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大爹
内容
编辑推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0余万人来自五湖四海,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传奇色彩的故事。本书是一部收集了新疆兵团知名作韩天航近年作的三个中篇的小说集。通过这几部小说,你可以了解那些人无畏的献身精神,也可以了解人物独特的人情味和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新疆兵团知名作韩天航近年作的三个中篇小说。

《父写了一个甘肃籍的团将女送回上海,使女与外婆及姨妈团聚的故事在上海滩塑造了朴实、善良勤又聪明能干的西北男子汉的形象。

《母亲和我》叙说一位受统文化教养和道德熏陶的缠着小脚的母亲如何忍不幸的婚姻、以她美好的心灵和大地般的胸怀成为女们的主心骨。

《我的大爹》述一个关于两代养父、四个男人之间的十分感人的故。三个家庭、三代人由于社会经历及个人原因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亲与非血亲的关系,五六十年的时间跨度,使两代养父的奇特迢迢一波三折,跌宏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以及浓 厚的人性内涵,动人心魄,并散发着独特的男性魅力。

作者韩天出生在上海,1963年支边去新疆兵团。40多年的边疆生活和回归故里的境遇,常触动他的心灵,他有意要写“那些至今还保持着献身精神的人们”写出他们身上“独特的人情味和他们的人格魅力”

《母亲和我们》与《我的大爹是为“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新疆兵团人竖立的丰碑。大漠荒原,也垦戍边,艰苦创业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养父》的故事与人物则在西北边的戈壁绿洲和东海之滨的大都市中互为衬托,加上作者独的经历使他能娴熟地运用方言,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目录

养父

母亲和我们

我的大爹

后记

试读章节

到上海那年我刚满十八岁。上海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可当我想起一生下我就离开人世的妈妈就出生在上海并在上海度过了她的十八个春秋时,我对上海就有了一份很特殊的感情。那一年的秋天,天上正在下着霏霏的细雨,当姗梅阿姨领着我和养父沙驼顺着人流走出月台,眼前展现出闪烁着万盏灯光的夜上海时,我的这种感觉就变得格外的强烈!而这时我想到了妈妈,竟会鼻子一酸,眼泪也就在眼眶里转了几个圈。

上海正像我在电视中看到的那样,满眼都是人流和车流,满眼都是高楼大厦。我看到养父下意识地捏紧旅行包,眼中也喷射着新奇、兴奋、激动的光亮。五十刚出头的姗梅阿姨已显得十分苍老,她行动已不大方便了,走路时两腿发颤似乎有些支撑不住她那虚胖的身子了。她的身体状况比她在信中告诉我们的还要糟糕。在新疆,她是我妈最要好的姐妹。初到新疆时,她俩在农场场部惟一的一家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我妈留给我养父后,他一直珍藏着。我也是通过这张照片才知道我妈的模样的。她俩都穿着军装,戴着圆软军帽。照片上的我妈是那样的青春、漂亮而迷人,姗梅阿姨也长得挺秀气。但现在姗梅阿姨的秀气,已被流淌过去的艰难而困苦的岁月给消磨掉了,她那双大眼睛的四周聚拢着成堆松弛的皱皮。我听养父说,她是个很要强的人,在农场她干什么活儿都不肯落后,哪怕是怀着身孕。队上的每一次大突击她都不肯落下,还专挑重活累活脏活于,由于劳动强度过大,她流过两次产后就落下了不会再生育的病。她丈夫是个拖拉机驾驶员,三十五岁时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姗梅阿姨就再也没有结婚。在她年过四十时,就明显地感到年轻时大量透支生命所造成的后果,以前落下的多种疾病越来越严重地折磨着她,四十五岁后,她已无法再干农场里的任何一样农活了。于是她只好提前退休,孤身一人回到上海。根据政策她在上海落了户,与也是孤身的母亲一起生活了两年多,她母亲就去世了。由于她是提前退休的,她那很微薄的退休金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已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了,她只好推着辆小车,每天清晨在弄堂口摊煎饼果子卖,以维持生计。

姗梅阿姨是初中刚毕业就被动员到新疆去的,那时她才十六岁。她说,当时她认为这是件很光荣的事,但现在她才感到那一步整整耽误了她的一生,也决定了她现在只能卖煎饼果子来度过自己的晚年。然而她也没有多大怨言,她是个心地善良,性情温柔,为人热睛又很讲义气的人。当时,我妈比她大两岁,但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妈不大会照料自己的生活,所以到新疆农场后,是姗梅阿姨时时地照顾着我妈。养父和姗梅阿姨一直在一个生产队里干活,所以当养父收养我后,她也时常关照着我。养父说,我在三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那时正值严冬,养父每天必须赶着马车到戈壁滩上去拉柴火,要不有些家庭分不上柴禾就会挨冻。是姗梅阿姨在医院的病床边整整守了我一个星期,大约是医生时不时地向她暗示我可能不行了的消息,结果那些天她眼泪流了两大盆,人也瘦了一大圈。养父一提到这事就感动得眼圈发红。

P3-4

序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0余万人来自五湖四海,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传奇色彩的故事,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有意要书写那些至今还保持着献身精神的人们,写出他们身上独特的人情味和他们的人格魅力。

                          韩天航

后记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三部中篇都是近年发表的。《养父》先刊登在《绿洲》上,后被《小说月报》选载,并入围《小说月报》第十届“百花奖”,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天山杯”作品奖。《我的大爹》首发在《清明》上,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转载,并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2004年中篇小说年度选,同时也上了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04年年度小说榜。接着又改编为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热血兵团》,现已播出。《母亲和我们》可以说是《我的大爹》的姊妹篇,现也已改编成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将于2006年投拍。

《养父》这篇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我在从乌鲁木齐回奎屯的火车上听到两位农场职工闲聊时说的一件事。说是他们农场有一位甘肃老职工收养了一位上海支疆知青的子女,后来又把她送回上海了。那人没有讲更多的细节,听的人没有在意,而我却大感兴趣,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挺感人。我已不记得看了一本什么书后,记下了这么一句话,“只有还保留一分本真的人,才能解释什么叫活着……”这话用在《养父》里的主人公沙驼身上很合适。于是我就把这话放在题记上了。

《小说选刊》在选用《我的大爹》时要我写个创作谈。我就提到1949年9月25日,新疆国民党部队宣布和平起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兵团开进了新疆。其中二军五师的一个团,徒步行军1490公里,途中穿越790公里的塔克拉玛大沙漠,来到了和田地区,从此这个团的指战员们在大漠荒原上垦荒造田,建设农场和工厂。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战士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但依然坚守在那儿。兵团有位领导同志去看望他们,问他们有什么要求时,他们说,他们这辈子还没有坐过火车,想坐上火车去乌鲁木齐看看。他们的要求当然得到了满足。于是我就写了《我的大爹》,写这些依然保持着这种献身精神的男人们。

《母亲和我们》写的是一位保持着中国五千年文明所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的母亲,她身上的这种道德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可惜的是,这么些年来,由于种种的原因,虽然这些母亲们还大有人在,但她们已很少被人提及了,她们身上的这种精神也在不断地丢失。但我还是要“不合时宜”地去写她们,只是想把那些已在丢失但根本不该丢失的东西重新找回来。中国人的这些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而不断形成的,我们真的不该丢掉它而应该在发展中去为它增加新的内容。

康德说:“崇高是一切和它较量的东西都是比它小的东西。”这三部小说,我都在努力写人的“崇高”,如果写得不好,全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不够。是为记。

                2005年12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大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天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0531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