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对人民财产的掠夺!腐败将国家和民族推入贫困和战争的深渊!腐败破坏了环境!腐败埋葬了民主!与腐败作斗争并非要挥舞道德之鞭把我们自己培养成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但可以阻止为谋取私利而滥用权力的行为,帮助弱者获得机会。维护法律的尊严、透明的尊严、正义的尊严,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本书由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与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士·D.沃尔芬森撰文推荐,建立了“透明国际”。这是一项典范工程,它告诉人们,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学会和谐共存。就得寄希望于公民社会。
图书 | 全球反腐网(世界反贿赂斗争) |
内容 | 编辑推荐 腐败是对人民财产的掠夺!腐败将国家和民族推入贫困和战争的深渊!腐败破坏了环境!腐败埋葬了民主!与腐败作斗争并非要挥舞道德之鞭把我们自己培养成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但可以阻止为谋取私利而滥用权力的行为,帮助弱者获得机会。维护法律的尊严、透明的尊严、正义的尊严,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本书由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与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士·D.沃尔芬森撰文推荐,建立了“透明国际”。这是一项典范工程,它告诉人们,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学会和谐共存。就得寄希望于公民社会。 内容推荐 世界上的有权有势者喜欢把公共财产当成自选商场的商品,他们编造一些没有人需要的、没有人埋单的项目进行讨论决策趁此机会大肆贿赂,收买人心,要消除这些地下经济以及花大笔钱财清偿重要项目的债务,就需要公共财政承担责任。 腐败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吗?完全不是,据“ 透明国际” 每年公布的行贿指数德国在欧洲国家中居中下位置。就具体行贿者而言,情况不相上下。在大型企业的高层中,贿赂已成为既不损名又不毁誉的小事,近来甚至贿金都可以纳入扣税项目。 彼得·艾根在本书中描述了腐败的分化瓦解作用。当然,他也具体地展示了非政府组织为反对这种弊端而采取的自卫行动,他利用“透明国际”组织向腐败宣战,其成果就是在世界上大约100个国家建立了该组织的分支机构。 目录 前言一 被收买的世界(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 前言二 1 导论 2 在世界银行的工作 3 理解与对抗 4 开创之路 5 成长的组织 6 与世界银行的冲突 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 8 廉洁公约 9 企业该如何行事? 10 如何同腐败作斗争:《腐败抗争者的工具箱》 11 因特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具 12 清廉指数 13 行贿指数 14 “‘透明国际’廉洁奖”——保护检举者 15 德国的腐败 16 科尔及其同党,他们的必然后果 17 德国的卫生事业 18 全球腐败报告 19 国际组织和它们的反腐败斗争 20 “透明国际”并非孤军作战 21 反腐败的圈子正在结成——肯尼亚是好榜样 22 反腐败斗争还在继续 后记一 反腐败斗争要求一个伦理规范体系(汉斯·屈恩) 后记二 发展日程和挑战腐败(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士·D.沃尔芬森) 附 录 全球腐败报告 西西乏 北美 中美洲,墨西哥和加勒比群岛 南美洲 太平洋地区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苏联解体后的国家 中欧、东欧及巴尔干半岛国家 欧洲东南部 近东和北非 西非 中非 东非 南部非洲 结论 清廉指数 行贿指数 互联网地址 感谢词 试读章节 6 与世界银行的冲突 世界银行将腐败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腐败阻碍了发展,并因此扭曲了法制国家,削弱了经济赖以增长的基础结构。 在这几年中,少数善意的批评家视“透明国际”为“世界银行的奴才”。尽管从一开始与我们为敌的恰恰就是世界银行。虽然我曾效力于世界银行,但正是由于在那里我不能进行反腐斗争,我才离它而去的。和我有相同境遇的还有一些战友。不过恰恰相反的是,早期我们的一些同事一有机会就流露出对“透明国际”的蔑视,称我们是一群典型的浅薄的空想社会改良家。 更为糟糕的是在最初的几年,为了阻止我们,世界银行的代表费尽心机。世界银行前主席罗伯特·麦克拉马拉站在我们一边,要求世界银行支持我们的计划,尤其是“廉洁岛”方案,但无人理睬,以致计划落空。在他为游说非洲七国而同我们一起进行七国之行时,世界银行仍固执己见,连我们提出的小额经费申请也被回绝了。 原因主要在法律部门及其头头——埃及人依布拉希姆·沙哈塔。现在已经去世的沙哈塔是世界银行内部一个极有权力的人,他公开宣称的目标是值得尊敬的。他想要保护发展中国家,使其避免在世界银行相关项目中因众多规定和条件而成为牺牲品。当时,世界银行大力主张采取有力措施利用其所谓的“支付条件”来管束贷款接受国。依布拉希姆·沙哈塔及其班子在众多文章及图书中明确指出,世界银行章程坚决禁止贷款条件超越经济发展领域或过分干涉借款国的内政事务。根据章程规定,对无法按章程解决的问题做出法律评定的是法律总顾问依布拉希姆·沙哈塔。 他对“透明国际”的误解在于,这些规定、条件都与我们完全无关。我们应好几个发展中国家的请求展开工作。这些国家中新一代的政治家、专业人员、知识分子急切地请求我们帮助他们进行反腐斗争,以避免其社会受腐败困扰。最初,当我向依布拉希姆‘沙哈塔阐述我的构想时,他甚至对此颇为高兴,表示愿意提供他个人的帮助。然而从一开始,他就想让世界银行身居其外,以免人们将世界银行与反腐败斗争联系在一起。经过多年讨论后,他逐渐变得开放,在他去世前不久的一些会议上,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召开的会议上,他凭借出色的演讲为“透明国际”说话。 可是,起初他却任命了经验丰富的法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泽阻止世界银行在其工作中采纳我们的计划。于是,沃尔泽全力以赴,丝毫不顾他的行动对第三世界造成的伤害。尽管如此,似乎也没有影响到沃尔泽这个固执的男人。 他的理由是:所谓的采购指南实际上已经排除了腐败。采购指南规定,世界银行任何一个成员国的供货者在没有恰当理由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任何招标工作。这一世界银行正常程序的庄严准则将会因我们的廉洁公约而黯然失色,甚至与其采购指南的意愿及目的背道而驰。因此这一规定完全是多余甚至有害的。 然而,根据我们的廉洁公约,只允许那些已经准备承诺不行贿的供货者们参加投标。不履行承诺义务、涉嫌腐败的公司应该从投标者名单中被清除。 数十年前,我作为法律部门的成员之一参与起草了采购指南,对该指南的优缺点了然于心。如此一来,我也就知道,那些腐败的官员及行贿的公司会怎样践踏采购指南。可是,世界银行的法律学家及招标专家根本就不承认这一点。连我们和麦克拉马拉一同访问过的那7个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也各自修书一封,措辞巧妙地要求世界银行在其所资助的项目中推行我们的方案。然而法律部门仍固执己见。 他们总是有理由的,说世界银行必须保持非政治性。在他们看来,明确表态反腐就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更有甚者,法律部门异常活跃地阻止我们贯彻实施廉洁公约。埃塞俄比亚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一个大型发电站项目中作首次尝试。然而,在世界银行工作小组为项目作准备时,法律部门就通过顺从的工作准备小组阻止使用那些重要手段。在我们的压力之下,采购指南中的限制条款尽管作了些改变t但廉洁公约也只在以下情况下才被允许使用:第一,各国政府规定它必须用于全部公开采购;第二,要有一个独立的机构调解纷争。两个前提条件都是极不合理的,第二条尤甚。因为廉洁公约本来就是特意为那些因缺乏公共机构而导致腐败蔓延的国家制定的。 与世界银行某些部门的争执也断送了我的几段友情,其中包括与克里斯蒂安。沃尔泽的友谊。这些友谊都是从我一开始工作直到进入法律部门工作时结下并保持的。 P29-30 序言 被收买的世界 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 近10年来,“透明国际”不懈努力,为制止当今世界最普遍的弊端——腐败而斗争。斗争之艰难,大有与风车作战之感,但我们是人不是神! 自然,我们也在请客送礼,其目的无非是让彼此高兴;或者简而言之,因为高兴或友情送礼。但馈赠物品已经成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普遍现象。通常情况下,有人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去谋取个人的好处。因为,强者坐在操纵杆前,弱者不得不听从其摆布,这样操纵杆才会动起来。这是腐败的古老方式,特别是那些缺少法治的国家和缺少不受约束的媒体的地方。 我们的民主党人也不例外。那些强势的党派对职位安排和生意委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们当然希望在自己已经十分丰厚的物质基础上再增加一笔额外收入。 在世界经济交往中,我们常常碰到各种形式的黑洞。这些黑洞使腐败取代了公平、诚信的竞争,久而久之类似黑手党的黑恶势力将形成。他们在制度维护者采取措施前利用各种腐败手段达到他们任意用钱赎罪的目的。 彼得·艾根与他杰出的夫人尤塔紧密合作,义愤填膺地投入到有计划的反腐败斗争中。彼得·艾根收集了全世界的案例,在其专著《全球反腐网》中作了论述。该书作者眼光专业,描述准确客观,读来犹如一本情节令人高度紧张的小说。他在世界的五大洲寻觅腐败现象的蛛丝马迹,并在各地找到并肩作战者。这些人中有勇敢的记者、正直的检察官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甚至在其国家与腐败作斗争的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也算在内。 与腐败作斗争并非要挥舞道德之鞭把我们自己培养成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但可以阻止为谋取私利而滥用权力的行为,帮助弱者获得机会。维护法律的尊严、透明的尊严、正义的尊严,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彼得·艾根的杰作就是建立了“透明国际”。这是一项典范工程,它告诉人们,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学会和谐共存。就得寄希望于公民社会。 后记 发展日程和挑战腐败 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士·D.沃尔芬森 如果我们今天回顾一下,就会觉得奇怪。整整十年之前,从事发展合作工作的专业人士很少讨论腐败现象。1995年。当我开始到世界银行工作时,我觉得这个话题总会成为大家的喉中之鲠。首要的问题是缺乏与腐败打交道的明确契机。与腐败打交道可能超越了如会计、审计和分配手续之类的传统工作。其次,一种已成习惯的思维方式认为腐败是绝大多数体系和多种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甚至可能是发展进程中有益的“车轮润滑剂”。无论如何,人们对此肯定束手无策。第三,由于对现存的腐败行为既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也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所以多数讨论都只是从侧面的和委婉的角度出发。已被证实的违法行为和详实的统计实在是太少了。正因为如此,揭露腐败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揭露对象是极具影响力的首脑人物之时,因为那些人本身就可能是问题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事实莫过于:腐败具有两面性,即行贿和受贿,也就是说,不仅是指收买的一方,而且还指被收买的一方。当然,在世界银行里只有少数人敢于在发达国家和面对大企业之时冒险谈论这个话题。参与腐败行为已经是不可更改和普遍存在的。许多富裕一点的国家甚至允许将贿金当作业务开支从而纳入扣税项目。 可是还是有许多人,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价值不菲的资源被付之东流时。他们不免感到心痛和吃惊,这些资源本该用于事业的发展。或者当那些低收入的国家公务员突然跻身暴富之列,当那些商人以不可告人的手段拿到合同的时候,尤其是当那些可怜的人们不得不天天向行政机关支付贿金的时候——即使是为了一个病童的治疗。 彼得·艾根是那些关注着腐败行为而且对此义愤填膺的一员。因为腐败行为是发展事业的主要障碍。多年来,他作为发展专家在世界银行里颇受尊敬。他对腐败越来越强的忧虑来自于他本身的经历。他曾经做过律师,担任过国际机构地区负责人、管理人员,后来又当了世界银行肯尼亚办事处主任。他越来越坚信,不认真对待腐败问题,他的尤其是他在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和同事的工作就永远无法正常进行。那些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腐蚀了贫穷国家的公共机构却不受惩罚。对这些不公正现象他感到非常气愤。他的妻子尤塔曾经在世界上最最贫穷的贫民区当过医生,妻子的提醒和那些令人悲伤的见证也深深地触动了他。妻子尤塔在那里切身体会到发展援助被错误引导是什么后果,人们对被腐败的外国商人和袖手旁观的本国官员是什么概念。 作为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彼得·艾根多年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吁反腐败斗争。但是,总有人一再告诉他,这个话题不在代表会讨论范围之内——而且离政治活动领域太近了,这是世界银行章程所禁止的。因此只有那些技术性活动和间接的活动才被允许进行。 其活动的结果越来越出名,这本书就为此提供了依据。彼得·艾根断定。如果他能够在世界银行之外进行斗争,那么他将对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十年前,他离开世界银行与其他几个战友一起建立了“透明国际”。他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成功地把他的和来自各个主权国家战友的构想变成运动和组织。这场运动和这个组织建立在经验、专业和决心之上,对腐败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令人深感震惊。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实现了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即证明了腐败的规模,特别是通过大量的计算、调查和连续的报道证明了腐败的后果。通过建立联盟和借助政治压力,他巧妙地影响了人们所疑惑和忧虑的东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透明国际”联系了很多人来谈论这个棘手和肮脏的问题,其中还有一部分人甚至直接参与了肮脏之事。对那些大企业,十年前还认为贿赂是一件很普通平常的事,贿金甚至可以列入纳税申报单。对他们来说,“透明国际”如今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而且有时还是令人害怕的)批评者和努力将这一体系向好的方向改变的潜在联盟者。 “透明国际”是一个国际性运动,它展示了数十年来兴起的众多公民社会组织形式中的一种最佳组织形式。它融合了全球的经验,分享知识,为变化构想提供选择,利用持续和负责任的压力使这个变化成为现实。彼得·艾根在促成这一运动的时候显示出认真负责、坚强有力的领导才能,他固执而且对未来抱着幻想,但是却能够吸引大众,而且胆大无畏。他也拥有一种对现实前景的敏感。而且能够毫无拘束地融入许多不同的团队之中。 在这关键的十年里,我曾有机会与彼得·艾根亲密合作,而且我非常珍惜世界银行和“透明国际”之间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听到那么多有关腐败的报道我也感到非常气愤,但是我更气愤的是:现有的规则和行为使得探讨和积极解决发展中国家那些骇人听闻的问题变得极其困难。另外我知道,我们要动员富裕国家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而腐败正是这一重要努力的巨大障碍。我深知,许多世界银行的同事都有同我一样的忧虑,但是由于缺少一种能解决问题的体制,他们感到被左右掣肘,望而却步。我自始至终都非常坚决,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并且寻找一条能够公开地、果敢地对待这一话题的途径。当我在一次重要演讲中将“政府统治”这个主题放到核心位置的时候, “腐败”一词就成了常见的概念,对此的兴趣和支持如潮水般向我涌来。 认识并且正面地而不是隐晦地谈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第一步。在共同的努力之中, “透明国际”和世界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说明公共机构和公民社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推动共同的目标向前发展。如今,对待腐败问题的态度有了一个基本转变。人们一致认为,腐败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它密切关系到许多人和许多地区的贫穷状况。人们也一致认为信息、批评、讨论和措施——透明的基本要素——必须公开,因为它们是改变的必要前提。 下一个步骤肯定会更加艰难。一旦问题被指名道姓地指出来,腐败的定义成为基本发展讨论的组成部分之后,就可以引起现实的改变,使世界上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受益。现在已经有很多鼓舞人心的例子:有些国家已经有了出色的反腐败策略;有些行政机关已经转变了观念;有些企业已经努力使它们的员工在完成交易时抵制诱惑,不使用腐败手段。普遍知晓的信息已经显而易见地为改变公共事务作出了贡献。当然,也存在许多失败和挫折。我们必须看到,要使“政府统治”达到那种我们所努力追求的质量,我们面前的道路还很漫长。 2003年3月,世界银行和“透明国际”用一整天的时间来讨论我们共同的反腐败斗争事业。更确切地说,我们两家既是共同项目和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也是相互独立和完全不同的活动中的合作伙伴。这主要是因为。要讨论摆在我们面前的到底还有些什么任务,要制定目标,要明确这两个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的形式。这两支队伍之间既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互认同,也存在一些意见分歧和对前景不同的看法。当我们共同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首先共同拥有基本的决心和信念,将来一起奋斗。 我们能够共同回顾这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不仅对彼得·艾根和他在“透明国际”里的同事们来说,而且对我在世界银行的同僚们来说都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虽然我很遗憾,彼得在我到任之前就离开了世界银行,使我失去了与他直接共事的机会。但是我完全相信,他当时在公共机构之外对反腐败事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成功地做到与他人一起撞击偏见和胆怯的墙障,去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 彼得·艾根的著作将成为我们未来道路上的有益助手。它讲述了重要人物的领导成就和一个机构变革的故事。变革帮助世界各地的许多人团结起来扫清道路,迎接对我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最艰巨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与贫困作斗争。 书评(媒体评论) 腐败通常被视为贫穷国家的问题。但是,在德国还没有未被贿赂的圣土,奥地利和瑞士也不相上下。对很多大型企业的高层来讲,贿赂已越来越成为既不损名又不毁誉的小事。尽管社会舆论已成口诛之势,但时至今日仍然缺乏有效的政策监控措施。 彼碍·艾根全面论述了世界膨败的种种危害,着重描述了公民社会为反对这种弊端而采取的自卫行动。 “彼得·艾根的杰作就是建立了‘透明国际’。这是一项典范工程,它告诉人们, 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学会和苦共存,就得寄希望于公民社会。” ——里夏簪·冯·魏茨泽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全球反腐网(世界反贿赂斗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彼得·艾根 |
译者 | 吴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613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523.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40 |
宽 | 162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进字21-2005-021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