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语言与传播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了五个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 相约夕阳红》、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 张越访谈》、凤凰卫视中文台的《鲁豫有约》、北京电视台和北京久和成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推出并发行全国的《非常接触》、北京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并发行全国的《超级访问》,对它们进行较为细致的解析性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节目本体,并在这些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电视访谈节目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

内容推荐

以具体节目为出发点进行电视传播研究是本案采取的主要方法。本书选择了五个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进行较为细致的解析性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节目本体,并在这些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电视访谈节目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见后记)。

每个个案研究都从六个方面进行:一为节目综述。二为节目理念研究。三为环节要素研究。四为节目主持人研究。五为节目语言研究。六为精彩内容回放。

本书选择的节目个案是: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 相约夕阳红》、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 张越访谈》、凤凰卫视中文台的《鲁豫有约》、北京电视台和北京久和成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推出并发行全国的《非常接触》、北京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并发行全国的《超级访问》。

目录

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代前言

1 用女性视角寻味冷暖人生

——《张越访谈》研究

2 温馨从容又风趣的谈话魅力

——《相约夕阳红》研究

3 凤凰卫视话语空间的典型代表

——《鲁豫有约》研究

4 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的新式读书节目

——《非常接触》研究

5 一场游戏一场秀

——《超级访问》研究

后记 言犹在耳——关于电视访谈节目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

试读章节

    三、环节要素研究

这一部分,我们从四个方面解析《张越访谈》节目的环节要素。

(一)选题来源

在《张越访谈》中,大多数被访嘉宾都是自己主动通过网络、电话、信件和节目组取得联系,基本上他们都表示:“我有故事想对你讲,我有话想对张越说。”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当每期节目都是普通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时,就会引发许许多多观众的共鸣,他们会想:他可以说,我也可以说,我也有值得一谈的故事和心里话。这也是《张越访谈》坚持以普通人为选题对象的重要原因。如果节目里谈的人和事离普通人的生活圈子很远,就很难激起百姓对自身以及周遭事物的关注和反思,他们也就不会给张越打电话说:“我想跟你聊聊我的事。”因此,通过一期又一期节目片头的邀约:“到我们的节目来,说说你的日子,讲讲你的故事”,通过一次又一次对“讲述个人故事”这一选题定位的强化,《张越访谈》在选题来源上,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选题会源源不断地送上门来,不愁没有题目。

然而,随着《半边天》栏目的播出时间从晚上调到下午,《张越访谈》在选题来源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像《张越访谈》这样直指人心的节目,最适合播出的时段还是在晚间,当观众在夜深人静、带着闲适放松的心情看一个节目的时候,更容易进入倾听思索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更容易引发人们倾诉的欲望。在忙忙碌碌的白天,一些对生活有感悟的人,一些内心正在经历困境的人不一定有时间静下心来看别人的故事,并且引起自己的内心共鸣。因此,当《张越访谈》改到白天播出后,自荐选题的嘉宾来源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下降了,这让节目组感到惋惜和无奈。

(二)节目策划

有了各式各样的选题,如何规划设计,将其做成有意义、有代表性又能吸引观众兴趣的节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部分工作由策划人来完成。长期在《张越访谈》工作的策划人有两三位,他们是节目组的重要人物。一方面,策划人不仅要筹划怎么讲故事,怎样提炼故事的内在意义;另一方面,策划人又是联接嘉宾和节目组的桥梁,是保证节目成功完成录制的组织者。

定下选题之后,策划人会先对嘉宾进行全面了解,在全面了解和理解嘉宾的基础上,提出节目思路,内容包括:讲哪些故事,讲这些故事的哪些方面,最后能把这些故事落脚到怎样的一个意义层面上,并形成一个基本的文案。

在文案形成之后,节目的编导和主持人才具体介入,通过文案了解故事,因此文案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嘉宾的基本判断,对故事的基本判断,对人物心理的基本判断和人物社会背景的基本判断全部体现在文案之中。一些工作比较细致的策划人,甚至会把访谈过程之中替张越设想的提问都开列出来,不过这些仅供参考,张越在现场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场情况进行独立的提问。但不能否认的是,策划所做的前期工作实际上已经为整个访谈节目打好了框架,定下了基调。

《张越访谈》的嘉宾都是普通人,他们有普通人常有的羞涩和见到生人不自在的感觉,因此在节目制作流程中,策划人又是勤勉的联络人,把嘉宾和节目摄制组联系起来。在前期策划中,他跟嘉宾进行充分的、多次的沟通,到节目录制的时候,几乎和嘉宾成了熟人。大部分情况下,策划人会跟节目组一起来到被采访嘉宾的家里。嘉宾跟张越不熟,跟节目组的摄像、导演也不熟,但是跟策划人熟。

P25-26

序言

以具体节目为出发点进行电视传播研究是本案采取的主要方法。本书选择了五个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进行较为细致的解析性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节目本体,并在这些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电视访谈节目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见后记)。

每个个案研究都从六个方面进行:

一为节目综述。包括节目开播背景,节目基本形态,节目发展历程和节目反馈情况等内容。

二为节目理念研究。研究节目的内在动机,通常既包括节目理念的纵向流变过程,又包括成熟期节目的核心理念。

三为环节要素研究。研究节目的制作流程,解析每个节目制作环节的细节和特点,并从中透视出其与节目理念的勾连之处。

四为节目主持人研究。在节目主持人个人经历、业务经历的基础上分析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并着力研究这些因素赋予节目的影响。

五为节目语言研究。既包括节目的整体语言特色,又包括访谈主体语言及其与节目其他元素的整合结构。

六为精彩内容回放。摘录典型节目中的精彩段落,帮助对应说明上述研究内容,并进一步加深对节目的认识。

本书选择的节目个案是: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 相约夕阳红》、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 张越访谈》、凤凰卫视中文台的《鲁豫有约》、北京电视台和北京久和成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推出并发行全国的《非常接触》、北京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并发行全国的《超级访问》。

选择这些节目的标准是:

第一,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有研究的典型特点和典型价值。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有条件和节目主创人员进行深入接触,从而获得一手材料。

第四,有一定个人兴趣。

首先简略介绍一下这五个节目:

第一,《张越访谈》。1995年1月1日正式播出的《半边天》是中央电视台唯一的女性栏目,它关注女性群体整体的发展状态和生存空间,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探讨和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张越访谈》是《半边天》非常有特色的子栏目,主持人张越以真诚、伶俐、充满关怀和智慧的访谈打开每位嘉宾心灵深处的情感空间和矛盾纠葛,勾画出一个个真实人生的心灵剪影。

第二,《相约夕阳红》。1999年推出的《相约夕阳红》,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为迎接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推出的重点子栏目,也是《夕阳红》的周末版节目。节目的口号是“说家常里短,道人间冷暖”,旨在增进老年人与家庭及社会的沟通。这个栏目虽不是收视的大热门,但它的美誉度(特别是在老年人观众中的美誉度)却是非常高的,节目开播六年,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现在,《相约夕阳红》的观众已经不仅仅是老年人,它也成为年轻人及全社会关注和了解老年世界的一个鲜活窗口,主持人陈志峰曾做过评书演员,他的语言平和亲切,幽默得体,非常有观众缘。

第三,《鲁豫有约》。凤凰卫视2002年初推出的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人物专访节目,节目的口号是“说出你的故事”。这个节目最有特色的部分是:成功体现了凤凰卫视独特的话语空间,以昔日英雄、文革人物为主要访谈对象,通过个人命运和人生沉浮的故事讲述,折射出社会历史的深刻变迁。鲁豫的倾听式采访深入人心.节目在采访方式和摄编手段上,体现出立意高深、实施简单的特点。2005年年初,《鲁豫有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从周播节目变为日播节目,从一对一的专访变为有300个观众的演播室谈话,选题内容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第四,《非常接触》。开播于2004年1月,是北京久和成影视制作公司制作并发行到全国30多个电视台的新型读书节目。在电视读书节目纷纷下马之际,《非常接触》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诠释读书节目的新颖内涵。和其他正襟危坐的读书节目不同,《非常接触》一开始就笑声不断,他们的口号是“畅销书里看人生”,他们的法宝是“将娱乐元素引入读书节目,用读书节目包装娱乐节目”。主创人员在节目的程序设置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按照流水线的方法进行节目制作的目标操作。这个案例将给那些致力于将电视节目按照工业化程序生产的创作者以全面的启迪。这个节目给人们另外的一个启示是:电视读书节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读书节目不仅仅要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进行人文情趣上的交流。

第五,《超级访问》。这是一个以演艺明星为访谈对象的娱乐性谈话节目,开播于2001年,由北京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并发行全国。节目的口号是:“一场游戏一场秀”“揭开明星的神秘面纱”。节目组有制作明星节目的专业精神,“不惜成本掌握独家秘案,不辞劳苦连日追踪采访”是他们的一贯作风。节目在娱乐化的欢悦气氛中也展现出嬉笑中不失感动的真挚情怀。女主持人李静是公司的法人和节目制片人,男主持人戴军曾是著名歌手,他们以圈内人的态度进行明星访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年轻的观众中备受欢迎。

感谢以上节目的主创人员,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成就了这些出色的节目,使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研究基础,也感谢他们为本研究提供节目样片、节目文本、图片和其他资料。感谢王珍、陈嘉燕、傅怡的辛勤劳动,她们帮助我整理名目繁多的资料,对本研究的完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并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2005年9月10日

后记

      言犹在耳

       ——关于电视访谈节目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

在科技无孔不入的今天,人们在电视节目中渴盼和呼唤那些更加平易近人、更具人情味的东西,访谈节目便是电视在技术社会中对人本观念回归的典型之一。这一次,在进行电视访谈节目传播研究之初,我深切感受到的是:访谈节目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以自由的语言姿态表达、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在社会转型期间给文化多元、人心浮躁的社会充当了润滑剂,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和伦理力量。而在进一步的个案研究过程中,又更加认识到:优秀电视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自觉完成了提供交流、承担社会功能的任务,另一方面,节目自身的定位态度、传播理念和制作环节的精心、精致和精巧成就了精品,成就了名牌。

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清理思路、收获心得的过程,在细致解析了每个研究个案之后,也形成了关于电视访谈节目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一、从“过目不忘”到“言犹在耳”——电视界的风水流转二、电视访谈类节目成为主流类型的原因分析三、有声语言和电视艺术手段——一对常常被误解的关系四、专访和谈话——一种重要的分类方式五、访谈节目语言传播的多维辩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语言与传播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翁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09649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2.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