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4岁开始的哲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日本上市,引起青少年关注,畅销数十万册。一本书胜过家长一筐话。14岁正是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转折点,非常不安定,故极其重要;这点对所有国家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日本的孩子、中国的孩子,都会经历14岁这个人生阶段。当今社会,世界各地无论何处,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人心浮躁。我们对这个世界惟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教会孩子自己去思考。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力量,正确的去思考这个世界,思考自己。希望中国的14岁以及14岁以上的人们,可以将本书当做人生思考的立足点来阅读。

内容推荐

我是谁?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来自何处,又要往哪里去?   为何不能只爱自己喜欢的人?为什么恋爱?   学校和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规定?   理想与现实真的完全相反吗?   宇宙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子?   人类在进步吗?进步又是什么?   善恶与苦乐有何关系?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不论什么年纪,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需要哲学的慰藉与指引。   然而,当你翻阅浩潮的哲学书籍,映入眼帘的却多是陌生的名词,以及难以理解的论述,让你看得一头雾水。难道哲学真的如此深奥艰涩?   其实,哲学也可以很亲切。   本书作者想告诉你的并不是她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她的答案也并不是标准答案。   作者想告诉你的,也是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思考的方法,用哲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你需要的是对生活、对未来、对人生的思考。思考你真正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反思你真正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些问题也许你的父母都无法给你明确的答案。   本书,以日常生的事物为例,循序渐进地引导你学会思索各种人生问题,让你具备灵活思考的能力,轻松的畅游在哲学思维的天地。

目录

思考一

思考二

思考三

语言一

语言二

“自己”是谁

如何看待死亡

对身体的看法

“心”在哪里

“他人”是什么?

家庭

社会

规则

理想与现实

友情与爱情

恋爱与性

工作与生活

品格与名誉

真品与赝品

媒体与书籍

宇宙与科学

历史与人类

善恶一

善恶二

自由

宗教

人生的意义一

人生的意义二

存在之谜一

存在之谜二

试读章节

你现在是个中学生。

怎么样?你觉得活着是快乐还是无聊呢?或者和多数人一样,根本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无聊,只是茫然地想像以后会是如何?

对觉得活着是无聊的人来说,活着就是无聊,因为他就是认为活着无聊。

我这样说,你感到很意外吗?还是觉得听起来很稀松平常。

或许有人注意到,活着是快乐还是无聊,完全系于那个人的认知。他认为活着快乐或活着无聊,他也就活得快乐或活得无聊;也就是说,因为自己这么想,所以结果也就如此。

没错,活着是快乐还是无聊,就在于自己认为是快乐还是无聊。如果自己不这么认为,有谁能代替自己这么认为呢?

说到这里,你大概还是觉得非常奇怪,感觉似懂非懂,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感觉。

是什么不可思议呢?你试着追寻一下自己心里那份奇怪的感觉,应该可以发现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的出处。

你发现没有,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的出处就是“我想”,也就是自己在想、自己这么想、自己对某件事物这么想。这个“我想”究竟是什么?当你注意到这一点时,不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吗?因为你猛然察觉,过去生活的十几年间,你一直在“我想”;不论何时何地,你都在“我想”。这不是很厉害吗?

或许有人反驳说:“不,我不只是想我自己,也会想想父母、师长及朋友。”

完全正确。人只要和别人一起生活,就不可能只想自己。不过,当你想到别人的时候,还是你自己在想吧?你除了想他们的事情之外,还是不能帮他们想他们自己的事情吧?父母、师长及朋友也不能代替你想他们的事。当然,他们可以想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认为他们可以想他们自己事情的人,始终还是你啊!

好像越说越不可思议了。除非自己要想,否则便不能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你大概常常挨骂“别老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呀!”其实这时可以反驳说:“别人的事情只能别人自己去想啊!”只不过这样可能招来更多的斥责哦。

让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活着是快乐还是无聊,还是要看那个人怎么想。因为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人能代替他怎么认为。这是非常确切的事情。但是,快乐会不会只是自己这么认为呢?无聊也只是自己这么认为呢?会不会其实并不无聊,只是因为自己这么想,就认为是无聊呢?

一定有人会反驳说:“不是我自己这么认为啦,我是真的活得很无聊嘛!爸妈哕嗦,朋友心眼坏,活着一点也不快乐,真的是无聊透顶嘛!”

这样确实很无聊。难得活着,如果都是些快乐的事,那该有多好啊!可是,认为无聊事情很无聊的人,终究还是你自己吧?让你感到无聊的父母和朋友,并不能代替你如此认为。反过来说,你不是他们,你可以自己想啊!你可以“我想”啊!你应该可以不认为无聊的事情是无聊啊!

你如果能实际做到,那就很了不起了。只要不忘记这个重要前提:能想的人终究还是自己,总有一天你能做到的。届时你一定会这样想:活着无聊,不过是自己这么认为而已。

现在,你似乎明白,活着是无聊还是快乐,都只是自己所想的而已。既然如此,并非自己所想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如果活着是快乐或是无聊,只是依据每个人自己所认为的,那么不是自己所想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活着真的是快乐还是无聊呢?哪一个才是真的呢?

你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个吧?

P14-16

序言

我思故我酷

今天你在干嘛呢?

上课,吃饭,唱K,逛街,网聊,联机打CS、传奇……还踢球?

有没有更酷的? 

现在我就要介绍你去干一件更酷的事情:思考哲学。

头都大了?——对,我要的就是你这种感觉,不刺激哪有意思啊!

吃饭有吃腻的时候,唱K有唱哑的时候,练级有练烦的时候,可是这件事你一旦陷进去了,就永远拔不出来了,因为它会伴随着你的一生。

有这么恐怖吗?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你喜欢上网,喜欢玩网络游戏。大人们总是说:“不要沉迷于虚拟现实!”你感到羞愧,可是内心深处是不是还有些不服气?因为你觉得它们不是虚拟的,就算不比现实更真实,也和现实一样真实,因为你在其中能够感到真的哭、真的笑,真的喜欢、真的忧伤。那么就让们设想一下,有一天(肯定会有那么一天),人类发明了超级RPG游戏终端,每个人都躺在操纵舱里,身上所有的感觉器官、神经都和一台游戏主机相联,可以让你在三维立体的环境里进行游戏,你看到的一切、摸到的一切其实都是游戏程序设定好的,通过刺激你相应的感受器官,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慢慢地,这种技术越来越完美,让你在游戏中丝毫感觉不到虚假——可是,你仍然知道这是虚拟的,因为你知道你躺在现实的操纵舱里。

现在,让我们把一批婴儿也放进去,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不会记得一个现实的世界、现实的操纵舱,因为他们自从有记忆开始,都是“生活”在游戏环境中的,他们会认为游戏就是他们的真实的生活。好,我们回到现在,如果说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游戏生活中,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不记得我们是被放在操纵舱里的话,我们该怎么判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是不是真的?有的时候你不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场梦吗?决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有一个标准吗?下次有人再说你沉迷网游,先让他回答这个问题。哈哈!!

对这个问题,其他所有学问都不能回答,只有哲学能回答。

你喜欢聊天、喜欢唱歌。可是我能肯定地说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话、为什么会唱歌。不信?来唱首歌吧,小天王的《七里香》得了。“窗外的麻雀……”慢着!我先问你:“‘麻雀’是什么意思?”??“不会吧?麻雀都不知道?查字典去吧!”好的,我查字典:“麻雀:鸟,头圆,尾短……”这是“麻雀”的意思吗?不是,这只是对“麻雀”的解释。因为根据这条定义,我们要知道“麻雀”的意思,必须首先知道“鸟”、“头”、“尾”……这些词的意思,可是再根据字典查这些词,又会有另外一些词用来解释这些词。就这样不停地重复下去,我们会觉得我们根本搞不清楚任何一个词的意思。

那么,我们究竟是怎样知道词语的意思的呢?你可能会说:没那么复杂,只要抓来一只麻雀,指着它说“麻雀”,不就知道“麻雀”这个词的意思了吗?对。可是还有很多词,像“漂亮”、“非常”、“伟大”……它们并不代表某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们的意思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又是怎样知道它们的意思的?更奇妙的是,事实上你确实了解这些词的意思,但就是不知道是怎么了解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你可能又会说了:这是爸爸妈妈教的。可是爸爸妈妈又是谁教的?爷爷奶奶……这样祖祖辈辈一直往上推,那第一个教后代说话的人自己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下次碰到有人唱得比你好,先让他回答这个问题。哈哈!!

对这个问题,其他所有学问都不能回答,也只有哲学能回答。

哲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奇怪问题的。这些问题有种很奇怪的特点。就是当你不去想它们的时候,它们都不是问题,当你一开始想它们,它们就成了大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不去想它们之前,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是情理之中的,可是一旦去想它们。一切又好像都是意料之外的(呵呵。我也在跟风写高考作文呢)。更要命的是,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成长、生活其实是特别重要的。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们才会喜欢去过那种生活;知道了什么是语言的真正意思,我们才知道如何正确地说话。最要命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你必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作出自己的选择,给出自己的答案。所以,日子会陪伴你多久,问题也会陪伴你多久,哲学也会陪伴你多久。

你可能会说:“只有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算什么学问?”可这也恰恰是哲学最有用的地方。我们经常说去逛街,可我们逛的并不是街,而是街边的商场、超市。但是如果没有街,我们又怎么能走到商场、超市里去呢?哲学就像一条街,它给你的是一种思想的训练、一种方法、一种工具,有了这样的工具,你就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习其他的知识,设计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里面讨论的都是哲学问题,它们就隐藏在从自我、他人,到家庭、社会,还有友谊、爱情等等日常生活中。作者想告诉你的并不是她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她的答案也并不是标准答案。作者想告诉你的。也是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思考的方法,用哲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你需要的是对生活、对未来、对人生的反思。反思你真正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反思你真正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些问题你无法向别人去请教答案,因为很多大人到现在还没有想过这些问题,麻瓜又怎么能指导你呢?

科幻大片《黑客帝国》(它其实是一部哲学电影)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我希望你读完这本书后,会像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尼奥一样,开始思考以前从来不觉得需要思考的东西,开始怀疑以前从来不觉得需要怀疑的东西,最后……如果你坚持这种思考的话,你就会找到真实的自我,过上真实的生活,看到真实的世界,并且为这个世界作出真实的贡献。

我非常乐意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并且,有时我想,如果我能回到过去,在14岁的时候就读到这本书会怎样呢?可能今天我会写出一本比它更好的著作一一对于我,这只是一个玩笑(时空旅行的费用太高,我付不起)。可是对于你们来说,也许真的是一个认真思考人生和未来的起点。

田园

2005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4岁开始的哲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池田晶子
译者 陈宝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66658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IKEDA Akiko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