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拿破仑萨科齐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尝到的是什么滋味。也许就是这种新鲜的感觉,带着好奇、冒险的心情,萨科齐开始了他的巧克力之旅。

有人说萨科齐胜了,法兰西乱了;有人说萨科齐胜了,法兰西得救了;而在萨科齐的公开演说中,他宣言将掀开法国历史“新的篇章”……

本书是关于介绍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的个人传记。

内容推荐

北京时间2007年5月7日凌晨2时左右,法国总统选举终见分晓。现任内政部长、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尼古拉·萨科齐以53%的支持率成为爱丽舍宫的新主人,法国政治舞台的这场“sllow”终于落下帷幕。终极PK的结果虽一路悬疑,不过也在意料之中。不过前路漫漫,萨科齐“做全法国人的总统”的承诺或许只是夸下的一个海口,或许只是新官上任的豪言壮语,但无可辩驳,“萨科齐时代”来了!

本书是关于介绍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的个人传记。

目录

第一章 硬汉pk美女硬汉胜出

 1、好男偏跟女斗

 2、“总统”开博网民大战

 3、踩着女人肩膀前进

 4、法国只有一个

 5、郁闷的旅行

 6、令人害怕的危险分子

 7、你方唱罢我登场

 8、巴黎乱了

 9、别打小孩子主意

 10、凤凰涅磐中的法国

 11、移民哭了

 12、劳动最光荣

 13、坐吃山空的法国佬

 14、我要打扁你的脸

 15、萨科齐的黑马内阁

 16、自由市场称雄

 萨科齐博客:萨科齐竞选演讲辞

 萨科齐博客:萨科齐执政纲领一览

第二章 成长的故事

 1、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

 2、饱受歧视的童年

 3、“第一夫人”安德烈

 4、慢跑的哲学

 5、巧克力老生

 6、圣米歇尔山的情怀

 7、圣日耳曼球队的粉丝

 8、幻灭的记者梦

 9、拼命三郎

 10、“总统”训练营

 1l、萨科齐的“牛”脾气

 12、布莱尔的粉丝

 13、配角变主角

 萨科齐博客:萨科齐就职演说(法中对照)

第三章 萨科齐风吹国际

 1、中国: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铁杆——何福基

萨科齐的“华人舅舅”

大选中打“中国牌”又添胜算

中国听风而动

 2、美国:布什笑了

法美恩怨

布什笑了

各人打各人的算盘

 3、俄罗斯:谨慎对待

迟到的官方贺词

戳动俄国人的车臣之痛

实用主义者

不打不相识——萨科齐出访俄罗斯

 4、欧盟: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欧洲联盟条约

“袖珍宪法” 

回归欧洲

 5、德国:和默克尔“勾肩搭背”

德法“冤冤相报”的怪圈

百年恩仇烟消云散

欢迎来到柏林

 萨科齐博客:萨科齐外交政策一览

第四章 呼叫连接转移的爱情

 1、桃花般灿烂的爱情

 2、“暗算”朋友妻

 3、塞西莉亚怀里的那个矮男人

 4、昂贵的爱情 

 5、敢挖总统墙角

 6、萨科齐独守空房

 7、好马又吃回头草

 8、法国总统的野蛮夫人

 9、“像只疯狗乱咬人” 

 萨科齐博客:相识仅一月,闪电求婚

 萨科齐携新欢十指紧扣共度圣诞

附录

萨科齐生平简介

萨科齐语录

试读章节

于是在这个web2.0的时代,罗雅尔和萨科齐各显神通,上演了一幕幕明争暗斗的好戏。据《每日电讯报》2007年5月3日报道,53岁的塞格林·罗雅尔在上个月刚刚高票当选社会党候选人,而且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其公众支持率达61%。为了更好地宣传,罗雅尔还开办了博客,成为法国首位“开博”的总统候选人。

二战后,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在素以浪漫闻名于世的法国,如今结婚一说已经变得越来越老套了,单身还是“双身”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伴侣们生活在一起,生孩子、买房子,像模像样地过着甜蜜的家庭生活,却既不管什么宗教习俗,更不理那些“世俗的”婚姻约束。虽然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一直在增加,可是结婚率却狂降了30%!

罗雅尔外表美丽优雅,笑容甜美,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但在法律上至今仍旧“孑然一身”!她和“非婚丈夫”法国社会党主席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25年,依靠流行法国的“同居合同”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结过婚。罗雅尔也曾说过她讨厌结婚,称婚姻是一种“庸俗的制度”。

罗雅尔和丈夫奥朗德邂逅于1978年,两人在一次次的讨论中渐生情愫。1980年,两人从国家行政学院毕业后就生活在一起,1984年他们生下第一个孩子。25年来,育有4个孩子,最大的23岁,最小的也有13岁。而且奥朗德还是个“模范丈夫”,负责掌勺和家里的购物。2007年6月19日,距离法国总统选举仅1个多月的时间,竟然爆出这两位同居26年的密友因奥朗德的移情别恋分道扬镳。

因之对婚姻的离经叛道,罗雅尔招来无数骂名,称她“带了个‘坏头”’。她成为网民支持、讽刺或“恶搞”的对象。一幅经过修改的图片还把罗雅尔刻画成手持大棒的“河东狮”。而且至少有6个专门针对她的新网站或博客开张。一个名为“狙击罗雅尔”的网站穿着专业的医学网站的外衣,而且专病专治,只专攻一种病症——“罗雅尔污染”。访客可以做个“B超”测试,检验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网站“大夫”将开出对抗“罗雅尔病毒”的处方。

一个名为“反对罗雅尔”的网站则拿罗雅尔的隐私来大做文章。奥朗德虽曾有意参加总统竞选,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角逐,很大程度上就是迫于罗雅尔的“威力”。在该网站贴出的一张图片上,罗雅尔手持一根大棒,露出有些狰狞的笑容,而奥朗德则半蹲在一旁,惊恐地看着这个“野蛮女友”。图片标题上写着:“不要打头,亲爱的,我明天还要上电视呢。”

不过萨科齐也无法幸免web2.0的纷扰,也获得了不少网民的“青睐”,以他为攻击、讽刺目标的博客至少有15个,名字也是五花八门,如“人人反对萨科齐”、“从高卢英雄到萨科齐”,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选举权的法国华人应该在20万左右。因此在法国的华人社区日趋成为候选人争取的对象,萨科齐也使尽各种招数在华人选民中拉票。除了在华人社区举办各种见面活动推行自己的竞选理念外,萨科齐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开办了专门面向华人的访谈节目。据介绍,萨科齐的竞选网站负责人弗莱希是一名汉学家。记者看到,网站主持人的采访内容涉及萨科齐竞选方针的各个细小方面,包括萨科齐对于媒体在促进多元文化中所采取的政策,对支持萨科齐的首位亚裔女性市长的采访,等等。

罗雅尔和萨科齐的“粉丝们”各尽其能在网络上“大开杀戒”。当然在电子时代的总统竞选中,萨科齐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不甘示弱应对网络战,老谋深算的他也对网络算计了一把。

踩着女人肩膀前进

萨科齐和罗雅尔终极较量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女性选民的争夺战。所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美女罗雅尔败在了萨科齐的手下。

有人说,萨科齐是“踩着女人肩膀前进”,他的脚下不久前有80多岁老母“安德烈大妈”,和曾经红杏出墙的夫人塞西莉亚,还有更广大的女性选民。在4月22日第一轮投票中,更多女性选择将票投给萨科齐(32%),而不是罗雅尔(28%)。

而罗雅尔为了阻止萨科齐一路上升的支持率,以力挽狂澜,最后十几个小时竞也打出了性别牌。她试图说服那些犹豫不定的选民:“高贵的爱丽舍宫应该拥有一名优雅的女主人,而不仅仅是一名第一夫人。”2007年5月4日晚上,罗雅尔在最后一次竞选活动中激情四溢地说:“我知道有很多人曾经犹豫,而且现在还在犹豫,选出一名女总统是否足够理智?法国人有这样的胆量吗?在这里,我想说:有。法国人有这样的魄力!你们不会因此而后悔的。”

但最终,政治选择了萨科齐。这正如IPSO民调人员皮埃尔所说:“罗雅尔强调自己是四个孩子的母亲的言论没有使她获得优势,这没有起到效果。女权主义或大男子主义在选举中都无立足之地。”的确,萨科齐的亲民形象和个人魅力难以和罗雅尔匹敌,但无疑萨科齐关于安全和移民问题、辛勤工作的价值观对选民更有吸引力。

50多岁的女企业家苏姗一语中的,道出了萨科齐、罗雅尔的优劣得失:“我当然希望能有女性当总统,但我相信萨科齐能振兴法国,他工作很努力,他很热爱法国。”P5-9

序言

萨科齐之于法国,谁是谁的福音?

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于北京时间2007年5月7日凌晨2时宣告结束,喧闹一时的法国总统选举终于尘埃落定。代表保守势力的现任内政部长、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尼古拉’萨科齐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而他的对手社会党候选人塞格琳·罗雅尔微笑“谢幕”。爱丽舍宫迎来了他的新主人,法国步人“萨科齐时代”。

有人说,萨科齐胜了,法兰西乱了;有人说萨科齐胜了。法兰西得救了;萨科齐在公开演说中宣称将掀开法国历史“新的篇章”。他说:“我将不会背叛你们,不会对你们撒谎,不会让你们失望。”他还表示,他感谢法国人民的信任,他很小的时候就为自己属于“一个古老、美丽的法兰西而骄傲”,法兰西“给了我一切”,现在是“轮到我来报答法兰西”的时候了,一定要让法国“重新赢得骄傲”。萨科齐表示,自己将成为全法国人民的总统。

作为政治家,雄心勃勃固然无可非议,况且些许豪言壮语更能赢得选民的好感和支持,但人民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日子,这些雄心、这些豪言终究是不能当饭吃的。萨科齐究竟能给法国带来何种新气象,他对选民的承诺会一一兑现吗?他能够承担起民望之重吗?他究竟是“语言的巨人”还是“行动的巨人”?世人拭目以待!

在欧洲,有一个古老而又浪漫的国度,他的名字叫法兰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法国,或浪漫,或美丽,或不羁,或纷乱。究竟什么是法国?是凯旋门,是卢浮宫,是巴黎,是古堡,是埃菲尔铁塔,还是奶酪……徜徉于巴黎街头,在香榭丽舍大街漫步,凝望巍峨的凯旋门,坐在蒙巴纳斯安逸的小咖啡馆里放松地享受生活……这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法兰西人因之而自豪,而法兰西之外的人们,不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不远万里奔赴到这个令人心动的国度或为了一睹它的“芳容”,或为了永久地定居下来。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这些烂熟于心的古典建筑承载了巴黎辉煌的历史文化;卢梭、雨果、莫里哀、居里夫人、左拉、大仲马、小仲马、拿破仑……勾勒出了他辉煌的历史文化;这个优雅而又浪漫的国度盛产时装,世界上80%的名牌时装都出自法国,引领着世界潮流;这个很有情调的国度还酿制有口皆碑的b啪dy;这个国度的人们还很会生活,用浓情咖啡和萨克斯音乐诉说着生活的美好。这里的人们衣食丰裕,彬彬有礼。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碰撞,衍生出后现代主义都市生活的简约与优雅。而他的首都巴黎有“世界艺术之都”的美誉。

他的语言——法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美最精确的语言,是世界上除英语之外运用最广泛的重要的国际语言,也是联合国和许多国际组织及二十多个国家的正式官方语言。当下,如果你能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到世界各国几乎是可以畅通无阻的。但是在法国却无异于白日做梦。他们排斥英语。有这样一个笑话:在法国,如果有人不小心掉进水里,用英语喊“help”,一定是不会获救的,法国人只认识法语的“au secours”(救命)。

讲法语成为法国人的一种民族文化情结,在法国,如果你用英语问路,那么你肯定要失望了,要么是不会讲英语,对牛弹琴,要么是不屑于讲英语,无法分辨。因为法国人笃信这个死理:在法国,请说法语。法国人把讲法语视作热爱法兰西的一个表征,也是高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幸的是,法兰西的辉煌在逐渐黯淡。

过去几年,法国经济增长都在欧洲国家中排位靠后。2006年,欧元区的平均增长率为2.7%,欧盟更是达到2.1%,但法国还和前些年一样止步不前,仅有2%;2006年,法国外贸逆差达到创纪录的300亿欧元,殊不知法国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在欧洲排名前50位的大公司中,法国企业就占了10家;希拉克执政12年间,失业率8%高居不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20%,法国的人均资产额被英国和爱尔兰赶超,公共债务飙升至2.5万亿欧元,国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从55%上升至66%;在过去25年中,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从世界第7位跌落到第17位。

时代呼唤变革,法国呼唤“革新图强”的法国式“王安石”的出现。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将产生拿破仑的时代归纳为“双元革命”,一面是技术,一面是资本制度。萨科齐执政面临着同样景象:一只名为全球化的轮子在滚滚向前,其他西方国家早已蹒跚随行,尽管大家对它将走向哪里并不完全明了;法国先是震惊、愤慨,然后是茫然,而萨科齐就是那个挥舞着斧子,试图让另一只制度之轮旋转起来的人。

萨科齐是“破旧立新”的英雄,他以“硬汉’’的形象隆重登场,他的壮举就是要对法国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法国人民一个全新的法国。这正契合了国人求新求变的要求。得民心者上,顺时势者胜。

法国人民选择了萨科齐,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总统的政治家不是好政治家。而萨科齐直言不讳地说过——他“不只在刮胡子的时候想当总统”,是法国人民成就了萨科齐的野心和总统梦呢,还是萨科齐让法国人民死水微澜般的生活激起更多浪花?萨科齐之于法国,谁是谁的福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拿破仑萨科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仰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2598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7=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