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皇帝是怎样召见大臣的?大臣见皇帝都要山呼万岁吗?皇室婚仪与民间婚礼有哪些异同?官员出行都乘坐轿子吗?他们又是如何接待来客的?……本书作者以情景与情理为视角,回归历史场景,还原社会风貌,从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丧礼五个方面解读明清京师礼制文化,及其对人们生活模式、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在讲述中,作者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把礼制内容和自己的见解融入其中,分析入情入理,叙述趣味盎然。

内容推荐

历史上的事情,古人的生活,很多时候并非今人凭借当代的理念与场景所能体会的。作者以情景与情理为视角,回归历史场景,还原社会风貌,从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丧礼五个方面解读明清京师礼制文化,及其对人们生活模式、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在讲述中,作者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把礼制内容和自己的见解融入其中,分析入情入理,叙述趣味盎然。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澄清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更会对传统文化增添几分感悟。

目录

解题絮语

第一章 情景与情理——体悟明清京师文化的关键

 一 “第四堵墙”理论与旧日戏园情景——关于情景解题的举证一/2

“第四堵墙”理论

茶园世象及其他

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以京剧为例 

“第四堵墙”理论与传统戏曲表演模式格格不入

 二 男旦的女人气与同性恋——关于情景解题的举证二/15

女人气:男旦必备的条件

同性恋: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

艺术追求和人格的关系 

 三 男旦的由来与男旦艺术的优势——关于情景解题的举证三/23

妇女礼教约束时代并不禁止女性演员登台 

官场纪律的变革成就了男旦事业 

男旦的优势 

 四 皇族与正黄旗双保险的纰漏——关于情理解题的举证一/35

烤肉生意何必牵扯皇族

皇族大都与正黄旗无缘

 五 红楼“茄鲞”的美食玩笑——关于隋理解题的举证二/41

 六 秦可卿搭上废太子允扔之女——关于情理解题的举证三/45

秦可卿悬案的前提

允初及其诸子女情形

清代皇子、宗室王公纳妾与生育登记制度

投资废太子私生女的价值与风险

废太子的女儿需要出宫避难吗 

曹雪芹笔下的贾珍其人

第二章 吉礼——敬天法祖的庇佑情结

 一 吉礼的类别、日期与意义/60

大祀及其日期

中祀与小祀

祭祀的意义

 二 天坛与祭天程序/68

北京天坛的创建与形制 

清乾隆扩建圜丘的尺寸问题

圜丘祭天仪式的程序 

乐舞与神乐署的功能 

 三 祭天——皇帝的专利:胤稹代父祭天透露的传位信息/79

抚远出征:允褪并非父皇属意的储位人选

代父祭天:传递了储位人选的信息

 四 明清两朝北京其他主要国家坛庙的历史渊源/85

地坛 

朝日坛 

夕月坛 

社稷坛 

山川坛 

先农坛 

太庙 

帝王庙 

文庙 

汉寿亭侯庙

堂子 

第三章 嘉礼——皇权的铺张与人生的庆典

 一 皇帝登基、大朝与日常召见的礼仪/99

理解明清嘉礼的立足点 

庄严肃穆的皇帝登基仪

大朝仪:皇朝最隆重的典礼

清装剧山呼万岁的泛滥

常朝中的御门听政

清朝皇帝召见官员

 二 清代上层服饰礼仪/121

侍卫的黄马褂与恩赏的黄马褂

清朝皇帝与官员的服装

清代命妇的官服与便衣

 三 清代婚礼的时间与程序/130

两性结合的最佳时刻——昏

结婚的一般程序

洞房花烛与新婚三日无大小

 四 妇女历史地位·缠足·包办婚姻/143

妇女历史地位的变迁

缠足礼教意义与婚姻稳定功能

早婚包办习惯形成的生理原因与人口再生产

早婚多育习惯与清代中期以后的人口过剩

门当户对:包办婚姻遵循的一般原则 

 五 喜棚婚宴/154

食物经常性短缺铸成吃喝欢庆的礼仪习惯

四合房支棚待客

人情份往的礼金

婚宴餐桌与座次

宴席规格

“满汉全席”与厨艺进化

会馆与饭庄的婚宴

 六 明清皇室婚仪/171

清代皇帝大婚仪

明清后妃与宫女遴选的方式

皇帝与嫔妃生活的召幸制与递膳牌

皇子与宗室王公的结婚仪式

公主下嫁

第四章 宾礼——外交与社交的礼仪规范

 一 跪拜引发的中西礼仪冲突/194

传教士与中西交往

英使来华与跪拜礼仪之争

从跪拜到鞠躬

 二 名号称谓习惯/205

名号称谓的一般规矩

旗人称谓习惯

 三 清代王公封爵世职等级与官员品级及官职名称/210

王公封爵世职等级

  官员品级与出身

官职的名称与别称

 四 清代社会上层迎送客人的规矩/218

四合房住宅模式与接待来客的规矩

朝廷官员如何迎送客人

外省地方官员相见礼节

公私聚会的座次

礼仪交换的权利维护与礼仪习惯的形成

 五 清代官员的交通工具/226

京城官员出行为何多骑马乘车

车轿装饰等级

官员车轿路遇避让规定与道路右行习惯

 六 从宫中到普通旗人人家的各式旗礼/231

男子礼

女子礼

旗人在茶馆等场合为何不行旗礼

第五章 军礼——耀武扬威的军事礼典

 一 皇帝阅兵仪式/236

 二 朝廷命将出征仪式/238

 三 城墙马面与城门瓮城的军事功能/241

 四 日食与救日伐鼓/243

第六章 凶礼——逝者的荣哀生者的团聚

 一 五服制度兼谈秦可卿丧礼的疑问/247

五服制度

秦可卿丧礼中的疑问

 二 丧礼的一般程序/252

清代皇帝丧礼

民间丧礼

 三 点主仪式与用杠的等级限制/259

点主仪式

用杠的等级限制

 四 清代官员丧礼中的恩典/264

朝廷赐奠与所谓“跪像”问题

赐陀罗经被:皇帝对重臣的临终关怀 

赐谥:易名之典

后记

试读章节

清代皇子、宗室王公纳妾与生育登记制度

清代宗室生育政策向来鼓励多妻多育,对于王公别室所居的妾媵所生的子女,只要纳妾时登记,生育子女及时申报,一律给予承认。不过,严禁在民间买女为妾,制度规定:“亲王至奉恩辅国公有私买民女为妾者,革爵。”纳妾只能在本人管辖的包衣庄头之家的范围内挑选,由本旗参领、佐领稽察。所纳之妾生有子女,必须立即将母家姓氏钤用关防图记,三日之内呈报宗人府备案,逾期将永远丧失作为皇族的资格。相比之下,皇族人口的生存记录是最全的。

皇室承认王公别室蓄妾所生的子女,并不等于这些子女都享受同等的待遇。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待遇存在巨大差别,取决于生母的名分等级,而生母名分等级则与当初人府的方式密切相关。《大清会典》记载得非常清楚,以亲王为例,先看儿子的状况,嫡长子袭爵,如果是世袭罔替(即俗称的铁帽子王)的袭本爵,非世袭罔替的降一级袭郡王,其他的儿子要到二十岁,经过宗人府提请皇上批准,参加考封。考封又称推封,即将皇上的恩典推及到小宗子孙身上。亲王福晋的馀子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侧福晋子封二等镇国将军,别室所居妾媵子封三等辅国将军。同样都是亲王的儿子,福晋馀子比侧福晋子高出两级,比妾媵子高出六级;侧福晋子比妾媵子高出四级。再看女儿的状况,亲王福晋所生,出嫁时封郡主,品级与郡王福晋同;侧福晋所生,出嫁时降两等封郡君,品级与贝子夫人同;妾媵所生,则不授封,笼称“宗女”。显然,福晋、侧福晋之女的待遇优厚,甚至超过同胞兄弟,不过,这样的隆遇是一次性的,并不能惠及她们的后代,只表明天潢贵胄宗女的尊贵。待遇相差较大的是妾媵子女,女儿不能像儿子那样获得封号。

爵位一经确立,相应的待遇也就形成。贵为亲王的嫡出馀子不过仅能得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去其父的爵位已差七级。以年收入为例,亲王年俸一万两,辅国公仅五百两,两者之间相差二十倍。血缘是区分皇族与非皇族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划定了皇族的界限和享受特殊利益的权利。但是,族内个人等级相去悬殊,则由父亲的爵秩与生母的名分决定。

宗人府专管皇族事务,在宗室名分管理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所谓流落民间或私生的子女事后认祖归宗的事情。这是朝廷对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和辅国公等高级封爵纳妾与生育的要求。宗室王公住在皇宫之外,拥有自己的府邸自成天地,相对于住在皇宫之内的皇子来说,在民间纳妾的可能性要大些,不过要冒被革爵的风险。革爵就意味着被扫地出门,清朝王公的府第、庄田等一向是随爵的,丧失了爵位也就失去了相关等级的待遇。

皇子在封爵分府以前,群居于皇宫之内的阿哥所,所受的限制更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学习满语与练习骑射,同时训练规矩。皇太子的身份是皇子群体中最特殊的,关系到皇权继承延续,必然受到礼遇与无微不至的照看,同时,监管教育也更为严密细致。且不说允扔被废以后失去自由,就是在太子位上的时候,也不可能拥有寻常人的自由。时下微服私访之类的影视文学作品铺天盖地,以至人们大都认为作为太子能轻易地到处寻欢作乐。不要忘记,太子一直住在宫中,一天到晚处在人群包围之中,其中不乏康熙皇帝简派的人。因而,太子若想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远比一般纨绔子弟难得多。长在深宫的皇子并没有寻常富家子弟的自由,他们从一降生就被繁密的礼制包围起来,得到优厚待遇与关怀备至的同时,也付出了个人应有的亲情与自由的代价。世界上,绝对没有只享受制度利益,而不受制度约束的事。道德规矩本来就是为贵族设置的。如果贵族经常扮演的都是我行我素的纨绔子弟与惟我独尊的“山大王”的双料角色,恐怕朝廷将无一日安宁,皇朝统治也无法继续下去。无论中外,只要是贵族就肩负着为社会做出表率的责任。  严密制度监管下的宫内生活环境,以及伴随的惩罚警示,注定皇太子不太可能发生宫外留情生育子女的问题。即使退一万步说,各种机缘巧合凑在一起,太子在被废之前已经有了私生女,她也彻底丧失了进入皇族的可能:如果公开,惊动官府,将对太子产生极大不利,加重他的罪责;私生女难免没入官籍,乃至走向灭亡,弄得两败俱伤。

私生子女既是法律问题,同时又是道德问题。中国古代法律不禁止一夫多妻,只要男子肯承认与之相恋的女子,又经家族认可,两人私生的子女大都可以成为父族成员。然而决不能以这样的可能性,套用在皇族身上,皇族纳妾与生育的政策是最特殊的,决无事后追认的可能。

古代私生子现象更多的是道德礼教造成的,无论男女都可能为了礼教名节与家庭利益牺牲自己的骨肉,溺婴或弃婴在所难免。上流社会之所以十分重视男女结合的程序性与公开性,在于对女子身份的确认,防止非血缘子女混入本族。在亲子鉴定科学手段产生以前,对女子的行为与生育进行全程监管,也许是最可靠的保障方法了。皇族人口管理在这方面走到了极致。

中国人血缘意识浓厚,十分关注社会私生子现象,愿意在血缘加政治灾难的故事中,展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道德高下以及妇女礼教等情结。事关皇室政治传闻,假如再添上私生子之类的桃色故事,必然构成谈资噱头的最大卖点。然而故事毕竟是故事,可以推销,可以消遣,更可以炒做得纷纷扬扬。历史却不是这个样子,至今也没能从历史资料中找到一件皇朝正式承认皇室私生子女认祖归宗的事例。相反,伪太子案、冒充藩王之子企图继承王位之类的事件倒是曾经发生,却没有一件能够如愿以偿,最终以鲜血酿就的悲剧结束。

谁也不能保证皇族绝对不产生私生子女。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冒充皇室私生子比实际存在皇室私生子的可能性更大,问题性质更严重。皇朝明白,在利益驱动中,企图通过血缘关系,挤入皇族生活圈,分享皇族特殊利益的想法与行动,不是一件难事。假如朝廷对私生子问题网开一面,允许私生子女通过检查验明,回归皇族,不但增加行政成本与技术困难,而且将导致愈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因之,在保证皇族具有充分生育机会的条件下,同时建立严格的生育登记制度,宁可冤枉屈死可能真实存在的私生子,也要坚决否定出生登记外的子女认祖归宗。这样就能彻底避免异姓混入皇族分享皇室的权力与利益。历史上,在皇室面前搬弄私生子问题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几百年的皇朝当中也未必能发生一两件。

P49-52

后记

本书是在《礼制传统与京师礼仪文化》讲座录音稿基础上,经过深度加工而成的。2002年11月到12月在国家图书馆多功能厅,每周六下午连续讲演七次,每次大约两个半小时,讲110分钟,提问40分钟左右。不久请人根据录音整理出文稿,却未能立即删改,置之箧笥,直至去年初本题目列入院研究计划后,方上手改定。

本书不是直接的讲演记录稿。讲演不同于著述,面对面的交流的场景,可以即兴发挥,从一个话题枝权走出去很远,只要不忘记是从什么地方出去,保证再从此处回来即可。著述则不然,必须条理分明,层层推进,主题醒目,单元内容紧凑。否则读者就无法把握。因此,在整理过程中,对录音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增删量超过一半以上,同时增加三级标题。尤其是在引用史籍方面,当时多是举其大概,这次全部核对原文改定。

书名《礼不远人》,出自《论语》“道不远人”的启示。对于“道”历来存在多种诠释,不过在功能意义上,大都认同“道者导也,道者路也”的说法。人生自幼及长离不开引导与生活路途的选择,礼恰恰是指示性的行为规范,引导社会走向和谐共处。所以孔子一再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副题仍保留讲题原意,稍加改动缩短。

中华书局宋君志军、李君洪超业务纯熟,敬业有加。宋君约稿在先,李君董率其事。在编辑过程中,李君审读精细,眼光独到,对全书结构、条目设置与部分章节内容移动合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多所采纳,实在为本书增色不少,功不可没。书中配置图片,亦由两君帮助搜集挑选。

本书出版之际,还要特别感谢郑也夫与李楣两先生。五年前,是也夫兄敦促谋划,并约请楯兄襄事,楯兄慨然允诺周密安排。蒙两先生接引之厚,推诚相助,讲座始获成功。可以说,没有那次讲座,本书稿可能还遥遥无期。本人虽忝列学界,但一向荒于著述,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因之讲座的意义尤显特殊。

本书的前两章与第三章的部分内容亦经也夫兄推介,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在《博览群书》连载七次,登载量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连载期间,编辑部李焱女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李宝臣

2007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宝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8437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9-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