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沉思录/西风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内容推荐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种深沉的崇高之美。

正因为它出诸内心,不加掩饰,所以我们方能窥见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经验为材料,沉思人生大义,领悟宇宙迷题,从中升华自己的智慧和心灵。

目录

译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试读章节

卷二

每天醒来先要自言,今天我将遇到各色难与同道之人,他们或是好管闲事,或是不知感恩,或是狂妄自大,或是专意欺诈,或是满心妒意,或是孤傲不群。可他们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不能辨识善恶。但我识善,知善心为美,也能辨恶,知恶意为丑,也能看穿恶人的本性,可我深知他们本是我的族人,不仅血脉相连,而且智识无别,也都有各自命中的定数;因此他们不会伤害到我,因为无人可将丑恶的事物强加于我,同时我也不当与同族之人动怒,或是怀恨于他,因为我们存在的本义是为要合作,就如同我们的双脚,双手,上下眼睑,上下牙齿那样,本该协作无间。如此说来,人与人如若相互对立便违背了人的本性;而心怀愤恨或是背弃他人便是与人对立。

人为何物?想来不过一副皮囊,一缕气息,还有一个主宰的性灵而已。丢开手中的书吧,莫要迷途不返:这不合自然之道;设想自己已然垂死,去唾弃这肉体;它不过是血液、骨头和脉络的组合而已,更无玄妙可言。那一口气呢?只不过是空气,而且总是变动不居,不停地在人口中进进出出。再就是性灵;假想你已步人暮年,又怎能让它再承受奴役,再像木偶一样被牵来扯去地逆于常情而行事,并且仍不能满足当前的运命,还要畏葸退缩于未来之事?

神之赐予饱含天机。命中之定与自然之道不可分离,与天意的安排也是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万事万物莫不是从天意之中衍生;这不仅是理所必然,也是为整个宇宙的福祉着想(人人皆是宇宙中的一个部分)。整个自然生衍的好处,以及维系自然运行无碍的事物,都将使每个部分都受益。而宇宙得以保全,乃是得益于自然之中各个元素的变易,以及诸元素所合成事物的转变。知晓上述法则已然足够,也应当将其内化为自己固不可易的见解。莫要痴想博览群书,免使将死之际犹有不能尽读的遗憾,而应当欢欣而诚挚地感激天神做下的安排。

要省视你已迟误了多久没能践行这些法则,而神灵又给过你多少次宽限,你却置若罔闻。最终你总须明了这一己之身托寄于怎样的宇宙,而你的存在又是先定于怎样的主宰;明了人也生而有涯,如果不用以去除心上的疑云,时间就会流逝,而你也将离世不返,良机也从此不会再现。

时刻像罗马人一样沉着思想,像男人一样把眼下之事理得井然,同时也能肃庄持己、友善为人、护守自由与正义;且能清心寡虑,不被杂念纷扰。把每一件事情都当作此生最后一桩,就可不再轻率行事,纵情他事而背违天道,也不再假意伪装,或贪求一己之福,或是不满命运的摊派,如此一来,身心也就可不再负累。持身之道屈指可数,若能纳之于心,就可使生如静水,上效众神;而且只要能够遵从这些法则,神灵也就更无他求。

遂了你的恶念吧,我的灵魂,遂了你的恶念;可随后你就再也无法自尊自重。人的一生都足够充裕。但是由于你的灵魂已糟践了自己,你有恶的人生也已几近终结,而希冀从别的灵魂那里获取幸福也只是枉然。

身外之事可曾使你乱心?莫如奉身于学,而不是被纷杂之事所裹挟。然而还须提防另一种倾向,免得像碌碌于微末小事的人一样,整日劳身伤神却没有目标,所行所思也都杂乱无章没有方向。

不刻意屈从别人的想法很少不获幸福,而不听从自己的心识所趋必然不能幸福。

务要时刻冥思牢记:自然天道为何物,人之本性又如何,两者又有怎样的关联,于何种整体中存在着怎样的部分;作为自然中的一个部分,我遵照自然之道或言或行的意愿则无人可阻。

西奥菲拉斯图斯(Theophrastus)在比较各种恶行之后(这样的比较并不违背常识),曾有过无损于哲学家名义的论断,他说因心存私欲而为的冒犯,比之于因恼怒而为的冒犯更当谴责。因为人在发怒之时会经受一定的痛苦,还会不由自主地痉挛,这都将迫使自己背弃理性的约束;而因要逞私欲而存心的冒犯则是受了享乐之心的驱使,因而这种冒犯更难节制,也更像是恣情肆意的妇人胡为。其后紧承的论议也深合哲学之义,他说因享乐而为的冒犯比之受苦而为的冒犯更该责难;大体说来,先受伤害,后为痛楚所激而发怒更像是还存着人性;而后者则是受了为恶冲动的指使,在欲望的诱引下作了孽。

若是知道此刻骤然离世并非不可能,就该如履薄冰地规范我们的所思所行。若是神灵果真存在,那么告别人世就毫不可怕,因为神明不会把人引向罪恶;但如果他们并不存在,或是他们曾不愿一顾于人世,那么委身于没有神明没有天意的宇宙之中又有何益?可是他们确实存在,也确实眷顾人世,也在尽其所能赐人以抵拒大非大恶的法宝。若是世间确有罪恶,他们也提供了各种防范,使我们有能力抗拒而不致堕入其中。既然某种事物不会让人变坏,又怎能对人的生活有些许损害呢?宇宙的天性既不会由于无知,也不会由于有知有识却无力抵拒或是矫正罪恶之事,而无视它们的存在;亦不会因为能力不够或是技巧不精而铸成大错,而容许好事坏事不分皂白地同时发生在好人和坏人身上。

P15-18

序言

千年风尘万骨吞,

罗马哲帝言有存。

援得素笔传异土,

世当不殊老庄论。

译者偶曾涉猎老子、庄子的著作,其中深有玄妙,殊难尽悟;然其意旨与我们转译的《沉思录》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书乃是古罗马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勒留日省其身的一部札记,本不欲他人窥览,然却因书中的哲理通俗易懂又平实隽永,且于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之修身养性又有直接的功效,遂被广为传阅,成为一部流传千古的大作。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出身贵族,祖辈父辈俱为朝中重臣。早年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皇帝哈德良躬身督导之下,潜心研习斯多葛派哲学并深受影响,因之生活简朴,惯于吃苦耐劳。公元161年即位之后,奥勒留待民如子,执政以德,深受臣民爱戴。而此时边疆战乱频起,奥勒留屡次御驾亲征,率领将士四方奔战,所向披靡,然终因体弱不支,于公元180年逝于多瑙河畔,享年59岁。

《沉思录》正是奥勒留于戎马倥偬之际在军营中写就的,并成为古罗马斯多葛学派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十二卷,记述了作者对生与死、理智与欲望、个体与社会深沉的思考,语调沉静而庄严,态度平和而迭观。由于此书乃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虽则深刻却满是诚恳,读来蔼然可亲,因而广受喜爱。

若是粗略比较一番,是否可以把我国老庄之典籍比作宝相庄严的佛祖,而将这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札记比作呵呵作笑的弥勒佛?然而佛祖拈花,仅有妙悟其意的迦叶可作会心一笑:而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便是人人亲爱的了。今日国人多读西方典籍,而于本国的瑰宝却似视而不见,盖缘于此乎?

诚然,奥勒留将其哲学思想同普通民众日常的言行举止具体地关联起来,形成一套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修行之道,其同为古今之人所依循也就在情理之中。这同我们所谓的“喜闻乐见”也是不谋而合。

虽然如此,《沉思录》一书也并非尽善尽美。首先,因其乃是作者的戒己之作,并未打算结集出版,因而并无明显的系统性,前后多有重复。其次,作者写作之时笔随心意,思之所及便即形诸笔端,因此各段落之间也没有必然的逻辑贯通性。然而,这些缺憾并无损于此书的可读性,兼之作者斯多葛学派克己寡欲、顺从天命的思想贯穿始终,因而每一卷读后都可心绪安宁,豁然有超乎物外之感。

关于此书的翻译,我们参看了梁实秋先生、何怀宏先生等的译本,并于其中精彩的部分多有汲取,在此对各位先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五卷至第九卷以及第十一卷由林芸翻译,第一卷至第四卷及第十卷与第十二卷为程贵超翻译。

毋庸讳言,我们80后的一代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论学识修养均难望先辈之项背,然而与此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已从以作者为中心转作以读者为中心。因此,我们相信翻译工作也应当由博学多识之学人的一己之力,转作普通读者亦可参与其中的多人之劳;相应地,翻译的原则也应由学者式的“信达雅”转作读者化的“信达雅”,亦即译本经由普通读者勘正并为他们所乐于接受。我们这次的翻译也是秉持这样的原则完成的,在此我们特别感谢以普通读者的身份为我们校稿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系马海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石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际会计专业研究生徐洪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焦安勇、北京外国语大学爱尔兰研究专业研究生罗来明、自由译者张文思、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徐潇、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研究生吴扬。

虽有多人校稿,我们的翻译仍然难免疏漏之处。敬请各届人士不吝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温家宝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去读它。

——何怀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沉思录/西风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译者 程贵超//林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8858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02.43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7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