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怕什么人生本来就不确定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孕育了我们心中的担心和害怕。鲍勃·米格拉尼也和我们中的很多人一样,始终担忧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一个机会,令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印度。从那之后,他一次次走在印度之路上,终于学会放下心中的怕,接纳所有的不确定,回归生活。鲍勃·米格拉尼编著的《怕什么人生本来就不确定》展现了印度不同的生活场景,全书的主旨思想“接纳生活的不确定”贯穿全书。

内容推荐

鲍勃·米格拉尼编著的《怕什么人生本来就不确定》讲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都不确定的时代——无论事业、情感、日常,这一刻料想不到下一秒的颠簸动荡。我们害怕这种不安,试图扭转困局,一边努力,一边恐惧。慌乱时愤怒地哭泣,绝望时战栗着放弃。丝毫没有意识到,生命本就如此不定,自生至死。

我们在不确定中出生,又在不确定中结识朋友、伴侣,经历一件件生命大事,未来将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谁都不能确定,但谁也无法逃避。

鲍勃·米格拉尼和我们中很多人一样,对过去不甘心,对未来不确定,他焦虑过,恐惧过,挣扎过,逃避过。但一次次的印度之行,让他终于明白,那些因为不确定而生出的恐惧,终会化成力量坚强自己。

别怕,人生本来就不确定,所以我们更要前行。路途或许荆棘曲折,颠沛流离,但生命终会庇佑你,与最好的自己温暖相遇。

目录

前言

引言

Part1

 人生本不安定

 就这么横冲直闯

 五千英尺=神与我的距离

 当两个男人手拉手的时候

Part2

 一切焦虑都是自作多情

 印度婚礼是一场自内的修行

 全世界最乱的寺庙都在印度

 10分钟,1个爱情故事

 宝莱坞歌曲和一块蛋糕

Part3

 因为不确定,所以才要前行

 孟买——富人的游乐场,穷人的挣扎地

 永远等不来的印度巴士

 她明天等着见我

 餐桌边上的曲线人生

 神没有回答我

结语

试读章节

印度婚礼是一场自内的修行

想开点啊,情节任它九曲回肠,结局都是一样的。

有时我们深陷于对未知的恐惧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活在当下,就这样错过了生活中最亮丽的风景。例如几年前,我妻子唯一的弟弟结婚了,我们回印度参加他的婚礼。

虽然我曾参加过印度式婚礼,但这次仍旧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可以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焦虑不安,但也是最有纪念意义的场面之一。

而所谓的印度式婚礼,就是一种无组织、无秩序、无计划,所有人都乱作一团的典礼。在这样的典礼上,人们没有所谓的时间概念,你不确定什么时候会从哪个地方忽然冒出一匹马、某位“叔叔”,甚至新郎。

在那次婚礼上,我竭尽全力地想要保持头脑清醒,至少想让自己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有确定的思想准备。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为了百分百确定以后的事情而忽略眼前的宝贵时光。

“你说马没在那儿是什么意思?”我向身边一个不知是谁家亲戚还是朋友的人问道。

我的小舅子今晚就要结婚了,他一直住在美国,因为娶了一位印度姑娘,所以婚礼在新娘的家乡新德里举行。

这会儿,我正在岳母家和大伙儿一起忙着婚礼的事情。

在此之前,我只参加过一次在印度举行的婚礼。而关于那次婚礼,我的记忆里只有自己醉酒在街边呕吐的片断。但这次可不一样,我觉得自己很理智,长时间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考虑问题井井有条,并且是同辈中年龄最大的,所以我以这场婚礼的负责人自居,觉得理所应当。

在印度婚礼的当天晚上,新娘那一方应该有人牵着马去接新郎。这匹马要用鲜花装饰,由新郎的姐妹喂食。然后新郎骑上马背,和乐队还有他的家人朋友们一起到达婚礼现场。可现在不管是马还是乐队,都不见一点影子。

“你在跟我开玩笑吗?”当我妻子告诉我她还要去发廊做头发、化妆时,我不由得喊了起来,“我们一个小时前就该出发了,可现在既没有马,也没有乐队,新郎的姐姐也没做好准备。你们到底都是怎么回事?一件事都办不成吗?他们不知道今天要举行婚礼吗?”

我大喊大叫了一通,却发现根本没人理会我。妻子照样去发廊了。其他人都在忙着做所谓的印度式婚礼前的准备工作。我则忙着查这查那。

鸡肉,准备好了,头去掉了,好的,这个没问题了……

我足足忙活了三天,已经筋疲力尽。仪式、程序、食物、典礼……这些婚宴前的准备工作弄得我晕头转向。

我实在受不了了,只盼一切尽快结束。在印度忙碌了两个礼拜,我变得紧张又焦虑,一想到这件事竟然占去了我休假时间的三分之二,顿时觉得头昏脑涨。但我仍然站在夜晚的寒风中,一边等待一边琢磨着,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别人那样,选个正常点的地方旅行结婚,比如佛罗里达或者坎昆之类的地方。

这时,新郎的父亲说他得去办点事,说真的,我实在想不明白这种时候他还要去办什么事。新郎的母亲忙翻了天,她要准备礼物、信封、珠宝首饰、鲜花、糖果,还有两家人要交换的物品,根本没时间为一匹马操心。

彩排的事情也没人管,只能由我负责。后来我打了电话,想知道马究竟在哪儿,可是电话那头无人接听。于是我又给乐队的人打电话,也是无人接听。无奈之下,我决定出去透透气,在周围走走,希望自己能找到那匹马。也许它迷路了呢。

结果我真的找到它了。就在那儿!我还发现了马的主人,他就坐在路边建筑工地旁的一堆砖石上。

“你干吗呢?怎么不进去?过来吧,咱们走。”

“好的,先生。”他答应着,站起身,却杵在原地一动不动,笑着摇了摇头。

“走啊,干吗站在那儿不动?”我问他,“快走吧,咱们要迟到了。”

“好的,先生。”但他仍旧一动不动。

“到底怎么回事?”我无奈地问道。

“先生,你们家房子那么大,而我们这些穷人……”

开玩笑的吧?这家伙莫非惦记着我没他不行,就想趁机敲诈一笔?没错,太典型了!但他说什么那么大的房子,那根本就不是我的家!

他的话刚说到一半,就被我打断了。

“别担心钱的事,我不会亏待你的。”

听到这句话,他终于抬脚迈开了步子。

好了,马的事情办妥了。我舒了一口气。一切在我的安排下顺利进行。

幸亏有我在啊,有强迫症的我在心中感慨着。否则这场婚礼一定乱七八糟。

下一步,乐队。

当我和马还有马的主人一起回到我岳母家时,乐队的人也到了。谢天谢地!我又松了口气。这支乐队由12个印度人组成,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制服,有的带着大号、喇叭、鼓,还有的拿着枝状大烛台。

这时我妻子也从发廊回来,见到她,我忍不住说了几句。她总是迟到,而我永远守时。无论如何,我们终于可以出发了。

“我们现在可以走了吗?坐哪辆车过去?”我问她。

“还不能走,”她回答说,“要先让新郎上马再说。”

“我知道,不过骑在马背上只是为了拍照,对吧?他不会真的要骑着那匹马一路到酒店吧?”

“我不知道,亲爱的。”她刚说了一句,就被几个嬉笑着的女孩拉走了。

“接下来做什么?”我问岳父。

“她们要喂马。”他回答道,语气中带着点冷嘲热讽的味道。也许他觉得我在美国举办的也是印度式婚礼,理应对这些流程一清二楚。

事实上,我也觉得自己显得有点笨拙,虽然隐约记得这些流程,但总感觉眼前正在进行的这一切和我以前的经历截然不同。多年前我在美国新泽西州举行的印度式婚礼比这个简单多了。当时人家让我怎么做,我就直接照办,该微笑时微笑,该挥手时挥手。所以那场婚礼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模糊得差不多了。

而且,请柬上并没有写要喂马的事情!

接下来,年轻的女性亲朋们和我的妻子郑重其事地喂了那匹马,还给它浑身都装扮上了鲜花和吉祥物。盛装打扮的新郎头上戴着鲜花做成的帽子,脖子上挂着卢比做成的项链,手里握着阳刚气十足的宝剑,骑上马背,在鼓声中,开始了他神圣的旅程。

“照片拍得不错啊,下一步该做什么了?”我天真地问道。

我们以比我预想中慢不知多少倍的速度启程了。

新郎高坐在马背上,他的家人和朋友跟在后面,还有的人一边跳舞一边走,一行人慢慢悠悠地沿着新德里的街道,朝着几英里外的婚礼场地前进。道路两边昏暗的街灯,在寒冬的雾气中显得更加微弱,前进的队伍无精打采,大家似乎都已经疲惫不堪。前方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而此时队伍行进得异常缓慢,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

我看了一眼手表,发现已经比原定计划慢了将近两个小时,顿时紧张得胃病都犯了。在时间面前,我总是神经紧绷。我喜欢凡事守时。不,应该说,我必须守时。从事销售行业这么多年,我耳边时常回荡着20年前一位纽约市的销售经理对我说的警句:“宁可早到,绝不迟到。”

于是,我掏出了几片缓解胃痉挛的药。要是它也能缓解我的焦虑就好了,我思忖着。

P47-56

序言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一切看似都是相通的,一切却又令人难以预料。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遇什么突发事件,渐渐变得焦虑和恐惧,生活也随之陷入泥潭。横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越是想为自己的将来制定计划,就越是感到不堪重负。我不确定该为自己选择哪一条道路,害怕一个草率的决定会令自己的生命从此动荡不安,仿佛属于我的前景注定黯淡无光。

每隔两个星期,我的老板都会走进我的办公室,舒舒服服地坐下来,问我“有没有什么新发现”。他人其实很好,但每每这时候,我都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辞退。如今这愈来愈变幻莫测的美国市场,已经动摇了我的存在,我无法摸清它的动向,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去向何处。

一天下班后,我花了两个钟头的时间从市里回到我位于新泽西州郊区的家,一路上始终在思忖着自己的人生。

1979年,我们全家带着75美元,怀着“美国梦”,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当时我的父母每人都打两份工,一周七天不休息。几年后,我长大了一点,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送报纸、修草坪,最后我开始帮忙打理父母开的奶品皇后冰激凌店。这家店是我们用来美国以后攒的钱加上一部分贷款,从别人手上买来的。

后来我上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还读夜校获得了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大公司,一直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必须按时完成每一项计划,即使是业绩斐然的时候,也仍然奋力拼搏。我不仅是最优秀的销售代表,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改革者。我的新想法总是源源不断,也为公司取得过巨大的收益。我还读了许多好书,从前辈们那里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我左思右想,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过去我一直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对工作怀着满腔热忱,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瞻前顾后,经常在深更半夜辗转难眠。一想到自己不能确定未来的道路上会遭遇什么样的动荡,我就异常沮丧。

说起来也许有点可笑,当我每天早上到达位于纽约市里的办公大楼,拿出公司员工身份证刷卡过旋转门时,顿时就感到莫大的欣慰。我还是这里的员工,这就是我最大的胜利。可当我刚一走进办公室,这点可怜的满足感便瞬间消失殆尽。

我本该在这儿创造、革新,为公司带来新的契机,提出新的想法,但现在却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仔细想来,我对自己的事业、目前的经济形势、国际时事没有一丝把握,这些不确定的事物使我的工作变得一筹莫展。

每当我酝酿出一个新想法,准备向老板提出来时,脑子里便不由自主地闪现出一道巨大的障碍——“你确定这个点子能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吗?”它横亘在我眼前,让我变得束手束脚,最终只能耸耸肩,把好不容易想出的新创意否定掉,彻底打消试一把的念头。

夜里失眠的时候,我脑子里也充斥着各种各样对于不确定的恐惧,这些恐惧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孩子的问题:

我两个孩子的日托费用比我几年前上大学时一年的学费还要高,等他们将来读大学时,我能确定支付得起他们每人20万美元的学费吗?尽管他们现在还很年幼,这个问题只是远虑,不是近忧,但到了那个时候,我上哪儿去筹措那么多钱呢?其次是我父母的问题:我和妻子都要工作,但我的父母日益衰老,我不确定以后能否床前榻上地照料他们,但这对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只有一家小型的奶品皇后冰激凌店,他们没有上养老保险,也享受不到任何退休福利,我该怎么为他们养老?

令我不安的不只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所有的事情都让我头疼。我曾在脸谱网上结交了不少朋友,可现在我已经不确定,他们对我来说是亲近还是遥远。另外,虽然我的孩子们可以得心应手地用iPhone玩“愤怒的小鸟”,但他们将来求职面试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考官吗?他们是否具备竞争意识,拥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能够胜过来自中国上海的孩子?不确定的事情太多太多。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本想看看电视或者读读报纸,分散一下注意力。可是事与愿违。我只看到中东的动荡局面、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之类的内容,这些负面新闻骤然使我愈发不安。

我的人生冻结了,瘫痪了。碰到一点颠簸,我就变得焦虑不安。碰到一丁点不确定性,我就觉得未来黯淡无光。我无法接受生活的动荡,被这不安的现状牵着鼻子走。在工作上,我才思枯竭,甚至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我觉得自己不仅无法确定任何事情,也跟不上同行们的节奏。我琢磨着到另一家公司去做别的工作,但思前想后,却发现没有一件事是自己真正能够掌控和确定的。

就在我彷徨迷惘之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人生从此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朋友本要出差到印度去洽谈生意,这是他第一次去印度,对那里的一切都不熟悉,所以他请我陪同前往。我答应了。

我出生于印度,青少年时期也是在那里度过的。现在我回国一般是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和妻子一起去省亲,介绍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远亲认识,有时也去那儿出差。我很乐意协助本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的国家做生意,而且这样一来,我还可以借此机会暂时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放一个星期的假。

一个星期过去了,在印度经历的一切使本极为困惑。准备离开印度的时候,我们回顾这繁忙的一周,说起接触到的那些人,谈起对印度文化的了解。这时本以筋疲力尽的语气说:

“这真是一个颠簸动荡的国家,做什么事情都很困难,无论你做了多少努力,计划得多么事无巨细,变数仍然无处不在!即便你只是想到市场上去买个吃的,或者去邮局买张邮票,甚至是在会议室和人谈生意,和一堆人竞聘一份工作,等等,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我真不明白,在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里,人们怎么能容忍自己对下一秒钟会发生的动荡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呢?”

我回应说:“在印度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也不会去想。如果你参加过印度婚礼,就会有更深的体悟。”

“为什么?”

“因为印度婚礼可以教给你从容地应对生命中状况不断的时刻,”我告诉他,“比如说,印度婚礼上没有一点秩序。有些人迟到,有些人在争执,有些人在大笑,有些人在喝酒,有些人在祈祷……婚礼上可能会突然出现一匹马或者一头大象,这些都与请柬上的内容无关。这样一种婚礼,与其说是一种庆典,不如说是一场骚乱。你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控制不了,不明白为什么一场好好的婚礼会有那么多动荡。但等你冷静下来却发现,一对新人最后结婚了!他们真的结婚了!

而且他们很幸福!

“所以无论之前发生的事情多么让你难以承受,你都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接纳生命中的那些不安,而不是花心思在那些不确定的事情上,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准备,反而错过了许多生命中的快乐。”

在我回到自己位于新泽西州郊区的家,回到自己失序的生活和工作中以后,我思考着自己与本的对话。这时我倏地意识到,我告诉本的话恰恰就是我自己现在应该采用的生活方式。我只有认真省察自己的过去,才能从容面对自己目前在美国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现状。我需要从印度这个就我所知最不安的国家,学习怎样在不安中拥抱自己的生命。

后记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种种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前方的道路难以预料,一旦稍有动荡,我们就会惊慌失措,感觉自己的人生丧失了秩序、平衡、期望,以及美好的一面。这时,我们往往只能在一片茫然中彷徨。

起初,我们会与这不确定的处境作斗争,想方设法扭转形势,一边努力,一边抱怨。可尽管我们像抗体与传染病搏斗时那样不遗余力,却仍发现自己的力量越来越薄弱,失败好像已成定局。于是我们愤怒地哭泣、战栗,在耗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之后,只好放弃。这时我们站在绝望的边缘,心力交瘁、万念俱灰。

之后,我们妥协退让,终于接受了它。我们不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因为我们发现除了眼前的一切,自己什么也掌控不了,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去费心琢磨。这时我们不再徒劳无益地思前想后,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当下的事情。

最后,我们开始尝试,开始微笑,开始呼吸,开始生活,开始接触,开始察觉,开始感受,开始努力,开始工作,开始做有益的事情。我们开始向前迈进了。

我们心中蛰伏已久的那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本能,被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激发出来,我们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生活,并且逐渐认识到,也许这不确定的生活并没有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不堪: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其实只是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越过它,就能走向辉煌;水滴石穿,小小的进步累积起来就是质的飞跃;一些偶然发生的事情、忽然降临的机会都可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意外获得的礼物。

时光飞逝,有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时会发现,虽然人生之路蜿蜓曲折、荆棘丛生,我们遇到了不少风浪,但那些风浪最后都归于平静,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沿途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

我们只凭借自己的大脑、双手和双脚,就可以活得有意义,为所爱之人做有益的事情,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为自己的志向而奋斗。

谁也无法逃避人生的不确定,我们只有学会接受它,接受生活中难以预料的事情,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而有价值。因此,遇事不要再反复琢磨、来回分析,也不要预测以后的生活会发生什么,你只管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前进。不确定的人生不会瞬间改变,你必须适应它的存在,在不确定中继续生活下去。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在谷歌上搜索了关于“不确定理论”的一些知识,发现了“蝴蝶效应”这个名词。它指的是巴西的~只蝴蝶轻轻地扇动翅膀,就能够引起无法预测的严重后果,比如在得克萨斯州之类的遥远地方掀起一阵龙卷风。蝴蝶效应假定在一个复杂的、快速运转的、互相联系的动力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够导致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我能够提笔写这本书,也是由于一只蝴蝶轻轻地拍动了一下翅膀。几年前,一位朋友请求我说:“喂,鲍勃,我要去~趟印度,你可以陪我一起去吗?”我答应了。于是便有了那一趟印度之行,之后我在途中豁然开朗,心里骤然明亮。

之后我从那里起步,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同时迈进。接二连三的变化使我很快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从未想到自己如今能有这样的改变。我适应了当下的生活,喜欢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周围这些我爱的人都非常支持我。以前我言行举止中流露出的焦虑、恐惧,已经被沉着的笑容和前进的步伐所取代,现在我的每次呼吸中都隐藏着喜悦。

我逐渐接纳未来的生活是无法预料的。当我不再忖度未来,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后,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仿佛打开了一扇窗子,把污浊的空气放出去,让新鲜的空气飘进来。这种新鲜空气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积极性,充满惊喜。

但愿这本书能够在你的生活中引起蝴蝶效应,能够成为推动你前进的催化剂,使你有勇气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希望你能够采取积极的——尽管也许是痛苦的但却是必要的——行动,破茧而出,从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一旦稍有辗转,我们就会惊慌,感觉自己的人生丧失了秩序、平衡、期望,以及美好的一面。但,世事终难预料,我们只能接纳。行动起来,做点什么。让你的灵魂指引你前行。去旅行,去奋斗,去微笑。事情到最后终会解决。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作者 安娜·昆德兰

《怕什么?人生本来就不确定》里有很多幽默诙谐、令人惊异与感动的故事,其中单是鲍勃自己在印度的亲身体验,就足以构成一部精彩的故事集。这些故事能够使你联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帮你走出孤寂,多聆听别人的故事,加深对他人的理解。

——《纽约时报》

一切都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你实在不用想太多。对于你心中的疑惑,没有人能给出答案,除了你自己。

——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怕什么人生本来就不确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鲍勃·米格拉尼
译者 徐力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10676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4210116
中图分类号 B82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4-5417
版权提供者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