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消失的年代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集科幻、历史、冒险、人文、灵异、爱情、悬念七种元素于一体的爱情、恐怖小说。它所展示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爱情轮回故事。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曾撰文褒奖过它,超人气作家那多也作序力荐。

内容推荐

跨越轮回的千古绝恋,深埋墓宫的隐秘封印,如果你决定开始这段冒险的旅程,屏住呼吸,随我而来……

目录

险途幕启

初探墓宫

相逢如梦

前世残情

五箫咒怨

神符显威

玄机暗藏

秘道惊现

迷云渐散

三个条件

试读章节

物以类聚,鸟以群分。这话不是信口胡诌出来的。

去年夏天,应西南政法大学几个兄弟的邀请,我和江骁登上了开往重庆的列车,准备与他们会合后到拉萨去旅游。然而,时至今日,我仍然没有踏上过拉萨这片神秘的土地。用西藏喇嘛的话说,这也许就叫无缘吧。

不过自从那次回来以后,对于“离奇”二字的涵义,我有了比之前的二十多年加起来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至于到现在,我每每想到那天的境遇,都有种恍若梦魇的感觉。

我从没对任何人讲过那天的事,江骁当然也没有。也许是那一天的经历,早已深埋在潜意识里,谁都不愿触及。

故事都是客观的,但具体怎么讲,那就是讲故事的人的主观行为了。相对于讲述爱情故事时环绕在周身的温馨气氛,那么在讲述离奇古怪的故事时,就连讲故事的人自己,都会感到不寒而栗。

老实地说,要不是一年后我们搬家,在整理屋子时女友意外地发现了我那本尘封了一年之久的日记本,那么这个故事,我打算就这样让它烂在肚子里,直到永远。

可是,这个世界上,毕竟没有几个男人能禁得起女友的软磨硬泡。

于是在一年后,借助那几篇恍若昨日才写下的日记,去年夏天的一幕一幕,通过我这个并不高明的讲述者,重义浮出水面。

先严正声明两点,不管以前有没有说过,这里再说一遍。

第一,文中部分情节难度系数与危险系数较高,即使您已经成年或有家长陪同,仍建议不要轻擅模仿。裴多菲不是有首诗吗,生命诚可贵,死了划不着……

第二,神经脆弱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及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慎读。因好奇心强烈而不听规劝者,后果自负。

当然,作为一个善良的叙述者,我并不愿意在开讲前就早早地把这个故事笼罩上一层浓重的阴森气氛。p002

序言

1999年的时候我开始在网络上看小说,辗转在各个BBS间,阅读不知名的作者每天上传的一篇篇文字。他们的想象力肆意地发挥着,这样的小说被称为玄幻文学。

这些年来,写作者的思路越来越天马行空,题材和元素日趋多样化,旧有的分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所以新的通俗小说种类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今天,已经没有什么“玄幻小说BBS”了,我看了一下著名的起点中文网的分类:玄幻、游戏、异世大陆、古典仙侠、架空历史、西方魔法、转世重生……难以分类的小说时常出现,一段时间之后,新的类别也随之产生。

我用三个多小时看完了吕晶的新作——《消失的年代》,发现这义是一部难以分类的小说。

在网络小说中,难以分类几乎就意味着有新的元素,而新的元素往往会带来成功,尽管在网下的评判标准小像网络上这么单调,但新元素依然是吸牢眼球的利器,

吕品自己说,这部小说里有科幻、历史、冒险、人文、灵异、爱情、悬念七种元素,所以,他本人也不知道写出的这十多万字该算是什么小说。

我会把它归入“幻想小说”,这是个我自己发明的万用帽子。不过归类显然不重要,拧进了七股线的新绳子能不能把读者套住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七种元素,任何一种运用好,都足以让一部小说成功,如今在吕晶的笔下“你方唱罢我登场”,让我想起飞快转动的万花筒,眼花缭乱,五彩纷呈。

有趣的创意在小说里接二连三,并不是用“冒险”或“灵异”几个字就能概括的,卡片系统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勇敢者的游戏》,每走一步棋都会有不可测的危险发生,而在吕晶搭建的地下迷宫里,每一张卡片都会带来新的希望。

我注意到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爱情轮回背后还有一些留白,并不是所有的伏笔在最后都有了交待,或许作者如同好莱坞大片的导演一样,留好接口以待续集。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会很高兴地看到另一场大片再度上演。

后记

与重庆出版社签约那天,距小说完稿不过一周的时间。这令我稍稍有些惊讶。如果长篇的完成对作者来说是一种解脱,那么长篇的出版对作者而言就是一种肯定,我在上一本书的后记里也说过类似的话。接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小农主义的兴奋之中,以致于一直不敢提笔写后记,生怕字里行间透出些许妄戾之气。

随着出版的各项事宜逐步展开,许多朋友——无论是熟悉的还是原本并不相熟的——都热情地给予了帮助,显然,这并不是一句简短的“谢谢”便能涵括的。内心强烈的倾诉欲让我越来越觉得,这一篇后记并不是那块曹操啃剩的鸡肋,恰恰相反,我极需要这样一片空间来表达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甚至宁愿在正文处删去两千字,也要换取它的存在。

一般地,在我所看过的后记中,半数以上都是在感谢。这令我很犹豫,因为写文字比较忌讳落入俗套。可是除了感谢,我又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能够作为这篇后记的主题。明朝文人唐顺之说:“学为文章,但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请容许我把这一段话作为挡箭牌,使我能够坦然地落入那个俗套里,写下一些直据胸臆的文字。

我要在这一片自留的空间里真诚地感谢,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我无法忘记的名字。

感谢重庆出版社。国庆长假中我将文稿交给了好友张迅,本意是想请她写篇书评文字,但却在三天后意外地收到了主编拍板过审的消息。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诚意的了,于是我不再犹豫。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有千里马的集市,伯乐终会出现。事买上,我并不敢妄言自己就是千里马,而我也确实没有想到伯乐会来得那么突然。所以,我十分感谢主编老师的信任和魄力,同时也要感谢张迅姐姐为这本书的后期制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与巨大努力。

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王华老师和接力出版社的冯海燕姐姐。虽然此次很遗憾地未能合作,但两位编辑亦师亦友,在我创作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结构、技巧、串联、语言等方面的意见,令我受益匪浅。即便是在得知我的长篇已闪电般地签约之后,她们仍不遗余力地对我的文字进行着指点,并真诚地与我交流对于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那些午后的长途电话,一如现在楼外明媚的阳光,和煦、温暖。  

感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老师。感谢徐老师在百忙之中为小说写评,也感谢他对如我这般无名后辈的大力提携。我曾在博客上说,从这部小说开始,我已经不再满足于制造一些标榜着青春的快餐文字。然而那个时候,我并未奢望有老一辈的作家对我的文字产生阅读兴趣。某个夜晚我偶尔发呆,也许《历史的天空》和《消失的年代》,在冥冥之中,注定有着一些相同的地方。

感谢那多大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其实一样,都在文字中构筑着疑问与悬念,只是对于悬疑二字的理解,我远不及他那般透彻与深刻。八月份在上海书展时,我们匆匆地见过一面,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沉默且内向的人,聊天,合影,脾气很好,没有架子。但纵然是这样,当两个多月后,他爽快地答应为我的新书撰写序言时,我还是有刹那的怔忪,在客厅里握着手机兀自伫立艮久,难以置信。

感谢北京书生公司的申英筑兄弟。我们结识于一次商业化的合作,但却在此后无数个日日夜夜中逐渐相熟成为兄弟。在这部长篇签约之后,为了帮我宣传与推广,他四处奔波,几乎耗费了所有本该娱乐和休息的时间。我是个口拙的人,除了感动感激感念感谢之外,也不会用别的新鲜的词语。或许兄弟之间本就不必如此客套,一起煮酒论英雄的酣畅场面我期待已久,来年若到北京,定要一醉方休。

感谢浙江电台的杨顺安老师和方雨姐姐。在上一部长篇《边走边唱》出版后,我曾应邀在浙江电台的品牌栏目“精神家园”里做过一次访谈,记得在那次专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说我正在写另一部长篇小说,已经写了一半,估计到年底可以完成。那时我所说的,就是这部《消失的年代》。此刻,远眺着粼粼的波光,思绪荡漾,回想起当天那番话语,心中莫名有种践约的快感。

感谢圈中的诸位好友。短短一个多月,我竞收到了四十余篇大大小小的书评文字。夜x、王晓虹、唐颂、杨哲、禾清、王小天、袁帅、林静宜、留加、梁桥、歆雪、塞宁、裘蓉康……篇幅有限,原谅我不能一一举尽。创作的过程是寂寞而辛苦的,这种辛苦,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们因为写字而聚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朋友们的鼓励让我坚强,朋友们的陪伴让我幸福,借用阿祖在书评里的那句话:郁郁年华,我们都在路上,不会孤单。

感谢“晶彩e族”图文干线的所有兄弟姐妹。小说尚在修改时,大家便已经开始为它设计封面和插图。对一本书来说,很多时候,封面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晶彩e族”图文干线成立将近一年,其间为不少出版社设计过新书封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酸涩,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在这条曲折的路上,已经携手越走越远。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知道我会勇敢地继续走下去,因为未来的日子,有你们与我同在。

感谢马晶。倘若我的生命中从未出现过这个上海的女孩,那么这部小说便不会来到这个喧嚣的世界。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永永远远都不会忘记,时间和空间都不能阻隔真爱的传递与延续,这是我在小说中所竭力表达的一个思想。相信在现实的生活中,也一定可以做到这样。马晶,在今天这个对我们而言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写下这几句话,连同这本《消失的年代》,一起来见证这段永不消失的爱情。

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读者,感谢朋友,感谢关心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批评指责过我的人。感谢无穷无尽无止无休,感谢排名不分前后左右。

《消失的年代》,这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斜倚在望湖楼古旧的石栏上,望着湖畔来来往往如织的游人,心情竞平静如那一湖碧水,胸中那缕温暖潮湿的心绪,也在一瞬间随着远处的水色氤氲开来,弥漫周身,久久不散。午后的阳光轻轻洒落肩头,舒适惬意。就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结束这篇零碎的后记文字。

书评(媒体评论)

陶磊(笔名夜x,超人气写手,曾任《萌芽》刊中刊编辑。)

  《消失的年代》可说是近年奇幻悬念题材作品中的异军突起者。虽然我的朋友那多也是以写类似题材作品而出名的作者,但是我依然要说,许久没有看到像这样将传说与现实、紧张感和人物情感结合得如此充分的悬疑小说了。

方雨(浙江电台著名DJ,荣获全国金话筒百优节目主持人奖。)

曾经采访过许多知名的作家,比如陈忠实,比如莫言、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的青春年代,他们二十多岁时一定没有我眼前这个小伙子张扬。如果说吕晶的边走边唱能让你收获欣喜,那他的这部新作消失的年代无疑会让你备感惊撼

刘童(派格传媒“娱乐任我行”主编,Z.0.S创作组合成员,著有《美丽最少年》等。)

整部小说就像是在隧道里急速穿行的列车,快意而自然一在悬疑揭晓的那一刻,仿佛是长时间黑暗后突然出现的光明,虽然拼命向往但又宁愿沉浸于已然习惯的情节里去。作为同龄人,吕晶所坚持的和所追求的让我佩服,他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消失的年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5438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8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