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诗话
内容
编辑推荐

《红楼诗话》,顾名思义,内容只限于有关小说《红楼梦》的诗词。包括三个方面:一与作者曹雪芹生平相联系的诗词,包括曹雪芹与友人的诗歌唱和,或曹豕友人怀念他的诗作;二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三是后人对《红楼梦》的吟咏,即论家取诗词形式对书中情节或人物所做的评论。

内容推荐

本书系林冠夫先生新作。本书厘为上、中、下三编,分别论述了曹雪芹与之交结并唱和酬答的当时文人,如张宜泉、敦诚、敦敏等的诗词;曹雪芹以小说作者身份,为《红楼梦》人物量身制作的诗词;以及后人对《红楼梦》的吟咏诗词,并特辟专章讲述了后世女性的咏红诗。

目录

凡例

前言

上编:曹雪芹及其友人的诗词

概说

曹雪芹的诗

脂砚斋的诗

张宜泉的诗

敦敏的诗

敦诚的诗

中编:《红楼梦》诗词选读

概说

第一回

第三回

第五回

第八回

第十七、十八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七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九回

第六十四回

第七十回

第七十八回

下编:后人对《红楼梦》的吟咏

概说

评点中的诗

永忠和明义的诗

乾嘉之际的咏红诗

道成中期的咏红诗

从同光到民国初年的咏红诗

女性诗人的咏红诗

试读章节

这里说曹雪芹的诗,不是指大量出现于《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是指他平素以诗人身份所做的诗。遗憾的是,曹雪芹的这一类诗已散佚殆尽,迄今尚在流传的,只有两个残句,即:

白傅①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②鬼排场。

[注释]

①白傅: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他做过太子少傅官。诗灵,意为这位诗人的在天之灵。

②蛮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身边的两位女子:樊素和小蛮。其中樊素善歌,小蛮善舞,白居易有诗称之为“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解说]

这是曹雪芹《题<琵琶行>传奇》的结尾两句,见于敦诚《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中。敦诚的这段话说: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数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歌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也。

敦诚据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做的剧本《琵琶行》传奇,“题跋不下数十家”云云,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今剧本已佚,亲友们的题诗,亦存留有限。其中有敦诚之兄敦敏的两首,曹雪芹的题诗,全诗已佚,只留下这两个残句,为全诗的末联。

残句的大意是说,诗人白居易的在天之灵,读到这部据他的《琵琶行》而写成的传奇本子,应是十分高兴。他必定让他身边的两位歌舞女郎,在鬼世界中排场演出。白居易和他身边的两位歌舞女子,是唐代人,到曹雪芹时代,当然都已成为灵鬼,他们竟在另一个世界中排场演出,白居易如此高兴,说明剧本写得出色当行,这是曹雪芹构思的巧妙。

这些曹氏友人的诗句和述语说明,曹雪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人。

曹雪芹的友人称他“工诗善画”,所谓工诗,不是指《红楼梦》中大量存在的诗词,也是显而易见的。而所指的,当是小说之外曹氏平素所做的诗篇,数量亦应不少。然而,今人看不到合编的诗集,因此他的诗作状况如何,我们今天除了以上两个残句外,已无从寓目了。

若干年前,有传语云:曹雪芹的《题<琵琶行>传奇》全诗,已找到了,某红学前辈于书房中见到此诗的抄件,七言律诗,完整无阙。据推测,那是一位不露面,也不留姓名的人,将此诗的抄件悄悄地放在那里的。言之凿凿,许多人信以为真,一时盛传都下。有的出版物还形诸文字。但是,这个不知名者留诗的情节,却又过于离奇,因此也有人对此将信将疑。

P4-5

序言

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门类。《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却涉及大量诗词,那是小说之外和小说中的诗词。对此,红学研究者时有争议,而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也常常碰到诗词的障碍。有如此缘由,引起我对这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插嘴的愿望,于是将几年来的一点思考整理出来,成这本小书。

红学与鲁学(鲁迅研究),人称当代两大显学,这当然是调侃语。可是,做此调侃,亦非毫无缘由。在国内,《红楼梦》的研究者和读者,虽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拥有最多的人数却是事实。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有此书的研究者。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本专题名日《红楼诗话》。诗话,本来是中国诗论史上对古典诗歌做鉴赏评论的一种传统形式。既日《红楼诗话》,顾名思义,内容只限于有关小说《红楼梦》的诗词。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平相联系的诗词,包括曹雪芹与友人的诗歌唱和,或曹氏友人怀念他的诗作;其二是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其三,是后人对《红楼梦》的吟咏,即论家取诗词形式对书中情节或人物所做的评论。

凡此,对上述三方面诗词,或做介绍和议论,或就诗词简述艺术特点,或记叙诗人的生平和轶事,等等,接触面颇为广泛。但内容有如上限定,又较为集中单一。

本书的结构,因就上述三方面内容,厘为上中下三编。与曹雪芹有关的诗词为上编,《红楼梦》中的诗词为中编,后世论家对《红楼梦》的情节和人物吟咏的诗词则为下编。

既然,这个谈诗词的专题,都离不开小说《红楼梦》,那么,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要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其人。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现今的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各出版社于此书作者的署名,几乎都是径署为“曹雪芹、高鹗”。曹雪芹只写了八十回,各家没有太多的争议,而后四十回书,当出于一位不知名的作者之手。认定为高鹗,却是有许多疑问的。这个专题不是细论后四十回续书的作者问题,故这里谈《红楼梦》作者时只提曹雪芹。

我们通常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其实,雪芹只是他的号。古人凡有点社会地位的,都是名、字、号一大堆。这不是习惯,而是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规定用法。《红楼梦》的作者姓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此外,他的号还有“芹溪居士”“芹圃”等。

曹雪芹的生卒年,迄今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比较可信的是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卒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春天①,享年四十九岁。他的生活时代,为康熙晚季到乾隆中叶,正当清代的盛世。

曹雪芹的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后来居北京。自他曾祖到他的父辈,接连任“江宁织造”,故曹雪芹即出生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并在南京度过童年,到雍正五年,即他十四岁时,家被抄,全家回到北京。他在北京期间的生活状况,没有太多的直接记载,他友人张宜泉《题芹溪居士》诗中,有“庐结西郊别样幽”句,可以推知他在西郊生活过,《红楼梦》的创作,大约是他居住于西郊时。

曹氏家族,曾有过一段盛极一时的日子。因曹家祖上与清代皇室有一份特殊的关系,即满清人关前为皇家“包衣”,意为家奴。在清代,只有隶属于八旗的文武官员,才有资格对皇帝自称奴才,所以身份为皇家“包衣”的曹家,先世自从满清入关之后,先是出任州府官员,自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开始,出任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及曹寅的两个儿子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前后担任这个要职达六十年之久。

曹寅与康熙皇帝关系尤为密切。曹寅之母,即曹玺的夫人孙氏,曾经当过康熙皇帝幼年时的保母。这是清初宫廷的特殊规定,凡年幼的皇子,要遴选大臣的夫人来照看,孙氏即为幼年康熙帝的保母之一。此外,还有说曹寅曾做过康熙读书时的伴读,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属于传说。但关系极为亲密,却是事实。康熙与曹寅既有兄弟般的情谊,又无兄弟问的利害冲突,康熙即位亲政后,命曹寅出任江宁织造。

织造,在清代是个负有特殊使命的要职。清初,在江浙的江宁、苏州、杭州三地设织造署,为宫廷监造丝绸织物,采办部分日常用品。这些都还只是表面职责,织造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充当皇帝耳目,受命以密折形式随时向康熙皇帝报告江南地区的吏治、民情,及各种社会动向,以及收成丰欠和粮价升降。

此外,清皇朝是以少数民族入主华夏,为了稳定其统治秩序,对汉族知识分子既取高压政策,又须有所笼络怀柔,曹寅以其诗文书画的造诣和康熙皇帝的信任,正可负责这一特殊使命。曹寅在任期间,密折陈奏,康熙的批示,都不是一般君臣间的公事公办,而是像挚友的谈心。

康熙皇帝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以及和曹家联络有亲的李家、孙家派到江南去当织造,正是出于对他们的信任和安抚江南的政治心态。而曹寅也确实不负康熙所托,在任上做了许多有利于江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事。其中特别为人称道的,是他和众多的江南文化界名流平等交往,诗酒唱酬,为清朝统治者赢得了人心。

曹寅虽然是旗人,却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修养。他诗词文兼擅,还能写出很地道的传奇剧本。此外,还主持《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两部大型文化典籍的刻印。这在清初的旗人中是不多见的。在曹寅的影响下,久住江南的曹家,长期保持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曹雪芹就出生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童年开始,就经受很好的文化教养,有机会受到诗词的熏陶。因此,《红楼梦》中包括那么多的诗词,这就很自然,也很易索解了。

曹雪芹生前,不是以小说名世,他的友人谈他们交往的诗中,几乎没有一语提到《红楼梦》。敦敏《寄芹圃》诗中的“秦淮风月忆繁华”,或敦诚《寄怀曹雪芹》的“扬州旧梦久已觉”和“不如著书黄叶村”,有人认为,著书,就是指《红楼梦》的创作,“秦淮风月”或“扬州旧梦”是说《红楼梦》的内容。但这都只是推测,没有确证,很难说是或否。

曹雪芹的诗画造诣,他的友人倒都有直接述说。张宜泉称他为“其人工诗善画”(《题芹溪居士》的诗前小序中语),他这首诗中的“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上句说的画画,下旬是指做诗。说明吟诗作画是曹雪芹当时的主要生活内容。

关于曹雪芹的画,他的友人于诗中也多处提到。敦敏《赠芹圃》中的“卖画钱来付酒家”句,即说明曹雪芹的卖画生涯。曹雪芹的绘画作品,没有留下来,至少是迄今没有发现。因此,他在画艺上的成就高下,画风如何,已无法确知,只能从他友人提及的片言只语中测想个大概。

前几年,前辈学者王利器先生在一次红学研讨会上说,五十年代之初,他时常在北海的一家旧书铺买些古书,有一天,那书铺老板拿出一幅画向他兜售,画面是一丛兰花,没有任何题款,只有“梦阮”二字的署名。那时张宜泉的《舂柳堂诗稿》未影印出版,大家都不知道曹雪芹字梦阮。当他知道这就是曹雪芹的绘画后,再去找画时,已找不到了。后来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此事,但详情如何,因王先生已作古多年,无法再核。

曹雪芹做诗,他友人张宜泉称他“其人工诗善画”,做诗,当时他应是小有名气的。今《红楼梦》中见到那么多的诗,也可窥见个大略。但《红楼梦》中的诗都是因小说创作需要而写,别有要求,与一般意义的诗作大不相同。此说另详于本书的中编。曹雪芹以诗人身份而做的诗,都已散佚,迄今尚存留于世的,只有两个残句,收于本书的上编。

曹雪芹真正流传不朽的,还只是他的巨著《红楼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诗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冠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1892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28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