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面对日益临近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者是否做好了准备,我们能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与更多的比赛项目的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我们能否让奥运会在中国人手中续写辉煌……“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将对我国电视体育赛事转播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目录

序 /1

总论 /1

 一、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界定与标准分析/l

 二、电视公用信号史/5

 三、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美学思考 /9

 四、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的理论分析/11

 五、我们与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12

 六、“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课题的意义/15

1.国际化的视野——“标准”的观念 /15

2.本土化的延伸——“标准”的完善/16

3.强制性的实践——“标准”的执行/16

 七、“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课题的特点/17

第一部分 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

第一章电视公用信号导播/21

一、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导播工作/21

1.导播的概念/21

2.导播工作界定/22

3.导播工作模式/23

二、导播工作特点/24

1.电视基础信号的共用性/24

2.信号制作内容的专业性/25

3.工作岗位的专一稳定性/26

4.工作设备和操作的复杂性/26

5.信号制作内容的动态性/28

6.基础信号的阶段性/28

三、导播工作的操作理念/29

1.客观记录比赛过程/29

2.均衡反映参赛各方/30

3.控制把握比赛重心/30

4.整合运用综合元素/31

5.捕捉呈现人文情感/32

四、导播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32

1.导播组成员的分: /32

2.导播组成员的合作/37

3.导播现状及分析/39

五、导播与技术部门的合作/4l

1.导播与摄像人员的合作/41

2.2004.年中国亚洲杯足球赛各摄像机位设置/43

3.导播与视频及音频人员的合作/50

六、导播工作/52

1.导播方案内容/52

2.导播工作流程/53

3.比赛前期的导播工作内容/55

七、对导播人员的要求/60

1.一1解公用信号制作对象/60

2.熟谙视听觉符号的呈现方式/60

3.熟悉专用技术设备/61

4.具备敏锐的现场感/61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62

6.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62

第二章电视公用信号摄像/64

 一、体育赛事摄像工作的定义/64

1.从多机拍摄角度认识体育赛事摄像工作 /64

2.体育赛事摄像工作的定义/65

3.公用信号制作中对摄像工作的要求/65

 二、体育赛事摄像工作的特点/66

1.服从导播调度/67

2.多机位分工合作./68

3.工作岗位长期固定/71

4.提供信号连续有效/73

5.深刻理解运动项目/74

6.充分准备、准确预见/76

 三、体育赛事摄像师与其他人员的合作/80

1.摄像师团队的合作/80  

2.在摄像助理和驾驶员的协助下工竹~ /80

3.与制作团队的合作/82

4.利用设备与他人合作/83

5.面对现场公众/84

 四、体育赛事摄像工作的基本流程/85

1.了解日程安排/85

2.理解导播意图和机位分工/86

3.提前准备、事前演练/86

4.严格执行本机位任务/87

5.工作结束时确保设备完好/88

 五、体育赛事摄像工作的基本要求/88

1.了解和熟练操作摄像设备/88

2.在导播调度下进行多机位分工合作 /90

3.构图快速准确/91

4.理解运动项目、体现运动特点/97

5.冷静、正确地处理意外事故/103

6.爱护设备、注意安全/103

 六、体育赛事摄像师的基本素质/104

1.政治素质/104

2.专业技能/105

3.团队精神/105

4.敬业守时/105

5.敏锐快捷/106

6.体魄健康/106

7.审美能力/107

8.开放谦虚/107

第三章 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设备配置/109

 一、中国体育电视转播技术应用历史简要回顾/112

 二、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导播设备配置 /114

1.视频制作系统/1 15

2.视频信号采集系统/117

3.视频信号录制系统/118

4.内部通话系统/121

5.音频制作系统/121

6.其他系统/121

 三、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摄像技术设备配置/123

 四、数字时代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技术设备配置/13l

第二部分 个案分析

第四章篮球项目 /139

 一、奥运会篮球比赛公用信号制作理念/139

1.综述/139

2.往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电视信号制作的理念和机位设置/143

 二、两场篮球比赛电视信号制作的画面分析/149

1.两场篮球比赛的画面分析/149

2.篮球比赛对导播和摄像师的要求——用画面讲故事 /170

三、篮球比赛基础机位的设置方案/176

1.美国篮球比赛的基础机位设置方案/177

2.2003年CBA机位设置方案/179

3.2003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机位设置方案/l80

4.如何做好篮球转播/18l

 四、篮球比赛公用信号制作流程/183

1.现场准备及相应流程/183

2.字幕标准/183

3.制作流程表/183

4.慢动作制作原则/184

第五章水上项目(跳水、游泳)/185

 一、跳水、游泳项目转播理念及操作原则/185

1.项目特点/185

2.信号制作理念/186

3.操作原则/187

 二、跳水、游泳项目的转播/188

1.技术配置/188  

2.机位设置/190

3.导播工作/196

 三、具体赛事分析/198

1.奥运会跳水、游泳比赛的机位设置及切换方式/198

2.奥运会、世锦赛、九运会跳水、游泳比赛对比分析/221

第六章 田径项目(跳高、标枪)/2 24

 一、田径项目(跳高、标枪)转播理念及操作原则/224

1.项目特点/224

2.转播理念/225

 二、跳高、标枪项目的转播/226

1.技术配置/226

2.机位设置/226

 三、具体赛事分析/228

1.跳高/228

2.标枪/23l

试读章节

二、导播工作特点

电视体育赛事的导播与其他艺术类型的导演相比,既有相互区别的个性特征又具备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共性特点。电影、电视剧导演——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世界,通过视觉和听觉形象的虚构和创作来体现思想、传播观念;新闻纪录片的导演——可以经过长时间的拍摄记录和沉淀思考来揭示和表现客观事物;体育赛事的导播,则需要以物质现实为基础——比赛现场不允许干预和随意中断,拍摄和剪辑要与比赛同步共时进行。另外,体育比赛本身就极富“故事性”,具备戏剧的冲突元素,国外媒体称从电视中观看体育比赛是观看一场“正在现场直播的不知结局的戏剧”(a live drama)。

综上,体育赛事导播工作除了具有不可预期的新闻性和戏剧性的元素之外,也因赛事内容的专业性和信号制作要求的特殊性和规范性,体现出以下特点: 1.电视基础信号的共用性 体育比赛的公用信号是提供给不同电视机构的最基础的信号。观众在电视中所看到的比赛,是各个电视机构付费购买公用信号之后,根据本国、本地域观众的需要,加入字幕、解说、单边采访、专题片等图文编辑处理,也就是对基础信号进行整合、充实、完善、延展后,所形成的重新包装过的产品。

这就要求基础信号首先要符合该项赛事组委会的信号制作规则,其次,还要求被各个购买方所公认,要体现“公平、公正,获胜者优先”的原则。导播不应参杂自己的喜好,更不要因为参赛队(国)的经济实力、宗教派别等因素,影响公用信号的制作。

以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为例,奥运会电视委员会要求:国际公用信号必须是被国际公认的、可供世界各国电视机构所使用的最基础、单一的信号源。奥运会的电视制作队伍,可以说是一个“多国部队”,不分国籍和地域挑选各项比赛的最精良的制作团队。一旦成为其中的一员,就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受雇于奥运会电视委员会,是为全世界的电视观众服务的,因此不应对本国或本地区的选手有任何倾向性,更不能用自己的好恶来选择、组合声音和画面信息。为此,奥运会制定了严格的规范来实践“公平、公正、获胜者优先”的原则。

奥运会详细规定了比赛的颁奖仪式的镜头表,就连赛前对选手的镜头切换也提出了相对规范的要求:赛前各个参赛队的画面和声音信息应当是对等的,各方观众和啦啦队的信息也要相同。如果是两位运动员在场上角逐,镜头的采集和分配比例,通常是.50%对50%,。观众的镜头比例也是如此,给A国家观众5秒,给B国家观众的画面也应是5秒。特别是比赛进行到关键时刻,竞争激烈紧张时,更要注意镜头的分配比例,千万不能因为场上的选手或者观众是自己的同胞或自己喜爱的选手而把镜头更多地给他们,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观众也会很不满意。如果参赛运动员比较多,那么在比赛开始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把每一个运动员的镜头都给到,不论这个运动员名气大还是名气小,不论是来自大国还是小国,都要一视同仁,公正和平等地对待。比赛开始后,镜头可以比较多地给成绩好的运动员。

不仅是奥运会,其他级别赛事的公用信号制作也要求导播及相关制作人员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对公众的责任感,以专业的视角,从镜头数量、镜头长度、景别大小、拍摄角度等方面公平、公正地完成公用信号的制作。 2.信号制作内容的专业性 电视信号制作内容,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项目本身。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比赛项目不断增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28个大项,299个小项。不仅项目多,每个项目的专业要求也各有不同。项目的专业性,一方面体现在该项目的技术要求上——每个项目的特点即画面表现重点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参赛运动员以及相关人员的了解和表现上——参赛选手的状况(选手的技术特点和参赛状态)、教练、选手家人甚至连啦啦队的情况都要掌握。

谈及专业性,对于导播来说,首先要把握该项目的基本特征,要以专家的视角去审视比赛,将项目特点与电视声画语言很好的结合。比如,球类运动必须理解“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辩证道理。运动员在激烈竞争时,切换相对静止,主要是画面长镜头跟移;相反,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或比赛间歇时,场上相对静止,导播就要及时调机,抓拍有表现力的画面,以保持信号的连贯性,并营造出相对热烈的现场气氛。

足球比赛场地大、参赛运动员较多,画面切换要体现球员的整体配合和战术运用,同时也不能忽视细节。对于小球比赛,比如乒乓球比赛,则要突出其运动节奏快、球路快速多变等特点。水上项目,则要调动相对特殊的摄录设备,游泳比赛中,靠近出发处池边的潜望镜可以记录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全过程,同时机位设置还要符合该项目的特点和受众的收视心理。跳水比赛中的主机位,要设置在与跳板、跳台成90度角的看台高处,这是为了让观众在第一时间看到运动员在空中的姿态和跳水线路。P24-25

序言

2001年7月13日,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激动万分、彻夜不眠的日子,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奥运会将第一次走进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

现代奥运会作为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人们对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的认可度、参与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电视对体育赛事全过程现场实况转播的伴随下,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体育精英同场竞技的舞台,而且已成为全世界电视观众和体育爱好者的视觉盛会。奥运会电视体育转播使全世界数亿以至数十亿电视观众,在同一时刻共同关注同一赛事的精彩与胜利,使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同一时刻,共同分享同一盛会的激情与欢乐。一次成功的奥运会不仅给举办国带来了巨大的商贸机遇和发展空间,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举办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电视体育转播对奥运会的全面介入,才极大地拓展了奥运会的影响力,使奥运会有了今日的辉煌。

面对日益临近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我们电视体育赛事的转播者是否做好了准备,我们能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与更多比赛项目的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我们能否让奥运会在中国人手中续写辉煌,这些都成为我们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制作者所面临的日益紧迫的任务。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大学同班同学现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的马国力聊起此事,共同的感慨和认识使我们俩一拍即合。一个名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体育赛事转播标准研究”的研究课题当即敲定。该课题很快被学校通过并上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立项成为部级课题。该课题由我和马国力负责,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竞赛部副主任程志明和我的一个2001级、四个2002级电视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一同进入了课题组。

研究是从读解奥运会及奥运会电视转播开始的。

人类对奥运会这种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随着对奥运会电视转播要求的国家越来越多,奥运会电视国际公用信号制作的课题被随之提出。1992年以前的奥运会电视国际信号的提供,是由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国家来负责完成。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不科学。由于奥运会主办机制的轮转性,各主办国电视制作水平的高低不同,导致制作水平低的国家所提供的电视公用信号不能保证质量,不能保持标准,难以满足全球观众日益增长的收视要求。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前夕,原西班牙国家电视台总工程师玛诺洛·罗梅罗先生提出组织一支“多国部队”,共同来完成巴塞罗那奥运会电视国际公用信号的制作和提供任务,即挑选世界各国的电视精英,统筹租赁有关电视设备,确定奥运会电视国际公用信号制作的理念,制定统一的电视信号制作标准,以确保奥运会各比赛项目转播信号的高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省钱、省力、省时间,又安全可靠,风险小,保证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各项比赛电视国际公用信号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受到广泛好评,被国际奥委会电视委员会认可。从此以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的电视公用信号制作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操作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操作。我们希望中国电视媒体能够借助这次机会,通过参与国际公用信号制作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转播,为北京奥运会搭建一个平台,让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亿观众欣赏到精彩的北京奥运会赛事。虽然,我们中国电视体育人圆满地完成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羽毛球、乒乓球和现代五项三个项目的电视国际公用信号的制作任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美国家仍占据着奥运会电视国际信号制作的主导地位。中国电视转播人员从总体上看专业化技能不足,对奥运会国际信号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技术要求和国际化的报道方式都不熟悉,同时,国内大多数比赛项目的体育转播水平也还未达到国际水准。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全面提高我国电视体育转播水平,在我们做东道主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够从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拿到更多的电视公用信号制作项目,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规律和要求,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奥委会电视委员会要求的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

课题开始时我们确定的题目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体育比赛转播标准研究”,研究的目的是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比赛转播,总结以往奥运会转播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电视体育转播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体育比赛转播标准概念,以标准化理念和管理思路规范转播规则,提高我国电视体育转播质量。课题确定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课题定位不够准确。

首先,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国内体育赛事以及由我国承办的国际体育赛事越来越多,我们的课题研究不能仅仅只是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准备,应该立足于我们面对的所有体育赛事,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从电视转播的基础性标准研究开始。此外,我国电视体育转播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为了使这个课题有更长期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将课题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因此,经过讨论,我们把课题题目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为“体育赛事”。这样一来,尽管课题题目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种热点词汇,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更加开放和务实,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电视体育比赛转播”与“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视体育比赛转播”是指电视制作人员从体育比赛现场通过摄录设备采集比赛实况的视、音频信号,经过选择、切换、加工、整理,再通过传输设备发送到电视接收机呈现给电视观众的全过程。“体育比赛转播”既包含了“制作”的概念,又有“节目”的概念。作为节目概念主要在体育比赛转播制作的后半部分,例如:体育比赛转播中评论员的解说部分;比赛休息时插入的广告部分;以及比赛前后插入的电视采访和电视专题部分等,这些都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节目制作标准。特别是在奥运会比赛转播中,各国际公用信号购买者和使用者(或称信号用户)在购买公用信号后,需要结合本国电视观众的收视要求,增加演播室包装,添加各种片头和片花或广告,还要配上各国自己语言的解说、分析和采访等,构成一个完整的适合于本国观众的体育比赛转播节目,再传输给电视观众。对于“转播”过程的后半部分,制定一个各国都能接受的统一标准既无必要也难以操作,同时也不是我们立项研究的初衷。

实际上我们要进行“标准”研究的部分是“电视体育比赛转播”的前半部分,既“电视公用信号制作”部分。在任何一个大型国际体育比赛的转播过程中,“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个重要的先导性环节。以体育比赛规模最大、综合水平最高的奥运会为例:奥运会电视国际公用信号,是指按照国际奥委会电视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制作出来的电视信号。它必须完全符合奥林匹克公正和平等的精神,充分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风采,被世界电视媒体共同认可的高质量、高水平、各国电视观众都可以接受的电视信号:从制作的层面具体来说,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是在国际奥委会电视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各国电视制作者大家共识的理念和统一的标准,由分布在各个赛场的电视制作区(TV compound)的电视信号制作队伍,用摄像机和话筒把比赛现场的实况采集和拾取下来,再经过导播对摄录的画面和声音进行流畅而又合理的切换,配上慢动作、字幕和特技,组成一个以现场画面为基础形式带有现场同期声以及英文字幕或特技图像的电视信号成品。这个成品信号经过制作区的技术控制中心(TOC)传送到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的信号收集、分配和传输中心(CDT),再由它按照预先的约定把信号分配给各国电视机构,各国电视机构按照各自的需求对信号进行再加工后呈现给观众。由于这个信号最终是传送给各电视机构的,而不是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所以它还不是一种节目形态,仅仅是一种制作形态。概括来说,电视公用信号到达国际广播中心之前是“制作概念”;各国电视机构加工后向观众播出的才是“节目概念”,这时观众看到的才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节目”。因此,我们最后把课题中的“电视体育比赛转播”一词改为“电视公用信号制作”。这一用词的改变使我们的研究内容指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准确。

在“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用词的选定上,我们也是经过了一个推敲、比较的过程。“信号制作”不是一个新名词,在电视体育比赛转播的专用术语中常用“国际信号制作”这个概念。在本课题中我们直接引用该概念,并将课题定名为“体育赛事电视国际信号标准研究”这样做简单又明确。但“国际信号制作”是指在国际性体育赛事转播时,电视体育转播组织为各国电视制作机构提供的公用信号,它不完全适合用来说明我们国内地区性体育比赛时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特殊情况。为了使“制作标准”的研究能够涵盖国内比赛一省对多省或一个电视台对多个电视台的这种公用信号制作,我们没有直接引用“国际信号制作”这个概念,而是选用了“公用信号制作”这一概念。最后我们将课题确定为“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

在课题组内只有马国力和程志明两位是在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工作,其他人对于什么是电视公用信号制作,以及它的特点和运行规律都不十分了解和熟悉,更不用说对它的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无论是它的理念和标准,还是它的制作方法和程序,大家都比较陌生。为了尽快熟悉各种体育赛事公用信号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各自特点,我们翻译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手册》的部分比赛项目内容(这不仅是为了收集一些资料,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专题采访了一些国内从事体育转播的导播、摄像以及技术人员和一些研究体育运动及奥运会问题的专家;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体育比赛转播的感性认识,我们考察了2004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足球队访华的足球比赛转播;参与了由中国承办的2004.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转播的导播及摄像等工作。我们收录了多个项目的全国性比赛、国际单项比赛、奥运会比赛的电视录像节目,然后通过逐个镜头、逐个片段的拉片,研究分析体育比赛转播中的镜头调度、导播切换、特技处理等。多次与马国力、杨斌、程志明等进行讨论交流,请他们介绍近几届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走向,理清当前国内外关于体育比赛转播中同一指向不同称谓和叫法的表述。另外,我们还调动学校内的专家资源,请影视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梁明教授指导摄像部分;导演系教师郑月指导导播部分;电视学院电视系孟群教授指导设备配置部分。以上所有努力使我们对公用信号制作的理念、标准、制作方法和程序逐渐从不熟悉到比较熟悉,从不了解到比较了解。课题的重点也从原来的以论述中国电视体育比赛转播需要标准化建设,进而转到如何认识体育赛事公用信号制作,以及公用信号制作应当如何做、怎样做、做些什么等具体的标准化建设的问题上来。

课题研究重点的一系列调整其核心指向是“标准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标准化”一词的解释是:“为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叫标准化。”标准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统一、规范、优质、高效。它不仅适用于一般性工业产品生产,而且适用于电视公用信号制作这类特殊文化产品的生产。在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标准化概念中,首先是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才能使信号在一个相同的平台上联接和交换,它是标准化制作的基础和保证。其次是制作标准,制作过程的统一和规范使信号的呈现形式更为优化和有序,便于各国信号购买者和使用者(信号用户)对信号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他们各自后续节目的制作。与此同时,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标准化概念中不仅包含了技术与制作的硬性指标,而且还渗透着奥运理念和奥运精神,即公正、平等、胜者优先、以人为本等一系列软性要求。可以说“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公用信号制作的指导性原则,它也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题对电视体育转播实践工作的指导性,我们还重点选择了篮球、田径、水上等比赛项目,从国内全运会、国际性单项比赛、奥运会等三个不同层次的电视转播节目中,选出典型性转播画面作为案例逐一进行分析。案例从综合的角度解读了公用信号制作中,导播与摄像及技术的相互合作产生的画面效果,分析了信号制作过程中标准化理念渗入的意义和作用。选择同一项目三个不同层次的转播节目进行分析,也是为了在对比中寻找差异,通过差异看到差距,进一步强化标准化意识,同时,也为我们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具体的参照依据。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任金州和马国力主要负责确定本书的主题、总体结构以及序言和总论部允程志明主要负责对总论部分及导播部分的指导;马忠君和周延撰写总论部分;韩莹和叶明睿撰写导播部分;熊伟龄撰写摄像部分;王诤撰写设备配置部分。个案分析的篮球项目由熊伟龄撰写;田径项目(跳高、标枪)由周延撰写;水上项目由韩莹撰写。

在本课题的撰写过程中,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的张砥生同志对摄像部分给予了许多具体的指导,中央电视台播出传送中心转播部主任姜柏宁参与了设备配置部分的编写与校审,最后统稿时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竞赛部主任杨斌参与了部分校审工作,体育中心的导播、摄像、节目制片人从不同角度接受了课题组的采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对于他们的无私帮助和热心指导,我们课题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我们在这个课题中对“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表述还不够规范和严谨,特别是作为“标准化”建设的研究项目,可以说,本课题的研究仅仅是“公用信号制作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破题。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面对目前中国体育比赛转播,特别是面对即将日益临近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项研究又是一个有着标志性建设的研究;一个既面向国内体育赛事转播,又面向在“电视公用信号制作”领域我们要走向世界的研究,一个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研究。

当我们开始研究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标准化时,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在内部启动了电视体育转播标准化建设的先期工程。我们相信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电视体育赛事转播水平的提高,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他以多机连线方式拍摄的大型直播节目的制作,也将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从始至终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和中视体育推广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于研究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们期待着同行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以利于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它带给我们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严峻的挑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我们今天的努力能为明天的北京奥运会增添色彩,为中国的电视体育转播事业创造辉煌。

是为序。

任金州 马国力

2005年5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金州//马国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54924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图书小类
重量 0.5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N941-6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20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