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北京的玩艺儿/品味北京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今,老北京的老玩艺儿现所剩无几,这种传统文化正从北京人的生活中逐渐消失,而此书正可填补这段渐失的文化空白,以此唤起老北京人对其难以割舍的情怀,也可满足年轻人对老玩艺儿的好奇心。本书地域民俗文化色彩浓厚,且中英文对照,相信外国游客亦会对其有一定兴趣。

内容推荐

《老北京的玩艺儿》是本风格独特、饶有趣味的北京民俗图书。它将老北京的三十四种老玩艺儿尽收其中,图文并茂,一种玩艺儿配几张老照片,几百文字说明,主要介绍该玩艺儿的起源、发展、流行,以及玩法与乐趣所在。老玩艺儿有:拉洋片、拍洋画、耍咕丢丢、放风筝、糊屁帘儿、兔儿爷、捏面人、鬃人儿、磕泥饽饽、吹糖人儿、噗噗噔儿、耍猴儿、跟斗猴儿、毛猴儿、耍耗子、灯笼、放爆竹、拔浪鼓、踩高跷、滋水枪、踢毽儿、蹴球、抽陀螺、抖空竹、冰床与冰车、斗蛐蛐、养蝈蝈、养鸟、养鸽子、卖小金鱼儿、绢花绢人、草编、刀马人儿、泥塑脸谱等。

目录

序Preface/1

拉洋片(pian)Peepshow/1

拍洋画Picture Card Game/9

耍咕丢丢Gudiudiu Puppet Show/1 3

放风筝Kite/1 7

放屁帘儿Homemade Flyer/26

兔儿爷Lord Rabbit/28

捏面人Flour Doll/34

鬃人儿Pig Hair Doll/39

磕泥饽饽(b6 bo)Making Clay Stuff/44

吹糖人儿Making Candy Figu rines/46

噗(pu)噗噔儿Glass Puff/52

耍猴儿Monkey ShoW/54

跟斗猴儿Tumbling Monkey/62

毛猴儿HairY Monkey/63

耍耗子Mouse Show/67

灯笼Lantern/71

放爆竹Firecrackers/77

泼浪鼓Rattle—drum/81

踩高跷Walking 0n Stilts/87  

滋水枪Water Gun/92

踢毽儿Juggle the Shuttlecock/94

蹴球Kick Ball/97

抽陀螺Spin a Top/1 02

抖空竹Shake the Diabolo/1 04

冰床与冰车Ice Wagon and Ice SIeigh/107

斗蛐蛐Cricket Fighting/112

养蝈蝈Raise G reen G rasShoppers/118

养鸟Raise Birds/1 22

养鸽子Raise Pigeons/1 30

卖小金鱼儿SeIl Small Goldfish/1 32

绢花绢人Silk Flower and Silk Doll/135

草编Straw Braid Handicraft/1 38

刀马人儿 Warrior Figurine/142

泥塑脸谱Clay Mask/145

试读章节

            拉洋片

拉洋片,又称“西洋景”,是老北京人的一种娱乐方式。

拉洋片始于清朝末年,它和洋务运动的兴办有某种关连。其道具和表演形式比较简单,外形是一个大木箱子,一里面有个转轮。绘有各式各样内容的画片是通过绳索和转轮连在一起。箱子的外面(正面)有四至六个圆孔,孔内装有凸透镜。观众通过凸透镜可以看见箱里的画片。箱子的侧面装有锣、鼓、镲(cha)三种打击乐器。表演者通过一根绳索用手脚控制这三种乐器。表演者一边演唱,一边用手脚控制打击乐器,适时地加以伴奏,起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据说,民国初年北京天桥“大金牙”的拉洋片最叫座。“大金牙”学名焦金池,会唱西河大鼓,会三弦伴奏,在此基础上他创作了洋片唱调。他口齿清晰,嗓音洪亮,富于表演性,被称为天桥“八大怪”之一。

他演唱的洋片曲目《大花鞋》风行一时。《大花鞋》的词是:

往那里头再看哪,又一哟张,

南乡有个二姑娘,二姑娘得了那冤孽的病,

要到那南洼呀去烧香,

浑身衣裳做完毕,

还有双绣花鞋没有做上。

红缎子买了哇那个八匹哟,

钢针买了哇两大抬筐。

啊……啊唉。

我们小时候,常在胡同里看拉洋片,花钱不多,三分钱、五分钱一次,虽然有的内容重复,还是乐此不疲。

看拉洋片价格便宜,比较普及,而西洋电影则是奢侈品。西洋电影发明不久就传入中国,于1896年8月,曾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这是在中国最早放映的西洋电影。电影以其奇妙幻化、出人意料的特点很快引起了中国人的浓厚兴趣。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公使送给她一架放映机和几套影片作为寿礼。不料只映了三本,发电器爆炸,清宫从此不准再放电影。电影与传统娱乐相比,具有真奇、鲜活的特点,它能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因而极大地满足了普通国民对电影的好奇心。

P1-5

序言

朋友,您是老北京吗?是,请您看咱这老北京的玩艺儿,还是不是原来的模样儿?您给掌掌眼!不是,也请您欣赏欣赏我这老北京的玩艺儿,看看它地道不地道!

提起老北京的玩艺儿,哪一个老北京没有美好的回忆!哪一个老北京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呢!什么抖空竹的、卖兔爷的、卖鬃人的、卖刀马人的、卖草编的,什么养蝈蝈的、养鸟的、养鸽子的、斗蛐蛐的……样样齐全,应有尽有。过去胡同里常见那些走街串巷耍把式的、捏面人的、吹糖人的、耍猴的、耍耗子的、卖小金鱼的、拉洋片的、耍咕丢丢的……可现如今这些个老玩艺儿早已销声匿迹了。甭说在胡同里找不到了,就是在每年春节的庙会上也“英雄难觅”了!

过去,孩子的玩艺儿有多少!哪个男孩子不放风筝,哪个男孩子不会糊屁帘儿,哪个男孩子不斗蛐蛐,哪个孩子不会抖空竹,哪个女孩子不会跳皮筋儿,哪个女孩子不会玩羊拐……儿时的玩艺儿给孩子们留下多美好的记忆呀!

小时候忒喜欢过年,一过年大人就给压岁钱,有了钱就可以在庙会上买好玩艺儿,什么风筝、空竹、风车、万花筒、跟斗猴儿……有了这些玩艺儿,甭提多高兴了,可以好好地玩一阵子。如今这些个老玩艺儿可就一将难求了l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要海纳百川,这一点儿没错儿。面对着高耸入云的大厦,面对着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会让人发出感叹:北京变化得太快了!太大了!可北京丢掉的东西也太多了:一条条胡同、一座座四合院、一个个门楼、一对对门礅儿……还有那些个不见经传的老玩艺儿。北京不能够只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只剩下孤零零的紫禁城、天坛、北海、颐和园。可别光为了经济建设,而丢掉老祖宗几百年的文化遗产呀!老北京独有的玩艺儿绝不能丢掉,它们是老北京的宝贝,它们是老北京的魂儿!

如今的孩子,甭说会这些玩艺儿了,恐怕连知道都很难了。于是突发奇想,编一本书,把老北京的玩艺儿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留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别忘了咱老北京!几经寻觅,居然得到几十种,其中有文字没图的,只好舍弃,最后有图有文的定稿三十四种。

老北京的玩艺儿还没有完全失传,一多亏了那些有心人,他们把这些绝活儿传了下来。书中收集到的多种绝活儿,像陈志农的剪纸(剪影)、白大成的鬃人、刘荫茹的的微型面人、裕庸的草编、杨玉栋的京剧脸谱、哈亦琦的风筝、韩宝才的刀马人等,都是珍品。这些新老民间工艺大师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使这些老北京的玩艺儿得以传世,他们是保护老北京玩艺儿的功臣!我们能不感谢他们吗?愿老北京的玩艺儿代代留传!

                   于润琦

                   2005年8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北京的玩艺儿/品味北京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润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48686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1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84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