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归去来(陶渊明传)/中国文脉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归去来(陶渊明传)》(作者易溟)带你深入陶渊明的生活,透过层层时间的迷雾,看一看在古老的东晋,这个胸怀天下的诗人的人生与心灵轨迹。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内容推荐

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人生归去来(陶渊明传)》(作者易溟)带你深入陶渊明的生活,透过层层时间的迷雾,《人生归去来(陶渊明传)》看一看在古老的东晋,这个胸怀天下的诗人的人生与心灵轨迹。

目录

第一章/出生园田居:名将之后,身世漂泊

第一节 柴桑故里

第二节 家学的影响

第三节 外祖孟嘉之影响

第四节 坎坷身世中的浮沉

第二章/游学求仕途:情思邈邈,仰睇天路

第一节 孤独游历中的成长

第二节 无妄之灾

第三节 情思邈邈,爱意婉转

第四节 夫唱妻随的日子

第三章/初仕于政坛:江州祭酒,自解而归

第一节 生路多艰,悲悯黎民

第二节 勉强出仕,将养不得节 

第三节 恩怨刺史,寒门子弟的气节 

第四节 鸡肋祭酒,不堪吏职

第四章/丧妻再娶妻:悲喜交加,呱闻尔泣

第一节 发妻过世,平添心痛

第二节 稚子无靠,半生哀叹

第三节 续结翟氏,半生陪伴

笛五章/仕桓玄幕府:心有苦闷,中觞纵遥情

第一节 世道崩环

第二节 复起之时投桓玄

第三节 大失所望,回家耕作

第六章/屡仕而屡辞: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第一节 止酒止忧

第二节 居丧躬耕于南亩

第三节 老友上门,共叙友情

第四节 黯淡岁月里的煎熬

第五节 重入参军,梦想再生

第七章/自免彭泽令: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第一节 最后的仕途

第二节 久在樊笼,回归自然

第三节 羁鸟旧林,回到心灵故土

第四节 晴天霹雳

第五节 挂印归乡,山泽榛步

第六节 吾生行休矣

第八章/园田居遇火: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第一节 采菊东篱,悠然享真意

第二节 风起微末,乐不自胜

第三节 六月野火,突如其来的灾难

第四节 吾心弥坚,住进渔船

第五节 生死了然,移居南村

第九章/一生之追问: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第一节 祭弟敬远

第二节 形影神现,追问人生

第三节 形影可离,存生不可言

第四节 诠释哲理,应尽便须尽

第十章征召而不到: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第一节 困顿生活,一觞聊可挥

第二节 感时伤事,心有寄托

第三节 神鬼莫近,慷慨独悲歌

第四节 岁暮之言

第五节 怡然自得的隐者

第十一章明志更名潜:贤者避其世,伊人亦云逝

第一节 明志更名为潜

第二节 述酒言事

第三节 人间仙境何处有

第十二章隐士存风范: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第一节 易代之悲与谁说

第二节 陋室会友,断然诀别

第三节 隐士已去

试读章节

陶侃的父亲陶丹是三国时代名将,任吴国扬武将军,同时担任柴桑侯一职。陶丹于陶侃幼年时便病逝,之后,陶侃遂与母亲湛氏二人相依为命。陶侃通过自己会捕鱼的本事,在朝廷谋得一个掌管鱼粱的小县官。有一次,陶侃心疼湛氏,利用职务之便给母亲捎回来了一些鱼干,母亲没有接受,写了封信回复,她说:“你拿这些东西给我,一点用处都没有,只会让我更加担心。你现在还是一方小官就利用职务之便送东西回家,以后若是当上了大官,还怎么得了?”陶侃谨记母亲的教诲,谨言慎行,乱世之中,他安安分分地做着本职工作,一面潜心读书,一面勤加练习武功。可以说陶侃的母亲在他早期的教育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行为品性都与母亲的大义有着直接联系。

还有一次,在一个隆冬大雪的天气,与陶侃同郡的范逵来陶家做客。此人在同乡中非常有名望,与陶侃的关系也非常好。可无奈陶家一向清贫,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招待客人。陶侃一时尴尬,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湛氏站了出来,异常坚决地对陶侃说:“儿,你只管去迎接客人,其他的我来想办法。”等陶侃出去之后,湛氏悄悄将自己长及脚跟的头发剪了下来,拿去集市上卖掉,换来了几担米和一些酒。回家后,她砍断一根房梁,当作烧饭的柴火,待到所有饭菜都置办好了之后。湛氏又把用作铺床的草垫拿了出来,将其剁碎喂马。第二天一早,范逵发现了陶家发生的变化,心里又是愧疚又是感激。临别前,他对陶侃说:“你只管回去,我到了洛阳,一定会为你美言的。”后来,范逵果然在自己的上司张夔面前极力推荐陶侃,使他的好名声得到了传播。之后,张夔任命陶侃为督邮,从此步入仕途。

公元303年,年已四十有四的陶侃迎来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这一年,义阳蛮张昌在江夏起义,荆州刺史刘弘早就对陶侃的才干和为人非常了解,马上征辟他为南蛮长史,作为先锋军讨伐张昌。临危受命的陶侃在盛年之时得到重用,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意识到此次任命正是自己求取功名、一展才干的绝好时候。凭着优秀的军事素养和带兵经验,陶侃在战场上严明军纪,指挥若定。面对敌人,他首当其冲,亲自手提长矛在阵前迎战张昌。张昌不敌,全军溃败,叛军被全部抓获,陶侃也因此而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陶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作战实力,为他以后屡战屡胜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几年中,陶侃接连又多次出征讨伐,均获得胜利。梳理陶侃的戎马一生,公元305年平定陈敏之乱,322年平定王敦之乱,328年平定苏峻和郭默之乱。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任何败笔。在这些战役中,他均表现出了超强的领袖气质和作战能力。对待士兵,他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与他们并肩作战,也一同共享胜利成果。这样的作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他的襟怀坦荡,深受部下的爱戴和拥护,也让人们都为之佩服,四面八方的勇士们纷纷慕名而来,归于他的麾下。也正因为这样,陶侃的军队不同于其他的散兵游勇,这是一支拥有核心领导力、统一的团队精神,且训练有素的团队,所以他们在战争中作战能力特别强,能够所向披靡,屡战屡胜。

陶侃所获得的军功让他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他被朝廷封为长沙郡公,掌管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随着爵位的高升,各种赏赐也随之而来,此时的陶侃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是他并没有恃宠而骄,狂妄自大,忘记自己的使命。相反,位高权重的他也深知进退行藏的道理。公元332年,陶侃病重,主动请求辞去自己的职务,两年后,正式交接了自己的工作和物资。不久,在返乡的船上,陶侃过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一代将星终于陨落。P8-9

序言

提起陶渊明,诸位读者一定十分熟悉。无论是《桃花源记》还是《归去来兮辞》,都足以使他名垂千古。然而,现代人或许对他的了解还仅仅止步于他的诗词,对于他本人以及他一生的经历都知之甚少。

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无法创作出千古佳作的,陶渊明亦是如此。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曾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陶渊明的祖父也做过太守一职,但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时,父亲早死,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便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

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是在浔阳紫桑的农村中度过的,这里北面长江,南临庐山,风景优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尽管家境很贫困,但是陶渊明的少年生活毕竟是快乐与宁静的。“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了陶渊明的心里。在他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少年时的经历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成年后的陶渊明几乎半辈子都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他曾多次入仕,也曾多次辞官。最初,他怀着一腔抱负进入了官场。但是他发现,这个时代是混乱的,这个天下并非他想象得那般,长江以北被异族侵占,东晋王朝则苟延残喘,龟缩于江南地区,毫无建树,江山危机重重,四面埋伏。而当时的文臣武将、豪门世家也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恣意侵占平民财产,搜刮民脂民膏,导致长江以南也毫无宁日。而陶渊明的家乡又刚好处于战乱中心的三江之口,连年的征战让这一地区遭受了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的破坏。就是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破败不堪的年代,磨去了陶渊明的锐气,也磨去了他曾经写下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般的壮志豪言。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他只好选择了归隐,但是理想和现实的;中突又让他再一次出仕,可是随后的情况并没有改变,他一次次地入仕一次次地辞官,他的心中充满愤懑与无奈,到了后来,陶渊明索性爱上了田园生活,他终于彻底放弃为官一途,只想做一个田园诗人。然而,命运弄人,虽然陶渊明的理想变了,但是现实同样变了,窘迫的生活又开始逼迫他去做官,去保全性命、去养家糊口、去做县官、去当参军。就是在一次次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中,陶渊明写出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

可是,如果我们只是单单地阅读这些诗词,或许只能理解其中不到一成的意境,比如陶渊明在写《归去来兮辞》时发生了什么?他写《桃花源记》的时候又遭遇了怎样的心理变化?《止酒》一诗是否真的是戒酒诗,他最后戒酒成功了吗?这些问题,只有在我们彻底了解陶渊明,深入他的故事后才能得出答案。要知道,只有了解陶渊明的故事,才能了解一个真正的陶渊明,一个真正的田园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翻开下一页,深入陶渊明的生活,透过层层时间的迷雾,看一看在古老的东晋,这个胸怀天下的诗人又曾有过什么惊人的举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归去来(陶渊明传)/中国文脉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易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4358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2013310406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