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是中国历代碑帖精华中的一册。收入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神策军碑》全文,书中还附有详细的书写要点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柳公权楷书的字体特点,间架结构。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帖的面貌,要点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有效的书法临习范本。
图书 | 柳公权书神策军碑(中国历代碑帖集粹)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帖是中国历代碑帖精华中的一册。收入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神策军碑》全文,书中还附有详细的书写要点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柳公权楷书的字体特点,间架结构。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帖的面貌,要点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有效的书法临习范本。 内容推荐 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年至公元八六五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而后白成一家。柳字不如颜字肥壮,其笔画大体均匀瘦硬,兼取北碑笔画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特点,把点画写得如刀切般爽利深挺,在结体上还吸取了虞、欧的紧密和颜真卿结体的纵势,写出了体势劲媚、骨力道健,风格独树一帜的柳体。后人将他与颜真卿的楷书并称"颜筋柳骨"。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崔铉撰文,柳公权楷书。公元八四三年立,原碑久佚。为柳公权六十八岁时所书。记载了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的事,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原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传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唐以前的拓本今已无存实物,因为原石早己不见,现在海内外仅存一册宋代的拓本,世称宋拓孤本。有南宋贾似道、元翰林国史院、明晋王朱钢等藏印。清代经孙承泽、安岐等人递藏。此碑拓曾一度流于香港,一九六五年,周恩来总理特批,以重金购回,入藏北京国家图书馆,因其罕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家图书馆尊为镇馆之宝。 目录 内容简介 正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柳公权书神策军碑(中国历代碑帖集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季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51861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4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85 |
宽 | 201 |
高 | 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