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恩来自述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一代伟大。他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从1927年起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核心领导人之一,历时半个世纪;他任国家总理二十六年。他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没有写过正式的自传,但是,周恩来叙述自己的境遇和心情的资料是较多的,面对访问者谈的或者是在给亲友的信中叙述的,集纳起来,也可反映他一生的大概。这就是编辑这本自述的可能性。

内容推荐

周恩来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他用朴实的语言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的意气风发,到共产国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他用亲切的口吻自述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岁月中的艰难处境……读来令人感动,读扣令人思索。是一本不可多得,不可不读的书。

目录

编辑说明

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

(一九三六年七月九日、十日)

附录:埃德加·斯诺著:造反者

同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

(一九四六年九月)

同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

(一九五七年九月七日)

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

(一九六零年八月三十日、十月十八日)

同英国记者费力克斯·格林的电视谈话

(一九六零年九月五日)

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

(一九六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十二月十六日)

附录:埃德加·斯诺著:周总理的一个暗示

(一九七零年八月十八日)

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

(一九七零年十月十九日、十一月五日)

附录:海伦·斯诺谈周恩来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

问美国友人韩丁的谈话

(一九七一年五月二十四日、二十七日,七月二十四日,十一月十三日、十五日)

同美国青年学者的谈话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九日)

同美国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的谈话

(一九七一年八月五日)

同南斯拉夫记者达拉·雅纳科维奇的谈话

(一九七一年八月)

同日本《朝日新闻》东京总社编辑局长后藤基夫的谈话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同英国记者、作家内维尔·马克斯韦尔的谈话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同英国记者、作家费力克斯·格林的电视谈话

(一九七二年四月五日)

附录:同美国《纽约时报》联合主编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等人的谈话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六日)

试读章节

[在陕西自家坪,我在周恩来隔壁的窑洞里住了两天。他同我谈话,提出一个他认为能使我了解共产党统治区概貌的旅行计划,并让我为这次旅行做好准备。白家坪当时是离西安最近的红色前哨,它是一个通信和交通中心,设有一个手摇军用无线电台和一个信使站。红色“首都”保安在它西边,还有一天的路程。下面的笔记我在《红星照耀中国》里没有利用,因为在西安事变后我正在写那本书的时候,周给我送了一个口信到北京,要求我不要引用他的话。由于西安事变及其解决的结果,共产党已在西安设立了联络处,周被派主持同蒋介石的谈判。他怕如果我引用他的话,将使他在谈判中感到为难。这一点很有意思,因为这可能表明,在周同我谈话的时候,周和共产党还没有设想到统一战线可以包括蒋介石,而只是一个既反日又反蒋的统一战线,由背叛蒋的人参加。

由于我在一九五四年为《星期六晚邮报》写的一篇文章里已经详尽地写过我对周恩来和他的夫人所了解的情况,这里我就不写简历了。]

一、关于蒋介石

一九三六年七月九日于白家坪

斯诺问:一九二七年反革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共产党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周恩来答:我们的第一个错误无疑是没有使革命深入到农民中间去,特别是在广东和广西,那里的农民已经武装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党采取了机会主义的政策,在横的方面(数量上)扩大,而没有在纵的方面发展(直接在农民中组织战斗员)。

其次,我们没有在国民党军队的干部中发展必要的革命领导人。我们让许多本来可以争取到我们这方面来的好军官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如果我们努力做的话,在一九二六年我们本来还有可能征募和装备十师共产党的军队。

第三,由于策略上的错误,我们丢掉了在当时还是革命政党的国民党里夺取领导权的机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海,我们没有利用当时存在于国民党内部和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我们失去了理应属于我们的对国民党的领导权。一九二六年三月以后,如果我们采取正确策略的话,领导权本来是垂手可得的。那时所有的右派暂时都被赶出政权之外了,左派的汪精卫同我们进行着密切的合作,那时属于中间派的蒋介石被孤立了起来。如果共产党人全都加入国民党并且争夺领导权,而不是待在外面的话,我们本可以同左翼联合起来,并且取得和保持领导权。军队、商人、学生甚至华侨,那时都赞成我们主要的策略纲领。

再则,在蒋介石向上海进军期间,本来还是有时间组织一支联合力量来反对他和右派的。那时大部分军事领导权还不在他的手中。参加北伐的有第二军、第四军、第七军和第八军,这些都不在他控制之下。他只有三个师,而且是最不可靠的。

斯诺问:你怎样解释这些错误或失策?

周恩来答:原因有几方面。首先,在中国缺乏经验和马克思主义传统;我们党还只有几年的历史。其次,党本身的领导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陈独秀,另一方面是刚刚出现的、对马克思主义有透彻了解的青年派。第三,革命在各地区和各集团之间发展不平衡。第四,缺乏无产阶级的组织和经验,小资产阶级成分在党内保持了优势。P1-3

序言

一、《周恩来自述——同外国人士谈话录》,收人周恩来1936年至1972年的访谈文章14篇、附录文章4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编辑而成。

二、《周恩来自述——同外国人土谈话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周恩来讲述本人经历、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国内情况等方面。附录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来访人提问、背景情况介绍和对周恩来的评论等。

三、书中的注释分作者注、译者注和编者注三种,均放置当篇脚注。作者注和译者注照录原注文。编者注的内容有:作者简介、访问时间、史实订正和背景情况说明等。

四、收人书中的访谈文章和附录文章一律保持原貌,编者仅对其中的错别字作了订正,规范了某些人、地的译名,小标题是编者所加。

五、收人书中的访谈文章和附录文章篇末,编者一律注明原载的书、报、刊出处。

六、本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参加编辑工作的有刘武生、徐晓红等同志。

七、谨向本书所收文章的作者、译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者

二○○五年九月二十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恩来自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56395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