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子新说--勇于择善固执/智慧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说到“孟子”,脑海中是不是浮现那个一手抚着胡须,一手捧着孔子著作,嘴里还频频念着“予岂好辩哉?”的老先生呢?以一身学识与犀利的言词,为儒家学说四处奔走,鲜明印象让这位振臂疾呼的老人,辩才无碍的形象栩栩如生。当古代儒家哲学大师遇上现代人生哲学导师,又会激发什么样的火花呢?且看傅佩荣教授如何诠释孟子。

内容推荐

怎样才算勇敢?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如何面对人生路途的歧路诱惑? 孟子提供了他如何在乱世中,勇于择善固执的经验,也列举几位值得学习的典范,更为修养功夫做了臻于完美的示范。同时也为走在人生大道上,彷徨无助的人们, 点亮一盏心灯。

目录

辑一 修养功夫示范

勇于对抗/2

勇于无惧/4

勇于自反/6

浩然之气/8

揠苗助长/10

善于知言/12

学习孔子/14

天降大任/16

节制欲望/18

为人处世/20

求其放心/22

关于羞趾/24

考察心思/26

左右逢源/28

真诚为上/30

辑二 坚持人生正途

不是好辩/34

追随三圣/36

援之以道/38

不见诸侯/40

民贵君轻/42

君臣相待/44

不畏权贵/46

有志之士/48

豪杰之士/50

肯定狂狷/52

批判乡愿/54

三种快乐/56

辑三 效法圣贤典型

圣之清者/60

圣之任者/62

圣之和者/64

圣之时者/66

孔子从政/68

大人风范/70

为政之道/72

舜之大孝/74

人饥己饥/76

士的尊严/78

孔门弟子/80

养志为要/82

真诚相待/84

辑四 辨析义理之乐

修养六境/88

善是什么/90

信是什么/92

美是什么/94

大的意义/96

圣的意义/98

神的意义/100

天的功能/102

命的限制/104

乐莫大焉/106

试读章节

外在环境一变化,人就会起心动念,尤其在面对自身安危时更是如此。于是,在谈论修养时,就须以“不动心”为目标。孟子认为,要想做到不动心,首先要培养勇气。那么,如何培养呢?方法有三。第一种是勇于对抗。

孟子说:“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他觉得受到一点小挫折,就像在公共场所被人鞭打一样;既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刺杀大国君主看成刺杀平凡小民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到斥骂一定反击。”

北宫黝的方法,是以对外表现过人的气势来彰显勇敢。他能忍受身体上的苦痛与折磨,向前奋进而不退缩。他的羞耻心远超过一般人,合乎“知耻近乎勇”的说法,因此绝不容许任何侮辱。在他眼中,国君与平民并无差异,都不能对他出言不逊或傲慢无礼,否则他一定采取报复的手段。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阶级有上下之分,他却毫不畏惧诸侯,确实可以称为勇者了。

关键在于结尾的一句话:“恶声至,必反之。”这显然是描写勇于对抗的态度。对抗可能造成两败俱伤或玉石俱焚,似乎不是理想的方法,所以孟子会继续探讨别的方法。P2-3

序言

孟子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三七二至公元前二八九年之间,比孔子晚了一个多世纪。当时是战国时代中期,天下的局势更为混乱,有理想的读书人也更为少见了。不过,让人深感惊讶的是,孟子怀有十足的信心,以他卓越的口才,到处宣扬儒家的思想,在气势上颇有“一夫当关”的姿态,而在言论上则是深刻与圆融兼而有之,使儒家学说显得更为完美。

譬如,孔子经常与学生谈论“仁”,意思是要因材施教,指引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换言之,“仁”字有“人之道”的含意。到了《中庸》,就明白肯定了:“人之道,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于是,“择善固执”一词成为儒家的处世原则。但是,有些人误会了“固执”的意思,以为那是顽固而不知变通;同时又以为“择善”是选择自己所认定的善,由此形成封闭而自大的心态。幸好孟子及时出现,以他的言行作为“择善固执”的见证。择善需要灵活的智慧,固执有赖过人的勇气;智慧加上勇气,同时还以“仁义”为其核心,然后才有可能走向至善的境界。《大学》里面所标举的“三达德”(智仁勇),在孟子身上具体地展现出来了。

孟子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是修养功夫,以“不动心”为其初步阶段,这时需要的是勇气。他在勇于对抗与勇于无惧之外,特别推崇孔子的勇于自反;因为唯有如此,才可合乎道义的要求,并且这种要求是由内而发的,称为“集义”。集义是不断实践道义的行为,最后的成果是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学习孔子而能有如此亲切的体认,并且说得出其中道理的,实以孟子为主要代表。

明白孔子学说是一回事,真正在自己的时代与社会中身体力行,则是另一回事。孟子与诸侯及权贵之士的往来态度与言谈立场,足以证明他是兼顾两者的人物。他提出“民贵君轻”的说法,主张“君臣相待”不可单向而无礼,他欣赏自动奋兴的“豪杰之士”,大声为“狂者狷者”提出辩护,并且严厉抨击四面讨好的“乡愿”。这些言行足以振聋发聩。

他进而为圣贤划分类型,认为圣人有四品,亦即清者、任者、和者、时者,让每一个人可以依其性向而选择效法的典型。同时他以孔子为最高典范,因为孔子在圣德之外还有与时俱进的智慧,无异于充分实现了人的秉赋,足以作为万世师表。像孔子这样的君子,可以做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单单是这样一句描述,就足以彰显人类生命既丰富伟大又高尚得难以想象的潜能了。

孟子的说法并非凭空幻想。他再度发挥分类的专长,把人生修养分为六重境界,就是:善、信、美、大、圣、神。首先是善,那是因为人性向善,所以只要真诚面对自己,就会由“心之可欲’’而发现善;其次是信(真),只有自己实践了善,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接着是完完全全实践了善,称为“充实之谓美”;然后,发出德行的光辉,成为大人;进而可以“化民成俗”,称为圣人;最后则是“不可知之”的妙境,名之为“神”,亦即“天人合德”。

孟子与孔子一样,相信“天”会主导一切,同时也接受“命”的安排。在天与命之间,则是人类实现潜能以走向完美的广大领域。体认了此一道理,则可明白自己内在并无欠缺,而可以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儒家的快乐,其故在此。

本书根据上述理解,分为四辑,依序是:修养功夫示范,坚持人生正途,效法圣贤典范,以及辨析义理之乐。有关《孟子》原典的白话翻译以及内容解说,请参考笔者的《解读孟子》(立绪版)。有关孔子与孟子一系列五本简介,至此告一段落。但愿这几本小书对于年轻朋友能有些许帮助,可以共同来品味儒家的思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子新说--勇于择善固执/智慧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佩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72402
开本 16开
页数 1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1-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05
164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