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吴文化研究专家吴恩培教授的最新力作。本书汲取了学界的研究成果,在系统评述泰伯与吴文化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向读者介绍了相关学术研究的情况,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介绍给普通读者。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书 | 泰伯与吴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吴文化研究专家吴恩培教授的最新力作。本书汲取了学界的研究成果,在系统评述泰伯与吴文化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向读者介绍了相关学术研究的情况,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介绍给普通读者。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一 黄帝血脉在吴地流淌/001 ——泰伯先祖后稷与黄帝 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010 ——姜原践巨人迹感孕与后稷出生后的苦难 三 不可或缺的一环/018 ——后稷之父:从河南内黄“二帝庙”中的帝喾说起 四 历史就是这样层累/027 ——后稷之母姜原(螈):从曾经弃婴到送子娘娘 五 翻越岐山/033 ——长眠于岐山下的泰伯之父:周太王古公直父 六 绵绵瓜瓞/040 ——古公直父与他的儿孙们兼及泰伯奔吴所立之国名为“勾吴”的原因 七 周原与岐阳/045 ——泰伯、仲雍诞生及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八 泰伯奔吴:信史与NO/052 ——关于泰伯奔吴的否定与肯定 九 “伯仲初始”“荆吴祖地”的‘西吴”与“北虞”——“北吴”/057 ——泰伯奔吴之地望的陕西说与山西说 十 吴山/064 ——“西吴之山”与“东吴之山” 十一 “茅山东侧”的宁镇山脉/076 ——泰伯奔吴地望的宁镇说 十二 一件摇撼泰伯奔吴历史的青铜古器/083 ——宜侯矢簋与泰伯奔吴 十三 太湖流域的无锡、苏州地区/098 ——史籍记载的泰伯奔吴之地望 十四 吴王加油/107 ——镇江“余昧墓”“寿梦墓”的说法与苏州的“寿梦陵”的说法 十五 “至德”:臻达极致的道德评价/117 ——试析孔子及其对泰伯的评价 十六 “三以天下让”与“禅让”/123 ——泰伯南奔原因的主流意见 十七 不如逃走,无使罪至/129 ——泰伯南奔原因的非主流说法 十八 经营南土与一着闲棋/133 ——泰伯南奔原因的说法之三 十九 无锡鸿山、苏州灵岩山与宁镇地区/138 ——关于泰伯墓葬地的不同说法 二十 海隅之虞山/145 ——仲雍及其后裔的墓葬地 二十一 “吴”:延绵不断的文化符号/153 ——泰伯留给吴地的丰厚的文化遗产 二十二 文化的涵盖与辐射/158 ——从上海的别称、简称看吴文化与上海的关系 二十三 文化对接及其背景/167 ——泰伯、仲雍初到江南时的江南文化状况 二十四 当代考古的挑战/177 ——不仅仅是泰伯、仲雍的面对 二十五 千里之邦,必有祠所/182 ——阊门内外话泰伯庙 后记/192 参考文献/19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泰伯与吴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恩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3318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42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