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天(第2卷)/21世纪汉语诗歌前沿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首届“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展评选活动于2004年6月拉开帷幕。双年展在参展对象上,主要考虑近年来较为活跃、有创作实绩、有较强探索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实力诗人。在这次评选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本书就对这些优秀作品作了辑录。全书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根据主题和地域的关系,分北京诗群、华北诗群、华中诗群、华南诗群、东南诗群、东北诗群、西南诗群、西北诗群和海外诗群九大区域。在这些中青年实力诗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诗歌光明的未来!

目录

寄语

前言

北京诗群/23

华北诗群/68

华中诗群/116

华南诗群/181

华南诗群/230

东北诗群/290

东北诗群/327

西南诗群/327

西北诗群/327

海外诗群/420

对话/452

双后备忘/477

试读章节

然而,基本暧昧也由此产生了, “较劲儿”带来了能量,但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诗歌的合法性问题,诗歌之所以存在,还有更多的理由。简单地说,光是追新逐异,出言不逊,逞一时之快,是远远不够的,关键之处还在于能否写出坚实的、值得信赖的作品,能否提供一种有关世界的全新表述,在反对生活沉闷的同时而不沦入另一种沉闷。这个问题本来在十年以前就已反思过了,但现在看来,似乎还要重新提出必要,因为无论社会如何进化,攻歼或炒卖都是最现成的方案,可以哗众取宠,博取眼球和版面,又能掩人耳目。逃避真实的责任。历史证明,任何真实、有效的“革命”,必定伴随文化、社会尺度的真正改变,伴随着生活世界的剧烈动荡,而在这一过程中,寻找论辩的对手(无论是他人还是自我)十分紧要,而更为紧要的是,诗歌能够在论辩中获得深刻的觉悟,有力地回应变化,并在变化中把握住不变。对于那些成熟的、善于自我扬弃的诗人,继续变化的结果,也不过是更为深入地回到自己的起点上,真正享受自己的偏执,将偏执引申为一种成熟。

当代诗歌曾多次享受过整体的抗辩性,无论是朝向外部,还是指向内部,抗辩使得当代诗歌有了风格、形态,也有了总体趋势、内在冲突乃至敌我关系。但整体的抗辩结构,可不可以被永久地享受下去,是颇值疑问的。回到“北京诗歌”的问题,作为一种想象,“北京诗歌”过去可能存在,但现在并不存在。这不是一地的现象,反映的是当代诗歌的某种可能状态:当我们无法把九位诗人在一篇“综论”中妥善安置,便意味着我们既缺乏共识的起点,也缺乏论辩的平台。这是诗坛分裂的表现,是诗歌在被大众文化一部分稀释、一部分排挤的结果,但这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P66

这首诗里既有古典的不胜柔弱之美,也有现代人的血性冲动。黑与白细腻清晰,堪称历历在目。静与动正好互相制衡,达到某种和谐。历史与现实对比分明,如木刻,阅读起来赏心悦目,清厉逼人,又如水墨画,其中某种神秘深邃意境令人入迷,十分适于慢慢品味。开愚可堪点评的诗还有不少,诸如“那妖怪的风车/仍旧在不耐烦的空中发寂寞的电” (煤纪念日》)等等诗句,均达到了我最近强调的某种“草根性”,传统之根与个人内在之根结合得恰到好处,融汇得自成一体,小巧夺天精美之极,但又内含无限锦绣,完全可以媲美古典精美小诗。或许,曾以突出叙事性著称的萧开愚能因此扬弃旧我,开出一番新境界,完成他的又一次高峰。

当然,除了返回古典寻找诗歌资源,并借此开辟新的境界,其中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北岛,干脆主要转向随笔写作,他的随笔写作达到了汉语文学界的某种高度。还有多多,多多是一个独特而强大的存在。在荷兰,虽然他由于孤独,封闭,内心几近疯狂,但他恰好地控制住了自己。而且他还不是采用那种回到汉语传统精神家园以抚慰自己的方式。多多始终是超越性的,关注世界普遍性处境的,他将个人的体会与经验成功地上升到了这一高度,也因此,在海外十五年,多多由于深刻的挣扎,仍然充满紧张的张力,也因此得以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写出了《依旧是》、 《我读着》、 《常常》等一大批杰作,使其影响不仅仅限于汉语诗歌界。还有严力,与多多有某种相同的路子,也是关注个人的世界普遍性存在之谜的,当然其形式有所不同,是浅白口语式的,可能不如多多的语言具有内在的丰富多样及多层次,深度也有所减低,表现力也相对弱些,但自有独特性。P450

序言

  华语诗歌需要双年展意料之外的压力

从《明天》目前在诗歌界以及图书市场得到的信息反馈来说,效果要超过我事前的期许值。若回到两年前,我仍然想象不到自己会再度对诗歌这么投入,而且会在这个坛子里闹出这么些声响。期间,我几次有过“金盆洗手”的念头。因为我好歹明白,再成功的诗歌活动,于自己的写作终究无补,诗人得靠作品说话的。实际上又岂止是无补?过多的诗歌活动,对写作反而可能形成某种要命的伤害。这种伤害不只是时间和精力上的,也在于别人可能先入为主为你加冕的“活动家”身份。一般的看法是,严肃诗人似乎应该与社会活动基本绝缘的,对“活动家”身份唯恐避之不及。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我却何苦主动出击,而且做的这种多是“为人作嫁”的事情?这并不符合这个社会的和我自己的一般行事规则。

这里,必须提及年初的一个小事件——2004年1月8日下午2时30分,北京万圣书园,我和方兴东筹办的《明天》第一卷首发式。有在京的诗人食指、林莽、西川、王家新、孙文波、邹静之、刘福春、王明韵、李亚伟、杨黎、尹丽川、李青松、毛梦溪、海啸等,评论家蓝棣之、王光明、敬文东、荣光启等三十余人参加。由于事先了解到部分诗人和评论家已不太愿意参与各类活动,当他们陆续到来时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到场,使那次不事声张的活动,意义要远远超越一本书——《明天》的首发式本身,而成为活动的命名——“从《今天》到《明天》”所暗示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21世纪之初诗坛高锋会议。这次不事声张的活动,也得到了一些高级别媒体出乎意料的特别关注。

当然,对《明天》寄予厚望的远不止是与会者。还应该包括前辈诗人洛夫、彭燕郊、郑玲、叶橹等,《明天》顾问、“诗人市长”谭仲池等,以及许多熟悉或者陌生的诗人、评论家(他们的名字难以在这里一一说出),和第一时间就将《明天》第一卷过于保守的三千册印数消化殆尽的读者们。

实际上,《明天》从一面世,它就不再属于我,而属于这个诗坛、这个社会了。也正是这些,给我施加了诸多无形的压力。使我几次打消了“金盆洗手”的念头。不需要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者大学时期惯用的里尔克“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的壮语。我只是想,既然自己现在有这个机会,可以为诗歌做点事情,犯不着因为“避嫌”就洗手不干了。这样一转念,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将《明天》做得更好一些,社会影响力更大一些。中国诗歌需要双年展

某一天,我突然由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美术界的热门词“双年展”,想到了“华语诗歌双年展”概念。“双年展”被视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背景与文化追求的艺术家展示实力与才华的场所。目前,世界各地已经举办了约二百多个内容、主题、规模各不相同的双年展。这些双年展大多以城市、艺术品种或美术馆命名,有影响的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惠特尼双年展、悉尼双年展、里昂双年展、韩国光州双年展等。国内则有“上海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我想,将“双年展”的概念引入汉语诗歌领域,于诗歌发展环境而言,可借“双年展”之力引起更多圈内外人士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关注。于诗歌自身建设而言,可在以大众文化为时代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展示近年中国严肃艺术领域的诗歌创作实绩;可以通过汇聚、省思近年汉语诗歌创作的得与失,构建一个全方位、全新的交流平台。

如何将这个“华语诗歌双年展”做得不是徒有虚名,保证它的基本品质和可操作性也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巧的是,我去年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结下了一段情缘。额尔古纳市是养在深闰人未识的一片人间净土。这片仙境般的神奇土地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优秀诗人的慧眼,更期待在方兴未艾的旅游市场上一试身手。“诗歌与草原的浪漫结盟”(《南方都市报》专版标题)对于诗歌和草原来说,意义都将非同寻常。我将初步想法与额尔古纳市钱瑞霞市长详细谈过后,她显然敏锐地捕捉到了活动的潜在价值。不久,额市即通过相关会议,确定将承办诗歌双年展作为该市“旅游宣传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至此,双年展定名为“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展”,内容包括“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展专号”选编、“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奖”评选和“额尔古纳诗歌现场活动”等三项主题活动。不同地域诗人创作状态的集中展示

“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展专号”选编工作最早启动。首先确定了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不同地域环境下的汉语诗歌创作。在全球文化趋同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不同地域环境的诗人创作状态进行一次相对集中的展示,应该说有某种必要性。

在参展对象卜,主要考虑近年来较为活跃、有创作实绩、有较强探索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实力诗人。因为主题与地域有关,参展诗人c乜按所属地域,分九组出场:一、北京诗群;二、华北诗群(天津、河北、山东、山两、内蒙);三、华中诗群(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华南诗群(广西、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五、东南诗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六、东北诗群(辽宁、吉林、黑龙江);七、西南诗群(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八、西北诗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九、海外诗群。

为确保大展的基本品位,需要控制总的参展人数(计七十二人)。但具体到每个区域参展诗人的名额确定,却颇费思量。它让我再次想到了世界杯参赛队伍的分配方式,每个洲都要有参赛名额,据各洲水准确定参赛队伍的数量。——因此,每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都得有参展诗人,大致按不同地区诗人的大致实力考虑参展诗人名额。但因为总体人数有限,有的省份只能有一人参加,使得选稿极为困难。而即便有多达九人参加的北京地区,确定入选诗人仍然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诗歌而言,它并不像足球一样有通过比赛定输赢的游戏规则。因此,对人选诗人的争议在所难免。实际上也是如此,我本人就对部分优秀诗人未能入选而深感院惜、耿耿于怀。能让我释然的是,经过编委们的努力,入选本次双年展的诗人必有他(她)存在的理由。他们的名字基本上能使本次被社会媒体广为关注的双年展名副其实。“200亩牧场能否拯救诗歌?”

“200亩牧场能否拯救诗歌?”——这是2004年10月26日《中国商报》专版的标题。此时,“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奖”颁奖晚会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

“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奖”是本次双年展的重头戏。双年奖共设置五个奖项,分别为:一、“艺术贡献奖”(奖掖对中国当代诗歌艺术发展做出过独特贡献的重要诗人);二、“双年诗人奖”(奖掖其诗歌艺术颇有建树,2003—2004年度表现突出的独创性诗人);三、“双年新锐奖”(奖掖在艺术上有独特追求,2003—2004年度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的诗坛新锐);四、“双年长诗奖”(奖掖2003—2004年度发表、出版的优秀长诗);五、“双年评论奖”(奖掖2003—2004年度发表、出版的优秀诗歌评论)。奖掖对象为1950年后出生、健在的中青年诗人。双年奖试图以其独立性、严肃性、纯民间性、评选过程的公众参与性,以及高规格的奖品,打造最为重要的中国诗歌专业奖项,以期对21世纪中国诗歌的发展进程起到部分的见证、推动和引导作用。应该说,这个构想在得到额尔古纳市政府的积极响应后,而变得更不虚妄。尤其本次双年奖中两个重要奖项“艺术贡献奖”和“双年诗人奖”的奖品中除了奖杯、一万元现金外,更有前所未有的“200亩草原私人牧场”。

首届评选活动于2004年6月拉开帷幕,通过在《诗生话》、《扬子鳄》、《诗江湖》、《他们》等诗歌网站和《明天》专用信箱(mt2003@vip.sina.com)公开征集提名以及《明天》编委成员推荐的方式,产生各奖项的入围名单。最后经由蓝棣之、林莽、王明韵、沈奇、杨克、桑克、谭克修等诗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以计分方式确定各奖项的最终归属。分别是:西川获得艺术贡献奖,伊沙获得双年诗人奖,胡续冬获得双年新锐奖,梁平获得双年长诗奖,李少君获得双年评论奖。

“200亩牧场能否拯救诗歌?”——这样的问题注定没有答案。我大致知道的是,在《中国商报》发问前,已经有包括《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东方早报》、《中华读书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国商报》、《中国青年报》、《三湘都市报》、《成都晚报》、《南京日报》及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新浪网、网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侨网、国学动态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和评论。一个诗歌奖项被关注的程度超过了几乎所有事先的想象。显然,这里边有不少的业绩得归功于200亩草原牧场。“诗歌与草原的浪漫结盟”

“诗歌与草原的浪漫结盟”是另一个关注“诗歌双年展”专版的标题,出自2004年8月13日的《南方都市报》。那个专版的内容随即被其它媒体转载,算是为2004年9月16至19日在额尔古纳市举行的首届“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展诗歌现场活动进行了很好的预热。应该说,为期四天的活动,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包括西川、伊沙、李少君、谭克修、沈奇、王明韵、杨育、桑克、李亚伟、李青松、默默、赵丽华、莱耳、吕约、盛可以、匕窍生烟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9月16日下午的“新闻见面会”,算是拉开了本次诗歌现场活动的帷幕。钱瑞霞市长负责向与会诗人和媒体介绍额尔古纳市情,我介绍诗歌双年展的基本情况。而后我们和诗人代表西川、伊沙及额市领导刘建国、沙元月等共同回答了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新京报等媒体的提问。伊沙在会上便声称,在第一天就被这里令人窒息的景色“美晕了”。

9月17日上午的草原采风活动在本届华语诗歌双年奖的奖品——200亩私人牧场前进入第一个高潮。“艺术贡献奖”得主西川,在自己的蒙古包里以一首深情的蒙古歌曲答谢客人。“双年诗人奖”得主伊沙则在属于自己的牧场前即兴用一位女诗人的口红,在空白的标牌前奋笔写下“伊沙牧场”四个字。午后,诗人们看过黑山头古城——成吉思汗封地给其大弟拙赤·哈撒尔建立的都城遗址后,随大巴沿中俄两国界河——额尔古纳河边公路蜿蜒北上,额尔古纳河的神奇美丽让大家一路唏嘘不已。晚上,在蒙古人的发祥地室韦,诗人们与当地的俄罗斯族人载歌载舞,共同演绎了一场特别的“草原诗会”。9月18日至19日,诗人们穿梭在大兴安岭林区。白鹿岛景区的激流河漂流沿途让人失魂落魄的原始森林景观,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漫山遍野的红、黄、绿,给游历颇丰的诗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9月19日晚7时30分开始进行的首届“明天·额尔古纳”华语诗歌双年展颁奖晚会将本次活动推向了一个更高潮。晚会会场布置很大气,现场气氛热烈。我在开场致辞时只能提高声调,带些激情。获奖诗人西川、伊沙、胡续冬(桑克代)、梁平(李亚伟代)、李少君精彩的受奖辞,赵丽华等的诗歌朗诵,和来自俄罗斯红石歌舞团、当地乌兰牧骑和民间的演员经过精心准备的歌舞节目,使高雅的诗歌文化氛围与浓郁的地域风情水乳交融,长达三个小时的晚会高潮迭起又意味绵长。全国政协常委梁从诫教授(建筑泰斗梁思成、诗人林徽音之子),额尔古纳市市委书记张福礼,诗评家沈奇,《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等分别给获奖诗人颁发了奖杯和奖品。

可以预期,首届华语诗歌双年展的现场活动,将被记入额尔古纳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殊的历史瞬间。额尔古纳也将因为首届华语诗歌双年展而成为21世纪中国诗歌史、文学史的一个关键词。

  

 2004年11月14日  长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天(第2卷)/21世纪汉语诗歌前沿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克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5479
开本 16开
页数 5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1
153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