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观象台,是中国古代惟一流传至今的一座皇家官办研究机构。它设备齐全、规模宏大。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天象观测,研究探索宇宙的奥秘,测定、预报天体的位置和改进历法的精度。
北京古观象台是金、元、明、清四代惟一的最高学术机构,本书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供读者阅读参考。
图书 | 北京古观象台/科学发展观科普读物 |
内容 | 编辑推荐 北京古观象台,是中国古代惟一流传至今的一座皇家官办研究机构。它设备齐全、规模宏大。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天象观测,研究探索宇宙的奥秘,测定、预报天体的位置和改进历法的精度。 北京古观象台是金、元、明、清四代惟一的最高学术机构,本书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供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一 金代燕京候台探幽 1.北宋和金代天文仪器的来龙去脉 2.金司天台遗址的考查 3.金代燕京司天台的天文工作 4.关于丑和尚献仪象图 二 元大都天文台溯源 1.元太史院 2.郭守敬的天文工作及授时历的编撰 3.授时历的科学成就 4.元制天文仪器 5.郭守敬的恒星观测工作 三 明观星台 1.北京观星台台址和仪器的建设 2.明代中期的仪器制造和修复 3.明代中期观星台的天文观测 4.明末欧洲天文学的输入和徐光启的改历活动 5.中国与高丽、朝鲜前期的天文学交流 四 清观象笛 1.汤若望在钦天监的活动和时宪历的编制 2.杨光先与耶稣会士的斗争及在钦天监的活动 3.南怀仁在钦天监的天文工作 4.纪理安地平经纬仪和戴进贤玑衡抚辰仪的设计制造 5.《历象考成》正续编的编撰和清代历法改革 6.《仪象考成》正续编的编撰及星表 7.清钦天监主要天文活动和大事年表 8.清代天文学对朝鲜和欧洲的影响 9.北京古观象台天文仪器所遭劫难与回归 五 民国初年观象台的后期工作和结局 1.中央观象台时期 2.开办国立天文陈列馆 六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古观象台 1.文物保护和修复 2.文物复制与利用 3.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古观象台/科学发展观科普读物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久金//崔石竹//李东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02662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2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P112.2 |
丛书名 | |
印张 | 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02 |
宽 | 139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