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1)(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可形成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它的编纂方针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内容推荐

《中国科技专家传略》分工学、农学、医学、理学四编。工学编分为:力学、机械、交通、航空航天、电子电工、能源、化工、冶金、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土木建筑、纺织、轻工等12卷;农学编分为:作物、植物保护、林业、养殖、园艺、土壤、综合等7卷;医学编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医学等5卷;理学编分为: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地学、生物等5卷。

目录

前言

韩安:(1883--1961)

梁希:(1883--1958)

李寅恭:(1884--1958)

陈嵘:(1888--19711

傅焕光:(1892--1972)

姚传法:(1893--1959)

沈鹏飞:(1893--1983)

贾成章:(1894--1970)

叶雅各:(1894--19671

殷良弼:(1894--1984)

刘慎谔:(1897--1975)

任承统:(1898--1973)

蒋英:(1898--1982)

陈植:(1899--1989)

叶培忠:(1899--1978)

朱惠方:(1902--19781

干铎:(1903--19611

郝景盛:(1903--1955)

邵均:(1903--1977)

郑万钧:(1904--1983)

牛春山:(1904-- )

马大浦:(1904-- )

唐耀:(1905-- )

汪振儒:(1908-- )

蒋德麒:(1908-- )

朱志淞:(1910--1989)

徐永椿:(1910-- )

王战:(1911-- )

范济洲:(1912-- )

徐燕千:(1912-- )

朱济凡:(1912--1987)

杨衔晋:(1913--1984)

张英伯:(1913--1984)

吴中伦:(1913-- )

熊文愈:(1915-- )

成俊卿:(1915-- )

关君蔚:(1917-- )

王恺:(1917-- )

陈陆圻:(1918-- )

阳含熙:(1918-- )

黄中立:(1918--1983)

后记

试读章节

梁  希

(1883—1958)

梁希,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近代林学和林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产化学研究,晚年被任命_为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并在科学技术界和民主党派中兼任一些领导职务。他的主要业绩是培养了大批林业科技人才,在中国首创了林产制造化学,传播了新的林业科学理论,提出了全面发展林业、绿化全中国的林业建设方向,把中国林业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梁希,原名曦,字索五;后改名为希,字叔五(或叔伍),笔名凡僧、一丁、阿五等。1883年12月28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双林镇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幼年丧父,初在私塾读书,稍后就学于蓉湖书院,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16岁便考中秀才,有“两浙才子”之称。

梁希青年时期追求进步,适值戊戌变法,更加激发他的民主革新思想。189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目击清廷昏庸腐败,在“武备救国”的思想支配下,投笔从戎,进浙杭武备学堂学习西洋军事,因成绩优异,1906年被选送日本留学,一年后考入士官学校学习海军。

在日本,梁希受章太炎等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影响,与同乡陈英士(其美),一同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建立的同盟会,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经常在东京出版的《民报》上撰写诗文,挞伐腐败辱国的清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满怀救国热忱回国,投身于革命浪潮,参加了浙江湖属军政分府新军训练工作。辛亥革命后,梁希又回到日本士官学校读书。仍习海军。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是梁希,也是当时所有进步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适值此时(1913年)又发生了日本学生破坏班纪的事件,身为班长的梁希处罚了破坏班纪的日本学生,却遭到日本学生的侮辱和歧视,于是他愤然改变初衷,1913年改习自然科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期间,梁希对林产制造学和森林利用学更具兴趣。他潜心钻研,学习成绩超群,深受导师们的赞誉。

P16-17

序言

森林是人类诞生地和摇篮,人类在森林中度过襁褓时期和童年时代。先民们走出森林后,衣食住行仍仰给于森林,曾经有过一个漫长的原始的森林利用时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与森林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单纯利用和大量消耗林木的同时,逐步发展为自觉地保护与经营森林。中国的林业文明和林业科学技术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林业生产虽有悠久的历史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并非独立行业。林地开垦、树木种植为古代农业组成部分;古代林业科技多载于古农书;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利用为古代手工业组成部分,其技术规范多载于考工类古籍;植物学知识多载于古代之本草学。

中国古代林业科技,有着光辉的历史,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古代林业科技萌芽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如“钻木取火”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燧人氏”,本草知识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氏”。先秦古籍《尔雅-释木》记述树木80余种,已将树木分成乔木与灌木,为中国较早的树木分类;《管子·地员篇》不仅是我国较早的土壤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生态地植物学;《夏小正》是中国淮河、长江流域物候专著,记述一年十二个月的自然气象及动植物的变化,并规定包括林业生产在内的生产活动;保护自然生态和保持水土的思想也见之于先秦诸子的论述。在中国浩瀚的古籍中,特别是在一些类书、方志、笔记、小说类古籍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林业科学技术的论述。

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人是历史的主体,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体现在无数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和能工巧匠的历史中。中国古代农林科技方面的杰出人物若群星璀灿,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不少古代的农学家也是林学家,在参加农林实践的同时,也对古代林业科技进行了大量的论述,留下了不少论著。古代林业科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专著有: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晋代戴凯之的《竹谱》;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陈翥的《桐谱》等,这些专著不仅为中国之最,也为世界之先;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已开现代植物志之先河。木材年轮的发现在宋代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中已有记述;木材材积的计算于明代郭维经父女已发明了“龙泉码价”等,都属于走在世界林业科技前列的成就。有些人虽无专著流传,但他们的精湛的林业技艺,曾经造福于人民,在木工技术方面,中国古代不仅有墨翟、鲁班、喻皓这样的能工巧匠,并有《考工记》、《营造法式》等专著的流传。

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本世纪初。随着东西方林学科学技术的传人中国和中国一批负芨海外专攻林学学者的学成归来,我国林学开始自农学中分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步形成了树木学、造林学、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林政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利用学、木材学、林产化学、水土保持学等分支学科。中国老一辈林学家,一方面组建中华林学会,编辑刊物,发表文章大力宣传森林的重要作用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的林业大声疾呼,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如凌道扬、姚传法、郝景盛、沈鹏飞等人是这方面有突出贡献者;另一方面不少人从事于林业教育、林业科学事业,结合本国国情,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林学,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开拓工作。如陈嵘、郑万钧等人所编著的《树木学》、梁希等所开设的林产化学课程、唐耀所出版的《木材学》、《林木志》,候过、周桢等人讲授的森林经理学、任承统等人所开创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等,为林学许多分支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防护林的营造、国土的治理、沙漠的改造、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及原始林区的开发等,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绿化祖国,重整山河的历史使命,落在当代林学家的肩上。第一代林学家和第二代林学家,携手并肩,谱写了新的篇章。他们在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林学体系,在扩展和丰富林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同时,并开拓了新的分支学科,使中国的林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跻身于世界科技之林。他们为新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和林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历史在发展,我国的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史也正在继续谱写之中。为了继往开来,记录与回顾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并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发扬老一辈林学家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献身、创新、求实与协作的科学精神,承前启后,开创我国林业的新局面,编撰此《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v14林业卷》,记载近代和现代知名的林业科技专家事绩。希望后继者能从前人走过的道路中,汲取可贵的教益。

概括来说,我们应当学习老一代林学家如下几个方面的优良传统。

一、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提掖后进、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老一代林学家,生长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目睹民族的内忧外患,国将不国。他们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愿望,远涉重洋,寻求救国之路,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他们当中有的参加过辛亥革命;有的参加过反对军阀的斗争;有的在敌寇入侵时,不与之同流合污,表现了民族正气;有的在高官厚禄面前,不为所动,表现了高尚的情操;有的在黑暗势力面前视死如归,表现了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他们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座右铭;同时又以振兴林业为己任,为振兴中国的林业而奔走呼号,不遗余力。这方面梁希先生堪称楷模,他年少东渡日本学习海军,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激于民族义愤,改学林学,归国后投身于林业教育及林业科学事业,立志改造中国河山,以“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为夙愿。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写下了“以身殉道一身轻,·…·。愿将鲜血荐黎明”的豪壮诗句。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名句:“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也是新中国的艺人”,不仅具有诗情画意,并具有深远的科学含义,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林业工作者。老一代林学家在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的同时,多从事林业教育事业。他们深知教育是一种使事业千秋万代相传的保证,他们既献身于“十年树木”,又热衷于‘百年树人”,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并教以为人之道,循循善诱,海人不倦,对后继者精心培育,多方爱护。他们当中不少人的道德文章,均为后人榜样。如陈嵘先生生平淡泊名利,节衣缩食,但经常周济经济困难的学生,弥留之际,还将历年储蓄的巨额稿费,捐赠给林业科学事业。中国林学会陈嵘奖金之设,正是体现了他生前对林业科学事业后继者的殷切希望。

二、学习他们热爱林业的献身精神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精神。林业是改造河山的伟大事业。“海晏河清”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需要的是披荆斩棘、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老一代林学家正是以装点江山、绿化祖国为己任,献身于林业教育、科学事业。本传略所收录的人物,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他们许多人为了探索林业科学的奥秘,风餐露宿,不避艰难险阻,经常深入实际,或奔走在崇山峻岭的茫茫林海之中,或跋涉在穷乡僻壤的旷野荒原,有的人像战士壮烈牺牲在疆场一样,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如郝景盛、干铎、叶培忠、黄中立等人,都是长期带病工作,猝然病发在工作岗位上,离开了他们所热爱的林业事业。他们的这种春蚕精神,代表了老一代林人的高大形象。

三、学习他们热爱科学,对科学执著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老一代林学家都经历过“五四”时代,对“科学”与“民主”的精神领会颇深,如韩安自书座右铭为:“科学精神,把事当事;民主精神,把人当人”,概括了“五四”时代知识分子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林学是一门跨越多种领域的科学,涉及气象、地理、土壤、水文、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工学及人文等多种学科领域。不仅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求实的精神。老一代林学家们正是以这种精神,在林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建设方面,辛勤耕耘了一生,他们当中不少人兼通中外,学贯古今,为后继者铺设了攀登的阶梯。他们给我们既留下了学术上的硕果,也留下了追求科学的精神。他们当中有些人,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虽历经坷坎与曲折,身处逆境,但对科学的追求,未因之而稍辍。因此,本卷在撰写的过程中,不仅着重列举他们在林业科学技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并且也略述其与治学有关的道德风貌,使后继者了解他们的学术盛就,并从他们的事绩中,汲取精神力量,继续攀登林业科学的高峰。

董智勇

1991年2月

后记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全国性学会编纂的大型科技专家传略史书。按《传略》总编委会的规定,林业及水土保持学科共为一卷,即《中国科学技术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属农学编的一个分支学科卷。这次编纂的为林业卷第一卷,以后还将陆续编纂。

根据《传略》总编委会的要求,农学编成立了学科编委会,中国林学会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共同成立了以董智勇为主编由15人组成的林业卷分编委会,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还专门成立了《传略》林业卷编辑部。从1990年2月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共召开了5次分编委会会议和一次作者参加的会议,对于入传专家名单的确定、撰稿人的分工和入传稿件的史实内容、业绩评价,以及某些不同的学术观点等,均进行了认真反复研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林业卷编辑部在《中国科协传略》编委会、农学编学科编委会、林业卷分编委会和中国科技出版社的指导与配合下,对稿件的内容、结构、标题、文字,以及入传者的导言、简历、著作和参考文献等与每篇传文作者、有关单位进行了反复核实。按总编委会统一制定的体例进行了审编工作,从而保证了文稿按时发排付梓。

本卷入传者的选定,是按总编委会制定的“入传人条件”,由分编委会初步提出名单,经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会审核,报农学编学科编委会审查调整而确定的。林业卷第一卷入传人为46位。但在编撰过程中有的入传人因资料不全,或撰写的稿件不合要求,又来不及补充修改,只好安排在后续各卷入传,故入传人为43位,而其中凌道扬、周祯二位因系港台人士,按规定转收入综合卷内。林业卷第一卷实际入传人为41位。

本卷编纂过程中,林业部领导予以极大重视,并在人力、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此,林业部科技司、林业部科技委和中国林学会共同负责编纂,并向有关省林业厅、林业部直属单位,联合发出“关于编纂《中国科技专家传略》林业卷第一卷通知”向有关单位部署编写任务。各有关单位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及湖北省林业厅、广东省林学会等单位也积极配合,认真地完成了组稿、撰稿、审核、修改等任务。各篇的作者为了保证稿件质量,广泛收集入传人的生平史料,进行调查研究,以求实精神,提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数易其稿,不厌其烦。入传人的亲属及健在的入卷者本人,亦积极提供资料。许多参加审稿的同行专家及有关单位对稿件也进行了认真审查,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这都对提高稿件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在此对为本卷作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林业卷编辑部》

199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1)(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04330
开本 32开
页数 5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1991-05-01
首版时间 1991-05-01
印刷时间 199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