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2)(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以航天科技专家为主线,集专家传略与我国航天科技史实为一体的文献性书籍。不仅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立传,记述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乃至整个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且还记载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及各有关单位创建、发展的历程。因此,这既是一部搜寻和颂扬航天科技专家丰功伟绩、道德风范与品格的传略性史书,也为中国航天及有关单位研究创建,发展史提供的翔实史料和依据。适合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中国科技专家传略》分工学、农学、医学、理学四编。工学编分为:力学、机械、交通、航空航天、电子电工、能源、化工、冶金、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土木建筑、纺织、轻工等12卷;农学编分为:作物、植物保护、林业、养殖、园艺、土壤、综合等7卷;医学编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医学等5卷;理学编分为: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地学、生物等5卷。

这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可形成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它的编纂方针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目录

骆维驹(1911~1991)

方俊奎(1912~1992)

王子仁(1912~  )

杭效祖(1913~1989)

吴德雨(1914~2001)

徐坚(1914~  )

陶瑞麟(1914~1979)

印均田(1914~1998)

吴宝初(1915~  )

袁树芝(1915~  )

朱敬仁(1915~1992)

钱文极(1916~  )

戴树智(1917~1980)

肖淦(1917~1984)

沈家楠(1917~  )

孙荣(1917~  )

林爽(1917~2001)

钱骥(1917~1983)

徐兰如(1918~  )

胡昌寿(1918~  )

刘元(1919~ )

金建中(1919~1989)

王树声(1919~  )

陈雁(1920~  )

王希季(1921~  )

张梓昌(1921~  )

陈敬熊(1921~  )

何午山(1922~1994)

乔石琼(1922~1990)

朱正(1922~  )

吴中英(1922~  )

刘传儒(1922~2001)

谢光选(1922~  )

熊继衮(1923~  )

吴展(1923~  )

蒋通(1925~  )

郑元熙(1925~  )

张志英(1925—1994)

史长捷(1925~  )

钟万登(1926~  )

张履谦(1926~  )

黄敞(1927~  )

梁晋才(1927~  )

孙家栋(1929~  )

张翰英(1929~2000)

孙敬良(1930~  )

朱森元(1930~  )

钟山(1931~  )

丁衡高(1931~  )

林华宝(1931~  )

崔国良(1931~  )

童铠(1931~  )

张贵田(1931~  )

宋健(1931~  )

姚绍福(1932~2001)

王永志(1932~  )

沈绪榜(1933~  )

刘兴洲(1933~ )

闵桂荣(1933~  )

曾广商(1935~  )

崔尔杰(1935~  )

试读章节

方 俊 奎

(1912~1992)

方俊奎,火炮、弹道专家。长期致力于弹道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在物理、数学和弹道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从事常规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国家兵工总局的嘉奖。20世纪50年代后期,从事导弹弹道研究设计工作,为中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弹道设计、计算奠定了基础,并培养了人才,成绩显著。

方俊奎,1912年lO月25日生于江西省婺源县荷田村。1926年就读于皖南休宁县徽州中学初中部,成绩优异。1929年,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高中部,1932年秋毕业。其父系一名儒商。因经商失利,经济拮据,无力供给方俊奎上学。他只好停学,留校在物理实验室工作,挣钱贴补家庭开支。后来,其堂兄方守刚大学毕业后在资源委员会工作,主动提出负担方俊奎上大学的全部学费。 1933年,方俊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刻苦学习,发愤读书。他的数学、物理成绩突出,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和江西省教育厅(资助江西省藉好学生)的奖学金。他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部分奖学金款全部寄给家中贴补家用。

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中华民族国难深重之时,他一腔热血,积极投入爱国救亡的洪流。1931年“九一八”事变,正在南京中学读书的他,受同学推举出任义勇军班长,积极参加罢课、请愿、游行活动。尔后,在清华园,如火如荼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他作为学生纠察队成员,常骑车往返在京城和清华园之间。一次,他和同学们在游行示威中,遭到警察的水龙袭击,穿着冰冷的湿衣服被关在景山公园冻了一夜。方俊奎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

方俊奎在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名教授吴有训、叶企孙的青睐。1937年清华毕业后,由清华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推荐,到兵工署弹道研究所工作。他对工作执著追求,埋头从事试验研究,尤其在弹道知识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渴望继续深造,这个机会终于来到了。1944年夏天,兵工署决定选派一批技术人员到美国学习兵工勤务,他得以入选。1945年冬回国。1946年秋,方调到上海物资供应局工作。1947年又奉调派遣去关岛办事处工作。1948年1月,回上海物资供应局工作。这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尤其是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屡屡败北。下半年,先是打响了辽沈战役,接着,又是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方俊奎是个进步青年,目睹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共产党军队节节胜利,逼近长江天堑。他坚信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这时,他的好友徐兰如经常与他见面交谈,心心相印。1949年3月,他辞去了物资供应局的工作,在上海静待解放。5月29日,上海解放。他经徐兰如介绍,去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7月1日,正式在军械部工作。11月,随二野进军大西南,在军械部任副科长参加接管兵工厂的工作。

P10-11

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2》(下称《航天卷2》)继《航空航天卷1》之后又出版了。这是以航天科技专家为主线,集专家传略与我国航天科技史实为一体的文献性书籍。《航天卷2》不仅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立传,记述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乃至整个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且还记载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及各有关单位创建、发展的历程。因此,这既是一部搜寻和颂扬航天科技专家丰功伟绩、道德风范与品格的传略性史书,也为中国航天及有关单位研究创建,发展史提供的翔实史料和依据。

《航天卷2》选列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界1935年以前出生的、有突出造诣的61位专家。有的专家,如陈德仁、沈天慧、汪成为等,已被选人其他卷;有的专家因离开航天系统较早,资料搜集与撰写困难等,而未能列入。众所周知,航天科技工业所从事的航天型号工程是典型的大系统工程,是多种现代科技最新成就及多种学科与专业技术的高度综合与集成,是成千上万人集体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因此所选列的61位科技专家也只能是中国航天科技群体中的突出代表。本卷的疏漏与不妥之处,只能在续卷中弥补。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都还很薄弱,有些科技领域和学科还是空白。但中国航天人,特别是航天创业者们,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为之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方针的指引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中国航天”精神,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扬全国一盘棋的集体主义精神,谱写了中国航天艰苦卓绝的历史,铸就了中国航天举世瞩目的丰碑。时至今日,我们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导弹武器系统,还成功地进行了神舟1号、2号无人飞船的飞行试验,这些辉煌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我们还通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形成了一批专业技术门类齐全,设施设备与技术手段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这些科研生产基地可以从事各类导弹、航天型号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检测;我们还培养和锻炼了几代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能攻克技术难关、学科专业与技术工种齐全配套的航天科研生产队伍;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一整套以总设计师系统和总指挥调度系统为主干,以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组织管理的科研生产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技术与物质基础。

顾既往,创业维艰,成就辉煌;观现在,形势紧迫,使命艰巨;瞻未来,任重道远,前途光明。2l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世纪,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是高科技产业,航天科技及其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越演越烈的经济、科技、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加速发展航天高新科技及其产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期盼新一代航天人会从老一代航天科技专家的成就与精神中得到启迪与激励。坚信中国航天在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指引下,必将在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中,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中国航天必将与日俱进、兴旺发达,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航天卷2编纂委员会

2001年9月

后记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2》继《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空航天卷1》之后,收录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界1935年以前出生的、有突出造诣的专家传略61篇。

《航天卷2》编委会自1999年8月成立后,在《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总编纂委员会和工程技术编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与协调下,在航天科技、科工集团公司及各部门领导、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召开了多次编委会,对稿件中的导言、标题、正文等各项内容进行了反复审阅与讨论,积极认真地完成了本卷的组稿、审稿和定稿工作。撰写工作始终本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入传人和历史负责,通过人来写史的宗旨,做到了既颂扬航天科技专家的业绩和奉献精神,又记述中国航天发展史实。

在本卷的编纂、出版过程中,得到张弛、刘桐辉、辛大广、郑连升、范开弓、武好军、王养朝、穆东明、刘松勇、吴文煊、胡慧民、谭隧华、王都喜、李晓巍、左庆春、黄远扬、李芙蓉、卜雨亭、潘昭汉、周雁飞、马昕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谨向支持本书编纂出版的领导、有关单位和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航天卷2编纂委员会

2001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2)(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44301
开本 32开
页数 64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49
出版时间 2002-04-01
首版时间 2002-04-01
印刷时间 200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