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苔丝/译文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主人公苔丝这一形象是哈代对人类世界的最伟大贡献,她已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最优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生活贫困的苔丝因貌美而被地主少爷亚利克玷污了贞节。因此,苔丝曾一度精神不振。后来,经过时间的洗涤,苔丝重振精神开始新的人生。她遇上了年轻、英俊的克莱尔,两人情投意合。然而,就在结婚的当天,克莱尔知道了苔丝的过去……

美国《生活》杂志于1985年在百万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的活动,最后推选出的20种“最佳书”中《苔丝》排名第五。

内容推荐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著名作。《苔丝》是他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并订婚,在新婚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目录

第一版说明

第五版及以后各版的前言

第一章 处女

第二章 不再是处女

第三章 重新振作

第四章 后果

第五章 女人付出的代价

第六章 改邪归正的人

第七章 结局

试读章节

马勒特村位于前面提到的那美丽的布雷克摩谷(或称布莱克莫谷)东北部的一片起伏地带当中。布雷克摩谷是一个群山环抱、幽静偏僻的地方,虽然距伦敦不过四小时路程,但它的大部分却还不曾有过旅游者或风景画家的足迹。

要认识这个谷地,最好是从周围群山的顶上对它观望——也许夏季的干旱时节是例外。天气不好的时候,没有向导引路的人若漫步进入谷地的幽深之处,往往对它那弯弯曲曲、狭窄泥泞的路径产生不满。

在这一片山峦屏蔽的丰饶的乡村土地上,田地永远不黄,泉水永远不干;它的南边以一道陡峭的白垩质山岭为界,这道山岭包括汉勃顿山、巴尔贝洛、奈脱柯■、道格伯里、海厄斯托伊和巴布唐这些冈峦。一个从沿海地带来的旅客,向着北方费劲地走过几十英里的石灰质丘陵和麦地之后,不知不觉地登上了这些峻岭之中的一个,看见了跟他刚才所经过的地方迥然不同的一片区域地图般展现在他的眼底,会又惊又喜。在他的身后,山是开阔的,强烈的阳光照耀着如此大片的土地,使整个景色平添一种开豁无垠的特色;路径是白色的,两旁有树枝互相缠绕的低矮树篱,空气是没有颜色的。而在他前面的这个谷地里,世界像是按较小的比例较为细致地建造起来;一块块田地只是一个个围场似的,它们显得如此之小,以致从这个高度看去它们的树篱就像是一张用深绿色的线编织而成的网铺展在浅绿色的草地上。山下的空气是懒洋洋的,而且染上了蔚蓝色,因此连这片被艺术家称为中景的部分也带有那种色彩,而远处的天际则呈现最深的佛青色。耕地不多,面积有限;除开小部分例外,整个景色就是一些在这个大山谷里边的小山和小谷地,上面覆盖着茂盛、显眼的草木。这就是布雷克摩谷。

这块地方不但地形有趣,而且还有历史故事。这谷地从前叫做“白鹿御猎场”,源自国王亨利三世统治时期一个有趣的传说,讲的是亨利王有一回在打猎时追上了一只美丽的白鹿而后又放它逃生,但一个名叫托马斯·德拉·林德的人却杀死了它,国王因此重重地罚了他一笔钱。在那个时代,以及到离开现在较近的时候,这块地方一直树木茂盛。即使在如今,山坡上还存留着的古老矮栎树林和一些不规则的林带,以及那些给许多牧草地带来荫凉的空心大树,由此也可以见到当年那种状况的痕迹。

繁密的树林不复存在,然而昔日林间树下的一些风俗习惯仍然被保留着。不过,它们当中的许多都改变了形式。例如,在这个下午,五朔节舞会这一风俗就以联欢聚会一或者按当地的叫法“联欢游行”——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一活动,马勒特村的年轻居民都觉得饶有趣味,虽然它的真正意义并不为这个仪式的参加者所注意。它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保留了每年一度的列队行进及跳舞的习俗,更在于参加者一律是女性。在类似马勒特村这个女子团体的一些男子团体里,这样的庆祝仪式并不少见,虽然如今正在渐渐消亡;但是在这种女子团体里(要是除开马勒特村这一个,别处也还有存留下来的话),由于女性天生的羞涩,或是由于她们的男性亲属的讥讽态度,这种仪式一此类团体的光荣和完美一已经被取消了。只有马勒特村的联欢游行仍然被保留下来,当地人用这一仪式记念刻瑞斯节。这个女子团体不算是一个互济会,它是村里妇女们的一种对神祗表示虔敬的组织。它按期举行联欢游行已经有好几百年了,现在仍然举行这一活动。

P7-8

序言

托马斯·哈代一八四0年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邻近多尔切斯特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是石匠师傅,也是本地教堂圣乐团里的提琴演奏者。从一八五六年起哈代跟一位擅长修茸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学艺。学徒期满后,从一八六二年至一八六七年他在伦敦一家建筑事务所当了几年助理员,同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哈代起先写诗,因为得不到出版便转向小说创作。他早期的三部长篇小说是《计出无奈》(1871)、《绿林荫下》(1872)和(《一双蓝眼睛》(1873)。第一部是匿名发表的,而且哈代没有得到稿酬反而支付了一些辅助出版费用。第二部的出版使他得到三十英镑稿酬;情况有了这样的好转之后,他在应约写第三部的时候便决定放弃当建筑师的打算,选择写作为终身职业。一八七四年,哈代与吉福特小姐结婚,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第一部获得普遍赞扬的小说《远离尘嚣》在连载后以单行本形式出版,使他在文坛上确立了地位。接着他又写了几部重要的小说:《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森林中人》(1887)、《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5);后两部小说冒犯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念,受到激烈的攻击,哈代愤而不再写小说,转而重新写诗,直至一九二八年逝世。

哈代的写作生涯以诗开始,中间经过二十几年的小说阶段,最后仍以写诗告终。他比较著名的诗集有《韦塞克斯诗集》(1898)、氍时代的笑柄及其他》(1909)、《情势的讽刺》(1914)和《幻想的时刻》(1917)等,而最重要的是他的关于拿破仑战争的史诗剧(《统治者》三卷(分别发表于1903年、1906年和1908年)。他的抒情诗中不乏情节有戏剧性并语句隽永的作品。有人认为哈代在精神上始终是一位诗人。

哈代的长篇小说绝大多数以英国西南部那个叫韦塞克斯的地区作背景,描写人被命运播弄,在生活和爱情上的不幸遭遇(他的故事极少有幸福美满的结局)。这大抵因为他是在近代工业侵入之前的乡村度过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鸟语花香、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看到美丽的乡村和城镇渐渐工业化以后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使他伤感的悲剧性变化,加上他在研读《圣经》之后反而对基督教失去信仰,不相信有那么一个全能、公正、仁慈的上帝在治理世界和照顾天下的芸芸众生。哈代通过描写爱隋和婚姻,表达了他认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均属徒劳以及陷入悲惨境地的人无论怎样挣扎都无补于事的观点。

在哈代的长篇小说中,《苔丝》是最著名的一部。女主人公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的家庭,父亲约翰·德比有一天被人告知他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代便得意忘形起来,他和他那短视而爱虚荣的老婆决定让女儿到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家族后裔的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以期在经济上得到帮助。苔丝去了以后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她怀孕回家,孩子一生下即夭折。过了几年,苔丝再次离家来到陶勃赛乳牛场干挤奶的活儿,在这里他与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尔恋爱并订婚。苔丝对文质彬彬颇有知识的安吉尔十分崇拜和热爱,几次想把自己曾被亚历克奸污的事告诉他,都因种种缘故而没有办到,结婚前数日她写了一封长信从房门下边塞进安吉尔的屋子却塞到了地毯下面。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这一不幸事件向丈夫坦白,但是安吉尔没能原谅她。这以后他们两人分居,安吉尔去巴西发展他的事业,苔丝仍在一些农场打工糊口,命运却让她再次与已经披上牧师黑袍四处布道的亚历克·德伯相遇;亚历克对苔丝的情欲顿时击败了他那没有根基的宗教信仰,他纠缠苔丝,不得到她决不罢休。这时候苔丝的父亲病故,为了母亲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她被迫与亚历克同居。不久,安吉尔·克莱尔从巴西回国,找到妻子并表示悔恨以往的冷酷无情。苔丝在这种情况下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又一次毁掉了她的幸福,她怀着懊恼和愤怒到极点的心情,同时也带着一种责任感,杀死了亚历克。在与安吉尔一起度过幸福、满足的最后五天之后,苔丝被捕并被处以绞刑。“诸神之主(这是埃斯库勒斯的话)跟苔丝所开的玩笑到此结束了。”(《苔丝》末段首句。)

《苔丝》典型地体现了托马斯·哈代悲观的宿命论。如同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必然杀父娶母最后自己刺瞎双目流浪而死,熟读古希腊悲剧大师作品的哈代让他的读者看到,苔丝也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最后必然走上绝路。不过,哈代与他的古希腊导师不同,他并不纯粹借助于一个个偶然事件来展开他的故事,而是以人物的性格为依据,使故事情节合乎情理地一环扣一环地向前发展,因此他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时此刻,安吉尔·克莱尔所想到的,不是苔丝那不幸遭遇的性质,他更没有想到把苔丝的遭遇和他自己昔日的荒唐事作一个比较。不,他想到的不是这些,他当时不可能如此冷静地思考这一类问题;他想到的只有一点——多么令人痛心啊,世上再也不存在这么好的苔丝了!他觉得,“苔丝说出了自己过去的事情,使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整个世界发生了彻底的,可怕的变化。”他努力“扼杀自己对她的情感。……一颗泪珠正慢慢地淌下克莱尔的面颊———颗很大的泪珠……”(第35节)十分明显,安吉尔·克莱尔这时候正在经受巨大的失望和痛苦。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把他在听过苔丝的坦白之后所作出的反应,看成是一个向来习惯于严格要求他人的人在无视其本身的错处却以高标准谴责别人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从小说的前半部分,没有哪个读者会得到印象,认为安吉尔·克莱尔是一个严于律人疏于责己的人);我们不应该指着安吉尔·克莱尔的鼻子责备他说: “你自己这么不检点,还用这种态度对待苔丝!”不,我们不应该这样,而是应该体会哈代所写: “一个受了愚弄的老实人一旦醒悟过来往往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残酷的对待,克莱尔此刻这种感受正十分强烈。”(第35节)也就是说,热恋中的安吉尔·克莱尔这时候不但感到失望和痛苦,而且还觉得受到了命运的愚弄,受到了残酷的对待,因此他克制不住自己,对苔丝采取了严厉的态度,提出两人分居的主张,把苔丝推向了亚历克一边。这以后,他和苔丝天各一方;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省并饱受相思之苦,他才慢慢改变这种态度,恢复了对苔丝那种深沉的爱,那就是苔丝被捕之前他们两人在一起度过的五天里读者所看见的情形了。

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使他们在特定环境里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做出种种必然的反应,这些反应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把他们拖入困境,使他们最后遭遇悲剧性的结果;哈代的《苔丝》就是这样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看法。这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小说对于今日读者的意义,当然不在于它的具体故事内容和所宣扬的思想,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托马斯·哈代这位跨越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英国诗人和小说家的生动材料,同时也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各种问题,尽管,在生活发展的总趋势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必与哈代持相同观点。

郑大民

—九九六年四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苔丝/译文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托马斯·哈代
译者 郑大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39875
开本 32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4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02
13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