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王子/大家小书洋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小王子》是法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童话作品。

小王子是个超凡脱俗的仙童,原来住在B612号小行星上,因为玫瑰花的虚荣心损伤了他的自尊,于是他告别了小行星,开始遨游太空。他访问了6个行星,第一个行星上的国王从不放弃自己的尊严;第二个星球上只住着一个爱虚荣的人;第三个星球上的酒鬼用喝酒来麻醉自己;第四个星球上的商人想把星星存入银行占为已有……这些见闻使小王子觉得大人们太不正常,太缺乏想像力,太缺少连结宇宙万物的爱。于是,他开始想念自己小行星上的玫瑰花。在狐狸的帮助下,在沙漠中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使他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小行星上。

内容推荐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本书为丛书之一。

目录

大家·小书·洋经典

前言

献给莱昂·韦尔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试读章节

我六岁的时候,曾经在一本关于原始森林的书中看到过一幅很有气势的画,书叫《真实的故事》,画的是一只蟒蛇正在吞食一头猛兽,这就是那幅画的样子。

书里说:“蟒蛇捕到野兽,就囫囵吞下,连嚼都不嚼,然后就不能动了,它们要睡上六个月来消化。”

那时,我对原始森林中的那些惊险故事想得很多,我也用彩色铅笔画了我的第一张画。我的作品第1号是这样的:

我把我的杰作拿给大人看,问他们,是不是我的画让他们害怕。他们回答我说:“为什么一顶帽子会让人害怕呢?”

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我画的是一条正在消化一头大象的蟒蛇。于是我画了蟒蛇的内部,好让大人能够看得懂。他们总是需要解释。我的作品第2号是这样的:

大人劝我不要再画剖开的或闭合的蟒蛇了,还是关心一下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吧。就这样,我在六岁的时候放弃了辉煌的画家生涯。我的作品第1号和作品第2号的失败让我灰心丧气。大人总是自己什么也弄不明白,需要孩子们给他们解释呀解释,真累人……

因此我不得不选择另外一种职业,我学会了开飞机。我差不多飞遍了世界。的确,地理帮了我的大忙。我一眼就能区别出中国和亚利桑那州。假如夜间迷航的话,地理就太有用了。

这样,我一生中和许多严肃的人有过许多的接触。我在大人中间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就近对他们进行了观察。这并没有怎么改善我对他们的看法。

当我遇见一个我觉得稍微清醒一点的大人时,我就把我一直保存着的作品第1号拿出来试一试。我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明白了。但是他总是回答我说: “这是一顶帽子。”于是我就再也不跟他说什么蟒蛇呀、原始森林呀、星星呀。我跟他说一些他能够懂的事情。我跟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大人很高兴:他结识了一个跟他一样通情达理的人……P1-3

序言

前 言

郭宏安

译完《小王子》,有些话要说。

这是一本童话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居住在小行星上的小王子遍访六颗小行星和一颗大行星(即地球)的奇特经历,实际上是作者圣-埃克絮佩里的“我”与“非我”、童年之我与成年之我在撒哈拉大沙漠上的一次对话,是“非我”对“我”、成年之我对童年之我的一次回忆。对话和回忆的结果是“我”战胜了“非我”,童年之我战胜了成年之我,虽然“非我”仍旧是“非我”,成年之我仍旧继续着成年的道路。但是,整个童话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怀念之情,拂之若有,即之若无,有无之间使我们怦然心动。我相信,经过了这次交流,成年之我会有改变的,读过了这本书的成年人会有改变的。当然,我们无由看到圣-埃克絮佩里的改变了,因为书出版一年之后,他就驾机消失在地中海的上空了。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不如说是写给尚未失去童心的大人看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老少咸宜、各得其所的一本书,或者说这是一本大人孩子共同阅读、相互教育的一本书。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看的童话.它不以紧张的情节和花哨的辞藻取胜,却在淡淡的哀愁中以简洁纯净、几乎没有修饰的语言向人们传达浅显却因被人遗忘而变得深刻的哲理。

没有到过大沙漠的人,没有面对起伏的沙丘沉思默想的人,是很难发现甚至体会沙漠之美的。沙漠并不是一片死寂的世界,它虽然没有树,没有草,没有兽,没有鸟,甚至没有人以及人所有的一切,但是它有四季变幻莫测的风雨雷电,早晨,绚烂的晨曦使沙漠“燃起玫瑰色的大火”,傍晚,辉煌的落日“坠入一片极其豪华的紫色帷幔之中”,白天,偶尔有“翻出种种幻影”的“海市蜃楼”,夜晚,有“又大又黄的月亮”升起在“一片紫黑”的天空中……沙漠尤其具有一种使人心沉似水,摆脱尘世间的烦恼,返回到童年时代、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神秘的力量。说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在大沙漠上,月光如水,星垂四野,天地消融在浩莽空阔、无际无涯的宇宙之中,人则消融于天地。人,天,地,三者共为一体,纳入宇宙,溯本归源,同享无始无终、无差无别之乐。沙漠是一片净土,人在这至为简朴、至为单调的环境中,远离尘世的污染,身体和灵魂都得到洗涤,飘飘然升入无牵无挂的境界。沙漠之美,至矣,尽矣。

我们不妨设想:

1942年底的一天,在美国纽约,圣-埃克絮佩里和妻子康絮哀罗大吵之后,悔恨不已,心渐渐平静下来,陷入了沉思:他回到了度过童年时代的圣-莫里斯一德一雷芒古堡,又一次体味到神秘的花园带给他的、为成人所不理解的欢乐;他想到了九岁时对机械和飞行的兴趣以及更早的对写作的迷恋;他重温了母亲的抚爱和保护并希望终生蜷缩在她的臂弯里;他想到如何爱上一位出身不明的女子并使她成为自己的妻子,他想到他曾飞行于大西洋、撒哈拉大沙漠、安第斯山上空的云雾之间,他想到他曾在沙漠中数度濒临死亡而终于获救……他真是浮想联翩,不能自已,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撒哈拉大沙漠的“风,沙子和星星”,他降落了,他的飞机抛锚了。这时,小王子出现了。小王子天真,纯洁,善良,脆弱,好学而且好奇。这是作者真实的我,作者的童年之我,他与经过异化的我、成年之我展开了对话与交流。小王子的特征在于小,在于他是个孩子,他评判事物有与大人迥然不同的独特的态度和标准。他代表着儿童世界,与大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没有泛滥于大人世界的物欲、权势、欺诈和伪善,有的只是坦白、诚实、友谊、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儿童世界里有“蟒蛇、原始森林、星星”,大人世界里有“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这就是说,儿童世界向往本真的生活,而大人世界则崇尚人为的制造。他访问了6颗小行星,分别见识了专制、虚荣、羞耻、利益、忠于职守和脱离实际的学问。最后,他访问了地球。在地球上,他第一个碰到的就是蛇,他最终离开地球靠的也是蛇,蛇代表了恶的两面性。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他结识了聪明的狐狸,明白了友谊就是“建立联系”。狐狸告诉他:“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眼睛,是看不见本质的。”扳道工也告诉他:“只有孩子知道自己找什么。”因为孩子的天真让他们用心看到了事物的本质。这正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真理。儿童有心,才能看出帽子形状的蟒蛇肚子里有一头大象,盒子里装着一只绵羊,他知道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使沙漠变得美丽,而“只对数字感兴趣”的大人则不然,肚子鼓鼓的蟒蛇就是一顶帽子,盒子就是盒子,他想象不出没有标价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因为他没有心,没有想象力。有眼无心,他只能看见眼前的金钱、地位、权势,为了得到物质的利益,他只能求助于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直至战争。蟒蛇吞了大象,是不是隐喻着德国法西斯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然而,大人却看不到,他看不到生活的本质。那么,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是绵羊,是火山,是玫瑰花,是蟒蛇,是猴面包树,是星星,是落日,是蝴蝶,是狐狸,是为了布娃娃可以大哭的孩子……而不是专制的国王,不是埋头于加法运算的红脸先生,不是自吹自擂的虚荣的人,不是渴望着发财致富的生意人,不是试图忘记羞耻的酒鬼,不是足不出户的地理学家……总之,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纯真的状态。

小王子来了,又走了,盘桓一年之久。没有人看见他是如何来的,也没有人看见他是如何走的,人们“只见他的脚腕旁闪出一道黄色的光”,他是中了黄色的毒蛇的“很厉害”的毒液。他死了吗?人们看见“他像一棵树一样慢慢地倒下了”,却“没有发现他的躯体”。他提前发出了警告:“我好像是死了。但这不是真的……”显然,地球上一年的所见所闻使小王子失望了,他怀念他的星球了。他该回去看管他的绵羊了,他该回去照顾他的玫瑰花了,因为他对玫瑰花“负有责任”,所以,他在蛇的帮助下返回了他的小行星:他“回家”了。

圣-掺克絮佩里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有助于我们解读小王子和玫瑰花的关系:小王子就是圣-埃克絮佩里,玫瑰花就是他的妻子康絮哀罗,他用隐晦的语言曲折地表示了悔恨和重归于好的愿望。康絮哀罗是一个萨尔瓦多人,美丽,娇小,极有艺术天赋,但是虚荣,爱耍小把戏。圣-埃克絮佩里因她而放弃了贵族身份,但是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他对她又爱又恨;同时,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聚少离多,康絮哀罗感到受了冷落,他们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小王子和玫瑰花“闹别扭”,真实地反映出圣-埃克絮佩里和康絮哀罗之间的关系。他为玫瑰花“浇水”、“罩上罩子”、“挡上屏风”、“杀死毛毛虫”、“倾听她诉苦或自夸”,但是,他“太小了,不知道爱她”,不知道“在她可怜的小把戏后面看出她的温情”,他后悔不该自己出走而把她“孤零零地留在家里”。他曾经起了“疑心”,认为她“真难伺候”,而经过一番奇特的遭遇之后,他终于明白:“应该根据行动而不是根据言辞来评判她”。 “永远不要听信花儿的话”,“只应该看她们,闻她们”,因为她使小王子“浑身散发着香气”,“她照亮了”他。小王子确信:“如果你喜欢某颗星星上的一朵花儿,夜里你仰望天空的时候,就会感到很温馨。满天的星星都开遍了鲜花。”圣-埃克絮佩里写到这里时,我们感到了他的笔在颤抖,他的心在颤抖。他的传记作者说,纽约的出版商要求他在1942年圣诞节前为孩子们写一本书,他在写作《小王子》的时候,正是他们夫妻间关系最为融洽的几个月,最为融洽并不意味着没有争吵。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写作是在向妻子传达他的情意,委婉地指责的同时,表达出他对妻子的真实感情:他爱她。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故事,是圣-埃克絮佩里写给康絮哀罗的一纸情书。

《小王子》一书的出版,证明了我们的设想。

不幸,小王子的结局成为圣-埃克絮佩里日后命运的谶语:《小王子》在美国出版后一个月,他即在反复请求之后重返欧洲,一个超龄8岁的老飞行员参加了对德国法西斯的作战。从5月到7月,他完成了8次飞行而不是规定的5次飞行,7月31日8点30分,他最后一次从科西嘉岛起飞,到里昂、安西一带进行侦察,下午2点30分,还不见他回来的踪影,人们知道,他再也回不来了。直到1998年,两个地中海的渔民才在他们的网中发现圣-埃克絮佩里送给康絮哀罗的一个银手镯,人们确信他是在地中海的上空坠落了,但是人们始终未能找到他的“躯体”和飞机的残骸。人们不知道,他是遭到了德国战斗机的攻击,还是身体不适出了事故,还是他在死亡中得到了解脱……他像小王子一样,消失在空中了。

安多尼-马利-罗杰-德·圣-埃克絮佩里1900年6月19日生于法国里昂的一个贵族家庭,四岁丧父,终生生活在母亲的温情和保护之中,哪怕他在遥远的阿根廷。1930年,他曾经在一封由布宜诺斯艾利斯写给母亲的信中说:“生病是一种美妙的运气。谁都希望这运气降临到他的头上。感冒给了他享受这无边的海洋的权利。”他在圣-莫里斯一德一雷芒的古堡里度过了童年,在瑞士弗里堡的一家私立中学完成了中学的学业。根据家族的传统,他上了海军学校,后又转学建筑。自从布雷里奥于1909年飞越英吉利海峡以来,飞行在法国引起全国的轰动,年轻人趋之若鹜,十二岁的圣-埃克絮佩里也瞒着家人,在一个飞行员的带领下,第一次飞上天空。1920年,他开始服兵役,被编入空军。作为见习军官,他被派往摩洛哥,直到1922年2月服役期满。1925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作品,即中篇小说《飞行员》,表现了某种忧郁、对死亡的蔑视和天空的诱惑。圣-埃克絮佩里自幼对写作怀有极大的兴趣,认为作家对人类的道德提升负有责任。他被巴黎文学界认为是一个最富潜力的青年写作者。1926年,他进入拉德克埃飞行协会,成为开辟巴黎——达喀尔航线的一员。1928年,他出版了小说《南方来信》。1929年,他被派往南美洲,开拓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直飞航线。1931年1月,他与康絮哀罗结婚,这是一场爱怨纠缠不清的爱情悲喜剧。这一年,他发表了小说《夜航》,并获得当年的费米娜奖。1940年之前,短短的十年间,他负责巴黎——卡萨布兰卡之间的邮路,作为法兰西航空公司的代表到西贡进行宣传工作,为《巴黎晚报》赴莫斯科、马德里、德国等地进行采访,并试图开辟巴黎——西贡、纽约——火地岛的航线,并于1939年2月出版《人的大地》,获得当年的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1940年7月31日,圣-埃克絮佩里复员了,同年的12月,他赴纽约并打算长住。期间,他发表了《空军飞行员》(1942年,次年遭到德国占领当局的查禁)。1943年4月,他在美国出版了《小王子》。1945年11月30日,法国出版了《小王子》。

《小王子》的构思其来久矣。

圣-埃克絮佩里在法国已经是一个人人景仰的英雄,又是一个地位已经确立的著名作家,但是,他的内心并不平静,战事的担忧(德国法西斯全面入侵法国),家事的骚扰(他们夫妻之间又恨又爱)和政治的牵挂(他希望戴高乐和贝当捐弃前嫌、把法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美国的援助),使他感到完全不能融入成人世界,于是他时时回忆起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他失去了天主教的信仰,放弃了贵族的身份,当了飞行员,又当了作家,但是他一直以为:“只有孩子知道自己找什么。”1935年,他在一次乘火车的旅行中,看到一个农民的孩子睡在父母中间,他被孩子天使般的面容深深地感动了,他写道:“在这对夫妻中间诞生了一枚金色的果子。在粗重的衣衫下诞生了这种魅力和优雅的成功之作。我朝着这平滑的前额、柔软的嘴唇俯下身去,心里说:这是一个音乐家的面孔。这是儿童时代的莫扎特。这是生活的美好的许诺。传说中的小王子同他没有什么两样:经过保护、关心、培养,什么样的人他成不了呢!花园中因突变而诞生了一株新的玫瑰,于是所有的园丁都动起来了。人们把它单独养起来,培植它,给它优惠的条件。可是对人就没有这样的园丁了。莫扎特像其他人一样被冲压机打上印记。莫扎特将怀着最大的快乐在咖啡馆的臭气中写他的腐朽的音乐。莫扎特被判了死刑。”结果,“莫扎特被毁掉了”。同年的12月底,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机械师试图创造巴黎——西贡的直飞记录,在离开罗180公里的沙漠上空迷失方向,在紧急降落的时候撞上一个斜坡,飞机掉了一翼。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了三天,幸遇一个贝督因人的商队,于1936年1月2日被带到一个绿洲。现代社会戕害了莫扎特一样的孩子,沙漠中遇难所体验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这两件事成为《小王子》故事的清晰可辨的源泉。实际上,小王子的故事从1930年起,就在圣-埃克絮佩里的心中慢慢成型。他在1930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叙述他在安第斯山中遭遇的事故,就画了一个小王子“孤独而不知所措地”立于一座高山之巅。无论如何,我们似乎可以断言,小王子的故事在圣-埃克絮佩里的心中酝酿已久,所谓十月怀胎,一旦时机成熟,例如在他十分忧虑、彷徨、无法解脱的时候,有人从旁触动,故事就成型了,所谓一朝分娩。不过,《小王子》只是表达了圣-埃克絮佩里的愿望,它离民族团结、夫妻和好等等还很远。它对死亡的刻画描写是如此动人,使我们感觉到,只有在死亡中,圣-埃克絮佩里才能找到心灵的平静。他消失在空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他的躯体和飞机的残骸,这大概也是他的心愿吧。

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飞行员,他拥有13项航空科技发明,毕生都为发明一种喷气式飞机而绞尽脑汁。他把飞行看做他的生命,他把飞机看做他探讨人生的工具。其实,飞机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成了圣-埃克絮佩里的一部分。作为作家,他写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大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飞行员之间的友谊和宽容,飞行员与大自然搏斗中体现出的勇敢、坚韧和乐观,这一切不仅使读者别开眼界,感到兴奋,也提高了他们的道德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对社会的义务。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个有责任感、富于哲理的作家。他的作品不止于描写,而是上升至哲学的层次,致力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准。他得到了法国全社会的高度崇敬该不是偶然的:全国有多少街道、学校、机场、车站以他命名,当法郎还存在的时候,他的肖像及小王子的形象出现在50法郎的钞票上;在2000年的时候,法国乃至世界许多地方都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纪念他一百周年诞辰的活动。他的《小王子》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成为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可兰经》和《资本论》的读物,不止一部作品被拍成电影,灌成唱片,制成CD盘,等等。小王子那略带忧郁、需要安慰、不时地发出响亮的笑声的身影也许是身躯高大的圣-埃克絮佩里的真实形象吧!

书评(媒体评论)

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不如说是写给尚未失去童心的大人看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老少成宜、各得其所的一本书,或者说这是一本大人孩子共同阅读、相互教育的一本书。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看的童话。……小王子就是圣一埃克絮佩里,玫瑰花就是他的妻子康絮哀罗。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故事,是圣一埃克絮佩里写给康絮哀罗的一纸情书。

——郭宏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王子/大家小书洋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圣-埃克絮佩里
译者 郭宏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08359
开本 32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88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2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