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花夕拾/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先生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他的许多作品,既是他独特的生活历程的写照,也是全民族所经历的心路历程的反射。读《朝花夕拾》,让我们走进了鲁迅自己的记忆的窗口,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观望作家的童年记忆和青年历程。

内容推荐

读《朝花夕拾》,我们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一线索,我们看到了二十世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路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们的情感也随着作者一起起落。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野草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试读章节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一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 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 der 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一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捡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则世之有志手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P5-7

序言

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于一九一八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父亲的多病和家境的败落使童年时的鲁迅常往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使他较早地体验了世态的炎凉。六岁读私塾,一八九八年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次年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铁路矿务学堂学习。一九○二年赴日本,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在这期间创作了名诗《自题小像》。一九○四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来因痛感医治愚弱的国民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弃医从文,从事文艺活动。一九○八年,鲁迅参加革命者组织的“光复会”。同年八月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一九一二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后到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长,后又升为佥事。一九一七年因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愤而辞职。一九一八年一月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发表《狂人日记》。一九二三年出版《呐喊》,其中收集了《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一九二○年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并研究古典文学,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嵇康集》、《小说旧文钞》、《唐宋传奇》等。一九二五年支持、领导了《语丝》的出版,主编《莽原》。一九二六年,因受当局压迫赴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创作了《汉文学史纲要》,以及《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五篇。一九二七年一月,到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同年辞职,抗议蒋介石叛变革命,这时创作了一些抨击性的杂、文,后收在《而已集》中。一九二七年十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主编由北京迁来的《语丝》,与郁达夫合作创办《奔流》,编辑《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等书,翻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同柔石等组织朝花社,出版了《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介绍东欧和北欧文学。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革命家,他积极参与了反帝反封建运动。积极参与筹备和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三○年在上海成立)。他的杂文集有《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他的全部著作后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鲁迅辑录古籍丛编》。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从现代生物全息理论看,每一个人身上,都包含着全民族、全社会的一定的信息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既是社会作用于他,使他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过程,也是他作为一个主体,以自身的成长为动力,不断形成自我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只是这种反作用力表现的形式不同,存在着刚与柔、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性等等的区分罢了。

思想家、作家反映社会的作用,是直接的,显性的。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能够传播到大众的思想中,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反思。所以,思想家、作家,特别是每个民族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就具有了更积极的社会的、民族的、人性的意义。

鲁迅先生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他的许多作品,既是他独特的生活历程的写照,也是全民族所经历的心路历程的反射。读《朝花夕拾》,让我们走进了鲁迅自己的记忆的窗口,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观望作家的童年记忆和青年历程。  童年当然是美好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作者这一连串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我们似乎随着他,心情愉快地回到了那个充满童趣的、碧绿的、生机勃勃的园子里,体验一个孩子与自然相处的无忧无虑。

即使去了学堂,有一位古板的老师,读一些难懂的谙句,也压抑不了孩子们折梅、寻蝉蜕的浪漫、天真。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蜣。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作者的童年乐趣中,还包括画画和看戏所带来的渴望和满足。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当长妈妈买回了作者朝思暮想的《山海经》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并且对长妈妈“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盼望看戏,看迎神赛会是作者童年盼望的一个重要项目。“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即使看到的是“活无常”和“死有分”,“我至今还确凿记得,在故乡时候,和‘下等人’一同,常常这样高兴地正视过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而且欣赏他脸上的哭或笑,口头的硬语与谐谈……。”因为作者常常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人情味,和童心更向往的活的气息、活的信念。

作者在《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多篇文章中写到童心的稚嫩、易受伤等或易受暗示。

作者曾这样生动地描写道: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一只小小的隐鼠,一个弱小的生命,也带给小小少年无穷的想像及与弱者和平相处的满足:作者想像他是传说中的黑猴,对隐鼠的照料是他的精神寄托;而“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作者在《五猖会》里写到了童年的一段小事,当“我”欢天喜地催工人快搬东西,快快去参加迎神赛会时,父亲却断喝一声,要“我”先背出一段书,背不出就不让去了:

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这一段把封建社会父子之间可恶的尊卑地位,写画得极为传神;也反映了父亲把生话压力随随便便转移到孩子身上的沉重现实。只有读书做官,才能免受更多的成人的烦恼,中国人一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要求孩子牺牲童年的乐趣,童年越清苦,将来才会更有出息,而所谓的出息,最好的就是做了官,加入到剥削者的行列中。人只是封建秩序中的一个环扣,所以从小就要甘心情愿地服从这一命运的安排。这一点大概就是鲁迅先生当年记下这一段儿时生活所期望给我们的启示吧!

《朝花夕拾》是作者在受到政府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小引》中这样开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太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对生话现实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的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自虐的丑恶祸心。有读书机会了,学校又是“乌烟瘴气”的,想看的书,长辈认为不对,学了一些知识,却什么也做不成:“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里“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_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魔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疾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在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怨恨长妈妈了?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并不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上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

在这些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就是这样灌输下来的。

在那些几乎没有给儿童看的书的时代里,作者得到了一本《二十四孝图》。“这虽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但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我”只是对拥有了书而高兴,看了书的内容,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不但绝望,还常常害怕,担心自己也要被埋掉:“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因为我常听父母为穷而犯愁,我也有白发的祖母,我担心父亲学了孝子郭巨,把我牺牲掉。“郭巨埋儿”作为一个孝道经典,是怎样的黑暗和摧残儿童的幼小的心灵呵。

读《朝花夕拾》,我们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一线索,我们看到了二十世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路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们的情感也随着作者一起起落: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惟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作者以炽烈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追忆,对已故亲友的真诚的怀念。

丁毅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花夕拾/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5438
开本 32开
页数 1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4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4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