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庆龄图传(1893-1981)
内容
编辑推荐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房间里,曾尊敬地摆放过一位中国女性的照片,美国著名记者斯诺也曾赞美一位中国女性说:“通过她,我体验到了中国最美好的感情!”这位女性就是宋庆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原国家名誉主席。她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传奇女性!她的名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和她的家族对20世纪乃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都发生过并还将发生巨大的影响。

本书从她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选取其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与共产党人的交往、与挚交好友的联系、与国际人士的友谊等关系往来切入,并配以相关图片,让读者直观宋庆龄,认识宋庆龄,欣赏宋庆龄,回味宋庆龄!

内容推荐

  宋庆龄,不觉呜离开我们已有20多年了。时间的流逝,能让人淡忘许多,而这本“画传”的女主人,却会在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时刻与我们相遇,她的魅力,经久不衰!对老人,她是一段重温的回忆,对中年,她是一条沟通的路桥,对初出茅庐的青年,她则是一道通往美丽、道义、人格力量的门扉。认识宋庆龄,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和诠释。

本书作者即从她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选取其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与共产党人的交往,与挚交好友的联系,与国际人士的友谊等关系往来切入,这些关系,构成了宋庆龄人生框架中最丰富,最精彩的经纬线。本书作者曾在宋庆龄亲手创办的杂志社任职数年,是一位资深记者和作家,在对宋庆龄的不断追忆中,和画传的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曾亲历采访了宋庆龄身边的不少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积累和研究了大量相关资料,写作完成了多篇有关宋庆龄的文章和书籍,她以女性细腻的观察和笔触,去探寻和解读宋庆龄传奇的人生和心路历程,文笔优雅生动。宋庆龄,是一位公认的外貌美丽,风姿绰约的女性,她来做“画传”的传主,自然会愈发令人赏心悦目。这本画传的作者和编者精心收集了300多幅人物、历史、文物图片,不少图片是外界少有看到的,通过精心选配,精心编辑,使读者能从丰富的影像图片中,直观宋庆龄,认识宋庆龄,欣赏宋庆龄,回味宋庆龄!

目录

引子

1.出生之谜和若有所思的小姑娘

2.从她的两眼和额头送溢出内心的光彩

3.有一个“罗曼蒂克念头”的少女

4.笃爱共忧乐与“第一夫”的日子

5.“对孙中山名声的忠诚,支撑她不屈不挠抗争”

6.秉承孙中山遗训的路上,她的几位中国异性挚友

7.“通过她,我体验到了中国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

8.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三枝传奇“姐妹花”

9.庆龄与子文,手足亲情和政治威势之间

10.保盟的“灵魂和中枢神经”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的孙夫人

12.与“好管家”周恩来,半个多世纪的默契与关切

13.过一种俭朴清雅的生活

14.生活情趣,一个女人的心灵之窗

15.千万个孩子和她的“两个女孩子”

16.“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与沉默

17.逆境之中,不计利害助逆境之人

18.亲情绵绵和最后的遗憾

19.与燕娥情同姐妹、生死相伴的传奇

20.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

21.最后的私愿,陪伴在父母身边

宋庆龄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就在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急剧转变,建国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日益清晰之时,病魔也毫不留情地向他袭来。1924年11月,孙应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邀请北上,宣传和实施自己的救国政治主张,没想到这竟是他最后的旅程。

孙中山从广州到上海,转日本神户,再到天津,转进北京,一路奔波劳顿,抵达北京时,他已病得很厉害了,确诊为肝癌晚期,多方治疗无效,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下榻的寓所内。

在孙中山辞世的病榻上,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确地提出了心目中中国前行的方向。在临终前一天,由他口授,经汪精卫、苏联顾问鲍罗廷和陈友仁执笔记下了他的遗嘱。这即是长久为人们传诵的《总理遗嘱》、《致苏联遗书)》和专门留给家属的《家事遗嘱》。前两者为政治遗嘱,孙号召他的追随者坚决执行国民党新的激进政策,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呼声;同时他向苏维埃联盟表达了“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的政治意愿。

而在《家事遗嘱》中,他写道: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起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弥留之际,孙最后断断续续地呼出“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的离去,使宋庆龄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有人认为,孙夫人将面临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何去何从?其实对宋庆龄来说,并不需要抉择。早在她与孙中山结合时,她便选定了自己的生活道路。现在,她惟有坚定不移地秉承丈夫的遗志前行,不管这条路上如何荆棘坎坷,险象环生。她认为,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斯诺夫人海伦·斯诺曾说过,照宋庆龄的性格来说,她是应该受到孙中山保护和爱护的,而不是投身去为孙中山战斗,实际上,在孙去世前,她不是依靠孙的保护过活,而常常是反过来保护孙中山,与孙一起为共同理想战斗。孙去世后,更不愿躺在孙中山留给她的尊荣上,去过一种雍容华贵、养尊处优的生活,她没有去巴黎、纽约等城市清闲地度过一生,而是更加勇猛地担起责任,继续战斗了一生。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批捕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并背弃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机构,在南京自立“南京国民政府”。时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的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及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等40人,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声讨蒋的叛逆之行。接着广东也发生反革命政变。继而,汪精卫又在武汉实施了加快排斥共产党的步骤,直至7月,汪精卫等控制了武汉国民党中央,宋庆龄拒绝出席“分共”会议,并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的“七一四”声明。她严正宣布:“由于蒋介石、汪精卫所控制的国民党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我决定退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当时,许多人物和势力纷纷投向南京政府。宋庆龄的大姐蔼龄和小妹早已靠蒋,母亲也被说服,连一向同情武汉政府和庆龄的大弟宋子文也不得不向右转,带着蒋介石的信函来拉宋庆龄赴宁。但宋庆龄依然故我,丝毫没有动摇地坚持她认为正确的孙中山的方向。

1927年第一次在武汉见识宋庆龄的美国作家希恩评说:“在中国大革命失败之际,这位非凡的人赫然站立:将军们、演说家们,或者魂飞魄散,或者投降,或者逃逸,或者沉默,但没有被压垮、没有沉默的革命者,却是孙中山的娇弱的遗孀。”

苏联顾问鲍罗廷也认为,“在国民党左派中,宋庆龄是惟一的男子汉。”美国进步女作家斯特朗说:“她虽然孤立无援,就连家中最亲近的人也反对她,但她从未动摇过,始终献身孙中山向往的革命事业。”

“七一四”声明后,宋庆龄决定赴苏联莫斯科,完成孙中山要她赴苏访问的计划,同时表明她与蒋介石政府的分道扬镳。

1927年7月,宋庆龄秘密从武汉到上海。一天清早,她装扮成贫民妇女的模样,在美国女友雷娜·普罗梅的陪同下,悄然离开莫利哀路的寓所,与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左派领袖陈友仁和他的两个女儿一道,登上苏联的海轮,经海参崴赴莫斯科。

在莫斯科,宋庆龄受到了苏联政府和人民的热情的欢迎,她被邀请去各个大学演讲,她发表各种政治声明,表明自己对中国革命局势的看法,和继续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态度。并与邓演达和陈友仁一起策划组织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希望以此来挽救国民党,从而复兴中国革命。

P54-6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庆龄图传(1893-198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东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6622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