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
内容
编辑推荐

60年前,在被日本法西斯铁蹄踏碎的中国国土上,他们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他们有的作为新闻记者到前线采访、宣传,有的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有的参加医疗队救治伤病员,有的参加抗战中的各项建设……他们,就是抗日战争中远渡重洋的国际友人!

目录

高擎红星的人

--斯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采访与新闻报道1

一位现代新闻事业的巨人

--斯特朗战地采访与对皖南事变的报道21

一个伟大的美国人

--史沫特莱的战地访问与报道32

勇敢与热情的化身

--海伦·福斯特对中国抗战的贡献43

"我的任务还没完成"

--血染沂蒙的德国作家希伯58

极为出色的战时新闻作品

--爱泼斯坦与《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72

摇曳烛光下的谈话

--贝特兰的西北采访与华北前线79

樱花怒放在神州

--绿川英子在中国的抗日宣传活动87

反对日本法西斯

--鹿地亘与"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98

坚持真理 创造英雄业迹

--第一位访问"红都"的外国军事观察家卡尔逊107

中国人心目中,他是最优秀的战士

--史迪威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情和支持117

年轻外交官的报告引起了美国总统的重视

--抗战时期在中国的谢伟思128

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彩虹

--陈纳德和他的航空队战斗在中国蓝天141

敦促蒋介石抗日

--法肯豪森与正面战场的军事174

"不卡壳的机关枪"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的外籍将领洪水186

为了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

--朝鲜义士尹奉吉刺杀日本将领194

鲜血溅洒在太行山上

--朝鲜义勇队将领尹世胄为抗战殉难197

中加人民友谊的象征

--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的时光207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

--活在中印人民心中的柯棣华大夫225

"我坚决地要求参加八路军"

--爱德华医生战斗在抗日前线237

"为全A类的解放而斗争"

--巴苏华在印度援华医疗队中245

置身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行列

--德国医生米勒博士在太行山抗日前线249

精湛的医术,火样的热情

--罗生特在苏北和鲁南等地的医疗活动258

坚信中国必胜

--奥地利大夫严斐德在战时中国269

"我想留在中国"

--马海德在陕甘宁边区的医疗活动276

来自异国的坚强女性

--尤恩在中国当护士的年月285

"今日扁鹞"

--朝鲜医生方禹镛300

历史不会忘记

--医学传教士理查德·布朗对中国人民的深情302

为中国人民进步事业献身

--耿丽淑与中国同盟309

过人的胆识

--来自法西斯策源地的反法西斯战士王安娜314

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

--路易·艾黎与工合运动320

为无线电事业做出贡献

--林迈克与根据地电讯建设331

军歌嘹亮

--《八路军进行曲》的曲作者郑律成339

后记345

试读章节

一个刚刚毕业的美国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光怪陆离的旧中国如何认识,如何把握?斯诺只好求助于书本,求助于日常的观察。他看到:上海简直就是一个世界的缩影:有中国人,更有外国人;有穷人,也有富人;有原始的事物,也有现代化的东西。形形色色、十分矛盾的现象杂处此地。国中之国的外国租界,俨然是人间乐园。在这里,他看到了外国人与中国人的强烈的不平等。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对苦难的中国人的同情心受到了震撼。他开始撰文揭露这种丑恶现象,得到中国人好评,却招致外国人反感。

斯诺自打从事新闻事业的第一天,就严格恪守“拿出证据,眼见为实”的准则。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他决定到处走走,亲眼看看。在鲍威尔的支持下,他开始了中国内地的旅行j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内蒙古萨拉齐(今土默特右旗),看到这里人们因饥饿而在垂死求生的场面:有的村子里,公开出卖人肉。在一些城镇里,一年之内死掉的人口约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但即使这样,那些黑了心肝儿的商人还在大批囤积粮食,由武装警卫保护着,大发横财;官员们还在打牌跳舞。这难道就是现实中的中国?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为什么不起来造反?斯诺在深入接触中国社会实际之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他在思考:这一切,原因何在?原来,鲍威尔极力对他称颂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现在,斯诺认为蒋介石是一个“平庸的独裁者”。他认为,中国需要一个拯救人民的骑士,需要自身免于腐败、贪婪、无知的真正的骑士。从此,斯诺决心要为拯救中国赶快做点事情。在中国头两年里,斯诺完成了从一个美国大学生流浪汉到一个对中国百姓十分同情的有责任心的新闻记者的深刻的转变过程;内因是他的正直、诚实,外因则是中国的严酷的现实。1930年的第二次大旅行,本来是孙科主动资助,目的是斯诺此次华南之行后,能够为国民党的统治说点好话,粉饰一下太平。未料到,斯诺在广州、在云南看到的是一片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奴隶劳动大量存在、人民苦不堪言。在考察中,斯诺坦诚地预言:这个国家肯定会发生革命,而且,它将是历史上最残酷的革命。此时,年轻的斯诺开始抛掉一些可怜的无知,懂得了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在政治见解上更接近实际,更成熟了。P2-3

序言

200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八年的抗战期间,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热情讴歌伟大的中华儿女,广泛宣传为中国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特推出《抗日战争中的杰出人物丛书》,以此向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

本丛书共分5卷,即《抗日战争中的中共领袖))、《抗日战争中的元帅将军》、《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将领》、《抗日战争中的民主人士》、《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丛书共选录影响大、贡献突出,事迹感人的重要人物118人,在目前出版的有关抗战的图书中,尚无一套如此系统梳理抗战杰出人物的图书,相信本丛书将会以其众多的名人,确凿的史实以及珍贵的图片等。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以吸引广大读者。

后记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编辑了《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支援中国抗战的进步团体和国际友人是非常广泛的,他们都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许多国际友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有的作为新闻记者到前线采访、宣传,有的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有的参加医疗队救治伤病员,有的参加抗战中的各项建设,等等。其中,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此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此书以缅怀那些为正义而战斗的国际友人,并祝愿在战斗中形成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伟大友谊永放光芒。

抗日战争中来华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不计其数,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选择了33个人物做些典型介绍。编排顺序大致分为:新闻采访及宣传人物,军事人员,医护人员以及其他方面的人物等。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原著和史料,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在本书出版前与个别作者取得联系,谨向这些作者表示歉意。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成书仓促,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9.2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军//王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19057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2.5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