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弈生存--中国历史现象的博弈论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通过历史来学习博弈,我们才能掌握最有效的策略思维。用博弈论来解读历史,我们找到了又一把读史的钥匙,让历史进程中一些蕴涵了博弈论原则和思想的内容凸显出来,把历史中包含的博弈智慧挖掘出来,这就是"将历史博弈"。

当我们重新去观察现实,审视历史的时候.也许会注意到很多我们以往没有注意过的内容,也许还会寻找到一种新的思路,去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自己人生策略的选择。

内容推荐

博弈论作为一种理论,是从人类社会的生活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博弈论的母体和资源来自于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就是历史。 用博弈论来解释历史,有一个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历史的连续性。这也算是博弈论对历史的一种“反哺”。通过博弈论的解释,让历史进程中一些蕴涵了博弈论原则和思想的内容凸显出来,把历史中包含的博弈智慧挖掘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将历史博弈”。

目录

 序章——历史如何博弈

 “历史如何博弈”,就是如何用20世纪才诞生的博弈论的原则和精神去看

待历史。就像以前有人用“系统论”的理论解释中国历史一样,历史如何博

弈所要解决的。也是一个用博弈论的方法去关照历史、增强自己对社会生活

的敏感度的问题。

合作精神与博弈原则/002

博弈论诞生前的历史规则/003

理性的模式与鲜活的历史/005

历史个案的现代启示/006

历史如何博弈/008

博弈与策略的互动/009

第一章囚徒困境下的挣扎——历史中弱者的选择

如果说“兄弟阋于墙,共御外侮”是理想化的摆脱囚徒困境的策略.那

么出卖“兄弟”以换得自己的平安,则是处于囚徒困境下本能的选择。趋利

避害是人的本能。在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中这一本能都鲜明地体现着。

生存才是硬道理/013

危难之际走向共和/019

内耗为何大行其道/023

永远出卖合作者/027

过河拆桥的效益评估/032

囚徒的胜利基点/038

潜在危机与显性困境/043

淘汰最差者原则/046

第二章智猪的豪赌——目标迷茫下的突围方式

智猪博弈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有一方要

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

局面便不复存在,期望将重新被设定,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破解。

“尊王攘夷”旗号下的博弈/053

谦让也是利器/058

后动优势规避风险/06l

实力才是硬道理,066

他人的冒失即福音, …i)

静坐也有效率/075

第三章斗鸡的尴尬对峙——强者冲突中的进退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说斗鸡的最高状态.就是好像木

鸡一样,面对对手毫无反应,可以吓退对手,也可以麻痹对手。这个故事里

面就包含着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对手错误估计双方的力量对比.从

而产生错误的期望,再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

风马牛如何相及/083

捌查要用低姿态/087

 寡头决战三步走/092

 地方与中央的斡旋/097

 永远要唱对台戏/102

 两个太阳照耀战国/107

 第四章信息资源至上——交锋中的筹码

 按照掌握信息的情况不同,博弈就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

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以及策略组合下的

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不可能有永远封闭的信息

环境.因而.只有在对手不敏感的地方做好伪装工作,才能占据信息战中的

制高点。

瞒天过海的神话/115

历史上的皮包公司/118

战场作弊的精义/121

对上天预言的解读/124

近水楼台的专卖权/129

如何粉刷保护色/134

第五章一个硬币换座金山——历史中的赌徒逻辑

任何一个赌徒都希望一本万利,用最小的投入换得最大的收益,这种可

能性十分小.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尝试,这正是赌徒的本性,也是赌徒博弈的

一个悖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变卖老底为哪般/14l

颠覆国家的裙带/145

慈善家与野心家/148

到处押宝总有进账/151

明知故犯的不等价交换/155

鼓励对手多赢钱/159

第六章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诚信资源的博弈

建立在盟约基础上的共存,是一种合作性博弈,而一旦要放弃盟约,就

是从合作走向对抗,这一转变,首先就是要践踏自己的信誉,把诚信资本抛

弃。如果没有更大的利益期望,理性的人不会随便抛弃诚信资本,所以,利

益期望是最关键的一环。

诚信稳定性的基础/165

丑话如何说出口/170

一条板凳上有几颗心/174

跳槽经济学/179

兄弟和对手/185

女婿投资注意事项/19l

第七章排队的艺术——秩序原则的张力

不冒进,不扛旗,是一种人生修养,而这种人生修养来自哪里?就是来

自一种博弈论的原则一一不轻易破坏规则,严守秩序就是胜利。

不要轻易破坏已有的规则/199

在皇宫里孵自己的蛋/202

权钱交易的怪圈/206

内弟经济学/2ll

历史上的人际博弈/216

双簧和木偶戏/220

 第八章边际效应与级差地租——历史中的加减法

 现代经济学认为:同一物品的每一个单位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是

不同的.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

减的。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偷破烂的富人心理/227

把人才当成甘蔗/231

曲线救国事半功倍/235

不相容时刻如何博弈/239

第九章规则的骰子如何转——博弈规则的制定与突破

规则的制定者需要一批为了他的利益而对他人进行监督审查的人,看起

来这就是一种判断善恶的监督机制。而实际上,所谓的善恶,只是对制定者

而言的.所以,监督者最终是为了制定者的利益而服务的,并不是只拘泥于

一些具体的规则内容。

用舆论冲破谜底/247  

让自己和规则一样神秘/251

奇货可居的“代言人” /256

驯养獬豸的学问/26l

克制暗箱操作注意事项/264

以群众资本攻克垄断资源/269

 第十章后台程序的更替——公共知识之外的博弈力量

 后台程序是超越公众知识之上的,因而带有权力的垄断性.如果不考虑

到这些后台程序背后的权力,只是从表面出发,进行全盘推翻旧有规则的休

克疗法,自然会惊动掌握后台程序的权力拥有者.因而,这些休克疗法.只

不过是隔靴搔痒。

柔性渗透迂旧前进/277

妙用弹性四两拔千/283

把握机遇扭转航向/289

目标不明确的无序化调整/294

休克疗法难以远行/299

不计成本的盲动/304

跋:策略之外的思考/309

试读章节

历史个案的现代启示

前面我们举了鸿门宴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个更为有趣的例子:

秦始皇有几十个子女,在这些子女中,最为贤能也最有政治名望的,就是他的长子扶苏。扶苏本来是应该继承秦始皇的皇位的.但是后来却因为权臣赵高和李斯的合谋,扶苏被伪造的秦始皇遗诏赐死.而昏庸无能的胡亥却登基成了秦二世,结果秦朝就在秦:二世在位的时候土崩瓦解了。

很多人都会慨叹,如果登基做皇帝的人是扶苏不是胡亥.秦朝的统治会不会长久一些?如果是扶苏掌权的话,改变了统治政策.是不是中国的历史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面貌?当然,这只是假设和猜想.因为历史已经一去不返,无法重新来过,后人只能在阅读历史的时候.有所感触罢了。

但是,就是这个具体的历史个案,便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博弈论的无知。换言之,是我们对个人的德行、才能和品格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体现的就是这种个人能力可以扭转局势的观念。中国还有一个词,叫做“中流砥柱”,形容的就是那些可以成为中坚的杰出人才。

但是,如果局势已经是不可挽回的,那么无论是扶苏还是胡亥.都无法避免秦朝灭亡的命运,为什么还要寄希望于扶苏呢?有的时候.人在局势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具体的局势和情境不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一种流动的由许多原因会聚而成的活水。

当时的秦朝正是这样:秦始皇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了全国.但是他所推行的一整套行政、法律、经济政策却没有马上被接受.可以说,各地很大程度上还是维持在原有的战国时期的地方状态:逃犯可以随处藏身,钱币使用不合标准,行政制度不能贯彻到基层社会。这使得秦王朝好像一个空中楼阁,基础一点都不稳固。

而且,虽然秦消灭了东方六国.但是六国的贵族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地清除,他们还盘踞在各地,或者成为流寇.或者建立私人武装,为重新建立割据政权伺机而动。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秦始皇还采取了严酷的统治政策,让全国上下都十分紧张,人民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官员们也被严苛的法律监督着,每个人都生活得提心吊胆。可以说,秦朝的统治实际上千疮百孔。只要有机会,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秦王朝便会土崩瓦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扶苏还是胡亥.都不能拯救秦王朝即将灭亡的命运。这种谁都无法拯救秦王朝的无差别性现象.就是因为秦王朝推行的政策。造成了当时最高统治者与臣民之间处于一种相背离的博弈状态,统治者想要控制臣民,臣民想要摆脱控制,二者之间没有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这个博弈对局就只能以一方的失败而告终了。

通过这样的历史个案。我们就可以看出,有的时候,换一种角度去考虑问题,肯定会让你的眼界为之大开,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所以,当我们重新去观察现实,审视历史的时候,也许会注意到很多我们以往没有注意过的内容,也许还会寻找到一种新的思路,去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自己人生策略的选择。

P6-7

后记

跋 策略之外的思考

古人说: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句话里面透着一丝无奈,一丝苍凉,也有无奈和苍凉之后的一种平和——既然注定“转头空”,那么在失望之余,为何不能豁达一些呢?或许放开怀抱之后,一切的恩怨荣辱不再斤斤计较,反而能将经历过的事情看得清楚一些。

《红楼梦》里面形容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单看起来,绝对是一个病句。王熙凤在贾府内是数一数二的能人.她工于心计,聪明能干,一切大小的事务都有对策,用“机关算尽”形容她,虽然刻薄,但是恰如其分。可是,为什么要说她算计出的那些对策,会“反算了”自己的性命呢?

就是因为她的对策太多,但是没有一个宏观的思考,所以一件件事情累积起来,就成了她的罪证。她的对策,实用、直接、简单,可是都治标不治本,有时根本都没有触及到事情的关键,只是做做表面功夫。

如果我们说王熙凤是《红楼梦》里面的策略大师,大概很少有人会反对。但她所用的策略,和我们书中所讲的博弈论的策略却完全不搭界,因为她没有考虑全局,没有把握关键,而是遇到问题,琢磨对策,只管眼下,不顾长远。

这种短期行为在生活里面比比皆是,所谓“饮鸩止渴”、“与虎谋皮”、“寅吃卯粮”、“拆了东墙补西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既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对策都不足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进行着短期行为?

显然,不能用“不懂博弈论”来为这些人定性,古人也不懂博弈论,但是历史上的事件,充满着博弈论的精神,运用着博弈论的原理,懂不懂博弈的理论并不重要,重要的其实还是人的心态问题。

如果生存压力过大,那么往往会出现“别无选择”的情况,只有一条道路,不得不选择,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考虑长远、规划未来了。辍学的农村儿童,卖血的贫苦百姓,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如此做.但是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这样的短期行为来维持基本的生存。

如果人的性格过于偏激或者狭隘,那么就不会考虑后果,率性而为,就如同慈禧太后在接到大臣上书请求节省开支补助海军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谁要是让我今儿不顺心,我就让他一辈子不舒服。”这是典型的非理性选择,她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个人的感受,而非全盘的输赢和大局的胜负。

除此两种情况之外,如果能够保持理性,在遇事时三思,也许就不会做出令自己受到牵累的短期行为了。换个角度去想,即使自己的心思不够高明,那么遇事冷静沉着,至少不会犯下低级错误。即使分析不透大局,至少能够做一个理性的人,遵循博弈论的基本原则去考虑问题。

从策略分析跳到个人修养的问题,看似无稽之谈,但其中确实藏有玄机。古人强调治国能力,但是在治国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齐家”。可以说,修身,是一切理性思考的开始,当通过修身而使自己成为理性的人之后,如何面对困境,如何拆解弈局,就只是一个技巧性或者说应用性的问题了。修身的过程,是一种“人生的博弈”.但更为微妙细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拥有这份心态,那么思考古今的博弈对局,分析社会的秩序原则,就会更为清晰明了,既不陷入其中,又能从其中获益,实为最佳境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弈生存--中国历史现象的博弈论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4658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5
16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