、张宁、丁明明等。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刘光明

1998年9月初稿,于北京西王庄

1999年6月定稿,于北京西坝河

2002年12月第3稿,于北京西坝河

2004年2月第4稿,于北京西坝河

2006年6月第5稿,于北京西坝河

书评(媒体评论)

刘光明博士在企业文化方面出版了很多著作,为推动中国的企业文化事业以及为中国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创新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应视为他的代表作。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

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具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文化丰Ⅱ核心价值观上下工夫。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刘光明博士撰写的这本企业文化专著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今出版了第五版,而且在欧美、日韩的许多大学也选用这本书做教材,并请他去各国讲学,证明了本书的巨大影响力。

——欧洲企业伦理协会会长布哈塔

企业的价值和更强的竞争力包含在企业文化、企业信用、企业伦理这些作为最内在的基本品质之中。许多有远见的、有竞争力的公司在实施企业培训时已经把企业文化、企业信用、企业伦理的培训作为提升企业竞争为的核心内容。希望刘光明博士最近出版的《企业文化》第五版能够为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光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76044
开本 16开
页数 437
版次 5
装订 平装
字数 453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29.75
印次 15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