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理论--能力理论(企业理论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是一套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教材和导读性书籍。

从18世纪早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而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当今管理学、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本文论述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历史溯源和主要论点。 本书所希望的创新是,有关企业效率分析框架的建立、企业效率形成和增长的技术与制度基础的分析,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本手段,进而构建科学的企业效率理论研究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和讨论企业能力理论各分支的基本思想、代表人物、重要文献和基本问题。

目录

总序

第1章导论

1.1企业能力理论:企业研究的新视角

1.2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

1.3企业能力理论的主要范式

1.4评析

第2章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

2.1企业资源基础论的形成背景和理论渊源

2.2企业资源基础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2.3企业资源基础论的经济学阐释

2.4评析

第3章基于能力的企业理论

3.1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3.2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3.3评析

第4章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

4.1基本概念与理论形成的背景

4.2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综述

4.3知识企业的性质

4.4有待解决的问题

4.5结束语

第5章企业的性质与边界

5.1企业的性质

5.2企业边界分析

第6章企业能力与战略

6.1企业战略管理及其理论的演变

6.2企业能力主导逻辑及其战略管理基本框架

6.3企业战略规划与核心能力识别

6.4企业战略实施与核心能力强化

6.5企业战略整合与战略协同

6.6结论

第7章企业能力与管理

7.1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框架构建

7.2基于能力的企业生产管理

7.3基于能力的企业营销管理

7.4基于能力的企业财务管理

7.5基于能力的企业研发管理

7.6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7.7结论

第8章企业国际化:能力观点

8.1企业国际化的界定

8.2企业国际化的传统理论

8.3资源基础论与国际商务

8.4国际化企业的能力占有、能力配置与能力提升

8.5基于能力利用和构建的国际化战略

8.6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企业能力理论试图以资源与能力作为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分析起点,开创了企业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初步形成了以资源为基础、以能力为基础和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分支,这一领域和分支的研究方兴未艾。与此同时,这一研究横跨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开创了管理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以及经济问题的管理学研究传统,学术界正在试图构筑一个综合框架,以打通这两个学科的边界而实现融合,这为学术研究树立了新的努力目标。

企业能力理论克服了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片面关注企业的交易属性的缺陷,从企业内部和内外部相结合的角度寻找企业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成因,弥补了主流战略管理理论上的缺陷,将理论、实践与研究方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现实更具有解释力。

“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核心能力论”“企业动态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等理论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都试图从企业的内在层面探寻企业的本质与特征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他们都致力于探索企业的内生竞争优势,且经常使用相同的术语。资源学派的“资源”概念中包括有能力(能力是一种独特的资源),能力学派的“能力”是指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他们都认为,资源或能力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难以模仿性使其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无论是能力理论还是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都强调企业的能力来源于企业的“独特资源”,而这种“独特资源”不是别的,正是企业所拥有的难以交易和模仿的知识。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组织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能力基础,核心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企业能力理论的四大范式的核心思想虽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能力学派与资源学派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主要表现在:

(1)强调重点不同,能力学派强调无形的知识和能力,资源学派除强调能力外还强调有形资产。资源学派基于静态性分析,强调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来自特定的“企业资源”,包含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诸如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资源和市场结构资源等(巴尼,1991),资源的“价值性”和“独特性”使企业具有异质性,因而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而能力学派基于动态性分析,认为所谓“能力”是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对资源组合、配置与利用的特殊方式或技能,集中于反应在资源相互作用中的知识和能力上,强调适应顾客的“价值性”和“差异性”是企业的首选战略;

(2)分析角度不同,能力学派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和层面研究竞争优势问题,而且以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为主,资源学派则承认产业分析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资源只有在产业竞争环境中才能体现出重要性。

企业能力理论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终究形成的时间不长,相对不算成熟,存在着一些局限,主要表现在:

(1)企业能力理论忽略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能力理论只关注企业内部“惯性”,尽管其在理论上具有丰富价值,在实践上也有较大的应用意义,但其关注内部的这个长处恰恰隐含着它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例如,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强调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从企业内部探索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这个角度,通过核心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很难得到实证支持。动态能力理论试图弥补这个缺陷,但有待于完善。

(2)理论体系的参数化工作远未完成。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是其理论体系的参数化完成情况。企业能力理论体系的参数化工作远未完成,无论是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还是基于能力的企业理论以及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都是如此,它们目前的研究状况都不能有效地、直接地实现参数化、数量化,妨碍了该理论的定量分析和实际应用。  (3)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忽视了独特性资源之外其他资源的价值。企业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理论上可以归因为企业内部的独特性资源,但在实践中,独特性资源需与其他资源共同作用才能创造企业竞争优势,而且独特性资源与其他资源难以厘清。

(4)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有三大不足。

①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核心能力概念,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其内涵理解上的分歧,也增加了人们对其识别的难度;

②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如尼古拉·福斯所坦承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缺少科斯那样的代表人物,缺乏严密的范畴、基本命题和定理,与其说是一种理论,还不如说是一种“流派”或“思潮”更准确;

③核心能力的识别、积累、保持与提升等能力战略管理问题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5)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主要还停留于抽象的概念与框架研究阶段,其实证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缺乏对动态能力系统的、可操作化的研究。

(6)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实际应用中知识和知识员工的界定问题、知识的度量问题、知识对剩余的索取问题以及知识的交易问题等。P.19-21

序言

企业理论无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和管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用“汗牛充栋”一词来形容既有的文献应不为过。按照通常的理解,现代企业理论是指发端于科斯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契约理论,这一理论分支在学科上属经济学;但就广义而言,企业理论应由分属经济学的企业契约理论和管理学的企业能力理论两个理论分支构成。

企业契约理论针对新古典经济学对价格机制运用成本(信息、磋商、监督等成本)的忽视,提出交易成本等概念,同时继承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替代分析逻辑等方法,解释企业的存在、边界、结构及成长。企业能力理论运用了不同于契约理论的方法,它用能力(技能、知识、进化等)概念分析和解决以上问题。能力概念及相应的分析方法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知识渊源,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到19世纪的马克思,再到20世纪初的熊彼特、奈特及后来的潘罗斯、理查德、纳尔逊和温特等,形成了一条悠长的知识链条,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水到渠成地发展为企业理论的重要分支。

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契约理论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能理解为互为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可以说,能力理论和契约理论原是两条道上的车,起点不同,目的也不同,但随着两架车跑的路程越来越远,才发现它们可以并道行驶,甚至可以并驾行驶。企业契约理论原属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范畴,企业能力理论原属管理学的战略管理理论范畴,这样的划分和归属至少在现在看来已无必要,甚至有害。学科(专门知识领域)的划分原本是对凌乱的自然和社会知识进行梳理和系统化的结果,是工具性的而不是目的性的,当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旦显现,因学科划分带来的明确界限就应当被抛弃。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为企业理论的未来发展设计出一条或经济学或管理学的道路,而是应该把二者甚至更多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促进这一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在“企业理论研究”总标题下,我们设计了《企业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能力理论》《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一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技术、制度与企业效率一企业效率基础的理论研究》四书。其中《企业理论: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能力理论》在写作上有共同的安排:一是写作目的上的一致性。二者的写作旨在对各理论分支的形成、发展、理论构成、研究主题、理论主张等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二是内容安排和写作体例上的一致性。二者的写作同时采用理论(方法)导向和主题导向,前者旨在对各理论分支中的基本理论、代表人物、经典文献等进行介绍,后者旨在对各理论分支所关心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以上两个维度的介绍和讨论,对各理论分支有一个较完整、深入的反映;三是使用对象定位上的一致性。二者的主要使用者定位于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可作为企业理论方面课程的教材或学习与研究的导读性书籍;因此,二者既不应是企业理论一般性知识的介绍,也不应是专题性学术专著,而应力求成为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教材和导读性书籍。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企业理论一契约理论的重要分支,科斯正是由于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作为最重要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中贡献卓著,是科斯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演讲时提到的少数几位经济学家之一。威廉姆森自1971年发表重要论文《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思考》以来,一直致力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著述十分丰富,在国际公认的权威经济学和管理学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有广泛影响的交易成本经济学著作,包括《市场与层级组织:分析和反托拉斯意义》(1975)、《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企业、市场和关系契约》(1985)、《公司治理》(1996)等。

威廉姆森是为我国经济学界所熟知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家,其著述被大量引用,但目前尚没有系统介绍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专门著作。可能的原因是:要完整、系统评介某一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基础工作之一是尽可能全面搜集和阅读其已发表、出版的理论著作,并做到尽可能准确理解。无疑,这不仅受到国内在英文文献搜集方面的限制,还是一项工作量浩繁的工程。这项工作的不易之处还在于,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涉猎广泛,在内容上涉及从微观到宏观的众多领域,在理论知识上涉及经济学、组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威廉姆森的著作行文比较晦涩,不易理解,这更增加了这一工作的难度。在英国访问期间,我尽可能搜集了威廉姆森本人和其他经济学家有关威廉姆森的文献,之后进行阅读和梳理。《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一书旨在系统介绍威廉姆森的学术思想,以利深化威廉姆森理论乃至整个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和运用。本书之所以定以上书名,是因为我认为交易、治理、经济效率这三个概念较好表达了威廉姆森的思想。

《技术、制度与企业效率一企业效率基础的理论研究》与以上三书有内在的联系。现代企业理论,无论是基于契约还是能力,其目的是一致的,即追求效率;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作为企业契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实质上是关于效率的经济学。效率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理论发掘空间,我在2000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即是以此为选题的。本书与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基本沿袭了原有的写作框架,还部分采用了论文中的章节。本书所希望的创新是,有关企业效率分析框架的建立、企业效率形成和增长的技术与制度基础的分析,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本手段,进而构建科学的企业效率理论研究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以上是本系列书籍写作的总体设想,无疑地,这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就能完全达成的目标,四书出版仅仅是开始。我们热切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以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书中不足,还望见谅。

王国顺

2005年9月于长沙岳麓山

后记

本书是集体撰写完成的,由我负责全书大纲的拟定和最终的统稿工作。各章的写作分工是:第l章(王国顺)、第2章(李灿)、第3章(王鸽霏)、第4章(张建玲)、第5章(王昶)、第6章(柳曙光)、第7章(肖曙光)、第8章(来特),参考文献的整理由欧海燕完成。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的三位指导老师:周天祜老师、穆忻普老师和熊维平老师,感谢老师在各方面给予的无私的指导和关心。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很难用言语表达,惟有不断学习、努力工作。

十分感谢中南大学校长助理、商学院院长陈晓红教授,她对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了始终如一的支持。在我最近十多年来的记忆中,她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她的敬业精神和学术造诣一直是鼓励我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动力。

特别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苏耀彬编审。之前和苏先生素昧平生,仅仅数次电子邮件和电话讨论就达成了出版意向,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之后几次到北京,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苏先生总是热情接待我。苏先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的热情、细心、善意,我将铭记在心。

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对我给予了最为细致的关注。对于我的研究,他们总是和我抱有同样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这成为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为我付出了很多。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王国顺

2005年11月于长沙岳麓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理论--能力理论(企业理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国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68561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