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不尽的李叔同
内容
编辑推荐

他,至孝孩儿,乡关何处?他红尘才子,情缘何依?他,热血男儿,路在何方?他,敬业夫子,出家何为?他弘法高僧,因缘何求?他,文章惊海内,诸艺撼古今,……他,李叔同(弘一大师),本书就多角度地向您说一说他的史(实)、行(持)、事(迹)、性(情)。

内容推荐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法名演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他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本书从李叔同的俗世尘缘、结缘弘法和艺术人生等三方面,就李叔同生平和文化成就中的研究热点、难点和疑点,在依据可靠的资料进行合理辨析的基础上,对李叔同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而又精练的勾勒,展示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目录

前言 

  

尘世俗缘

乡关何处

声色情场

求学路上

执教一师

神秘身影

虎跑断食

  

结缘弘法

西湖出家

灵隐受戒

玉泉修持

贝山之行

护教经历

白马湖畔

慈溪之行

闽南弘法

悲欣交集

艺术人生

“雨夜楼”案

辉煌之作

“护生”创意

歌曲寻绎

书法结缘

新昌榜书

李叔同年表

  

后 记

试读章节

乡关何处

李叔同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这毫无疑义。但说到李叔同的祖籍究竟在哪里,就有不同的意见了。

如今大多数有关李叔同的史传文字中均说他的祖籍为浙江平湖。主要的理由是李叔同于1898年奉母携眷客居上海,于1902年在杭州乡试时是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李广平”的名义参加的,而李叔同赴日留学归来的第二年,即1912年,赴杭州的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仍在履历表上填写浙江平湖。此后,夏丐尊、姜丹书等同事在介绍李叔同的文章中亦沿用此说,以致被普遍采纳,此不赘述。

   

问题的提出

我对此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认为李叔同的祖籍不会是浙江平湖。我是浙江人,从感情上讲当然希望李叔同的祖籍就在浙江平湖。然而,浙江平湖居然从未留下任何有关李叔同家族的痕迹,故引起了我的质疑。我当初对此说提出质疑,理由有二:

李叔同家族中人对此说不愿认同。李叔同的侄孙女李孟娟在《弘一法师的俗家》一文中说:“我听郭氏老姨太太对我们家里的晚辈们讲过,说李家的祖上是由山西迁来的,靠串街卖布为生。……我还听家中的老保姆们讲,说我六七岁时有山西人来天津认宗续谱……。”李叔同次子李端先生说:“其实,我从小就听老人们说,我们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随燕王归]匕移民至天津的。”

天津徐广中老人说:他祖父徐耀廷生前为李家账房先生,知道李世珍为建立山西会馆而捐过钱。

此二点见徐星平先生《关于李叔同籍贯》一文。

既然李家人不认同浙江平湖之说,那为什么李叔同要在乡试时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李广平”的名义参加呢?又为什么来杭州任教后还在履历表上填写浙江平湖呢?这就需要探讨。

   

祖籍山西说

基于对浙江平湖说的质疑,我当时以为这是与李叔同为了要在杭州就近应试有关,亦或是他有意久居江南。既然在乡试时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应试,他到杭州任教后在履历表上又填写浙江平湖,则是一种将错就错的行为。我当时写道:“据考察李叔同虚言家世或虚写地名的情况并不止于一次。例如,1906年10月4日日本《国民新闻》有记者访李叔同的《清国人志于洋画》一文,文中记者问:‘您的双亲都在吗?’李叔同答日:‘都在。’问:‘太太呢?’答日:‘没有,是一个人,26岁还是独身。’其实那时李叔同的双亲皆已故世,他也早在18岁时跟俞氏结婚。再如,李叔同在俗时的学生,音乐家刘质平先生在《弘一上人史略》一文中也说:‘所写地名、山名、寺名、院名,有曾住者,有未曾住者,有寺名院名臆造者,有全部臆造者,均与笔名同时决定。’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许跟李叔同的性格有关,这里暂且不论。”我至今仍认为自己的这一段文字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问题。因为李叔同是人,而不是神。既是人,就应该有他自己的性格。当然,这种虚言虚写的所作所为只能是一种旁证,说明李叔同有可能会在祖籍的问题上虚设,而不是一个确凿的证据。我当时之所以会认为李叔同的祖籍是山西,是基于李家人的陈述。

此后,有关李叔同祖籍问题的探讨文章就多起来了。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了李叔同的祖籍就是天津的观点,更有人目前正在默默地作着艰苦的考证工作。王勇则先生《山西会馆系列碑的发现与李叔同祖籍研究》一文认为:李家账房先生徐耀廷曾对其孙徐广中所说李叔同的父亲曾为建立山西会馆捐钱之事,无法从新发现的山西会馆系列碑中证实。尽管作者也知道系列碑上没有记载不等于李家就一定没有捐钱,但还是认为:“尽管上述考证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至少在缺乏李叔同祖籍山西一说的史料证据之前,单凭李叔同后人的一些回忆是不足以作人史载的依据的。”如果李叔同后人的一些回忆还不能作为依据,那么人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研讨。王勇则先生在文中又说:“《弘一法师年谱》的作者林子青先生从40年代就致力于李叔同生平研究。他所做的年谱通篇也见不到支持李叔同祖籍山西洪洞一说的只言片语,倒是有关浙江平湖说的依据比比皆是……”接着,作者就开始分析我在《天心月圆·弘一大师》中的说词,认为“这实在是太牵强,真有点猜想之嫌了”。

林子青先生从40年代就致力于李叔同生平研究,他在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领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尊敬林子青先生,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权威在每一个问题方面并不都是正确的,所以林子青先生的一些著述和所编书籍,难免也存在一些错误。我在《弘一大师考论》一书中对此有所涉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这里不一一举例。

至于我在《天心月圆·弘一大师》中说到李叔同有虚言之行为,这是客观事实,并非“猜测”。倘若要说“猜测”,应该先去研究李叔同为何“虚言”,或者先去研究刘质平为何作那样的记述,我只是引用文献而已。所以,若想将问题研究清楚,重要的是证据。我承认当时认为李叔同的祖籍在山西是依据李家后人的回忆。但如今研究者要否定此说,也应该拿出此等回忆无甚意义的理由才是。P2-5

序言

不久前,我在《弘一大师罗汉画集》中有一篇附论,开头是这么写的:“李叔同(弘一大师)以其无上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创造了现代中国独特而伟大的文化奇观。这奇观像永恒耸立于云天的高山,似无边而深邃的湛蓝大海,诱人琢磨、令人叹为观止!”当时我写这样的句子,自然是为了引出将要解说的那些新发现的、精妙绝伦的弘一大师绘画作品。其实,我以为这些话同样很适合用作本书的“导言”。

世上已有很多关于李叔同(弘一大师)的研究著作和各类评介性读物,我本人也写过不少。在上述各类著作和读物中,研究论著有之,传记有之,书画集有之,文学作品有之,史料文献亦有之,如此等等,世上自从有了李 叔同(弘一大师)这样一位极具光彩的人物后,几乎在各个历史时期中,人们都十分乐意对其大加谈论。然而,谈说的话题穷尽了吗?非也!说不尽的李叔同——这是我今天悟出的道理。此正如人们同样可以说“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巴尔扎克”、“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李叔同属于世界文化星空上一颗耀眼的巨星,无论从何种角度评说、演绎,他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就人物研究而言,无非有两种途径是最基本的,即实证性的考述与理论性的探讨。我个人既不重实轻理,也不重理轻实,我希望我们的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界能实理并重,相得益彰。然而,我仍要引述我在《弘一大师罗汉画集》附论中的结尾文字:“高山仰止的弘一大师,无论从何种角度讲都是一座丰富多彩的宝库,要想探得其关其真其善,首先需要高度的务实精神,首先须存其真,然后才能求其理。在这样一位极具个性色彩、空前也许是绝后的文化伟人面前,任何脱离实证而自以为是的思辨都是可笑的。我以为面对这样的一座大山,弘一大师的研究者们应该更为踏实些才好,先作些艰苦的实证工作,然后再用理论去阐发他,只有这样,‘理论’才不至于‘灰色’,而生命之树自然常青。”我当时写这样一个结尾,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研究界无视李叔同(弘一大师)艺术行为的多样性,一味人云亦云叫喊弘一大师出家后所谓的“诸艺皆废,惟书法不辍”而言的。今天,我仍要借此再强调的是,不唯弘一大师“书”与“画”的问题如此,有关大师的生平、行持等许多方面都还有需要研究者用心探究的课题。我希望能通过这部《说不尽的李叔同》,多角度地向读者说一些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史(实)、行(持)、事(迹)、性(情)。这是中华书局对我的要求,也是我本人的愿望。

作者

2005年6月30日

后记

2005年初,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先生经一位台湾女作家的介绍,通过书信和电子邮件开始与我联系。祝先生知道我正主持着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的工作,便希望我能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对于这样的一个要求,我婉言辞谢。其原因是我已出版过《清空朗月——李叔同与丰子恺交往实录》和《君子之交——弘一大师、马一浮、夏丐尊、丰子恺交游实录》,若再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的书,既多余又缺乏新意。然祝先生心诚,几经商讨,还是决定要让我为该社撰写关于弘一大师的书,而且不是一本,却是两本:《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暂定名)。中华书局是我十分尊敬的一家出版社,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我就与该社当时的总编辑傅璇琮先生有了交往,此后又几次邀请傅先生写稿发表在我当时主编的学报上。我想,如今傅先生曾经供职过的出版社诚邀我撰稿,理当遵命才对。于是,我作了承诺,这便是撰写《说不尽的李叔同》的原委。有关写作方面的旨趣,我已在前言中有所交代,此不赘言。感谢祝安顺先生的诚意和督促——他的督促使我难以怠慢。

陈 星

2005年6月30日于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不尽的李叔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7752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