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书海沧桑(扬州名书)/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扬州又是全国名城研究组织的主要发起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这套丛书本着对扬州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的关注而编辑的,较全面、概括地反映了扬州城乡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再现了扬州文化的魅力。 该丛书通过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扬州历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从微观和建筑技术的角度,充分展示了扬州的名山、名桥、名花、名图、名书、名产的文化和历史沿革,使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内容推荐

该书介绍的都是扬州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名的书籍。分二十多个专题,介绍的重点书籍达数十种,附录“扬州古今著述汇录”则罗列古今有关扬州的著述数百种。合理分类,重点突出是这本书的特点。书中除“概述”和“附录”等个别篇什外,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将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的著作合为一篇,便于集中介绍,如“扬州梦”系列、“名花谱”系列、史著、方志、诗文集,以及民国时期、现代等,尽管分类不尽细致,仍然有其合理之处;一类是影响较大的书籍,采用专文介绍,以突出重点,如《扬州十日记》、《扬州画舫录》、《闲话扬州》等;另一类是名著与扬州,将中国文学史上与扬州关系密切的名著加以介绍,主要有《红楼梦》、《儒林外史》、《桃花扇》、《浮生六记》等。

目录

1/文化的魅力

——《扬州历史文化丛书》总序

1/前言

1/扬州学术与扬州著述

10/扬州刻书与藏书

19/扬州说梦

24/扬州名花谱

31/扬州史著概述

39/明清方志拾遗

50/名胜小志丛录

59/历代诗文汇编

74/笔记小说谈扬州

81/扬州名胜图咏

87/民国著作拾零

95/丛书举要

104/现代著述选萃

112/文选学与文选楼

118/文汇阁与《四库全书》

124/《扬州十日记》之影响

129/《扬州画舫录》漫谈

138/李涵秋与《广陵潮》

143/《闲话扬州》之风波

148/《梦溪笔谈》与扬州

153/《桃花扇》与扬州

158/《红楼梦》与扬州

166/《儒林外史》与扬州

172/《浮生六记》与扬州

177/《鹿鼎记》与扬州

184/附录:扬州古今著述汇录

试读章节

西汉初期,扬州地区经吴王刘濞的经营,国力强盛,一度“廛■扑地,歌吹沸天”。刘濞等人发动“七国之乱”失败后,汉景帝撤吴王国,另建辖地较小的江都国,封其子刘非为江都王。武帝即位后,为防止刘非步刘濞后尘,乃选派董仲舒担任江都相,协助、辅导,同时也监视江都王。董仲舒是深通公羊学的大儒,曾向汉武帝建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任江湖期间,对刘非以礼匡正,使这位骄王有所约束,不敢胡来,可说是不辱使命。史书说他“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汉书·董仲舒传》)。说明他的治国策略曾在江都国施行,并且能得其所欲。一代大儒董仲舒离开京城来到当时显得有些偏远的扬州,与汉初另一位大学者贾谊被贬长沙一样,当然也可能含有贬谪之意。但对于扬州来说,这却是一大幸事。董仲舒是最早将汉代儒学传到江淮地区、传到扬州的学者,他在扬州学术史上的地位十分崇高,对扬州崇学之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纪念他,扬人在今北柳巷修建了董子祠,并屡经重修,历几百年不废。牌楼上悬“邑肇荆王”、“绩传董相”二匾。此处又是清代盐运使署,其遗址日“大儒坊”,其旁旧有井日“董井”。今扬州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前广场上立有十尊历代名人雕像,其中就有董仲舒像。

自西汉至隋唐近一千年间,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与扬州有关的辉煌篇章,如汉初曾任吴王刘濞郎中,写过《谏吴王书》的辞赋家枚乘,留下了“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的名篇《七发》,“广陵涛”因此声名卓著;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芜城赋》,写广陵的繁华与衰败,是六朝骈赋的代表作,扬州别称“芜城”由此得名;唐代扬州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歌咏扬州风光的经典之作,有“孤篇盖全唐”之誉;唐诗中的其他名篇佳作更是层出不穷,引人人胜。这一时期中国学术史上有两部名著与扬州关系非同寻常,值得一提。一部是梁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另一部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扬州与《文选》渊源很深。昭明太子是否到过扬州,《文选》是否编于扬州,因年代旧远,已无从稽考,但历代扬州人对《文选》情有独钟却是不争的事实。隋代江都学者曹宪以教授《文选》出名,开启了扬州《文选》之学;其弟子李善更是将毕生精力倾注在《文选》上,所作《文选注》以精审博洽闻于世,与《文选》齐名并传;清代扬州学者阮元致力于“文选学”的发扬光大,近人李详更以《文选》名世。《文选》之学遂成为江淮绝学,在扬州绵延千余年而不废,实在是扬州学术史上的一个奇迹。扬州有关《文选》的遗迹有“文选楼”、“文选巷”、“文选里”等,“文选楼”中供昭明太子塑像;阮元亦建有“隋文选楼”,作为自己藏书、读书处,内供奉曹宪、李善等学者。

P3-4

序言

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方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启扬州建城史。扬州古为春秋邗国,后为秦朝郡,汉代发展成为一方区域中心。隋朝京杭大运河开凿后,扬州成为江南漕运和淮南盐运中心,唐时有“扬一益二”之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成为富庶、繁荣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时常吟咏赞颂的美丽之城,有着“淮左名都”的美誉,长期以来是人们憧憬的一座富庶城市。清代,扬州再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食盐供应基地和南北漕运咽喉,扬州也因此达到了当时中国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巅峰,成为当时的重要都会。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方文化,孕育了一批影响过中国历史的著名人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人们称作“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

扬州是全国名城研究组织的主要发起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1991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在浙江绍兴召开了第四次研讨会,会上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挖掘、整理名城的无形文化遗存,从而使名城具有更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参加会议的扬州市领导为了宣传、研究扬州无形文化,委托设在扬州市建委(现为市建设局)的《中国名城》编辑部着手策划出版《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自此以后,《中国名城》编辑部在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充分酝酿、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先后在江苏古籍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了《扬州历史故事》、《扬州历代名人》、《历代名人与扬州》、《扬州琼花》、《扬州大观》、《扬州百镇》、《盐商与扬州》、《禅院寻踪——扬州名寺》、《古巷探幽——扬州名巷》、《胜水撷芳——扬州名水》、《旧宅萃珍——扬州名宅》、《园亭掠影——扬州名园》等系列丛书,挖掘、整理出扬州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丛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扬州城乡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为更深更广地宣传扬州、研究扬州积累了材料,也为扬州城市建设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作了很多资料方面的准备。

此次即将出版的六种新书,包括《山色有无——扬州名山》、《花木荣枯——扬州名花》、《画笔春秋——扬州名图》、《书海沧桑——扬州名书》、《亭桥烟雨——扬州名桥》、《市肆浮沉——扬州名店》,是本着对扬州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的关注而编辑的。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注定了今日的社会生活、城市建设与往日文化的密切相关。在物的层面上,绿杨城郭、园林胜迹、运河风光、古街小巷、传统工艺等既是历史赠予今日的宝贵财富,也是扬州成为名城的历史依托;在人的层面上,扬州有名闻天下的民族英雄、文人学者、艺术名流、封疆大吏、富商大贾等,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扬州至今仍和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有着这些实在的文化遗存以及人文传统等精神方面的历史宝藏,扬州才被称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扬州历史文化丛书》着意诠释扬州城与扬州人的文化意义,着重解读扬州历史文化名城所有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内涵,并由此生发出对扬州更深刻的认识,以理解扬州文化的走向,从而为扬州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进步提供参考。

编辑这套丛书,我认为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社会文化工程。它显然不只是抒发一种思古之幽情,而是努力寻求扬州文化之根。扬州几度兴衰起伏留给我们的决不仅是感慨,而是极为深刻的历史借鉴;扬州的历史地位留给我们的决不该是叹息,而应是奋进向上的动力;扬州往日的繁华决不是包袱,而应是创新的源泉;扬州今日的现代化建设也仅仅是一个起点。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扬州时亲笔题写的“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扬州今后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扬州传承古代文化、再建现代文明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扬州正在朝着着力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前进。在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中,在与越来越多国内外城市的交往和交流中,我们日益感到对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它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与深远影响。研究扬州历史文化,对我们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城市个性与现代风貌的名城大有裨益。而《扬州历史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将会起到宣传扬州、介绍扬州、研究扬州的作用。在这里,我希望《中国名城》编辑部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会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继续努力,认真把关,选好课题,把即将出版的几本有关城市历史文化的书籍编辑好、出版好,更好地为扬州的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扬州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在注意高标准保护古城、高起点建设新区的同时,还在努力把扬州建成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环境幽雅、建筑优美、风光秀丽、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相得益彰的城市,使之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具文化、最适宜人居、最为精致的城市之一。在扬州,人们将会看到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美好景象。我也衷心希望此丛书在围绕扬州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上再下功夫,为扬州向着江泽民主席要求的“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目标快速迈进提供借鉴参考,也为广大市民与外地游客了解扬州提供生动而详实的资料。

桑光裕

二00六年三月十八日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书海沧桑(扬州名书)/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学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陵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41225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3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