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三国演义(畅读三国智慧)/图解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国是中国最经典的一段历史,《三国演义》则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一直以来,对三国故事的研究解读可谓层出不穷,然而大多都停留在文字层面。本书则颠覆以往的解读方式,用“一页文字加一页图解”的全新方法为您全面解构三国的里里外外。全书分为人物篇、故事篇、寓意篇和篇外篇四大部分,既有经典人物的性格命运剖析,也有经典情节的来龙去脉解读,还涉及了《三国演义》的虚实争论、主题艺术、谋略用人等诸多热点。每一个小节都配有相应的图解内容,如人物关系谱、活动路线图、服装兵器介绍等等,力求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简洁明了的图解完美结合,为您展现一个更直观、更形象的三国。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用精彩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三国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一直广受欢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人称为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经典著作。它塑造了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等一大批深入人心的英雄豪杰,其中关羽、诸葛亮还成了中国百姓顶礼膜拜的对象。它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饱含智慧的精彩故事,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世、运筹、工作影响深远,至今仍有难以估量的重大参考价值。

为了让您更生动、形象地阅读《三国演义》这一经典名著,我们出版了《图解三国演义》一书。全书分为四部分:人物篇详细解构三国的典型人物,故事篇则图示三国的经典情节,寓意篇挖掘三国的深刻内涵,篇外篇则介绍三国的相关文化及研究成果。

目录

编者序:挖掘三国的宝藏

本书内容导航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

三国乱世的人生哲学

三国形势全图

三国的遗迹和景点

第1章 青梅煮酒话英雄:人物篇

 1.宽厚仁义的圣人君子:刘备

 2.鞠躬尽瘁的智慧化身:诸葛亮

 3.文武双全的乱世奸雄:曹操

 4.义薄云天的忠勇武圣:关羽

 5.勇而有义,粗中有细:张飞

 6.善于用人的东吴霸主:孙权

 7.庸碌无能,乐不思蜀:刘禅

 8.完美战将,勇而有德:赵云

 9.勇冠三军,老当益壮:黄忠

 10.兼资文武,雄烈过人:马超

 11.直率有谋,生有反骨:魏延

 12.诸葛亮遗志的继承者:姜维

 13.定计取川,英年早逝:庞统

 14.转瞬即逝的西蜀奇人:法正

 15.子承父业,篡汉自立:曹丕

 16.才高八斗,兄弟相煎:曹植

 17.曹操最为敬重的谋臣:郭嘉

 18.曹操阵营的首席谋臣:荀彧

 19.奇谋频出,一流智囊:程昱

 20.择木而栖的生存高手:贾诩

 21.恃才放旷,祸及他人:杨修

 22.忠心英勇,曹室股肱:夏侯集团

 23.贴身保镖,神勇第一:典韦

 24.威震东吴的曹魏虎将:张辽

 25.诸葛亮也忌惮的智将:张郃

 26.智勇双全的曹操爱将:徐晃

 27.居功谋反,自取灭亡:钟会

 28.奇兵破蜀,反遭诬陷:邓艾

 29.刚勇暴躁的东吴之祖:孙坚

 30.平定江东,奠定基业:孙策

 31.足智多谋,英雄气短:周瑜

 32.大智若愚的一代儒将:鲁肃

 3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吕蒙

 34.夺命书生,吴国栋梁:陆逊

 35.残忍专横,人神共愤:董卓

 36.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吕布

 37.舍身报国的绝世美人:貂蝉

 38.众叛亲离,沐猴而冠:袁术

 39.刚愎自用,虽盛而败:袁绍

 40.老谋深算,开晋基业:司马懿

 41.篡逆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兄弟

 42.三国纷争的最后赢家:司马炎

第2章 三国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故事篇

 1.黄天当立:三国故事的开端

 2.桃园结义:主要角色登场

 3.董卓专权:军阀乱政的开始

 4.人多心不齐:诸侯讨董失败

 5.美人连环计:枭雄难过美人关

 6.董卓余孽:李傕.郭汜祸乱长安

 7.曹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

 8.东吴开基:孙策平定江东

 9.忽敌忽友:刘备吕布争徐州

 10.东征西讨:曹操平定河南

 11.彷徨刘备:英雄无用武之地

 12.义薄云天:关公千里走单骑

 13.官渡仓亭:袁绍一蹶不振

 14.隔岸观火:曹操平定北方

 15.如鱼得水:诸葛亮出山

 16.孙刘联盟:大军压境下的决策

 17.鼎定三分:赤壁鏖战

 18.站稳脚跟:孔明三气周瑜

 19.割须弃袍:马超大战曹操

 20.翻然翱翔:刘备西取益州

 21.相互钳制:汉中.荆州.合肥

 22.鸡肋之争:刘备进取汉中

 23.骄兵必败:大意失荆州

 24.曹丕篡汉:三国正式形成

 25.愤兵雪恨:刘备兴兵伐吴

 26.火烧连营:蜀汉元气大伤

 27.重修旧好:蜀吴互为唇齿

 28.攻心为上:孔明七擒孟获

 29.兴汉之梦:孔明北伐中原

 30.巨星陨落:秋风五丈原

 31.司马夺权:高平陵之变

 32.回天乏力:姜维北伐

 33.分久必合:三分归统一

第3章 深入三国腹地:寓意篇

 1.毕竟还是小说:七分实,三分虚

 2.尊刘抑曹:《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3.儒家伦理:仁政与忠义

 4.热血儿郎的追求:三国英雄气质

 5.乱世的双向选择:君择臣,臣择君

 6.知人善任:三国的用人之道

 7.成败关键:谋略

 8.三国外交:游说

 9.暗流汹涌:三国的内部争斗

 10.常用道具:美人与酒局

 11.战场上的军队布置:变幻莫测的阵法

 12.三国争夺的焦点:荆州

 13.兴亡规律: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失业

 14.老子英雄儿好汉:父子兵

 15.同生共死与萁豆相煎:三国的兄弟

 16.三国的半边天:巾帼也精彩

 17.明哲保身的乱世高人:隐逸

 18.奇幻三国:神秘文化

第4章 小说之外的三国:篇外篇

 1.一书成名,一串流行:《三国演义》的带动作用

 2.《三国演义》的灵魂:《孙子兵法》

 3.演不尽的是三国:三国戏

 4.从人到神:关羽的神化之路

 5.披坚执锐:三国兵器谱

 6.权力与责任:三国官制

 7.三国时期的文化:建安文学

 8.竞争的产物:战乱中的发展

 9.五胡乱华前夕:三国中的少数民族

 10.历久弥新:当代的三国研究

 11.海外“三国热”:三国演义的国际影响

附录

 1.三国大事年表

 2.三国名号

 3.三国古今地名对照

 4.三国重要人物籍贯

 5.三国难读之字

试读章节

第1章 青梅煮酒话英雄:人物篇

1.宽厚仁义的圣人君子:刘备刘备空有皇室后裔之名,被拜为“皇叔”,但他既没有袁绍、曹操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的前代基业,而是凭着耐性和仁义,白手起家,最终在三分天下中占一席位。

仁义是刘备的标志。刘备不好读书,却胸怀“匡扶汉室”之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刘备家庭已经没落,仅以织席贩履为业,因而在乱世中没有起家的资本,于是刘备只能凭借施仁义来积聚力量。在涿郡,他和关羽、张飞一见倾心,义结金兰,令这两个弟弟日后对他忠心耿耿,这样便形成了蜀汉集团的最初核心。在徐州,他三辞州牧,从此仁义之名播于天下。

正是这份仁义,为刘备招揽了当时最为精英的人才,卧龙、凤雏等谋士,赵云、黄忠等猛将,都对他忠贞不二,倾心追随,即便他死后也对其儿子忠心耿耿,从未谋逆。这样,白手起家的刘备,从最初的兵不满千、寄人篱下,在短短的十几年问,就巧收四郡、席卷益州,占据三分之一的天下,连曹操也莫耐其何。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备凭仁义建立基业,但这仁义的信条也束缚了他,令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不忍夺人基业而迟迟不取荆州,结果只能借荆州,为关羽败亡埋下了伏笔。因不忍舍弃百姓,而带领百姓奔走,结果险些被擒。当时张松劝他于席间谋杀刘璋,则夺取益州易如反掌,他却因为与刘璋同宗而执意不从,后来还是撕破脸皮进功成都,还赔上了庞统、张松的性命。为了恪守结义的誓言,不顾大局,兴兵伐吴,结果不但无功而返,还令蜀汉实力大为削弱,兴复汉室难上加难。

但中国历来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刘备以及他所建立的蜀汉虽然最后都功败垂成,但因为他的仁义符合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符合人民对圣明君主的期望,所以他依然赢得了百姓的同情和爱戴。千百年来,刘备作为正人君子、圣明君主的榜样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2.鞠躬尽瘁的智慧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原是琅琊人,随叔父辗转迁居南阳,自号“卧龙”。在那里他结交名士,相互唱和。正是在这隐居的生活中,他不断学习,集儒、道、兵、阴阳等多家知识于一身,为他日后大展才华打下了基础。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大为感动,从而决定辅佐刘备征战天下。在隆中,诸葛亮虽然隐居,但洞悉天下大势。他为刘备制定了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东联孙权,共拒曹操,然后伺机北进中原,兴复汉室的基本方针,令刘备豁然开朗。赤壁之战还没开始,诸葛亮已经为刘备描绘好了三分天下的蓝图。

诸葛亮一出山,便料事如神、妙计频出。上任之初的“三把火”,烧得曹兵胆战心惊。出使东吴,他又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盟。在赤壁鏖战中,他对战事了如指掌,还在关键时候予以帮助点拨。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等这些经典事例,都为后人津津乐道。赤壁战后,他总是“计高一筹”,令周瑜寸土未得,却为漂泊多年的刘备夺取了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取益州时,刘备主要依靠庞统,但在关键阶段,还是诸葛亮定计捉张任、降马超而最后成功的。取汉中时又是诸葛亮连设奇谋,令曹军锐气堕尽。可以说,蜀汉的江山,是诸葛亮一手出谋划策打下来的。

可是一意孤行的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在彝陵之战中大败而回,令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死时留下的是岌岌可危的蜀汉和无能的后主,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一人独立支撑起了整个蜀汉大厦。全国的军事、政务他都事必躬亲,把西蜀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南方平定后,他秉承先帝遗志,六出祁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因为粮草等问题,未有尺寸之功,但却让强大的魏国几十年间一直处于守势,不敢主动进攻,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最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壮志未酬的悲歌中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  3.文武双全的乱世奸雄: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一出场就被许劭定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因为尊刘抑曹观点的影响,普通百姓对曹操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奸诈。他年轻时就用瞒天过海之计“装病谗叔”,使自己逃脱了叔父的管束;在逃亡路上误杀了要款待他的吕伯奢的家人,结果索性还将不明就里的吕伯奢也杀了,免得他报复;在与袁术对峙时,粮草不继,他唆使粮官行小斛,后来又杀粮官以平息众怒,既解决了缺粮的问题,又树立了威望。曹操信奉的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以他经常滥杀无辜,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权威。

虽然奸诈,但曹操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在三国乱世绝对无人能及,即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一生戎马倥偬,统一天下是他的毕生愿望。当孙权年少、刘备还寄人篱下的时候,曹操已经成长为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借镇压黄巾起义的契机,组建了自己的军队,招揽了苟或、程昱、郭嘉、刘哗等谋臣,夏侯悖、于禁、典韦等猛将,从此逐鹿中原。

当然曹操最成功的举措,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自此以后,势力大增。首先剿灭了僭越称帝的袁术,平了两准;之后又灭吕布,占领徐州;降张绣,稳定了许昌后方。在官渡之战中,他以较少兵力大破袁绍,又乘势平定冀州、幽州、并州、辽东,周围的乌桓、匈奴纷纷归附。从此北方重新统一。

之后,曹操又乘胜南下,结果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面对孙权、刘备这两个强敌,曹操要么集中兵力对付一方,要么使两家争斗,坐收渔翁之利。后来他又东伐孙权、西取马超,最终占领天下三分之二,夯实了魏国基业。

除东征西讨之外,曹操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创作了《蒿里行》、《短歌行》组诗等许多不朽名篇。在这方面,同为领袖的刘备、孙权是难以望其项背的。P30-36

序言

挖掘三国的宝藏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国人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以古为今用,从中发掘出更多对自己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四大名著就是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很难有时间来阅读那一本本数十万字的巨著,就算读过,也大多是粗看,未曾精读,以致遗漏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为了让更多的人在轻松愉快的翻阅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四大名著的精华,我们将四大名著进行了图解、编辑、出版。

本书的图解对象——《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最早面世的作品,也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将近百年的三国乱世历史为基础,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罗贯中在正史和后世演绎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创造,虚构了大量情节,最终成功塑造出了“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以及刘备、张飞、赵云、孙权等一大批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还留下了“三顾茅庐”、“赤壁大战”、“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早已深入到了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它融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外交、人才、伦理、处世等方方面面的智慧于一体,不同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教益。有人将它当做“说话模板”,有人用它为“兵书战略”,也有人把其中的人物当成自己的偶像,将他们的言论当做自己的处世哲学。近年来,众多专家对《三国演义》的另类解读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三国“应用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海内外的许多学者从人际关系、经营管理、商战谋略、领导艺术等不同角度解读三国,产生了“三国韬略学”、“三国人才学”、“三国乱世经营学”、“三国管理学”等非常实用的研究成果,掀起了一阵阵“三国热潮”。

其实,《三国演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它就像一个品位高而永不枯竭的宝矿,不光是专家学者,我们每一个人在发掘这座矿藏之后,都会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

本书即以《三国演义》为底本,深入挖掘其中的宝藏,力求将其精华呈现出来,让您更深层次地了解三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人物篇、故事篇、寓意篇和篇外篇。人物篇从三国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分析他们的成败得失;故事篇则选取《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详细介绍三国谋略的来龙去脉;寓意篇从不同角度揭示《三国演义》的丰富内涵;篇外篇则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让您更深刻地感受三国文化。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生动的图解来解构每一个小节的内容,让您的大脑从估屈聱牙的“之乎者也”和痛苦的凭空想象、烦琐的前后对照中解放出来,在轻松的阅读中准确把握《三国演义》的精华,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在编辑过程中,为了让读者更深、更广地了解《三国演义》,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重新绘制了大量形势地图。特别是引用了一些朱芝轩先生绘画、刘精民先生收藏的《<三国志演义>全图》中的绣像,这些绣像人物生动传神,构图隽永巧妙,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我们深表感谢。然而编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研究三国的高手众多,“三国迷”遍布中华。在此,还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使我们的编辑工作日臻完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三国文化也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三百多页的篇幅很难将《三国演义》概括完全,很多好的话题我们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虽然如此,只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对《三国演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在其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我们的编写目的也就达到了。

编者谨识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三国演义(畅读三国智慧)/图解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罗贯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39707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0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