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坐标--中国职业经理人调查
内容
编辑推荐

  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从在中国产生发展到现在成为现实社会的一个中坚阶层,一直处在一个缺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成熟的老板和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本身的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实际能力与外部期望的差距,商业和社会平台的简单搭构;光鲜的外表和优越生活的光环,制度缺失、知资博弈、角色错位、价值缺位等种种阴霾,这种状态造就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的特殊形象。本书是在历时1年多,对29个省市10万经理人的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通过全面展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画卷,期望就此基础上的分析以及其引发读者的思考,能给中国职业经理人走向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我们已经走进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时代,有人承认,也有人不承认。这个时代又一次印证了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最好时代”和“最坏时代”之说:在刀尖上追逐他们的职业理想,在风暴中演绎他们的人生跌荡,中国职业经理人奔走在荆棘途中,在环境和自身各种因素的矛盾交织中一往无前。平台之缺、知行之别及市场之争使中国经理人不得不表现出一种早产儿的扭曲的生存状况,这又外化为一种营商行为的偏差,和各方期望交互后就演变为一种难以承受的身心压力。但是,这一切不应成为经理人时代没有到来的注解。偏偏是这种缺失,促使我们专注于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状况,通过全面展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画卷,我们期望就此基础上的分析及其引发读者的思考,能给中国职业经理人走向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目录

导语:走进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

上篇 走进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

第一章 刀尖上的舞者——中国经理人职业发展史十大事件 /2

  姚吉庆事件——幕起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  /3

  祝剑秋事件——资本重压下的牺牲品  /10

  陆强华事件——道德缺失的职业悲哀  /16

  王惟尊事件——职业经理人的中国本色  /23

  李汉生事件——两种文化的较量  /28

倪润峰事件——英雄主义的夕阳悲歌  /32

吴士宏事件——盛装下的落寞  /37

屈云波事件——终结空降兵时代  /42

褚时健事件——国企变革的牺牲者  /47

李金水事件——给自己一条后路  /50

浮沉在接力 /54

 链接l:什么是职业经理人  /57

 链接2: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历史  /57

 链接3: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历史  /58

第二章 我的跳跃游戏 /59

  访谈故事:我的跳跃游戏  /60

“我曾是一个准艺术家!”  /60

一跳再跳……  /61

跳跃游戏,何时停止?  /62

  跳槽:落人职业生涯的“死循环”  /63

 何以欲走?  /63

 我身在何处?  /“

  流动:无法摆脱的困境  /67

 狭窄的流通平台  /68

 滞后的价值评估体系  /70

 缺失的法律制度  /72

  创业: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最后归属?  /74

冲破与“资本”的对抗 /75

反思:你的创业时机成熟了吗?  /79

  结语: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新四军”  /81

第三章 一位总经理的自我救赎 /83

  访谈故事:一位总经理的自我救赎  /84

 “我曾经非常幸福……”  /84

 “工作,让我失去了心爱的妻子……”  /85

 “生活还得继续……”  /86

  鱼与熊掌间的徘徊  /87

家庭和事业,疲惫了他们的心  /87

一个特殊群体的普遍现象 /88

谁让他们感到悲哀?  /8p

一个无法完美统筹的项目  /90

如果选择家庭…… /90

选择事业如何…… /91

在平衡木上 /92

焦点会客厅:抉择的徘徊 /93

  荆棘中的“玫瑰部落”——中国女性经理人的成长困境  /96

“铿锵玫瑰”——女性职业经理人二三事  /96

高压下的女性经理人——男人难,女人更难  /99

焦点会客厅:巾帼不让须眉  /103

第四章 当净知本遇上净资本 /108

资本与知本的博弈  /111

 基于信任的博弈关系  /111

 资本方:“铁腕式”的游戏规则  /112

 知本方:这是一种寄生关系?  /113

 “资本”,你为何不反思“双赢对策”?  /114

 焦点会客厅:老板与经理人的特殊较量  /117

  磨合中遭遇七年之痒  /119

 七年之痒,痒在何处?  /120

 痒痛之源 /123

 焦点会客厅:没有万能的止痒药  /126

下篇 中国经理人职业扫描

第五章 承受生命之重——中国职业经理人压力指数调查 /132

你想到的,就是你能感受到的  /134

“我们是多元压力的受体”  /135

源之何在?  /135

在其位而承其力  /137

压力一动力,还是压力一摧毁力?  /138

他们的“解题”方法  /139

态度的先锋力量  /139

解压的特效药 /140

预防针的作用 /140

生命的柔韧,使我们承受一切之重  /141

经理人探索频道 /142

如何活得轻松?——100位高级经理人55条经典语录  /142

100位高级经理人25项时间管理名言  /145

第六章 寻找幸福的香格里拉一一中国职业经理人幸福指数调查

  前言:幸福从未出生过  /148

  经理人,你幸福吗?  /149

  他们的幸福源泉  /150

  他们的幸福冲洗剂  /152

 关于幸福冲洗剂的数据分析  /152

 关于幸福冲洗剂的实证分析  /153

结语:幸福——黑房子里的黑猫  /159

第七章 亚热带中的特殊生态部落——中国职业经理人生存环境调查  /160

  体制:贫瘠的黄土高原  /161

  道德:过度蒸发的水分  /162

  市场:阳光与雷电并存  /164

  企业:吝啬的施肥者  /166

  成长:盆栽式的压抑  /167

  人文:复杂的光合作用  /169

  结语:痛并快乐着  /171

  经理人探索频道  /173

中国高级职业经理人最喜欢的20个专业网站  /173

关于创造业绩的20项重要研究发现  /174

第八章 知本的价格——中国职业经理人薪酬调查 /176

  中国经理人总体薪酬行情曲线图  /177

薪酬走势略升总体行情微跌  /j 78

经理人地区贫富悬殊  /179

上海经理人薪酬收入遥遥领先  /180

MBA走下神坛  /181

IT行业一枝独秀  /181

工作经验与薪酬关联 /183

不同职位参数薪酬存在较大差异  /184

私营企业经理人薪酬有待进一步提高  /184

福利结构仍显不足  /185

  中国经理人对薪酬主观感受呈负数  /186

薪酬满意度普遍走低  /186

经理人跳槽能使薪酬增加  /188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189

明天会更好?  /189

薪酬体系仍需改进  /190

  经理人探索频道 /191

经理人三大高薪行业和三大低薪行业  /191

哪些经理人容易获得高薪  /191

60家典型受访企业普通职业经理人月薪比较  /192

六类总监的薪情透视 /194

年薪10万与年薪lOO万的职业经理人印象  /196

第九章 丈量商业权力轨迹——中国高级经理人职业历程调查

  走近高级职业经理人 /200

超过五成的高级经理人在三间以上公司任职  /200

高级经理人平均工龄 /202

迈进动荡的经理人时代  /203

职业危机 /203

高级经理人的跳槽欲望  /204

跳槽热点有较大转变 /205

创业:一陷入危机后的职业生涯最后一站?  /206

经理人创业欲望 /206

创业的时机 /207

创业的困难 /208

职业经理人的终极目标 /208

终极目标 /209

无悔的选择 /209

退休后的生活 /210

经理人探索频道 /211

哪些经理人最容易跳槽 /211

职业危机发生率最高的三大职位/行业  /211

哪些经理人最容易晋升  /212

300位总经理眼中高效团队的五个特征  /212

创造高绩效的18条商规 /215

第十章 长短板的激情碰撞——中国经理人职业能力调查  /217

  复杂的能力组成,简单的作用原理  /218

  在权术和利益间游走  /219

 沟通信心普遍缺乏 /220

中国经理人沟通能力的两大病征  /221

关于经理人沟通能力的几个重要发现  /223

  把目标变成现实 /225

目标管理力不从心 /226

中国经理人目标管理能力三大“短板”  /227

关于经理人目标管理能力的几个重要发现  /229

  六分水位的领导  /232

能带领企业走多远?  /232

中国经理人领导能力四大迷思  /234

关于领导力的几个重要发现  /237

  难以支撑的远大目光  /239

自信还是“自恋”?  /240

中国经理人战略能力三大致命伤  /241

关于经理人战略能力的几个重要发现  /244

  从创新懒惰症到主动出击  /247

难以逾越的差距 /247

关于经理人创新能力的几个重要发现  /249

结语  /250

经理人探索频道 /251

什么是No1——100家大型企业董事长眼中的CE。标准  /251

100位总经理认为经理人最重要的七项修炼  /253

500位市场总监最重视的营销人员素质  /256

1000位职能部门经理眼中经理人的四种素质缺陷  /258

第十一章 新购买群体的崛起——中国职业经理人消费调查

  时间比金钱更稀缺  /262

购物频率 /262

购物场所  /263

购买者  /264

购买数量  /265

购买决策者 /266

支付方式  /267

  保守的消费支出结构  /268

中国经理人的消费水平偏低  /268

消费信贷投向单一  /270

消费结构仍然传统 /271

东西部消费结构存在巨大差异  /272

各城市的消费结构  /273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恩格尔系数  /274

半数的经理人月收支紧张  /275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高档偏好  /276

酷爱高档的中国职业经理人  /276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名牌偏好  /278

经理人消费心态  /283

  特别关注: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旅游消费  /284

旅游,说句爱你不容易  /284

结语 /288

  经理人探索频道 /28p

谁最容易高消费?  /289

经理人十大高消费职位/行业  /289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其他消费偏好  /290

第十二章 权术下的平衡木——中国职业经理人社会关系调查

  在权谋中游走——职业经理人的企业人际关系现状  /292

经理人与公司各级的关系调查  /292

经理人对企业人际关系重要性的主观看法  /294

企业人际关系对经理人工作的影响  /295

经理人对目前企业人际关系的满意度  /296

  他们的能量补给站——中国职业经理人的非工作人际关系  /297

缺乏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297

每周与朋友(非工作性)的相处时间  /297

  特别关注:经理人对婚姻的态度  /299

经理人对“婚外情”普遍性的看法  /299

经理人对“婚外情”的态度 /299

造成经理人“婚外情”的原因  /300

经理人对离婚的看法 /301

  结语  /302

  经理人探索频道  /303

经理人工作环境满意度排名  /303

经理人离婚率最高的三大地区/行业  /303

哪些经理人容易有“婚外情”  /304

结语:中国职业经理人走向何方?  /305

附录1:中国职业经理人排行榜 /308

1.职业经理人能力城市综合排名  /308

2.职业经理人能力行业综合排名  /308

3.职业经理人能力的内在关系  /309

4.职业经理人能力的地区特征分析  /311

5.职业经理人能力的行业特征分析  /312

6.中国职业经理人综合竞争力排名  /314

附录2:“中国职业经理人调查”概述 /317

附录3:统计方法说明 /324

后记 /331

试读章节

方正,经理人落幕的舞台?

熟悉方正历史的人都知道,方正高层变动之频繁,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中所罕见的:1992年,总经理楼滨龙下台;1995年,创业者之一的晏懋洵出局,总工宋再生被撤,张玉峰则走上前台,做了集团总裁;1997年,张兆东替换贺文成为总裁,张玉峰由此历任董事长一职,直到被排除在董事会之外。此后,又发生了被传媒称为“9月风暴”的逼宫事件,先是赵威等中高层干部写信给北大校方反映渠万春与李汉生的矛盾。紧接着,香港方正第二大股东代表渠万春提出要王选辞职,理由是王选管理不力,业绩不佳。但王选凭借其极高的个人威望和良好的人脉关系最终回到了董事会。方正,似乎成为了经理人落幕的舞台,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祝剑秋的进入并不能扭转这一厄运。

祝剑秋是在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方正结缘的。当时他在报社主持设计新闻采编系统,第一次与方正接触。在与方正的接触过程中,方正看中了祝剑秋的才华和能力,开始向他招手,而在祝剑秋的眼里,方正是充满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在反复衡量之后,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报社。

祝剑秋进入方正一千就是8年。从一个业务员起步,做到主持沈阳方正、上海方正的工作,后来就任方正集团副总裁.

一路走来,祝剑秋开始认识到方正有一个国有企业的通病——在机制和产权问题上,到底是谁代表资本并不明确。在一个企业里,本来应该说企业的话,但在方正里却到处流行着政治的语言。对此,他曾尖锐地批评道:“学校办企业,既不懂企业,也不懂市场。跟普通国企比,校办企业的管理更差。”

不过,说归说,在方正历次斗争中,祝剑秋总是躲得远远的,可是,谨慎的祝剑秋却没能躲过2001年6月的“方正风暴”。就在这次风暴中,祝剑秋被迫离开了方正。至此,心灰意冷的祝剑秋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再不去国有企业。P71-72

序言

导语:走进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群体,中国职业经理人,近年来频繁地被笼罩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一份颇具轰动性的调查报告,对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重新整理归类,划分出“十大阶层”。其中,“经理阶层”排在“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之后,名列第二位。在市场经济日渐深化的今天,经理人群体的兴衰荣辱往往暗含着市场阴晴变化的征兆和符号。毫无疑问,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静坐于星巴克,挥杆于高尔夫球场,品酒于长江游船上,狂热的舆论文字打造了职业经理人闪闪发光的职业徽标;而鲸吞企业财产,带团跳槽,犯罪诈骗,尖锐煽情的大肆报道又把这群时代精英推向另一个极端。或许,这还不成其为“最好”和“最坏”时代的标饰。在实际水平与外部期望的巨大差距,以及商业和社会平台的简单搭构下,他们宿命般地成为矛盾中寄生的一群,这一独有的繁殖状态造就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的特殊形象。这种畸形的生存状况,使很多人更倾向于用“准职业化”来形容他们,而对于他们来说,笼罩在职业经理人头上的固有光环和抹在他们躯干上的斑斑油污,自然成了大时代来临之前的混沌状态,也成为“准职业化”的注解词。

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到底来了没有?在有太多细碎片段的现实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到来的轨迹。华帝“七雄让贤”的故事造就了被称为“中国第一位职业经理人”的姚吉庆,连“经济国宝”吴敬琏都不吝给出赞赏。再后来,大大小小的经理人开始出现在大大小小的企业里,他们或从外企乘伞而来,或从海外飘洋而往,或来自国内名企,或出身显赫名校,耀眼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职业经验为他们筑建了攀爬的楼梯。一时间,疯狂的媒体和无数意气风发的“局内人”一起憧憬着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的美好未来。

然而,热热闹闹的“筑台拜将”、轰轰烈烈的“新官猛火”过后,很多职业经理人走向了沉重,在知资博弈、角色错位、价值缺位等种种的阴霾下,更多职业经理人自愿或非自愿地选择了“离去”。这当中,有在逆风中飞不起来的吴士宏,有违背了“五年海誓”的何经华,有新浪元老王志东,有卓越美女王树彤。而王惟尊与喷施宝的道德纠纷,陆强华与黄宏生的江湖恩怨,又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史沉淀了更多的黑色碎片。2002年3月,“中国第一经理人”姚吉庆被华帝“扫地出门”,发出了“我们不要做打工仔”的由衷哀叹,似乎昭示着中国职业经理人在短短几年间,从萌芽走向发展,从发展走向息微,走了一圈又走回到原来的起点上。

诚然,我们已经走进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时代,有人承认,也有人不承认。这个时代确实又一次印证了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最好时代”和“最坏时代”之说:在刀尖上追逐他们的职业理想,在风暴中演绎他们的人生跌宕,中国职业经理人奔走在荆棘途中,在环境和自身各种因素的矛盾交织中一往无前。平台之缺、知行之别及市场之争使中国经理人不得不表现出一种早产儿的扭曲的生存状况,这又外化为一种营商行为的偏差,和各方期望交互后就演变为一种难以承受的身心压力。但是,这一切不应成为经理人时代没有到来的注解。如果我们掉人环境决定主义中,中国职业经理人只会堕入宿命论的旋涡。偏偏是这种缺失,促使我们专注于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状况,通过全面展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画卷,我们期望就此基础上的分析以及其引发读者的思考,能给中国职业经理人走向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后记

这是一项集体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项理想的结晶。

300多个不眠之夜,来自不同部门三十多位辛勤的同事,还有为我们做了原始数据处理工作的广东商学院100多位同学,海珠邮局那位6个月内到访我们晓港湾总部超过300次的邮递员,以及东方出版社的工作风格无可挑剔的许运娜编辑,使得本书历经风雨终于得以面世。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有如此之多的经理人踊跃接受了我们的调查,使问卷回收率超过了10%;在深度访谈中的9000多位高级职业经理人,更是不厌其烦地回答了我们繁琐的问题,累计访谈录音接近800小时。这些,都给了我们前进的无尽动力。

在这个耗资百万的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不选择作为专项研究报告出售,也无须为了商业利益保留数据和分析方法,这一切还要感谢麦氏研究基金(Madison Foundation)、博泓(BHC)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捷凯咨询有限公司和博锐管理在线(www.boraid.com)的慷慨资助,使这个项目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都得以顺利完成。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帮助,圆了我们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项目的社会愿望。

由于本项目组的一部分核心成员都从国外回来,对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有比较深刻体会,因此分析的角度,所持的观点,都是从更高的对比立场去看待问题。虽稍微苛刻,但殊途同归,本次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相当一部分与国内一些同行机构的调查结果是不谋而合的,如薪酬调查和压力指数调查等部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国经理人职业发展史十大事件”的选择与编写中,我们翻阅了自1999年以来几乎所有的相关报道,由于所涉及内容浩瀚繁杂,限于篇幅没有列出参考文献的目录,在此一并感谢当时相关报道的作者。

作为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职业经理人调查,统计工作工程浩大,也没有标杆参考。如果您发现任何问题,欢迎与我们探讨(01776@163.com),以使我们在数据的进一步处理中得以改进。同时也希望本书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中国市场竞争逐渐升温的后WTO时代,社会各界能更多关注日益崛起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发展。

温荣辉、黄国辉、冯灿仪

2005年4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坐标--中国职业经理人调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博泓<BHC>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研究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3139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丛书名
印张 2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