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化年报(2006)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2006年版“年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以中国文化为主题,所收集的文章是编者从2005年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数千种报刊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俊才;既有高层决策者,也有普通老百姓;既有外国知名人士,也有港澳社会贤达。这些文章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证有力并且传递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最新思考,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是“年报丛书” 之一,该丛书秉承“浓缩信息精华,关注世象百态,梳理着学术界脉络,传播思想文化”的宗旨,通过专题结构的形式,把一年内那些闪耀着理论智慧、反映着实践前沿的高水平文章萃为一编,以达到集中审视广大读者所关注的各个领域发展现状和演趋势、聚集性记录其轨迹的目的。该书以鲜明的风格、系统的内容和一流的质量,成为具有强大信息辐射力的文化精品,在学界、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第七辑年报丛书共分为七本,即:《2006中国政治年报》、《2006中国经济年报》、《2006中国社会年报》、《2006中国文化年报》、《2006世界政治经济年报》、《2006军事体育年报》、《2006中国教育年报》。

目录

导论:当代中国文化的责任与梦想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责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世界文化报告中国部分》   

文化研究:文化宿命的时代追问

●传统文化、文化主体、思想启蒙   

●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   

●启蒙的反思   

●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席泽宗:我不同意杨振宁的“文化决定论”   

文化的“心灵史”与“社会史”

宗教: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一个“有神论者”和一个“无神论者”的对话    

●我认识的基督教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新“卧尔兹”——中国伊斯兰教的文化工程   

●国家宗教局局长论中华文化

——和“内涵”    

汉语的“沉醉”与“拯救”

●汉语的政治   

●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   

相关链接

1“重温”老掉牙的文字    

2“汉语的魅力值得一生体味”

3与美文有个约会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现代汉语再认识    

亚文化:产生于文化与结构的冲突处

●解读“大话文化”   

●阶层化和小众化:青年流行文化的新态势    

●被文化殖民一的农村  

●“成人文化”生存尴尬   

●网络文化面临自我挑战    

●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    

●中国哄客的仇恨快意    

●风水大师入“党史”,夫复何言

产业政策与市场一切为了文化的繁荣

●“软实力”叩响中国之门   

●文化领域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

总体方案出台   

●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相关链接

1 巢峰:中国出版业症结在哪里

2 保罗理查森:中国出版业真正的诱惑所在

3 中国报业集团改革的六大困境

●数字时代的唱片工业

●中韩网游产业之比较

相关链接

动漫市场蕴含千亿商机

●对外演出:免费午餐送到何时?

年度文化热点

●超级女声:中国市民的文化运动

相关链接:一次“文化游击战”

●“超级女声”链接财富

相关链接

超女“消费”   

●“海选超女”民主的娱乐版   

相关链接

戳穿超女民主的神话    

●“跨性别主义”的胜利    

●“梦想”如何兑现     

国学之争与红学升温

●国学院引发国学之争    

相关链接

1 重估国学的价值     

2 重估国学价值还是弘扬传统意识形态    

3 回到未来,循本开弘    

●2005“红楼热”——圈内圈外的

集体大合唱    

相关链接

1 严重表扬“读红楼”   

2 悲剧与荒诞剧的双重意蕴

“郑和下西洋”与李敖回大陆   

●郑和下西洋的正面意义有多大?   

●李敖:虽千万人,吾往矣      

抗战胜利六十年与故宫历程八十年    

●抗战时期的中国文人 

——以胡适、周作人、陈寅恪、范文澜为例

●张纯如:我写《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不平凡历程

相关链接

中华文明的象征

消逝的身影与时代的英雄

●文学的巨匠,作家的楷模,人民的良心

——文学界沉痛悼念巴金

相关链接

1 巴金创作年表

2 巴金和一个世纪

3 马金会被当代人遗忘吗?     

●回想陈逸飞   

●六位中国人人选《时代》亚洲英雄     

文学:在“精神的背景”下书写文化   

●精神的背景,消费时代的写作和出版     

●理论与实践;又学如何呈现历史?   

●中国文学奖,无人喝倒彩   

相关链接

1 茅盾文学奖花开五家   

2 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京揭晓  

3 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评奖结果揭晓   

4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篇目  

5 李翊云获世界奖金最高短篇小说奖   

●胡适的一篇重要轶文:中国的小说

●远去的群落     

光影里的中国人文                         

电影:这一年连着一百年

●中国电影百年   

相关链接

仰望电影百年财富天空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策略     

●当代大学生电影消费及中国电影文化认知

——第十一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报告       

●悼念“平民影帝”傅彪    

●在戛纳访中国电影人     

●《孔雀》使我们孤立而团结

●贾章柯:面对《世界》保持沉默

●两大名导贺岁片上比高低    

●蔡明亮,用情色表达孤独     

电视:文化在这里狂欢

●把脉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现象

●活动营销一路狂奔   

●“电视栏目四大怪圈”    

●艾美奖:突然逼近中国    

●“大长今”文化为名“赚”遍世界    

相关链接

看了又看 韩国学者谈韩剧

●一流的访谈节目,主持人什么样?

相关链接

1 白岩松:渴望冲破“透明墙”

2 杨澜:主持人的困惑

3 崔永元:有些人不配当主持

●记住欧阳常林

艺术花盛开在文化的阳光下

旋转舞台,释放文化激情

●《千手观音》从舞蹈到心灵

相关链接

民间文艺著作权归谁?

●感悟查明哲的残酷与真情

●京剧变革:徘徊于扶持和市场的十字路口

●雅正可得其所乎?

音画时尚:行走在雅俗权钱间

●音乐带路:走近高雅

——“大学生杂志社就《李岚清音乐笔记》采访李岚清

●严肃音乐的“钱途”

相关链接

“做民乐和做流行音乐其实没有区别”   

●网络音乐,网罗谁的音乐   

●画展开掘“社会主义”资源    

●丁绍光:名追毕加索   

●中国美术馆如何让我喜欢你

试读章节

帕罗:赵先生,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您,您正在主办《财富》全球论坛,您成了报纸新闻的头条人物。所以我在报纸上和电视上多次看到您。我知道您很忙。您能接待我,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打电话对夫人说,我就要见到电视里的这位赵启正先生了,我夫人对我说:为什么不带我去?我也想见见赵先生。

赵启正:好啊,欢迎她来中国。很可惜,今天没请电视台来,不然,您夫人就可以看到我们的会面了。

帕罗:是啊,我很后悔没有带夫人来。今天的会面若是能做成电视节目就更好了。

赵启正:我认识两位美国宗教界的朋友:美国基督教三一广播公司总裁保罗·克劳奇(Paul Crouch)先生和美国基督教广播网主席罗伯逊(Marion Gordon“pat”Robertson)先生。

帕罗:他们两位也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克劳奇先生问您好,他还曾赠送您一本《圣经》。

赵启正:那本《圣经》我还保存着。我是无神论者,但我读过《圣经》。我读科技类的英文书。比较省力。但读《圣经》要借助词典,所以我找到一本英汉对照的。我觉得《圣经》中的英文写得很美,因此我把《圣经》当英文标准读本来学英文。

帕罗:当英文读本的话,那要看您读的是哪一个版本。

赵启正:请我同事到办公室把我那本《圣经》取来,请您看看。(有人很快取来了那本《圣经》)好,您看,就是这本。

帕罗:这个版本非常好,可以当英文教材。

赵启正:那好,那就请您给我签个字吧,表示您认可这本英文是最好的。

帕罗:好啊。(签字)

赵启正:谢谢!我是从事核物理研究出身。物理学中牛顿定律很简明,《圣经》太繁杂了,《圣经》也应该像牛顿定律那样,可以归纳出几条基本的东西。

帕罗:您说得对。赵先生,您读过《圣经》,我想请问您对《圣经》中什么印象最深刻呢?

赵启正:物理学中牛顿定律只有三条,但《圣经》三条不够,我看有四条。一是上帝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是全善的,是全能的;二是人是有原罪的,所以不能和人沟通;三是上帝派耶稣来和人沟通;四是人不要企图主导自己,要靠耶稣和《圣经》来主导自己。

帕罗:您对《圣经》的概括实在是太完美了,我这个布道者也无法表达得这么完美、这么准确。您说得比我布道时说得还好,我说不了这么简练,我看您都可以布道了,所以我不能对您布道。(众笑)

赵启正:简单是一种美!牛顿定律就是一种简单的美。牛顿定律、爱因斯坦定律是简单的,但推论却是丰富多彩的。  

帕罗:是的,我最近看了爱因斯坦关于宗教的一个讲话。爱因斯坦说,关于宗教,我是在思考上帝在想什么?上帝是怎样创造世界的?这两个是最根本的问题,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  

赵启正:我看《圣经》。但我不是信徒,为什么?因为我不能理解上帝。从我的经验看,我很难理解《圣经》上说的:上帝是全善的,超形态的,这是说“上帝是超越我们感观和经验的存在”,所以我不能理解。我只能理解实在的,我不知道上帝说英文、法文还是西班牙文。我也不知道他的形态如何,所以我不能理解上帝这样形而上的概念。

帕罗:正因如此,才需要耶稣帮助人们沟通。

赵启正:我跟您谈话要小心了,再沟通就把我沟通到上帝那去了。(众笑)事实上,中国翻译出版的宗教作品非常多,有成百上千种,您去中国任何大一点儿的书店都可以看到。

帕罗:的确,我在书店里看到许多宗教书籍,克劳奇的著作也在其中,我在中关村书店就看到了。我知道您曾经在上海负责浦东的开发,做出了很多成就。因此,我知道您。浦东是举世瞩目的成就。

赵启正:说到浦东,我想起了在浦东建了一个教堂,您知道吗?那座教堂并不算雄伟,但很精致。在浦东建教堂,主要是考虑到在上海浦东居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帕罗:是吗?我下周去上海。一定到浦东去看看那个教堂。

赵启正: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是一神论,但中国的佛教、道教信仰多神,并不排斥其它宗教,比较宽容。极端的原教旨主义把无神论者和其它宗教教徒都视为异教徒,这就恐怕不合适了,因为我们并没做危害它的事情。我很难赞同这种极端的原教旨主义。

帕罗:是很危险的想法。这样会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太可怕了。上帝对人不能像人控制计算机那样简单,要给人自由,否则,人就成计算机了,不能把人变成机器人。

赵启正:无神论者相信自由。不过《圣经》说上帝是万能的,既然上帝是万能的。为什么上帝不能阻止邪恶和海啸,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呢?

帕罗:您说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因为人的邪恶去责怪上帝给我们自由的愿望,上帝和我们是朋友,邪恶来源于人的内心。关于海啸的问题。我们可以交流看法,我也可以再想想。我认为,灾害是上帝引起处于冷漠中的人们注意的方式,是为唤醒人的良知,上帝的目的是永恒的,而现世是有限的。

赵启正:哦!不过这代价太大了。我找到了奥古斯丁的论文集,他以“神正论”解释了上帝与邪恶同在的道理,但不如您说得好,您应该写您的版本的“神正论”。(递给帕罗奥古斯丁的著作)我这里有奥古斯丁著作的中译本,里面有奥古斯丁的画像,如果您喜欢,可以带走。

帕罗:《接过书)那也请您给我签名吧!

赵启正:实际上,美国和欧洲,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政治现状误解很多。我每天读他们的报纸,我都知道:如,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宗教和新闻等方面,对中国的误解和攻击很多。最后把这些,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人权问题。我想,人权问题,世界各国都不完美,中国也不例外。如果人类的人权都十分完美了,上帝就没有任务了。

帕罗:这点很有意思。其中有一点我倒要提出来,就是我们不应该把美国的媒体和美国的大众等同起来。那么。您有没有看到美国最近一期《新闻周刊》的一则报道?报道说,美国大兵亵渎《古兰经》,把《古兰经》放到抽水马桶里冲掉?而这是一个捏造的故事。因为这件事,他们现在不得不道歉,承认错误。而美国的大众对媒体的态度也是客观的批评的态度。有时,报界带来的是混乱。

赵启正:因为混乱有利于某些媒体,他们可以多卖报纸,从中获利。

帕罗:但这样也给政府带来很多麻烦。……P104-106

序言

始于1999年的“年报系列”丛书至今已出到了第七辑,兰州大学出版社以艰辛的劳作履行了“年年为思想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库”的承诺。

秉承“浓缩信息精华,关注世象百态,梳理学术脉络,传播思想文化”的宗旨。“年报丛书”通过专题结构的形式把一年内那些闪耀着理论智慧、反映着实践前沿的高水平文章萃为一编,以达到集中审视广大读者所关注的各个领域发展现状和演变趋势、聚焦性记录其轨迹的目的。在年复一年的积累中,“年报丛书”日渐以鲜明的风格、系统的内容和一流的质量,成为具有强大信息辐射力的文化精品,在学界、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006年版年报丛书适应读者对教育问题日益强烈的关注,在以往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世界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体育等六个专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国教育专题。这样,第七辑年报丛书共分为七本,即:《2006中国政治年报》、《2006中国经济年报》、《2006中国社会年报》、《2006中国文化年报》、《2006世界政治经济年报》、《2006军事体育年报》、《2006中国教育年报》。

收入丛书的文章是编者从2005年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数千种报刊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俊才;既有高层决策者,也有普通老百姓;既有外国知名人士,也有港澳社会贤达。被选入丛书的文章,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各位作者在有关领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或许也不能完全反映年度内知识界对相关问题的权威阐释,但它们都传递了对这些问题的最新思考,都是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证有力并具有很强可读性的好文章。

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洗练,观点更加突出,避免背景介绍方面的重复现象,编者对部分文章做了删节或摘要,有的甚至对标题也做了改动,在此恳请原文作者的谅解。因为编者和作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传播知识,服务读者。

著名学者张卓元先生、李强先生、谷源洋先生、季羡林先生、高放先生(按姓氏笔画为序)自始至终关注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无私的帮助;许多报刊社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忱!

为表示对作者劳动的尊重,我们将向作者奉寄稿酬,恳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告知您的通讯地址。我们的联系方式是: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兰州大学出版社《年报》工作室

邮编:730000

电话(兼传真):093l一8912613

E—mail:Zongbian@0nhook.com.cn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化年报(200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军//李俊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1027209
开本 32开
页数 5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5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10
15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