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是中国历代碑帖精华中的一册。收入了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的序言,书中还附有详细的书写要点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掌握王羲之兰亭的字体精华,间架结构。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帖的面貌,要点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有效的书法临习范本。
图书 |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中国历代碑帖集粹)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帖是中国历代碑帖精华中的一册。收入了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的序言,书中还附有详细的书写要点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掌握王羲之兰亭的字体精华,间架结构。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帖的面貌,要点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有效的书法临习范本。 内容推荐 王羲之(一作公元三0三年)公元三六一年,一作公元三二一年--公元三七九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邪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幼时跟随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学钟繇。他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最终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书圣"。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等。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名士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商讨"修禊"之事,集会时各人作诗,由羲之作序。序文记叙了兰亭周围的秀美山水和聚会时的欢乐情景,文辞优美,抒发了王羲之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是一篇别具魏晋风韵的散文。该帖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二岁时的得意之作。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该帖流传至唐时为太宗所得,命赵模等人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真迹却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永绝于世。现今所流传的摹本和刻本中,则以摹本冯承素之神龙本为最精,刻本以欧阳询之定武兰亭为最著。 目录 内容简介 正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中国历代碑帖集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季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507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24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86 |
宽 | 200 |
高 | 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