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课堂阅读教学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个特殊的视角立论,提出了“习惯、积累和了解”“体验、感悟和揣摩”“评价、鉴赏和探究”这样三个发展层级;提出了“原始理解”“后续理解”“创新理解”这样三个连续阶段;以及“荒谬理解”“阅读障碍”这两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序言

我有幸先于他人阅读了程翔的新著《课堂阅读教学论》文稿。这是我读到的他的第二本著作(第一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这两本书成书的时间大约相隔六年。如果说,第一本书是他在山东工作时的探究起步,那么,这本新作就是他到了北京以后,在语文教学和研究上大步前行的记录。因为这部新著明显地记录了他在语文教学理论上的追求与探索。当年他曾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安排了一个“语文教学理论谈片”部分;这种安排说明他自己认为当时对语文教学理论的探索,还处于一个零碎的、片断的尝试阶段;而这部新著则可以让我们看到他在语文教学理论探索上的努力和成熟。

这种努力和成熟,首先表现在这本书稿中有许多引人注目、启人深思的理论观点。比如,他在“导言”和其后的许多章节之中反复申说的“课堂生命观”。他说:课堂“是学生生命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构成”。“课堂教学不是在寻求‘标准答案’上分出贤愚智拙,更不是以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前程的明暗顺逆;课堂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理解中得到体现的过程,是活生生的少年鲜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与教师、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的过程;是过去和现在、未来的交流、较量的过程”。又如,对于师生关系的见解,他一方面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显示自己有多么高深的学问,而是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把学生高高托起。”“欣赏学生,就是欣赏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是欣赏学生的独立思考,就是欣赏学生的别出心裁;哪怕是错误的理解,也能得到教师的宽容与欣赏。学生是聪明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学生的言行举止,教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不要总想让学生就范,就范式的教育是悲哀的。”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阅读教学的本质。没有教师照样可以阅读,成年人的阅读就是这样;学生的自由阅读也可以没有教师;但这些只是阅读活动,绝不是教学活动。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体现教学活动。”书稿中类似这种充满辩证法的观点,比比皆是。

他在阅读教学内容上的理论探索,其创新的意义在于改变了过去传统研究的方法。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个特殊的视角立论,提出了“习惯、积累和了解”“体验、感悟和揣摩”“评价、鉴赏和探究”这样三个发展层级;提出了“原始理解”“后续理解”“创新理解”这样三个连续阶段;以及“荒谬理解”“阅读障碍”这两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观点的意义在于充分地展示出学生主体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动态,说明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时时注意学生主体的心理发展;应该在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去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他以自己多年来在阅读教学中的体会说明了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在于单纯地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或知识;阅读教学的真谛就在于“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的理论探索,敢于直面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迎难而上;对那些经常困惑着语文教师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例如,平时的阅读教学与高考应试的关系。作者既承认高考可以促进课堂阅读教学,也承认高考可以限制阅读教学,甚至导致“怎么考就怎么教”的畸形现象。作者在充分肯定了高考试题的功绩的同时,也充分地分析了高考试题的负面影响,并就高考试题中争议最大的“客观性试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具体的改进方法。但是,作者的探索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进一步分析了高考试题的特点,指出高考试题其实是一种“干扰式阅读”,是一种“快速阅读”。为了能够使考生在短时间内把握文本的意义,语文教师还必须研究高考试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因此,他索性把“考试法”视为一种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阅读训练方法。但是他又明确指出:“考试阅读教学法具有双面性,不可不做,也不可无节制地做,在非毕业班尽量不做。”又如,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的关系,这是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并渗透到教学领域之后出现的新的热点问题。有一些语文教师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去制作课件,把板书搬到了屏幕上,忽略了引导学生去读解和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与韵味。有一些教育领导机关也不加分析地把能否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条件。针对这种状况,作者在充分肯定了多媒体教学的六大优势之后,也充分地揭示出多媒体技术给阅读教学带来的八大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课堂阅读教学如何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这样一个新问题,并且指出:在整合过程中的关键是要弄清图像、动画、声响与学习语言的关系;弄清多媒体技术如何为学生的阅读体验服务。读这些章节,你不能不深深地感佩作者勇于面对和提出问题的学术胆识,善于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的能力,以及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实践才干。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追求理论探索上的新颖和鲜活,且不唯上,不趋时。他在《导言》中明确指出: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有的年轻教师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把过去一些好的做法也扔掉了,出现了一些不伦不类、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这是引发他梳理自己二十多年课堂教学经验和体会、写就此书的一种初衷。对于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不正确态度和错误的甚至荒谬的理解,作者认为:“教师应该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是非非’,决不迁就学生。眼下有一股风,打着尊重学生个性的旗号,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对学生很明显的错误,非但不加以纠正,反而火上浇油。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训练,作者也明确地指出:“近年来,有些人对‘讲’大加挞伐,对‘训练’更是彻底否定。其实不公平。”因为:“讲是教师将难懂的书面语转化为好懂的口语的过程,训练是学生将课本上的客观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些言论的字里行间,充分地显示出一个年轻教师和学者的学术勇气,显示出对当前阅读教学领域中一些混乱思想和行为的负责和较真态度。

还应该指出的是:作者的理论探索并不脱离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相反,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对每一个问题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概括,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或他人的大量有说服力的、甚或是感人至深的课堂实例基础之上,融化在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之中。广大语文教师读这本书,必将重新唤醒自己对已有的教学经验的再度体验,都必将重新激起自己对过往教学生涯的亲切回忆。这样理论就会渗透到每个人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去,就会变成大家共有的财富。

程翔刚届不惑之年。他在这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十分优秀的学术品质是从哪里来的呢?在阅读他的书稿时,我深深地感到:艰苦的学习和不停顿的攀登,是成就他教学和研究业绩的根本。在这本新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学习和攀登的足迹。例如,对“理解”这样一个在语文教学和研究中须臾不可或离的概念,他能从教学论、阅读学和哲学三个层面进行梳理。这个梳理所涉及的古今中外相关的理论著述就有二十多种。又如,他为了研究《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所参考的理论著述最少也有五种。读书和思考,日积而月累,为他构筑了丰富、深厚的学养。这种学养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小至于对“卧薪尝胆”一个成语的辞源考证;中至于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引用资料的艺术;大至于对从屈原到苏轼等中国文人心灵史轨迹的探寻,无不留下了作者学习和思考的印记,无不闪烁着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光彩。在这本书的第十一章“教师修养与阅读教学”中,作者集中地阐述了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应当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应当具有的文化积淀、理论修养和理科知识修养。作者对语文教师这种博大精深学养的期盼,也是作者多年来为丰富和提升自身学养所付出的努力的写照。这个写照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是如何坚定不移地从一个年轻教师逐步向“学者化”高标挺进的过程。因此,我想到:“新课标”虽然大力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研究在前,就不会有学生紧随其后的探究性学习。只有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学生。程翔近年来的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预言,新世纪课改中的教师职业,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最具变化的职业。”

程翔是一个性情中人。自从他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位在语文教学上,他就把自己鲜亮的青春年华和炽热的满腔心血倾注在这三尺讲台上。课堂已经成为他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已经成为他生命价值和情感蕴藉的体现。语文课程的课堂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他生命存在和运动的一种形式!每每看他的课,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在课堂上喷薄而出的感情所感染。去年9月底,在无锡,我又有机会听到他给当地学生讲李白的著名诗篇《将进酒》。讲到动情之处,他竟然一手拿着课本,高举起另一只手臂,在讲台上原地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圆圈。这个大幅度的抒情动作,立即赢得了在场一千多位听课教师的满堂喝彩。今天,我又有机会在书房里安静地读他的书稿,仍然时时为他动情的文字所感动。例如下面这些文句: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没有绝对的高下,更没有权威神灵;有的是平等的交流,互为启发,互为师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铭刻下来的往往不是教师奉送的答案,而是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和争辩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为教育,共同用生命去拥抱语文!

我认为,当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足以支撑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新内容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当学生处于“断路”状态中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可以连接学生的思路,使其畅通无阻;当学生处于困惑状态中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当学生处于清醒状态中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

我相信业内人士读到这些文句的时候,所得到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文句的语表意义;相反,我们必然会从字里行间体验到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扪摸到涌动在这些文句里面的作者的情感脉搏。像这样的文句,在这本新作中比比皆是。程翔是在用情讲课,是在用情著文!

去年9月,我在无锡见到程翔的时候,他就对我说起过写序的事情。今年3月,果真看到了他寄来的厚厚的二十多万字的文稿。能够为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程翔的新著作序,我感到十分高兴。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坚实的中青年一代。我为语文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感到万分欣喜。当然,在这本书稿中还存在着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的地方,比如,阅读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阅读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往和互动等等。但是,他所走过的道路,已经确定无疑地告诉了我们,这些问题正是为他迈向第三个高台阶埋下的伏笔,作好的铺垫。因此,我又对他的继续研究和探索充满了期待。把这么多情感集中在一起,我写下了以上这些初读感想,以谢程翔嘱我写序的隆情厚意。

韩雪屏

2004年4月初于草原钢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课堂阅读教学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50428
开本 32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200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33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3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