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民党三巨头(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
内容
编辑推荐

《国民党三巨头(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由张殿兴著: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部以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为首的三巨头,各唱各的调,形成了三驾马车的趋势。何以到最后蒋介石坐到了领袖的位置上?本书解密其中的缘由:从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对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三人性格及行为的分析,来看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事的兴衰沉浮。视角独特,叙述生动。

内容推荐

《国民党三巨头(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由张殿兴著:“宁粤对峙”事件,是展示三巨头“三元逻辑”之绝妙舞台蒋挟中原大战之胜势,目空一切,欲藉“训政时期约法”之制订,推自己登中华民国总统宝座立法院长胡反对,蒋扣押于南京汤山,引发“宁粤对峙”:胡历来于国民党内处极高之地位,有着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汪则于中原大战败后陷入穷途末路,欲藉“宁粤对峙”东山再起,其于党内之资望、地位与胡不相上下,拥有一批支持者,故其在粤方内部之地位举足轻重,、有“无汪胡即不成党”之奇语流传,但汪胡问裂痕深重,长期形成之嫌隙很难消除、

1931年10月22日,三巨头聚首上海,会谈三小时。会谈结束,蒋借口京中有事,当日返宁、此是三巨头一生最后一次会面,蒋排汪囚胡,独自以“孙中山继承者”、“国民党正统”自居,终激起“粤派”联手及空前未有之“反蒋大联盟”

蒋介石最后败走大陆,孤悬海岛,但能善终、胡汉民。1936年自欧洲返国,本以为有机会重掌大权,不料死于棋局。而汪精卫则投靠日本,沦为汉奸,虽临死前说“我要回中国”,但客死日本名古屋。

《国民党三巨头(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前言

一 早年生活

一、番禺才子

二、溪口顽童

二 投身革命

一、负笈东瀛

二、《民报》主笔

三、南洋萍踪

四、谋刺摄政王

五、磨炼意志

三 辛亥前后

一、胡汉民如影随形

二、汪精卫若即若离

三、蒋介石冲锋陷阵

四、经商与投机

四 从信徒到叛逆

一、汪胡亦步亦趋

二、代言与代权

三、汪胡失和

四、“左派”领袖

五、蒋汪交恶

六、初掌大权

五 翻云覆雨

一、蒋胡“开府”南京

二、宁汉对立与合流

三、蒋胡“蜜月”

四、汪精卫倒蒋

五、蒋胡“约法之争”

六、蒋汪再度联手

六 抵抗与交涉

一、“伴食宰相”

二、胡汉民力主抗日与反蒋倒汪

三、中央党部的枪声

七 分道扬镳

一、法定的“副总裁”

二、主和派首领

三、勾结与出逃

四、蒋介石劝阻

五、刺汪悬案

八 千古罪人

一、四处碰壁

二、伪造“党统”

三、筹组伪府

四、历史“怪胎”

五、死有余辜

九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

二参考论著

三参考论文

四报刊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同为广东番禺人和作为孙中山左右手的汪精卫和胡汉民,其家世及早年生活竟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汪精卫名兆铭,字季新,生于清光绪九年三月二十九日(1883年5月4日),“精卫”是其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精卫本是古代神话中的小鸟。传说炎帝之女在东海淹死,灵魂化为精卫,常衔西山之小石树枝去填东海。事见《山海经·北山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填海”的成语由此而来。后人用“精卫填海”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意志坚定。汪以“精卫”励志,也以革命时期的出色表现而扬名一时。

汪精卫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元朝末年,其先祖迁至浙江山阴(今绍兴)。汪氏祖上或以学识称道,或以科举扬名,在当地堪称望族。明成化年间,其祖汪镃官至兵部侍郎,后因与宦官不睦,引疾而归。正德年间著有《青湖文集》之汪应轸,为其十二世祖,是当时颇有名望的文人,官至江西提学佥事。曾祖汪蚧,博学能文,著有《史忆》一书,曾敕封文林郎。祖父汪云是前清举人,清道光年间任浙江遂昌县训导,协助同级学官教导所属员生。到了其父辈,无论学识还是家族经济状况,均已大不如前。汪精卫之父汪琡(字省斋)虽也饱读诗书,并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但却只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

绍兴读书人有外出充当师爷的传统,不少人或因科举之路不畅,或为生活所迫,除满腹经纶和舞文弄墨外,既无其他一技之长,又不愿受田间劳作之苦,纷纷远走他乡,所以,旧中国许多州县衙门都能找到充当师爷的绍兴人。

道光末年,家境败落的汪墩为生活所迫,举家迁往广东番禺,走上了游幕之路,先后在番禺、三水、曲江、英德等县署充当幕僚(师爷)。汪琡有从弟汪瑔,从小寒窗苦读,虽未获取功名,但也满腹经纶,与其兄一样,游幕各州县,晚年升至粤督幕,历任刘坤一、张树声、裕宽、曾国荃等人的幕僚,著作颇丰,在南粤久负盛名。汪琮之子汪兆铨擅长文学,兼通医术,有一女许配入室弟子朱启连为妻。朱启连博学善文,久任广东按察使幕僚,其子朱大符(字执信)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理论家和民主斗士,也是孙中山的主要助手之一,1920年9月被桂系军阀杀害。故朱执信与汪精卫是甥舅关系。

汪取初娶浙江人卢氏为妻,生一子三女。1871年,卢氏病故,时汪琡已50岁,续娶17岁的广东人吴氏,生三女三男。三男即二子兆铉、三子兆钧、四子精卫。汪精卫在兄弟中排行第四,连姐妹算起来排行第十。汪精卫出生时,其父已年逾花甲,其母吴氏年仅31岁。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经济很少联系,而其主要出路在政治。因此,博取功名、“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汪墩虽只是个不第秀才,却也懂得“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庭训”。为保持其“书香门第”之名声,他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很严,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求得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

汪精卫既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且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好学,自然很受父母钟爱。5岁时,父母就让他人家塾读书识字。9岁随其父寄居陆丰县署,每天晨曦初露,即“习字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下午放学回家,父亲还亲自“督课”。尽管其时汪琡已年过七旬,不仅“眼生蒙翳,不能看见细字”,且“耳又重听”,但每日必令汪精卫“大声朗读王阳明《传习录》等书两三页”,“在一块白漆木板上写三四寸的字或陶(渊明)诗或陆放翁诗两三首”,直至背写得出方才罢休。这种严厉的“督课”,直到其父感染霍乱死亡的前一天晚上还在进行。

作为幼子的汪精卫,除了父母保持“书香门第”之考虑,在学业方面寄予厚望并严格要求之外,还常常得到一些较其他兄姊更多的抚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汪墩终日所做无非舞文弄墨和协助处理一些刑名钱粮之事,加之子女众多,生活清苦,以致年过七旬还要为生计奔波,直到眼矇耳聋才歇业,吴氏也起早贪黑地为家务而操劳,但不乏天伦之乐。汪精卫因而从小养成了任性冲动,喜出风头,不甘居于人下的个性。

P3-5

序言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历史研究说到底是对历史上人的一切活动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并不否认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突出作用。所以,研究历史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

19世纪末,作为西方近代政治重要形式的政党开始传入中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率先将其应用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下,联合其他政治组织,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此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及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由于中国国民党是一个组织松散、成分复杂的政党,以致于在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国民党内各派势力围绕国民党的领袖地位展开了明争暗斗。经过反复较量,曾是孙中山左膀右臂的汪精卫、胡汉民以及后起的以军事实力做后盾的蒋介石成为后孙中山时代的国民党三巨头。而真正掌握实权的则是掌控军队的蒋介石。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由此决定了近代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前者是要解决民族矛盾,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后者是要解决阶级矛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作为近代中国两大政党之一的国民党,其领袖人物由于在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面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时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动,对国民党方针政策的制定,甚至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无论是研究中国近代史,还是研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历史,都离不开对国民党三巨头关系的研究。

蒋介石、汪精卫和胡汉民都自诩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和事业的继承人,但实际上又都背叛了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可以从国民党的施政方针、内外政策及蒋、汪、胡个人的所作所为中充分体现出来。  就蒋介石、汪精卫和胡汉民的关系而言,可说是分合无定、纷争不断。具体来说,追随孙中山革命时期,他们以同志加兄弟相称,情同手足,关系密切。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与蒋介石合作,借“廖案”逼走胡汉民。国民革命失败后,先是蒋介石与胡汉民合作,“开府”南京,汪精卫则沦为海外“寓公”,后因约法之争,蒋胡翻脸,汪胡又有短暂的“合作”,逼蒋下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三巨头在抗战问题上的态度泾渭分明:胡汉民主张对日强硬,蒋介石、汪精卫先是高弹“抵抗与交涉”两重奏,全面抗战开始后在“战”“和”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最终分道扬镳,蒋介石领导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汪精卫则脱离抗战阵营,成立傀儡政府,成为民族败类。

以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为各自的中心,形成三大派系。他们之间的矛盾争斗,并非简单的个人恩怨和权力争夺,实际上是国民党内部以三巨头为中心,形成的不同观点、不同势力、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甚至影响其身后。三巨头中,胡汉民病逝于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1936年5月,汪精卫暴毙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夜的1944年11月,而蒋介石则死于败退台湾之后的1975年4月。为较为系统地展示三巨头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们将他们共事的经历分为四个重要时期:辅佐孙中山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本书所展现的也就是这四个时期的三巨头复杂关系的历史真相。衷心期待本书能够为读者了解国民党三巨头之间的恩怨纠葛略尽绵薄之力。诚然,作为国民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虽然蒋介石与胡汉民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总观其三人当政时的施政方针、内外政策等,其本质都是反共的,对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危害也是极大的,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请广大的读者自辨。

张殿兴

2013年12月

后记

本书稿原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撰写,酝酿于2010年6月。当时,邓萌编辑约我撰写本书稿,初名为“国民党三巨头恩怨录”。

作为后孙中山时代的国民党三巨头,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经历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他们曾经有过密切的合作,但更多的则表现为矛盾和争斗。这些矛盾和争斗,对中华民国历史的进程势必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无论从中华民国史的角度,还是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蒋汪胡关系都应该是研究的重点。

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三人,无论在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军队中均有相当的影响力,每个人的经历都已通过鸿篇巨著的传记展现出来。如何通过一本书再现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为此,在撰写之前,确定将三巨头的经历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围绕同一时期与其相关的重要事件来展开,避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且,因篇幅所限,本书只叙述三巨头生前历史事实,不涉及身后影响。

本书稿自动笔撰写到付梓,几经周折,最终得以出版,实属不易。书稿凝聚了不少师友的心血与汗水:邓萌编辑从材料收集到谋篇布局都与作者进行沟通,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书稿交付后,又从行文注释到标点符号都认真修改,其严谨负责的态度令作者敬佩;张莉娟编辑接手后,除了对书稿认真把关外,还要为书稿的付梓奔波劳累;陈密女士为书稿的出版同样倾注了许多的心血。对于他们的辛勤付出,作者谨致谢忱!

此外,本书稿是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注明,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研究应当小题大做。本书反其道而行之,以仅有的篇幅描述三巨头几十年间的复杂关系,难度不小。笔者虽满怀敬畏与勤勉之心对之,但书中疏漏与错谬之处难免,敬祈方家指正。

作者谨识

2013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民党三巨头(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殿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3141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1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2013251360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