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朝的皇帝/讲古堂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历史小说。在台湾出版于70年代,体例上按照各位皇帝在位时间顺序写撰,把明朝的皇帝一个一个拿出来谈,谈他们的任内的大事,有事实的考实,有故事的渲染,最后通过皇帝串联起来整个明朝的历史。其文通俗但不肤浅,评说每个皇帝的同时不忘从整体史观下考查明朝的历史。说它是通俗历史读物,却有诸多考证和引文;说它是学术著作,但没有那种艰涩难读的味道。细处描述极细,宏大处寥寥几笔便一带而过。高阳在书中加入了自己对明史的判断和对每位皇帝的评断,每每恰到好处,又余味无穷。

内容推荐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出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

高阳披览明史,将明朝的皇帝从头至尾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或焦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

高阳以每一位皇帝为中心,横线遍及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的生活日常,纵线论及开国、靖难、夺门、议礼等皇权制度的圈圈环环;细密处丝丝入扣,宏大处只寥寥几笔。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明代大历史。

高阳著史忠实于历史原貌,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的评断,每每恰到好处,余味无穷。

目录

第一章 建文帝之谜

独特的封建制度/明太祖初立皇储

太子标不幸病逝/立允蚊为皇太孙

建文帝裁剪诸王/燕王在北平装疯

靖难军待命讨逆/建文帝出师不利

铁铉坚守济南/东昌之役燕王大败

燕师进驻大名府/建文帝派员征兵

两度议和均未成/金川门开城投降

建文帝引火自焚(?)/明成祖大索“奸臣”

方孝孺临危不屈/成祖灭方氏十族

卓敬被诛五族/成祖天性好杀

传建文帝出家遁走/郑和赴海外查访

许多神秘传说/“补锅匠”的故事

《致身录》如斯云云/建文帝出亡传闻

老和尚突然自首/清修《明史》的争议

第二章 夺门之变

宣德年间民生乐业/委任股肱四海大治

太监王振擅作威福/禁宦官干政的铁碑

蒙古部落骚扰边境/“土木之变”的缘起

英宗亲征仓促就道/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

班师回京中途遇伏/朱勇阵亡全军尽没

掘地二文不能见泉/王振为樊忠捶死

英宗盘膝束手待擒/八驮细软去赎皇帝

王振之侄王山被处死/廊王摄政辅佐太子

也先挟英宗到大同/于谦坚拒也先诱和

石亨迎击也先败走/脱脱不花遣使修好

也先献妹英宗谢拒/大同之役郭登破敌

袁彬设计诱杀喜宁/瓦刺遣使中朝议和

李实自请前往敌营j李实等谒上皇于敌营

也先派员催促议和/杨善奉派出使报聘

杨善见也先侃侃而谈/英宗的特殊魔力

贤德的孝庄皇后/一轿二马迎上皇

千户投书论迎上皇礼/上皇遣使诏谕避位

仝寅为上皇卜筮/上皇形同“圈禁高墙”

景帝命将守备南城/景帝为易储赐金大臣

土官黄弦迎合上意/景帝重新废立皇储

太监阮浪、王尧被杀/卢忠装疯得以避祸

喜怒无常自营寿陵/景帝抱病宿斋宫

太监兴安示意建储/石亨与众密谋复辟

孙太后认可复辟/徐有贞升屋览乾象

率众毁墙进入南城/上皇夺门宣谕复位

廊王妃挟私蓄出宫/于谦、王文被逮审问

英宗初不忍杀于谦/景帝赐物封存不用

孙太后嗟悼于谦/陈循等充军辽东

徐有贞进位大学士/徐有贞遣戍到云南

杨善封伯勉获善终/石亨无人臣之礼

李贤论夺门之非/石亨之侄石彪下狱

想以大同为根据地/石彪抄家搜出龙衣

石亨在狱中瘐死/曹钦计划拥兵入宫

曹钦造反先杀逯杲/曹钦在朝房杀大臣

孙镗赴太平侯家求援/恭顺侯吴瑾力战阵亡

曹钦自招灭门祸/重用锦衣卫终于亡明

英宗施行严刑峻法/杨埙为袁彬讼冤

英宗为胡太后复号/建庶人被幽五五年

妃嫔殉葬先令自缢/英宗遗命永废殉葬

善用李贤剪除巨憝

第三章 成化畸恋

宫女万氏保护太子/万贵妃得子但早夭

没官妇女奉旨释放/争丧仪百官跪哭

宪宗畏惮万贵妃/女官纪氏典守内藏

初承雨露居然怀孕/宪宗自叹老而无子

皇三子育于太后宫中/汪直掌管御马监

商辂历数汪直罪状/怀恩传旨诘责宰相

西厂横行由罢而复/万通进奇技淫巧之物

宪宗生来患有口吃/刘翊为宪宗进讲

刘锐八岁做中书舍人/甚多僧道当“传奉官”

汪直奉旨在辽东巡边/陈钺掩杀建州卫女真族

马文升让功不争/汪直征调大军往辽东

巡边邀功谎报大捷/汪直与王越留在大同

宪宗手敕罢黜刘翊/刘翊家居仍食官米

李孜省利用扶乩捣鬼/李孜省权势过宰相

汪直失势凄凉万状/皇帝中旨不合法

状元居然也有假的/保国公发兵盖私第

天象示警地震迭生/宪宗病笃太子摄政

孝宗即位秉性仁厚/追回万家奉赐珍物

奉旨查访纪太后家族/为纪太后父母立祠

发现万安所进春方/玄武湖成了禁地

旧阁中刘吉独留/孝宗暗示刘吉辞官

弘治初年人才鼎盛/邱溶与王恕作对

王恕九十岁啖食如常/李广因畏惧而自杀

孝宗曲庇外戚贪暴/孝宗开经筵赐宴讲官

李东阳、程敏政主考/程敏政勒令致仕

王阳明之父为孝宗进讲/孝宗命中官赐食王华

中书省奉旨修律令/皇帝为病囚治疗

弘治中纂修《大明会典》/朱骥行刑用小杖

孝宗召大臣受顾命

第四章 江南代北一游龙

刘瑾自宫为太监/明孝宗英年崩逝

刘瑾导正德帝微行/焦芳涂抹长官批示

阁臣与阉党勾结/六部九卿劾阉党

“八虎”夜谒武宗乞怜/刘瑾入掌司礼监

刘健与谢迁致仕/玩阁臣于股掌之上

张彩公然夺人美妾/刘瑾乐得独断独行

武宗扮演商贾为戏/兴建豹房宴乐其中

刘瑾颇喜沽名钓誉/丈田责逋搜刮惨毒

张永在御前怒击刘瑾/众口一词请下诏诛瑾

禁兵夜出逮捕刘瑾/张彩建议授幼而立

焦芳父子竟得善终/大盗入豹房窥帝蹴鞠

流寇计划犯跸劫驾/马贼变而为水寇

狼山大捷官军凯旋/武宗在禁中设内教场

江彬助武宗捕虎/张钦闭关拒帝命

武宗微服出德胜门/不乐为帝自封军门

圣驾所至如遭大难/梁储泣谏不奉乱命

大批官员被罚跪/廷臣百余人受杖辱

宸濠谋反急报到京/宁王复护卫为导火线

宸濠派人假扮强盗/与门下客密谋不轨

唐伯虎进入牢笼/唐伯虎装疯求脱身

侦破臧贤家的复壁/崔元奉旨戒饬宸濠

巡抚孙燧在王府被缚/副使许逵同时就义

王阳明当机立断/事功为学术所掩

王阳明巡抚南赣/练乡兵剿抚兼用

王阳明由南昌赴闽/王阳明易舟而遁

在文天祥祠堂祭孙燧/大集义师于樟树镇

伍文定率师攻南昌/出南昌迎击宸濠

武宗预备亲驾南征/鄱阳湖大破宸濠

宸濠被擒托厚葬娄妃/武宗亲迎刘美人

官员望舟遥拜圣寿/几百里不准畜猪

王阳明将宸濠交张永/锦衣千户拒纳程仪五两

王阳明较射三箭中鹄/张忠等私议应早班师

武宗幸杨一清第/武宗垂钓时落水

武宗在正阳门阅俘/江彬籍没金银无数

第五章 紫极仙翁

兴献王世子入承大统/兴献王妃不肯进京

邵太后喜孙为帝/张璁被调任南官

杨廷和因争礼仪去职/张璁逃到武定侯家

张璁、桂萼入翰林/百官在宫门跪哭

为兴献帝兴建“世庙”/何渊请祀兴献帝于太庙

观德殿拆卸迁建/兴献后由世宗陪侍谒太庙

世宗亲为张璁改名/丰坊宫门上书争礼仪

世宗召见邵元节/世宗毁除禁中佛寺

世宗多病时或不能视朝/张天师住宅起火

邵元节独邀隆恩/嘉靖十五年后皇子叠生

世宗想静摄一二年/各方献瑞物者纷至沓来

杨金英深夜进寝殿弑帝/主谋者为王宁嫔

世宗对弑案并未深究/夜半命词臣撰青词

郭勋骄慢无人臣礼/郭勋死于镇抚司狱

严嵩与夏言斗法/严嵩入阁大权独揽

严嵩宴请夏言久候不至/陆炳的来龙去脉

“复套”之议反复无常/锦衣卫奉旨追捕夏言

夏言曾上疏申冤/俺答曾进犯京师

徐阶开始为世宗赏识/仇鸾的部下易服抢劫

兵部尚书成民间怨府/三堂会审丁汝夔

丁、杨二人“弃市”/严嵩被摒于宫门外

俺答以下马索上值/仇鸾的印信被追回

杨继盛严劾严嵩/杨继盛夫人伏阙上书

杨继盛刑伤自疗/杨继盛就义观者涕泣

杨继盛故宅改松筠庵/杨继盛身后享大名

赵文华献媚获咎/赵文华向严嵩痛哭乞怜

世宗有逃避现实倾向/蓝道行会得扶乩

陆炳本性不坏/严嵩父子计杀沈链

严家父子经营巨宅/严嵩以御札交世蕃处理

世宗向乩仙问政/得知严嵩恩眷已衰

严嵩接到严谴惊恐莫名/严世蕃充军中途逃回

严世蕃恶贯满盈/林润严劾严世蕃

严世蕃自称天下之才/徐阶拟疏闭户写本

严世蕃写遗书不能成一字/严世蕃既死又抄家

严嵩老无所归寄食墓舍/太监献“天降”的桃子于世宗

世宗衰病仍力疾从公/海瑞草疏直谏世宗

世宗掷海瑞原疏于地/世宗崩前遗诏释海瑞

帝王家是非难明

第六章 万历搜秘

幼帝不读书太后令长跪/冯保宣旨逐首辅高拱

张居正死后抄家/养士厚薄不同之报

神宗失言向母长跪赔罪/神宗携皇长子与辅臣见面

神宗手诏王锡爵问大计/并封之议廷臣大哗

王锡爵痛悔失算/册立常洛为太子

各处矿监无恶不作/神宗震怒几乎手刃田义

停止矿税旋复食言/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

周延儒拜相要听东林意旨/福王一再延误就藩

郑贵妃为福王争田庄/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福王运淮盐与民争利/福王终于赴河南就国

福王最后被流寇杀死/洪承畴调蓟辽备边

酒后大言弄巧成拙/李自成攻陷洛阳

流寇大散福王资财/“梃击案”的经过

王之案讯问张差/外戚郑国泰主谋

十三司郎中会审/奸逆有所畏惮顾忌

逆谋牵涉郑贵妃/郑贵妃求援于太子

太子为庞保、刘成缓颊/神宗三年三次加赋

神宗病中召见大臣/光宗即位发内帑犒边

遵遗诏尽罢敝政/传说神宗

神宗葬定陵费银八百万

第七章没有年号的皇帝

神宗崩逝光宗即位/光宗要封郑贵妃为皇太后

光宗在美人包围之下/崔文升配药进奉光宗

杨涟催促郑贵妃移宫/光宗驱逐崔文升

杜郑贵妃封妃之请/李选侍当帏而立

李选侍迫皇长子进言/光宗于清晨逝世

刘一燥查问皇长子下落/李选侍派人追皇长子

左光斗唾责杨涟误大事/李选侍怒不可遏

李选侍遣入召嗣君被拒/大臣逼李选侍迁宫

李选侍移出乾清官/杨涟操心须发尽白

魏朝与客氏配成“对食”

第八章 奉圣夫人

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魏忠贤与魏朝争客氏

客魏阴谋得遂/客氏住咸安宫仪制甚隆

王安多病不能常见熹宗/内外交谏请逐客魏

王安具疏辞掌司礼监/客魏密谋杀王安

魏忠贤教唆霍维华劾王安/王安被降罚做苦工

客氏出宫熹宗思念/熹宗性好为匠每自造屋

熹宗在大内“开内操”/刘一燥坚卧不起

裕妃为客、魏幽禁而死/成妃被幽禁幸未死

客氏在交泰殿监视帝后/宫女为张后捻背使其流产

投闲卅年后复起/客、魏不容熹宗有子

刘志选上书辱及皇后/魏忠贤提拔刘志选

刘志选最后上吊自尽/东林党人正气凛然

赵南星打落水狗/东林与阉党相火拼

汪文言被逐出都/汪文言廷杖褫职

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魏忠贤修祖坟僭拟皇陵

阉党排斥正人君子/叶向高难安于位

林汝翥杖责不法太监/魏忠贤哭诉御前

许显纯用苛刑逼供/杨涟等被捕到京

许显纯改篡杨、左供词/左光斗等家人凄惨

黄尊素的儿子就是黄梨洲/抓黄尊素的旃尉也挨了打

上苍垂怜孤忠之报/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

客氏进出宫清尘除道/熹宗曾有覆舟之事

熹宗崩逝信王入承大统/信王入宫表现沉着

客氏叩辞熹宗梓宫/魏忠贤毕命,崔呈秀自缢

曹钦程尤为无耻/石三畏无意中犯忌讳

霍维华开新运河无功/阉党结局非死即充

开馆修《三朝要典》/《三朝要典》奉旨销毁

客氏步赴浣衣局笞死/客、魏的亲属都被充军

思宗即位枚卜求贤/大学士韩炉等定逆案

试读章节

一、独特的封建制度

历代开国之主,多子首推明太祖朱元璋。太祖早年孤寒,亲属仅一侄一甥,起事以后,多抚养子,计有二十余人;力战经营,光复汉土,颇得其力。而太祖的亲子,亦有二十六人之多,夭折的只有两个;此在历代宫闱中,是个很优异的记录,主要是因为马皇后贤德过人,妃嫔宫人被宠有子的,无不厚待,视庶子如己出,所以多能抚养成人。

明太祖的儿子,一律取木旁单名,长子标,次子□,三子□,四子棣。朱棣在弟兄中最杰出,他有一半朝鲜血统,生母是元朝的宫人,为太祖所纳,以后被封为硕妃。此是终明之世的一大秘密,甚至主修《明史》的万斯同都可能不知道,为傅斯年先生所考证明白。以后将会谈到,暂且搁下。

《廿二史札记》的作者赵翼,指出明太祖行事多仿汉高。这话虽不错,但明太祖并非亦步亦趋,事事以汉高为法。汉高身后的伦常骨肉之变,尤须避免。马皇后不是吕后,“人彘”之惨、诸吕之祸是绝不会有的,但“吴楚七国之乱”则不能保其必无,因此,明太祖参酌汉、晋及元朝的成例,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封建制度。

这套制度的精神,在于亲王能为帝室的屏藩,而不致谋反作乱,所以藩王只有虚荣,并无实权,但亦有例外,而就在这例外之中,把太祖的整个理想打破了。

明太祖的理想,跟秦始皇的打算有点相像,都是希望万世一系,永垂无疆。他有计戈4地训练一个贤德爱民的皇帝;而这位未来的贤君需要强藩保护,所以在洪武三年,封皇二子为秦王,镇关中;皇三子为晋王,镇河东;皇四子为燕王,镇燕京。这三个地方,不但为自古成王称霸的形胜之地,而且也是国防的第一线。

那时的燕王朱棣才十一岁。成年以后,太祖聘开国名将徐达的女儿,立为燕王妃。燕王相貌奇伟,智勇有大略,深得太祖的重视。

    

二、明太祖初立皇储

洪武十三年,燕王二十一岁,自南京“就国”燕京,当时亦称为北平。过了两年,马皇后崩逝,已就藩的秦、晋、燕、周、楚等五王,都入京奔丧。燕王在京遇到一个人,是个和尚;这个人改变了燕王的一生及明朝的历史。

这个和尚姓姚,以后赐名广孝。姚广孝是苏州人,父亲行医。十三岁时,姚广孝出家做了和尚,法名道衍,却又拜一个名叫席应真的道士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当马皇后崩后,太祖选拔高僧分侍诸王,以便归藩之后,为马皇后做佛事荐福。道衍在与选之列,跟燕王一见投契,他说:“大王如果用我,我送一顶‘白帽’与大王戴。”王字加白成“皇”;燕王领会得其中的意思,便请以道衍随侍,偕回北平。

燕王在这时便有了争夺皇位的“雄心”,而太祖却正在“制造”皇帝。早在洪武初年,他就对太子标展开了有计划的教育,先选国子监的高材生为太子伴读,读书的地点名为“大本堂”,《明史》卷一百十五记:

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分番夜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帝时时赐宴赋诗,商榷古今,评论文字无虚日。命诸儒作《钟山龙蟠赋》,置酒欢甚;自作《时雪赋》赐东宫官。

这样,到了洪武十年,太子已经二十三岁,学业已成,太祖进一步命他见习政事。

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谕日: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成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唯仁不失于疏暴;唯明不惑于邪佞;唯勤不溺于安逸;唯断不牵于文法,凡此皆心为权度。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务唯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尔所亲见。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在见习政务之暇,太子依然还要读书,儒臣常常进讲圣经贤传。可能因为这样“恶补”的缘故,太子的身体在年轻时便很孱弱。P1-3

书评(媒体评论)

高阳妙笔点评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洪武)

明太祖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封建制度,在于亲王能为帝室的屏藩,而不致谋反作乱;所以藩王只有虚荣,并无实权,但亦有例外,而就在这例外之中,把太祖的整个理想打破了。

成祖朱棣(永乐)

方孝孺一下子反了,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决不写。”成祖勃然变色:“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成祖接口,“我就灭你的十族。”

宣宗朱瞻基(宣德)

明朝有个好皇帝,那就是宣宗。在宣宗享祚的十年中,朝势之美,史不胜书,唯一的缺失,就是纵容内监。遂启一代宦官之祸。

英宗朱祁镇(正统、天顺)

在中国所有的帝王中,我找不出第二个像英宗那样得人缘的。英宗似乎有种特殊的魅力,一跟他接近就会喜欢他、关切他,这是他所以能复归、能复辟的本钱。

宪宗朱见深(成化)

原来宪宗生来口吃。明朝的惯例,臣工面奏,裁可就说一声:“是!”这一个字在宪宗发音,就很困难。有个鸿胪寺卿,名叫施纯彦,建议宪宗,改口说“照例”。这两个字,舌头一打滚,嘴一张就出来了,非常方便。宪宗大为高兴,将他擢升为尚书。

神宗朱翊钧(万历)

历史上有许多荒淫无道的皇帝,而神宗的怠荒,别具一格,用一个字形容:“懒!”我敢断言,神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懒的皇帝,他不但懒得去执行皇帝的权力,甚至懒得去享受皇帝的权力。

熹宗朱由校(天启)

熹宗的资质并不坏,如果在现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至少也可以造就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他的至愚、极不肖,是因为从没有受过教育;从小耳濡凰染的是一切阴鄙秽恶的反教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朝的皇帝/讲古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7543
开本 16开
页数 4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5
出版地 广西
231
16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