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弥勒佛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采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一条是佛教经典记载的真正的弥勒菩萨成佛的经过和故事,男一条则记叙了弥勒怫在中国的化身——市袋和尚一生的行迹,两条线索交相辉映,既有知识性,叉有趣味性,同时增加了时空的深广感。作者以生花妙笔,将市袋和尚还原到历史背景当中,叙事风格亦庄亦谐,文采斑斓,理趣盎然,是一部很好的寓教于乐的佛教小说。我相信,这部传奇小说,会像《醉菩提——济颠和尚传奇》一样,将得到广大读者的喜好和传颂。

内容推荐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本书虽名为“传奇”,但怍者的创作态度是严肃和审慎的。他在后记中也提到,自己问读了不少相关佛教经典和资料。此外,从书中引用的禅宗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本人深厚的佛学素养。因此在佛教知识方面,作者可算得上是一位专业人士。他对佛法的理解是精湛而准确的。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随缘化生

第二章 逃婚出家

第三章 忍辱菩提

第四章 精进修行

第五章 本来面目

第六章 岳林庄主

第七章 灵隐佛光

第八章 智化木材

第九章 万里云游

第十章 布袋妙用

第十一章 游戏民间

第十二章 度化均佐

第十三章 回归兜率

尾 声 神奇示现

试读章节

布袋和尚两手空空回到了岳林禅寺。

他一进山门,闲旷禅师就问他:“木料呢,你运到了哪里?”

布袋和尚却说:“当然运回了岳林寺。”

随侍闲旷禅师的小沙弥咧着嘴笑了:“我总算明白布袋师兄的大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了。”

布袋和尚故意逗他说:“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如何知道里面装的什么货色?”

小沙弥说:“你的肚子里妄语太多了,所以把肚皮撑大了。”

布袋和尚憨憨一笑,并不在意。闲旷禅师严肃地训斥小沙弥道:“不许胡说八道!你师兄他什么时候打妄语了?”

小沙弥十分委屈地说:“他就是打诳语嘛!他说已经将木料运回岳林寺了。可你老人家看看,寺院里连一根新的木材都没有,他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闲旷禅师说:“萤火之虫,如何了知日月光明;凡胎俗子,怎能通晓圣贤境界!毛头小子,赶快向布袋忏悔!”

小沙弥倔犟地站立着——本来嘛,寺院里就是一根木料都没有。

布袋和尚大度地挥挥手,说:“小孩子,口无遮拦,率真自在,没什么对错。”他转向闲旷禅师:“师父,请几位师兄弟到原来大雄宝殿前的那口古井里取木材吧,我已经将它们从象山港的大海之中转移到井底了。”

小沙弥偷着一撇嘴角,心里叽咕一声:撒谎!

然而,闲旷禅师居然毫不怀疑他的话,真的喊来几个年轻力壮的僧人,让他们在井口上方搭起了一个高高的鹰架(古代提升重物的三角支架,上有木制滑轮)。

众人在闲旷禅师的指挥下,认认真真忙活开了,有的安装转轮,有的整理绳索,有的拴铁钩子,甚至,他们还腾出了一片大大的空地,准备堆积大量的木材。小沙弥见此情景,不禁心存疑问:难道岳林寺的这口古井,真的与八十里之外的大海是相通的么?他忽然想了起来,好像是有人说过,只要你心静,在这口古井里能听到海浪起伏、潮汐涨落的声音。他不由得地走到了井边,伸长脖子向井里望去——

井里没有木头,倒是有一个小和尚——小沙弥自己的倒影——井水太平静了!

那会儿,小沙弥被闲旷老和尚训斥得灰头土脸,现在总算捉住了把柄。他是一个机灵的孩子,并不直接回禀老和尚,而是拿来了一只水桶,挂在了原本准备向外扯木头的大铁钩子上。

闲旷禅师见状,说:“你这小毛头,无事生非,净添乱!”

小沙弥说:“井里只有清清净净的一泓泉水,你们花人工、费力气搭起了鹰架,不提水干什么?”

闲旷禅师看看布袋,布袋和尚说:“老和尚应该沐手焚香,鸣鼓撞钟,拜谢护法神的辛劳。”

于是,闲旷禅师搭衣持具(身着袈裟、手持拜具),来到护法殿。上香礼拜。

P207-208

序言

每当我们走进寺院,首先看到的,便是那个袒胸露腹、笑脸相迎的弥勒佛。

在中国老百姓中,弥勒与观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在佛教大菩萨之中,弥勒代表大慈——给人们以欢乐;观音象征大悲——可以救苦救难。所以,弥勒还有一个名称:慈氏菩萨。

弥勒为什么既是菩萨、又是佛呢?为什么所有的佛都无比庄严神圣、所有的菩萨亦极尽华美高贵,唯独弥勒“不修边幅”,活脱脱一个平常人的模样呢?

弥勒,与文殊、观音、地藏等其他大菩萨不同,他不是传说人物,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出身于古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其父亲迦波利是波罗柰国的宰相,他少年时期便跟随释迦牟尼出了家。然而,他作为佛的声闻弟子——出家比丘,却不断烦恼、不修禅定、不证罗汉道——因为,他灵根宿植、累劫修行——甚至比释迦牟尼还早四十大劫,早已经是一位等觉菩萨了,所以,释迦牟尼授记他续自己之道统,绍自己之佛位,将来在娑婆世界作佛。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之中,弥勒属于未来(三世佛:过去之佛燃灯、现在之佛释迦牟尼、未来之佛弥勒),代表着明天。

他先于释迦牟尼入灭,上生到兜率陀天弥勒内院,等待将来机缘成熟,下生人间,在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根据《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鸠摩罗什译为《弥勒大成佛经》)记载,弥勒下生之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会变得环境优美,四海大同,国土富盛,五谷丰登,自然祥和,社会安宁。那时的人民,相貌美若天仙。寿命长达八万余岁,无病无灾,福乐安康……

这就是说,弥勒代表着美好的希望,是圆满幸福的象征,他从兜率陀天下生,将给人间带来一片净土——一个前所未有的理想世界。在古代中国,随着佛教的弘传,西晋时期弥勒经典的翻译,弥勒净土信仰十分流行,“弥勒出现,国土丰乐”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但下层劳苦大众,对弥勒净土无限神往,强烈期盼,就连道安、玄奘这样的一代宗师,也都一心向往弥勒内院,祈求往生兜率陀天。

在佛教净土信仰中,弥勒信仰特别注重改造现实,完善社会。这在佛教思想之中是独树一帜的。这种积极入世、建立人间净土的思想。源自于大乘佛教的的实质——般若。般若,可以勉强翻译为“大智慧”。这种般若智慧,可以使得我们洞悉宇宙人生的真正意义,把握自然规律。从而使我们具备不畏生死、不屈不挠、普度众生、利乐有情的菩萨精神,使我们的生命进发出璀璨的光辉。

在中国历史上,弥勒信仰的这种完善自我、积极入世、改造现实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赋予了浓重的政治意味,不但像隋文帝返样的帝王以弥勒的影响迷惑天下百姓耳目,就连民间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往往也利用弥勒信仰兴兵造反。于是,我们看到,先有武则天利用弥勒当来下生——以自己是慈氏菩萨——弥勒应身的名义,制造了“神示天授”的神话,从而代唐而立,登上了女皇宝座,开中国政治历史空前之创局。其后,在元朝末年,红巾军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名义号召,掀起了席卷全国的起义狂飙。在朱元璋夺取政权,建立起自己的明王朝之后,他从自己的成功中深切感受到,一旦弥勒信仰与困苦的民众相结合,必将对自己的封建专制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他不但下诏取缔了弥勒教,而且还将容易令人联想起“明王弥勒”的明州,更名为“宁波”——象征安宁平静。

朱元璋之所以将明州改称宁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明州,是中国化的弥勒佛——布袋和尚的故乡。

历史上,尽管各色人物自称为“弥勒”化身.以弥勒降世临凡自居,武则天更是把自己的尊号名之为“慈氏越古天册金轮圣神”,然而,在真正的佛教徒眼里,惟有明州布袋和尚,才是真正的弥勒菩萨应化。  布袋和尚,系唐末五代时期的僧人,法名“契此”,号“长汀子”——因为他是奉化县城北长汀村农民张重天的养子。契此长大后在岳林禅寺出家,曾经在海边的天华寺常住。由于他宿具灵根,很快就大彻大悟,豁然领会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开悟之后的契此,在江浙、福建一带云游多年,直到公元900年前后,才重返明州。此时的契此,形体肥胖,宽心大肚,语默无常,举止癫狂,时常以禅杖荷一只布袋出入街市。他所有的用具尽数存放布袋之内,所乞讨到的食物也塞入其中。有的时候,他把布袋里的东西倒在地上,一一展示给人们看,并询问:“是什么?”他的那只布袋似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十分神奇,因此,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居无定所,随地坐卧,但居雪水中而衣不湿,处暑寒而无炎凉;只要他身穿蓑衣在街道上疾走,片刻之后就会下雨;而他脚踏木屐在大桥上倒立,天气则会由阴变晴:他无意之中示人祸福,无不应验……他身边经常围绕着十六个小儿,与他在街头追逐嬉戏。人们却不知这些孩子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

布袋和尚貌似疯癫,但他的话语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他的举止看似荒唐,却更像禅者的作略,举手投足都在演示禅机。

后梁贞明二年(一说三年)三月三日夜,布袋和尚跏趺端坐在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大青石上,说偈日: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顺化。

直到此时,人们才恍然醒悟: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更神奇的是,在他死后,人们还经常在其他地方,例如杭州、越州(今绍兴)、天台山等地,看到他杖头挑着布袋,招摇过市

于是,人们争相描摹他的形象供奉。而他游化过的广大江浙地区,首先以他那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造像,取代了原来的弥勒佛像,堂而皇之进入了各个寺院的天王殿。到北宋时期,布袋和尚是弥勒化身的传说,得到了皇家的认可,元符元年,赐号为“定应大师”。从此,源自印度的庄严神圣的弥勒佛,演化成了亲切可爱、

乐观豁达的中国的布袋和尚形象。

中国民间之所以更喜爱布袋和尚形象的弥勒佛,是因为寺院里供奉的佛菩萨大都让人肃然,惟有大肚子弥勒给人以安然、和蔼、平等的感觉。而这,也的确更符合弥勒大慈——给人欢乐的表征。

弥勒作为佛,他与释迦不同;作为菩萨,也与观音有别。他的宽容、亲善、智慧,诙谐、轻松、愉悦,正是人们所期待的;他所倡导的那个和平美好、丰盛安乐的国土,正是人们所盼望的;他乐观向上的根本精神表明,人生是美妙的,社会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那个理想的人间极乐世界一定能够到来。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期盼弥勒早日出世,给世界带来光明与幸福。各个寺院在新年伊始——正月初一要举行弥勒法会,念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这表示学佛人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共同

发愿:祝弥勒佛早日下生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

佛经中明明记载,弥勒菩萨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降生娑婆世界。那么,人们为什么希望弥勒佛早日降生呢?弥勒果真能提前临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弥勒菩萨的本愿。

《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中释迦牟尼佛说:“弥勒菩萨往昔行菩萨道时,作是愿言:若有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我于尔时,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于当来世有诸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弥勒菩萨当尔之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菩萨本愿力故。”

这就是说,“若有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的时候,弥勒菩萨即可下生成佛。

“淫怒痴”,即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生嗔恚,心中智慧未明故而愚痴。此三者是我们人类一切烦恼产生的根本。人人都应该舍弃。 “十善”是指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骗人、不搬弄是非、不恶语骂人、不惑乱人、不贪、不嗔、不邪见。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远离烦恼,奉行十善,那将是一个多么和谐美好的世界啊。而这,正是弥勒菩萨从兜率陀天降生人间的条件。这就表明,人间净土,不是佛菩萨恩赐给我们的,而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净化心灵、扬弃邪恶,完善自己、改造自己,丢掉空想、努力实干,从而构建出人人向往的理想世界。

因此,人们希望弥勒佛早日下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弥勒净土,不在天上,不在幻想中,就在我们人世间,要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用我们人类的智慧去创造完成!

               作者

              2006年新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弥勒佛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志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87702
开本 16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9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2:20